西狄压境
皇后知道萧明帝的心病,她还知道萧明帝一直有在打听那个孩子的下落。
当年,她还并非皇后,而是淑妃。
她是她父亲老来所得的女儿。
她的父亲曾跟着先皇一起打天下,立下血汗功劳,乃是两朝首辅。
为了父亲能更好辅佐当今圣上,她入了宫,用尽一切手段,终于怀上了龙嗣。
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怀上的只能是皇子,不能是公主。
因为只有诞下皇子,她的父亲才好把她推上皇后之位。
也只有这样,他们赵氏一族方可香火连绵,后代子孙有官可依,有官可做。
可天不遂人愿,她诞下的并非皇子,而是一位公主。
为了皇后之位,为了家族兴衰,她不得不走极端,托父亲从外面抱来了一个男婴。
至于她诞下的那个女婴,被宫女偷偷抱了出去。
她给女婴留了一枚贴身玉佩,至此生死皆与她无关了。
现如今,她的孩子如愿成了一个德才兼备,不负众望的太子。
可她知道,皇帝并不完全信任她,也不信任太子。
一切源于柳隐声的死。
当年关于太子的身份,宫中流言四起,萧明帝便暗中让柳隐声调查当年她生产一事。
她没想到柳隐声竟然在短短几天内查到了蛛丝马迹。
那她只好一不做二不休替她的儿子除掉柳隐声这个隐患。
事后,皇帝得知了她的所作所为,却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
这也是她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或许是忌惮她父亲在朝中的实力,或许是因为别的原因。
后来她干脆把当年知晓真相的人都灭了口,甚至她还数次派了杀手,只为除掉那个流落民间的女儿。
想来皇帝的心病定是那个被她抛弃的孩子。
这心病定然解不得,何况她也绝不允许那孩子回到北凤城的。
故而她在得知她要去青松县的第一时间内,便派了杀手提前在驿站埋伏。
只可惜,刺杀又失败了。
为了儿子萧翊能顺利登上皇位,她只好请萧明帝身边的国师出手了。
另一边,朝中不可一日无君,她要好好想想该怎么让当今皇上主动退位了。
与此同时,静心殿内。
萧明帝喝完药刚躺下没多会,竟吐血不止。
紧接着,李老头被紧急叫到了静心殿。
一炷香后,他面色沉重,离开了大殿,赶往太医院。
这夜,太医院灯火未歇,燃至天明。
天微微亮时,李老头带着宋闲等人又回到了静心殿。
此时萧明帝还在半睡半醒中。
见李老头他们来了,黄总管轻声叫醒了皇帝,而后退到一旁。
“启禀皇上,老臣等人彻夜翻看古籍医典,要解您体内的毒,还需要一味重要的药引,也就是您至亲之人的心尖血。”李老头脸色凝重,缓缓开口道。
萧明帝神色复杂,思量了许久,轻轻闭上了双眼,有些嘶哑道,“必须如此吗?”
李老头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点点头。
“好,朕知道了,容朕考虑考虑。”萧明帝说完,便让李老头他们退下了。
静心殿内现下只剩下萧明帝和黄总管两人。
黄总管看着脸色愈发苍白的皇帝,忍不住忧心道:“皇上,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朝中诸多事务还等着您回去处理呢!”
“我说黄岁你啊你啊,惯会拍朕的马屁。”萧明帝指着黄总管,无奈笑笑,“扶朕起来,朕出去走走。”
黄岁知道萧明帝,说一不二,说出去的话决不会收回去,他只得照做。
卯时,天刚破晓,二人来到皇城之上。
巍巍皇城,万家相连,连绵数千里。
如今天启河山大好,百姓安居乐业,正是他萧翎毕生所图的大业。
只可惜他可能没有机会再亲眼看看这盛世繁荣了。
萧翎昂首远眺,似乎要把城下之景尽收眼底。
侍立一旁的黄岁尽管低着头,可他依然能感受到帝王的无奈与落寞。
这亦是他从未感受到的一种变化。
或许北凤城的天就要变了。
可对于他黄岁来说,无论是谁坐上了那个位子,他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这也是他在这幽幽皇城中挣扎多年总结下来的生存之道,少看少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又过了一盏茶时辰,天光冲破云层,日光散落在城墙上的角角落落,好似给北凤城披上了一层金光。
萧翎眯着眼,抬手微微遮住了有些刺眼的日光,“日光刺眼,难以直视,却能照亮任何地方。月光温和,有些角落却难免照不到。”
“黄岁,若让你选择,你是选择日光呢?还是月光呢?”说完,萧翎手扶着城墙,静静地等着身后人的答复。
黄岁面上一惊,随即收敛了神色,而后思量片刻,回道:“老奴愚笨,每日所思所念不过是为了那一日三餐。而圣上您的一言一行皆是为了天启百姓,所忧所虑亦是关于天下之事。所以于老奴而言,日升日落,月明月暗,都是自然之象。”
“是啊!都是自然之景,可日不可与月同语,总归要做出个选择的!”萧翎望着远处,喃喃道。
黄岁低着头,没有言语。
——
回到养心殿后,萧翎秘密命人传来了李老头。
同时在养心殿的还有黄岁。
接着,李老头回了太医院,着手准备给萧明帝诊治。
与此同时,朝臣们隐隐约约觉得此次皇帝的病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其中有一小部分臣子甚至上奏让太子监国。
至于三皇子萧错那边目前还没有什么动静,只是三皇子曾多次找到黄岁,似乎是想把他从各地收集的药材托黄岁上交给您。
金翎卫首领萧石如实向萧明帝汇报着,同时从怀里拿出了几包药材,双手递给了萧明帝。
“这孩子倒是有心了。我记得他的身子自小虚弱,改天让李老头给他看看。”萧明帝接过药包,随手放在了御案上,“那个孩子呢?她怎么样了?”
“您说的那人她现下在永州,身边还有一名剑客。”萧石顿了下,“据探子来报,西狄丞相之子耶律弘不久前死于永州,可能跟他们二人有关。”
萧明帝听完,揉了揉眉心,“西狄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蠢蠢欲动,现下耶律弘死在永州,这很有可能成为他西狄发动战争的由头,看来要尽快派兵前往永州了。”
“萧石,你带着朕的手谕前往永州邻城,尽快调兵支援永州。”萧明帝立即下旨,“还有告诉那个孩子一声,说朕要见她。”
待萧石走后,萧明帝又召见了李老头。
此刻的他已然病入膏肓,就连处理政务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方才在萧石面前,他几乎是强撑着身子,写下了那道调兵手谕。
萧明帝一脸无可奈何,“朕还有多少时日?”
“若是按照老臣开的方子,按时服药,还可撑三个月。”李老头语气沉重。
“还剩下三个月,”萧明帝惨然一笑,“三个月还是太短了。”
“臣一定会尽快找出治病的法子,还请皇上您一定要保重龙体!”李老头跪地回道。
萧明帝点点头,随即摆了摆手,“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接着,萧明帝趁着自己还清醒着,便让总管黄岁召来了将军顾京慈。
眼下西狄人虎视眈眈盯着永州,他作为一国之君又陷入膏肓,内忧外患之际,他必须要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去守住永州。
顾京慈就是他的第一人选。
“顾卿,朕命你即刻带兵前往永州,抵御西狄。永州乃入我天启的唯一通道,此次西狄人必然来势汹汹,若是此次得胜,赏赐由顾卿你来提,只要是朕能办到的,朕一定会答应你。”萧明帝开门见山,言明此次危机重重,他顾京慈很有可能战死沙场。
“臣定不负圣上所托,杀退西狄人,守住永州。”顾京慈铿锵有力道。
萧明帝上前拍了拍顾京慈的肩膀,大笑道:“好好!朕等着顾卿凯旋归来!”
有了顾京慈领帅,萧明帝便暂且了了一桩心事。
那么接下来就是立储一事了。
不过在此之前,萧明帝决定先见见那个孩子。
——
此时的永州,黄沙漫天,城门紧闭。
原本驻扎在三十里地外的西狄兵又往前推了十里。
城外城内百姓皆人心惶惶,唯恐战乱再次发生。
原本从其他各地来到永州谈生意的商人,此时开始着手离开永州了。
肖郁同柳寒云依旧住在来喜客栈里,继续打听着有关文姝的更多信息。
肖郁坚信,若文姝从火场逃了出来,她定然会回永州。
因为肖郁在城南外的枯树林里发现了两座坟包,墓碑上的字迹正是文姝所写。
而掌柜的看他们二人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便不再多说些什么。
是夜,肖郁收到挽绿的来信,信上只有“事已办妥”四个字。
信烧到一半,肖郁察觉到窗外有人。
她淡然开口:“阁下既然来了,何不坐下来喝杯茶?”
“既然肖小姐请喝茶,那我就不客气了。”说完,那人脚尖点地,翻窗而入,无声无息。
此人正是萧明帝派来永州的萧石。
当年,她还并非皇后,而是淑妃。
她是她父亲老来所得的女儿。
她的父亲曾跟着先皇一起打天下,立下血汗功劳,乃是两朝首辅。
为了父亲能更好辅佐当今圣上,她入了宫,用尽一切手段,终于怀上了龙嗣。
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怀上的只能是皇子,不能是公主。
因为只有诞下皇子,她的父亲才好把她推上皇后之位。
也只有这样,他们赵氏一族方可香火连绵,后代子孙有官可依,有官可做。
可天不遂人愿,她诞下的并非皇子,而是一位公主。
为了皇后之位,为了家族兴衰,她不得不走极端,托父亲从外面抱来了一个男婴。
至于她诞下的那个女婴,被宫女偷偷抱了出去。
她给女婴留了一枚贴身玉佩,至此生死皆与她无关了。
现如今,她的孩子如愿成了一个德才兼备,不负众望的太子。
可她知道,皇帝并不完全信任她,也不信任太子。
一切源于柳隐声的死。
当年关于太子的身份,宫中流言四起,萧明帝便暗中让柳隐声调查当年她生产一事。
她没想到柳隐声竟然在短短几天内查到了蛛丝马迹。
那她只好一不做二不休替她的儿子除掉柳隐声这个隐患。
事后,皇帝得知了她的所作所为,却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
这也是她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或许是忌惮她父亲在朝中的实力,或许是因为别的原因。
后来她干脆把当年知晓真相的人都灭了口,甚至她还数次派了杀手,只为除掉那个流落民间的女儿。
想来皇帝的心病定是那个被她抛弃的孩子。
这心病定然解不得,何况她也绝不允许那孩子回到北凤城的。
故而她在得知她要去青松县的第一时间内,便派了杀手提前在驿站埋伏。
只可惜,刺杀又失败了。
为了儿子萧翊能顺利登上皇位,她只好请萧明帝身边的国师出手了。
另一边,朝中不可一日无君,她要好好想想该怎么让当今皇上主动退位了。
与此同时,静心殿内。
萧明帝喝完药刚躺下没多会,竟吐血不止。
紧接着,李老头被紧急叫到了静心殿。
一炷香后,他面色沉重,离开了大殿,赶往太医院。
这夜,太医院灯火未歇,燃至天明。
天微微亮时,李老头带着宋闲等人又回到了静心殿。
此时萧明帝还在半睡半醒中。
见李老头他们来了,黄总管轻声叫醒了皇帝,而后退到一旁。
“启禀皇上,老臣等人彻夜翻看古籍医典,要解您体内的毒,还需要一味重要的药引,也就是您至亲之人的心尖血。”李老头脸色凝重,缓缓开口道。
萧明帝神色复杂,思量了许久,轻轻闭上了双眼,有些嘶哑道,“必须如此吗?”
李老头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点点头。
“好,朕知道了,容朕考虑考虑。”萧明帝说完,便让李老头他们退下了。
静心殿内现下只剩下萧明帝和黄总管两人。
黄总管看着脸色愈发苍白的皇帝,忍不住忧心道:“皇上,您千万要保重龙体啊!朝中诸多事务还等着您回去处理呢!”
“我说黄岁你啊你啊,惯会拍朕的马屁。”萧明帝指着黄总管,无奈笑笑,“扶朕起来,朕出去走走。”
黄岁知道萧明帝,说一不二,说出去的话决不会收回去,他只得照做。
卯时,天刚破晓,二人来到皇城之上。
巍巍皇城,万家相连,连绵数千里。
如今天启河山大好,百姓安居乐业,正是他萧翎毕生所图的大业。
只可惜他可能没有机会再亲眼看看这盛世繁荣了。
萧翎昂首远眺,似乎要把城下之景尽收眼底。
侍立一旁的黄岁尽管低着头,可他依然能感受到帝王的无奈与落寞。
这亦是他从未感受到的一种变化。
或许北凤城的天就要变了。
可对于他黄岁来说,无论是谁坐上了那个位子,他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这也是他在这幽幽皇城中挣扎多年总结下来的生存之道,少看少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又过了一盏茶时辰,天光冲破云层,日光散落在城墙上的角角落落,好似给北凤城披上了一层金光。
萧翎眯着眼,抬手微微遮住了有些刺眼的日光,“日光刺眼,难以直视,却能照亮任何地方。月光温和,有些角落却难免照不到。”
“黄岁,若让你选择,你是选择日光呢?还是月光呢?”说完,萧翎手扶着城墙,静静地等着身后人的答复。
黄岁面上一惊,随即收敛了神色,而后思量片刻,回道:“老奴愚笨,每日所思所念不过是为了那一日三餐。而圣上您的一言一行皆是为了天启百姓,所忧所虑亦是关于天下之事。所以于老奴而言,日升日落,月明月暗,都是自然之象。”
“是啊!都是自然之景,可日不可与月同语,总归要做出个选择的!”萧翎望着远处,喃喃道。
黄岁低着头,没有言语。
——
回到养心殿后,萧翎秘密命人传来了李老头。
同时在养心殿的还有黄岁。
接着,李老头回了太医院,着手准备给萧明帝诊治。
与此同时,朝臣们隐隐约约觉得此次皇帝的病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其中有一小部分臣子甚至上奏让太子监国。
至于三皇子萧错那边目前还没有什么动静,只是三皇子曾多次找到黄岁,似乎是想把他从各地收集的药材托黄岁上交给您。
金翎卫首领萧石如实向萧明帝汇报着,同时从怀里拿出了几包药材,双手递给了萧明帝。
“这孩子倒是有心了。我记得他的身子自小虚弱,改天让李老头给他看看。”萧明帝接过药包,随手放在了御案上,“那个孩子呢?她怎么样了?”
“您说的那人她现下在永州,身边还有一名剑客。”萧石顿了下,“据探子来报,西狄丞相之子耶律弘不久前死于永州,可能跟他们二人有关。”
萧明帝听完,揉了揉眉心,“西狄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蠢蠢欲动,现下耶律弘死在永州,这很有可能成为他西狄发动战争的由头,看来要尽快派兵前往永州了。”
“萧石,你带着朕的手谕前往永州邻城,尽快调兵支援永州。”萧明帝立即下旨,“还有告诉那个孩子一声,说朕要见她。”
待萧石走后,萧明帝又召见了李老头。
此刻的他已然病入膏肓,就连处理政务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方才在萧石面前,他几乎是强撑着身子,写下了那道调兵手谕。
萧明帝一脸无可奈何,“朕还有多少时日?”
“若是按照老臣开的方子,按时服药,还可撑三个月。”李老头语气沉重。
“还剩下三个月,”萧明帝惨然一笑,“三个月还是太短了。”
“臣一定会尽快找出治病的法子,还请皇上您一定要保重龙体!”李老头跪地回道。
萧明帝点点头,随即摆了摆手,“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接着,萧明帝趁着自己还清醒着,便让总管黄岁召来了将军顾京慈。
眼下西狄人虎视眈眈盯着永州,他作为一国之君又陷入膏肓,内忧外患之际,他必须要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去守住永州。
顾京慈就是他的第一人选。
“顾卿,朕命你即刻带兵前往永州,抵御西狄。永州乃入我天启的唯一通道,此次西狄人必然来势汹汹,若是此次得胜,赏赐由顾卿你来提,只要是朕能办到的,朕一定会答应你。”萧明帝开门见山,言明此次危机重重,他顾京慈很有可能战死沙场。
“臣定不负圣上所托,杀退西狄人,守住永州。”顾京慈铿锵有力道。
萧明帝上前拍了拍顾京慈的肩膀,大笑道:“好好!朕等着顾卿凯旋归来!”
有了顾京慈领帅,萧明帝便暂且了了一桩心事。
那么接下来就是立储一事了。
不过在此之前,萧明帝决定先见见那个孩子。
——
此时的永州,黄沙漫天,城门紧闭。
原本驻扎在三十里地外的西狄兵又往前推了十里。
城外城内百姓皆人心惶惶,唯恐战乱再次发生。
原本从其他各地来到永州谈生意的商人,此时开始着手离开永州了。
肖郁同柳寒云依旧住在来喜客栈里,继续打听着有关文姝的更多信息。
肖郁坚信,若文姝从火场逃了出来,她定然会回永州。
因为肖郁在城南外的枯树林里发现了两座坟包,墓碑上的字迹正是文姝所写。
而掌柜的看他们二人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便不再多说些什么。
是夜,肖郁收到挽绿的来信,信上只有“事已办妥”四个字。
信烧到一半,肖郁察觉到窗外有人。
她淡然开口:“阁下既然来了,何不坐下来喝杯茶?”
“既然肖小姐请喝茶,那我就不客气了。”说完,那人脚尖点地,翻窗而入,无声无息。
此人正是萧明帝派来永州的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