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8章 半岛史话·安平公主
大汉皇帝,不只是汉地道州的君主,同样是汉帝国体系下诸多封国的共主,这一点,在建隆时代,依旧没有动摇,即便强悍如安西,渊深如安东,亦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因此皇帝的驾崩,不只是中央帝国改天换地的大事,于海内外各封国,同样是震动朝野的大事。血浓于水,又兼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对中央帝国人口、文化、技术的依赖性,都使绝大部分封国密切地关注着帝国的重要变故,尤其是涉及宗藩政策关系的内容,这方面以南洋诸国最为积极。
而作为一手推动并彻底奠定当下帝国宗藩格局的世宗皇帝,他的驾崩,对各大封国来说,也意味着旧时代的过去,与新时代的到来。
新皇帝与新朝廷,对封国的态度如何,政策是否会变动,利益是否会受影响,尚且不得而知,一切都是未知数,仍需观察观望。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没了世宗皇帝刘文济,帝国中枢对封国的震慑力、影响力,必然下滑,这是一种历史规律,科学发展。
从世宗驾崩开始,一直到皇太孙刘维箴登基,这段时间里,除了帝国公卿大臣们忙得不可开交,各大诸侯、刘姓子孙们,也同样活动频繁,奔走积极,意图在帝国新旧交替之际,为本国谋得一些好处,至少得保住此前餐盘上的食物。
除了常驻帝都的崇仪使之外,诸国也不约而同,派遣重臣特使,亲赴西京活动。而在这些使者中,最出名的,毫无疑问乃是安南特使,特别就特别在,她是个女人,安平公主刘瑛。
安平公主刘瑛,乃是安南先王刘文涣与摄政王太后刘娥所生之女,现年三十一,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更不是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室公主,她还是一个政治人物,在安南朝廷可以呼风唤雨,被视为安南“太平”的奇女子。
当然,刘瑛之奇,主要来自于刘娥的宠爱,她也是刘娥最重要的政治衣钵继承人。刘娥无子,作为自己膝下唯一所出的女儿,刘娥自是宠爱异常,而刘瑛也没有埋没于溺爱之中。
从小就聪明伶俐,遇事常有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多出奇见。十三岁以后,常年跟在刘娥身边的刘瑛,竟然已经能够评断安南国政,并且不是无的放矢,常出惊人之语。
而当发现自家爱女在政治上的浓厚兴趣与突出天分之后,即便刘娥常年忙于国政的处理与政敌的对抗,仍旧分出不小的精力,予以特殊关注,悉心培养。
本身禀赋出众,又有刘娥多年的言传身教,尽得刘娥真传的刘瑛,在长成后,进化成怎样的奇女子,都不足奇了。同时,刘瑛快速成长的那段时间,也正是刘娥摄政不久,面临着极其艰难挑战的时候。
可以说,刘瑛亲身经历了安南“太后摄政”那段及其复杂且混乱的政治时期,也就近观摩和学习着母亲的智慧与手段,眼睁睁看着刘娥在交趾乃至整个安南国纵横捭阖,将对手们一一剪除、镇压、收服。
等到建隆十四年(1031年),刘瑛二十岁的时候,为了讨好已经彻底掌握安南朝局的刘娥,安南王刘继丹册封刘瑛为安平公主,以整个安平县作为其采邑。安平县地处红河平原,物产丰富,是一个五千户大县。
虽然被赐以丰厚待遇,但刘瑛并不动心,她可是深信“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没有前往采邑,只遣家令前往经营。同时,还向刘继丹求取官职,表示要为国家效力。
对这个妹妹异想天开的请求,安南王刘继丹打心里不乐意,甚至嗤之以鼻,原打算拒绝,但一名近臣提醒他,是否该问问太后的意见。
然后,刘太后的意见也没问,刘继丹直接任命这个年方二十的妹妹为尚书,没有具体职事,但却容他参赞军国之事。却刘继丹想到,安南国掌权的,可同样是个女人,即便那个女人,已经老了。
但,那就是太后刘娥在安南国的威势,摄政十多年积攒下的威望,连已经成年许久,并开始亲掌权柄的安南王刘继丹,都不敢轻易忤逆挑战。
从当年开始,安南国的臣民们,也渐渐熟悉并习惯,上面有个刘太后,下面有个刘尚书,中间夹着个安南王。不过,这种格局,并没有持续太久。
太后刘娥虽然强势,一介妇人之身,硬生生在安南国打造出一个“女权时代”,但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随着年事渐高,身体也渐渐不支,终在建隆十九年(1036)的时候,于交趾王宫薨逝。
当然,刘娥去世之前,对后事也做了充分的考虑与交待。而总结起来,实则就两方面,一是还政刘继丹,二则交底刘瑛。
而刘继丹,也在足足三十周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了亲政生涯。说来也是憋屈,作为一个王,顶天立地的王,他的一生都受到女人的影响与钳制。
如果太后刘娥那是没办法,不只有先王遗命与中央册书,对自己还有扶立、养育、教导之恩,那么安平公主刘瑛的崛起掌权,则让刘继丹抑郁非常。
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既然刘太后时代的历史遗留,刘继丹本身的问题也很大。在刘娥刚去世的时候,刘瑛本着母亲遗命交待,选择了韬光养晦,减少了对朝政的插手,让权于兄。
刘太后的交待很清楚,明白地指出,她摄政的十多年间,国家发展逐渐良好,政治秩序趋于稳定,但这份清平之下,也隐藏着许多矛盾,而尖锐的矛盾啊,恰恰来源于她的摄政。
她死之后必然反复,压制了十多年的怨气,也终会爆发。基于此,刘瑛选择后退观望。而安南形势之发展变化,果不出刘太后意料。
刘娥一死,刘继丹亲政,对许多安南权贵来说,这是王权的复兴,也是拨乱反正的良机。于是,只平静了三个月,安南朝廷便发起了对刘太后的清算运动。
当然,不可能针对太后本人,但她所施行的政策,她提拔的人才,这些都是攻击调整的对象。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但若是做得过了,往往也会出问题了。
随着政治上的反攻倒算,安南朝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阵混乱,当打击面不受控制地扩大,来自既得利益者们的反击,也随之而来。
刘娥掌国十多年,在打击整敌,巩固权威的同时,也提拔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与势力,他们中间,有权贵、有军队、有士林、有地主,并且背靠太后,在安南国内积累起了强大的话语权。
而这些人,最终的选择,都是团结到安平公主刘瑛的旗帜下,请他率领众人,攘除奸贼,拨乱反正,恢复治安。而刘继丹用人乏智,对局势的把握又乏术,眼瞧着朝局失序,与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他也很头疼。
但刘瑛作为代言人,气势汹汹迫来之时,他竟有种羞于见人的感觉,因此,并没有经过太过激烈的对抗,刘继丹从其请,将聚集在他身边的一干“小人”,尽数罢免,同时,任命刘瑛为录尚书事,协助他处置国政,由此,开启了刘瑛的“女相”生涯。
到如今,都二十多年了,安南国的运转,依旧行驶在“离不开女人”的轨道上。
当然,刘瑛掌权,毕竟不像其母那般名正言顺,而安南国的权贵们,即便是那些“后党心腹”,也未必真正甘于再在一个女人的阴影下。
因此,刘瑛面临的情势要更加复杂,承受的挑战与压力,也要更大。也就是刘继丹为王,能够容她,她也很注意对王兄的“尊重”。
同时,在协调关系、收买人心方面,深得刘娥真传的刘瑛,也干得十分不错。而标志性的一件事便是,她将自己丈夫柳闿给踹了,另与赵德芳之孙赵从贽联姻,以此弥合与赵氏之间的关系。
多年以来,不管赵氏如何被刘娥打压,但赵氏始终是安南国最顶级的权贵之一,这是帝国赵氏的地位影响决定的。而连赵氏都能妥协,余者自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还需提一句的是,那柳闿,乃是开宝名臣柳开的侄孙,在安南也是有名的才子,即便被刘瑛踹了,依旧爱得深沉,依旧在安南朝廷内部,坚定地支持着前妻
温馨提示:把本网站s??????.???分享到facebook脸书,麻烦您动动手指,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
大汉皇帝,不只是汉地道州的君主,同样是汉帝国体系下诸多封国的共主,这一点,在建隆时代,依旧没有动摇,即便强悍如安西,渊深如安东,亦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因此皇帝的驾崩,不只是中央帝国改天换地的大事,于海内外各封国,同样是震动朝野的大事。血浓于水,又兼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对中央帝国人口、文化、技术的依赖性,都使绝大部分封国密切地关注着帝国的重要变故,尤其是涉及宗藩政策关系的内容,这方面以南洋诸国最为积极。
而作为一手推动并彻底奠定当下帝国宗藩格局的世宗皇帝,他的驾崩,对各大封国来说,也意味着旧时代的过去,与新时代的到来。
新皇帝与新朝廷,对封国的态度如何,政策是否会变动,利益是否会受影响,尚且不得而知,一切都是未知数,仍需观察观望。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没了世宗皇帝刘文济,帝国中枢对封国的震慑力、影响力,必然下滑,这是一种历史规律,科学发展。
从世宗驾崩开始,一直到皇太孙刘维箴登基,这段时间里,除了帝国公卿大臣们忙得不可开交,各大诸侯、刘姓子孙们,也同样活动频繁,奔走积极,意图在帝国新旧交替之际,为本国谋得一些好处,至少得保住此前餐盘上的食物。
除了常驻帝都的崇仪使之外,诸国也不约而同,派遣重臣特使,亲赴西京活动。而在这些使者中,最出名的,毫无疑问乃是安南特使,特别就特别在,她是个女人,安平公主刘瑛。
安平公主刘瑛,乃是安南先王刘文涣与摄政王太后刘娥所生之女,现年三十一,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更不是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室公主,她还是一个政治人物,在安南朝廷可以呼风唤雨,被视为安南“太平”的奇女子。
当然,刘瑛之奇,主要来自于刘娥的宠爱,她也是刘娥最重要的政治衣钵继承人。刘娥无子,作为自己膝下唯一所出的女儿,刘娥自是宠爱异常,而刘瑛也没有埋没于溺爱之中。
从小就聪明伶俐,遇事常有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多出奇见。十三岁以后,常年跟在刘娥身边的刘瑛,竟然已经能够评断安南国政,并且不是无的放矢,常出惊人之语。
而当发现自家爱女在政治上的浓厚兴趣与突出天分之后,即便刘娥常年忙于国政的处理与政敌的对抗,仍旧分出不小的精力,予以特殊关注,悉心培养。
本身禀赋出众,又有刘娥多年的言传身教,尽得刘娥真传的刘瑛,在长成后,进化成怎样的奇女子,都不足奇了。同时,刘瑛快速成长的那段时间,也正是刘娥摄政不久,面临着极其艰难挑战的时候。
可以说,刘瑛亲身经历了安南“太后摄政”那段及其复杂且混乱的政治时期,也就近观摩和学习着母亲的智慧与手段,眼睁睁看着刘娥在交趾乃至整个安南国纵横捭阖,将对手们一一剪除、镇压、收服。
等到建隆十四年(1031年),刘瑛二十岁的时候,为了讨好已经彻底掌握安南朝局的刘娥,安南王刘继丹册封刘瑛为安平公主,以整个安平县作为其采邑。安平县地处红河平原,物产丰富,是一个五千户大县。
虽然被赐以丰厚待遇,但刘瑛并不动心,她可是深信“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没有前往采邑,只遣家令前往经营。同时,还向刘继丹求取官职,表示要为国家效力。
对这个妹妹异想天开的请求,安南王刘继丹打心里不乐意,甚至嗤之以鼻,原打算拒绝,但一名近臣提醒他,是否该问问太后的意见。
然后,刘太后的意见也没问,刘继丹直接任命这个年方二十的妹妹为尚书,没有具体职事,但却容他参赞军国之事。却刘继丹想到,安南国掌权的,可同样是个女人,即便那个女人,已经老了。
但,那就是太后刘娥在安南国的威势,摄政十多年积攒下的威望,连已经成年许久,并开始亲掌权柄的安南王刘继丹,都不敢轻易忤逆挑战。
从当年开始,安南国的臣民们,也渐渐熟悉并习惯,上面有个刘太后,下面有个刘尚书,中间夹着个安南王。不过,这种格局,并没有持续太久。
太后刘娥虽然强势,一介妇人之身,硬生生在安南国打造出一个“女权时代”,但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随着年事渐高,身体也渐渐不支,终在建隆十九年(1036)的时候,于交趾王宫薨逝。
当然,刘娥去世之前,对后事也做了充分的考虑与交待。而总结起来,实则就两方面,一是还政刘继丹,二则交底刘瑛。
而刘继丹,也在足足三十周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了亲政生涯。说来也是憋屈,作为一个王,顶天立地的王,他的一生都受到女人的影响与钳制。
如果太后刘娥那是没办法,不只有先王遗命与中央册书,对自己还有扶立、养育、教导之恩,那么安平公主刘瑛的崛起掌权,则让刘继丹抑郁非常。
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既然刘太后时代的历史遗留,刘继丹本身的问题也很大。在刘娥刚去世的时候,刘瑛本着母亲遗命交待,选择了韬光养晦,减少了对朝政的插手,让权于兄。
刘太后的交待很清楚,明白地指出,她摄政的十多年间,国家发展逐渐良好,政治秩序趋于稳定,但这份清平之下,也隐藏着许多矛盾,而尖锐的矛盾啊,恰恰来源于她的摄政。
她死之后必然反复,压制了十多年的怨气,也终会爆发。基于此,刘瑛选择后退观望。而安南形势之发展变化,果不出刘太后意料。
刘娥一死,刘继丹亲政,对许多安南权贵来说,这是王权的复兴,也是拨乱反正的良机。于是,只平静了三个月,安南朝廷便发起了对刘太后的清算运动。
当然,不可能针对太后本人,但她所施行的政策,她提拔的人才,这些都是攻击调整的对象。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但若是做得过了,往往也会出问题了。
随着政治上的反攻倒算,安南朝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阵混乱,当打击面不受控制地扩大,来自既得利益者们的反击,也随之而来。
刘娥掌国十多年,在打击整敌,巩固权威的同时,也提拔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与势力,他们中间,有权贵、有军队、有士林、有地主,并且背靠太后,在安南国内积累起了强大的话语权。
而这些人,最终的选择,都是团结到安平公主刘瑛的旗帜下,请他率领众人,攘除奸贼,拨乱反正,恢复治安。而刘继丹用人乏智,对局势的把握又乏术,眼瞧着朝局失序,与他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他也很头疼。
但刘瑛作为代言人,气势汹汹迫来之时,他竟有种羞于见人的感觉,因此,并没有经过太过激烈的对抗,刘继丹从其请,将聚集在他身边的一干“小人”,尽数罢免,同时,任命刘瑛为录尚书事,协助他处置国政,由此,开启了刘瑛的“女相”生涯。
到如今,都二十多年了,安南国的运转,依旧行驶在“离不开女人”的轨道上。
当然,刘瑛掌权,毕竟不像其母那般名正言顺,而安南国的权贵们,即便是那些“后党心腹”,也未必真正甘于再在一个女人的阴影下。
因此,刘瑛面临的情势要更加复杂,承受的挑战与压力,也要更大。也就是刘继丹为王,能够容她,她也很注意对王兄的“尊重”。
同时,在协调关系、收买人心方面,深得刘娥真传的刘瑛,也干得十分不错。而标志性的一件事便是,她将自己丈夫柳闿给踹了,另与赵德芳之孙赵从贽联姻,以此弥合与赵氏之间的关系。
多年以来,不管赵氏如何被刘娥打压,但赵氏始终是安南国最顶级的权贵之一,这是帝国赵氏的地位影响决定的。而连赵氏都能妥协,余者自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还需提一句的是,那柳闿,乃是开宝名臣柳开的侄孙,在安南也是有名的才子,即便被刘瑛踹了,依旧爱得深沉,依旧在安南朝廷内部,坚定地支持着前妻
温馨提示:把本网站s??????.???分享到facebook脸书,麻烦您动动手指,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