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尽管一夜未睡,陈怀玦还是打起精神,面色如常地去上朝。
高松蹊看向陈怀玦的眼神带着一些担忧,昨日陈怀玦听完他说的话,立刻纵马而去,再不见了人影。
提心吊胆一夜,看到他好整以暇地出现在朝堂上,总算是松了口气。
此处人多口杂,两人不便交流,不多时就错开了目光。
片刻后,宫门口第三通鼓响,百官依次排队由掖门入宫内,天盛帝坐上宝座,鸿胪寺官员唱入班,众人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陈怀玦看着上面熟悉的明黄色袍子,百感交织。
多亏了这么多年皇家礼仪的浸润,他总算是能不失态地配合着天盛帝走完这场兄友弟恭的戏。
一下朝,陈怀玦直奔仁寿宫,正殿的门紧闭着,邓嬷嬷守在门口拦住了他。
“太后身子还弱,受不得风,殿下今日先回去吧,过两日再来。”
陈怀玦才不会这么轻易放弃,不亲眼看看太后的身体,他是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来的。
“邓嬷嬷,就让我进去吧,母后病了这么些日子,我都未曾在床前尽孝。”
“太后的身子并无大碍,殿下也是公务在身,不必如此自责。”
“嬷嬷,您是看着我长大的,您了解我,今日不见到母后我是不会走的。”
看着表情坚毅的陈怀玦,又想起太后的嘱托,邓嬷嬷也是左右为难。
“这……”
她身后的殿内传出太后略显虚弱的声音。
“卓成……”
陈怀玦上前一步,贴近紧锁的殿门:“母后!”
“母后没事,你不必忧心。”
“母后,是儿臣不孝。”
“不必自责,听陛下说,是他有差事交给了你,你也办得很好。”
“……是。”
“以后你也要多替陛下分忧,你们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和和睦睦的,母后就心满意足了。”
“儿臣……明白。”
“你忙了多日早些回去休息吧,映仪这孩子也许久没见你了,她这两日天天守在仁寿宫,也算是替你尽孝了。”
陈怀玦带着一丝期许开口:“母后,让我进去看看您吧。”
太后的声音虚弱却不容拒绝:“卓成,回去吧。”
“……是。”
陈怀玦再不情愿也没了办法,退后两步对着殿门恭恭敬敬地行了叩拜之礼,才转身离去。
-
王府
陈怀玦一回来就又把自己锁在了书房里,吕映仪听到宋文的消息,只是摇了摇头。
不同于天盛帝,陈怀玦出生时,先皇已经即位,作为帝后幼子,他自小受尽宠爱。
晋和帝的手足兄弟在激烈的夺嫡之争中,死的死残的残,经历过血腥少年时代的先皇不愿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因而自登基以来的第一要务就是将后宫管束得井井有条,是大晋朝少有的清静。
虽然陈怀玦托生在了帝王家,可也从来没尝过勾心斗角的滋味,这二十年过得可谓是顺风顺水,自然一时间很难接受现状。
吕映仪知道这次的事只能靠他自己想通,却也不忍心他如此折磨自己。
想了想,还是亲自下厨房做了一碗桂花赤豆圆子,这是她自小最喜欢点心,每次心情不好,母亲就会为她做上一碗。
她抬起手想要敲门,犹豫着晃了晃手,还是将手中的托盘交给了宋文。
“你把这个温着,等王爷出来,再端给王爷。”
“您不亲自送进去吗?”
“不了,让王爷自己静静吧。”
“是。”
宋文接过托盘,目送着吕映仪离去,听话地热着小圆子。
圆子热了一遍又一遍,从天亮等到天黑,书房的门终于打开。
宋文捧着托盘上前:“王爷,这是王妃送来的。”
陈怀玦定定地看着盛满香甜味道的白瓷小碗,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回神,拿过瓷碗,一饮而尽,红豆的香味在舌尖散开。
初夏夜间最后的一丝寒气也被这一碗汤驱散。
陈怀玦突然很想见到吕映仪,也不管宋文是不是跟得上,独自大步流星地走向正房。
“百荷,把京郊庄子上往年的账本拿来。”
陈怀玦刚刚踏进跨院,就听到了吕映仪仍在忙碌的声音。
一如新婚第二日那般,他斜倚在门框上看着这在书桌后认真专注的吕映仪。
“这么晚了,还在看账本吗?”
吕映仪地抬头看向他,十分惊喜:“卓成,我给你送去的桂花赤豆圆子吃了吗?”
“很好吃,你小厨房的手艺不错,可赏。”
“那就多谢王爷赏赐了。”
吕映仪俏皮地向陈怀玦福了福身。
陈怀玦疑惑挑眉:“哦,这是什么意思?”
“难得小女子做的粗鄙之物能得王爷青眼。”
“竟然是你做的?”
“我自小就爱吃这个,实在是太喜欢了,特意和我娘学了来。”
“怪道是这么好吃,让我日日吃都不会腻。”
“可惜就一碗,没得日日吃,现在只能委屈您吃点别的了。”
百荷早就极有眼色地派人传饭,各色美食摆了满满一桌。
陈怀玦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吕映仪竟然还没有吃饭。
“你怎么还没有用晚膳?”
“你明明在家,我们做什么还要分开吃?”
“家”这个字像一支箭,直直插进陈怀玦的心窝,让他又酸涩又温暖。
他努力克制住声音中的颤抖回答:“好,我们一起吃。”
-
不知道那一天陈怀玦在书房里想了什么,但自那晚之后,他又一次恢复了精神,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朝,只是每次下朝之后都会到仁寿宫请安,虽然正殿的门始终不曾打开。
陈怀玦连着吃了一个月的闭门羹,逐渐都要习惯了。
连邓嬷嬷都不忍心再看下去,趁着送他出去的时候,悄声说:“殿下明日不要再来了。”
“怎么能不来呢,嬷嬷不必劝我。”
邓嬷嬷也是从小看着她长大,哪里能看不出他此刻是强撑出来的平静,她打心眼里心疼他,却又不好违背太后的旨意,左右为难之下,只能委婉地劝退陈怀玦。
“殿下,您日日来也见不到太后的,等太后想见您了,您不来也能见到。”
邓嬷嬷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陈怀玦过于重情,以至于平日里一向好使的脑子偏偏在此事上停止运转,双耳只听到了太后不想见自己,半分邓嬷嬷的画外音也没品出来。
陈怀玦失魂般走在宫道上,远远瞥见天盛帝的仪仗进了仁寿宫。
他鬼使神差地再次折返,远远跟着,直到亲眼目睹正殿的大门打开,明黄色的衣袍消失在熟悉的殿内,最后门重重地关上。
高松蹊看向陈怀玦的眼神带着一些担忧,昨日陈怀玦听完他说的话,立刻纵马而去,再不见了人影。
提心吊胆一夜,看到他好整以暇地出现在朝堂上,总算是松了口气。
此处人多口杂,两人不便交流,不多时就错开了目光。
片刻后,宫门口第三通鼓响,百官依次排队由掖门入宫内,天盛帝坐上宝座,鸿胪寺官员唱入班,众人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陈怀玦看着上面熟悉的明黄色袍子,百感交织。
多亏了这么多年皇家礼仪的浸润,他总算是能不失态地配合着天盛帝走完这场兄友弟恭的戏。
一下朝,陈怀玦直奔仁寿宫,正殿的门紧闭着,邓嬷嬷守在门口拦住了他。
“太后身子还弱,受不得风,殿下今日先回去吧,过两日再来。”
陈怀玦才不会这么轻易放弃,不亲眼看看太后的身体,他是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来的。
“邓嬷嬷,就让我进去吧,母后病了这么些日子,我都未曾在床前尽孝。”
“太后的身子并无大碍,殿下也是公务在身,不必如此自责。”
“嬷嬷,您是看着我长大的,您了解我,今日不见到母后我是不会走的。”
看着表情坚毅的陈怀玦,又想起太后的嘱托,邓嬷嬷也是左右为难。
“这……”
她身后的殿内传出太后略显虚弱的声音。
“卓成……”
陈怀玦上前一步,贴近紧锁的殿门:“母后!”
“母后没事,你不必忧心。”
“母后,是儿臣不孝。”
“不必自责,听陛下说,是他有差事交给了你,你也办得很好。”
“……是。”
“以后你也要多替陛下分忧,你们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和和睦睦的,母后就心满意足了。”
“儿臣……明白。”
“你忙了多日早些回去休息吧,映仪这孩子也许久没见你了,她这两日天天守在仁寿宫,也算是替你尽孝了。”
陈怀玦带着一丝期许开口:“母后,让我进去看看您吧。”
太后的声音虚弱却不容拒绝:“卓成,回去吧。”
“……是。”
陈怀玦再不情愿也没了办法,退后两步对着殿门恭恭敬敬地行了叩拜之礼,才转身离去。
-
王府
陈怀玦一回来就又把自己锁在了书房里,吕映仪听到宋文的消息,只是摇了摇头。
不同于天盛帝,陈怀玦出生时,先皇已经即位,作为帝后幼子,他自小受尽宠爱。
晋和帝的手足兄弟在激烈的夺嫡之争中,死的死残的残,经历过血腥少年时代的先皇不愿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因而自登基以来的第一要务就是将后宫管束得井井有条,是大晋朝少有的清静。
虽然陈怀玦托生在了帝王家,可也从来没尝过勾心斗角的滋味,这二十年过得可谓是顺风顺水,自然一时间很难接受现状。
吕映仪知道这次的事只能靠他自己想通,却也不忍心他如此折磨自己。
想了想,还是亲自下厨房做了一碗桂花赤豆圆子,这是她自小最喜欢点心,每次心情不好,母亲就会为她做上一碗。
她抬起手想要敲门,犹豫着晃了晃手,还是将手中的托盘交给了宋文。
“你把这个温着,等王爷出来,再端给王爷。”
“您不亲自送进去吗?”
“不了,让王爷自己静静吧。”
“是。”
宋文接过托盘,目送着吕映仪离去,听话地热着小圆子。
圆子热了一遍又一遍,从天亮等到天黑,书房的门终于打开。
宋文捧着托盘上前:“王爷,这是王妃送来的。”
陈怀玦定定地看着盛满香甜味道的白瓷小碗,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回神,拿过瓷碗,一饮而尽,红豆的香味在舌尖散开。
初夏夜间最后的一丝寒气也被这一碗汤驱散。
陈怀玦突然很想见到吕映仪,也不管宋文是不是跟得上,独自大步流星地走向正房。
“百荷,把京郊庄子上往年的账本拿来。”
陈怀玦刚刚踏进跨院,就听到了吕映仪仍在忙碌的声音。
一如新婚第二日那般,他斜倚在门框上看着这在书桌后认真专注的吕映仪。
“这么晚了,还在看账本吗?”
吕映仪地抬头看向他,十分惊喜:“卓成,我给你送去的桂花赤豆圆子吃了吗?”
“很好吃,你小厨房的手艺不错,可赏。”
“那就多谢王爷赏赐了。”
吕映仪俏皮地向陈怀玦福了福身。
陈怀玦疑惑挑眉:“哦,这是什么意思?”
“难得小女子做的粗鄙之物能得王爷青眼。”
“竟然是你做的?”
“我自小就爱吃这个,实在是太喜欢了,特意和我娘学了来。”
“怪道是这么好吃,让我日日吃都不会腻。”
“可惜就一碗,没得日日吃,现在只能委屈您吃点别的了。”
百荷早就极有眼色地派人传饭,各色美食摆了满满一桌。
陈怀玦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吕映仪竟然还没有吃饭。
“你怎么还没有用晚膳?”
“你明明在家,我们做什么还要分开吃?”
“家”这个字像一支箭,直直插进陈怀玦的心窝,让他又酸涩又温暖。
他努力克制住声音中的颤抖回答:“好,我们一起吃。”
-
不知道那一天陈怀玦在书房里想了什么,但自那晚之后,他又一次恢复了精神,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朝,只是每次下朝之后都会到仁寿宫请安,虽然正殿的门始终不曾打开。
陈怀玦连着吃了一个月的闭门羹,逐渐都要习惯了。
连邓嬷嬷都不忍心再看下去,趁着送他出去的时候,悄声说:“殿下明日不要再来了。”
“怎么能不来呢,嬷嬷不必劝我。”
邓嬷嬷也是从小看着她长大,哪里能看不出他此刻是强撑出来的平静,她打心眼里心疼他,却又不好违背太后的旨意,左右为难之下,只能委婉地劝退陈怀玦。
“殿下,您日日来也见不到太后的,等太后想见您了,您不来也能见到。”
邓嬷嬷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陈怀玦过于重情,以至于平日里一向好使的脑子偏偏在此事上停止运转,双耳只听到了太后不想见自己,半分邓嬷嬷的画外音也没品出来。
陈怀玦失魂般走在宫道上,远远瞥见天盛帝的仪仗进了仁寿宫。
他鬼使神差地再次折返,远远跟着,直到亲眼目睹正殿的大门打开,明黄色的衣袍消失在熟悉的殿内,最后门重重地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