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夜过去,早上醒来,许长生觉得格外神清气爽,如果阴阳调和乃是人间大道,只要控制得当,对身心健康绝对大有好处。
在郑春儿这用过早餐,许长生便回了客栈,休闲放松已经结束,现在得干正事了。
备好礼物名帖,许长生雇了辆马车便往城南牛首山的方向行去,牛首山因双峰突起,东西对峙,形似牛头双角故而得名。
南北朝时期,高僧辟支和尚牛居住于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此后不断有高僧在牛首山兴建寺庙;到了唐朝,牛首山已经发展成“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眉并为圣道场地”,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之一。
到了明代,因为朱元璋建都南京,牛首山的寺庙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不过许长生前往牛首山并不是来看和尚的,而是准备拜访一位太监。
宣德八年(年)四月,航海家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而当年曾经作为郑和副手,跟随他一起远航西洋的原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如今正在牛首山颐养天年。
这可是位了不起的太监,建文年间他曾经跟随朱棣一起征战四方、履历功勋,永乐三年,他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艘巨型海船、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其后,他又作为副使,陪同郑和多次出使西洋。
永乐末年,王景弘在激烈的皇位之争中,因拥立太子朱高炽有功,被擢升为正使太监,其嗣子王祯也受赐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洪熙元年(年),王景弘受任南京守备。
宣德七年(年)三月,郑和在第七次远航途中卒于印度古里,王景弘率船队,扶柩返航,西洋十余国派使臣随船队,到北京朝贡。
宣德九年,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顺利完成了大明最后一次官方远航,其后他长期担任南京守备太监,并负责指导南京水军的操练。
到了正统年间,王景弘因为年老辞去了差事,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撰有《赴西洋水程》等书,这本书日后只有残卷散落民间,被辗转抄录,成为明清时期,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
许长生这次来南京,就是为了获取《赴西洋水程》的全本,这都是郑和、王景弘等人毕生的心血,更是华夏走向大海的重要资料,要是像历史中一样只有残卷流传那就太可惜了。
到了王景弘别业门口,许长生送上礼物和拜帖,然后在门外安心等候。
要是王景弘担任南京守备太监的时候,像许长生这种小商人根本没资格拜见人家,门子也不会收他的银子;好在现如今王景弘已经退休,一年到头少有人拜会,门子也很久没收门包了,当下就把礼单、拜帖送到王景弘手中。
王景弘也有些好奇,于是便翻开拜帖看了看,看完许长生的个人介绍他有点不太想搭理,区区一名小商人,有什么可见的?但是当他看到拜帖上附的诗句,眼睛顿时挪不开了:() ()
踏浪伏波千万里,扬帆八度弄潮人,且看香药活万民,不悔当年做使臣。
“请他进来说话!”王景弘立刻吩咐道。
其实这首诗并不是什么佳作,王景弘早年间可是跟解缙这种大才子打过交道的,诗词歌赋鉴赏能力并不低,可这首诗的内容,却让他大为高兴。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喜欢吟诗作词,可他跟郑和下西洋这么大的事儿,却少有文人撰写诗词夸赞。
至于原因,王景弘也明白,一来文人和太监天生不对付,那个文人要是写了赞颂太监的诗词,那他的名声就坏掉了,以后再也无法在文坛立足。
二来文人们普遍觉得下西洋是浪费钱财的事儿,于国无益,他们反对郑和、王景弘还来不及,就更别说写诗作词来称赞了。
现在王景弘竟然看到一首称赞他功绩的诗,哪怕这首诗写得很一般,王景弘也忍不住想见见这位叫许长生的客人。
许长生跟随府中仆役进到院子里面,沿途看到院子里挖了几个大水池,水池中飘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只模型,由此可以看出,王景弘就算老了,也依旧怀念当初八下西洋的岁月。
到了书房,许长生向王景弘行礼问好,“小可许长生见过王三保!”
三保太监并非郑和一人的称号,王景弘还有另外一位副使侯显也同样被人尊称为三保。
“好多年没人这么称呼我了!”王景弘听到这个称呼一时有些恍惚,自从担任南京守备太监后,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王守备。
醒来后请许长生入座,然后好奇地问道,“许员外是怎么想着来见我这个老头子的?”
“回王公的话,小可虽从未见过王公,却受了王公多年的恩惠,此次既然来了南京,又怎么能不来拜会王公呢?”许长生拱手答道。
“这又从何说起?”
“小可家中原是开药铺的,自从郑公、王公从西洋带回来诸多香药后,家中长辈还有其他同行多般研究,整理出了多种有神效的奇方,比如取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葱白捣膏,和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可发散寒邪......以胡椒、木鳖子仁等为末,醋调黑豆末,和杵,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荆芥汤下,可治惊风......郑公、王公带回来的西洋香药活人无数,小可今日代万民谢过王公的恩情!”说罢许长生又起身深深一礼。
“快快请起!”王景弘连忙让他的嗣孙王臣扶起许长生,然后感慨道,“世人都说下西洋空耗钱粮,只换回一堆无用之物,今日听了你这番话,老夫就算死也安心了!”
“世人多愚昧,哪能明白王公的功绩!”许长生真心实意地说道,后世对郑和、王景弘的评价可比现在高多了。
在郑春儿这用过早餐,许长生便回了客栈,休闲放松已经结束,现在得干正事了。
备好礼物名帖,许长生雇了辆马车便往城南牛首山的方向行去,牛首山因双峰突起,东西对峙,形似牛头双角故而得名。
南北朝时期,高僧辟支和尚牛居住于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此后不断有高僧在牛首山兴建寺庙;到了唐朝,牛首山已经发展成“与西北之清凉、西南之峨眉并为圣道场地”,是最负盛名的三大佛教名山之一。
到了明代,因为朱元璋建都南京,牛首山的寺庙又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不过许长生前往牛首山并不是来看和尚的,而是准备拜访一位太监。
宣德八年(年)四月,航海家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而当年曾经作为郑和副手,跟随他一起远航西洋的原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如今正在牛首山颐养天年。
这可是位了不起的太监,建文年间他曾经跟随朱棣一起征战四方、履历功勋,永乐三年,他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艘巨型海船、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其后,他又作为副使,陪同郑和多次出使西洋。
永乐末年,王景弘在激烈的皇位之争中,因拥立太子朱高炽有功,被擢升为正使太监,其嗣子王祯也受赐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洪熙元年(年),王景弘受任南京守备。
宣德七年(年)三月,郑和在第七次远航途中卒于印度古里,王景弘率船队,扶柩返航,西洋十余国派使臣随船队,到北京朝贡。
宣德九年,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顺利完成了大明最后一次官方远航,其后他长期担任南京守备太监,并负责指导南京水军的操练。
到了正统年间,王景弘因为年老辞去了差事,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撰有《赴西洋水程》等书,这本书日后只有残卷散落民间,被辗转抄录,成为明清时期,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
许长生这次来南京,就是为了获取《赴西洋水程》的全本,这都是郑和、王景弘等人毕生的心血,更是华夏走向大海的重要资料,要是像历史中一样只有残卷流传那就太可惜了。
到了王景弘别业门口,许长生送上礼物和拜帖,然后在门外安心等候。
要是王景弘担任南京守备太监的时候,像许长生这种小商人根本没资格拜见人家,门子也不会收他的银子;好在现如今王景弘已经退休,一年到头少有人拜会,门子也很久没收门包了,当下就把礼单、拜帖送到王景弘手中。
王景弘也有些好奇,于是便翻开拜帖看了看,看完许长生的个人介绍他有点不太想搭理,区区一名小商人,有什么可见的?但是当他看到拜帖上附的诗句,眼睛顿时挪不开了:() ()
踏浪伏波千万里,扬帆八度弄潮人,且看香药活万民,不悔当年做使臣。
“请他进来说话!”王景弘立刻吩咐道。
其实这首诗并不是什么佳作,王景弘早年间可是跟解缙这种大才子打过交道的,诗词歌赋鉴赏能力并不低,可这首诗的内容,却让他大为高兴。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喜欢吟诗作词,可他跟郑和下西洋这么大的事儿,却少有文人撰写诗词夸赞。
至于原因,王景弘也明白,一来文人和太监天生不对付,那个文人要是写了赞颂太监的诗词,那他的名声就坏掉了,以后再也无法在文坛立足。
二来文人们普遍觉得下西洋是浪费钱财的事儿,于国无益,他们反对郑和、王景弘还来不及,就更别说写诗作词来称赞了。
现在王景弘竟然看到一首称赞他功绩的诗,哪怕这首诗写得很一般,王景弘也忍不住想见见这位叫许长生的客人。
许长生跟随府中仆役进到院子里面,沿途看到院子里挖了几个大水池,水池中飘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只模型,由此可以看出,王景弘就算老了,也依旧怀念当初八下西洋的岁月。
到了书房,许长生向王景弘行礼问好,“小可许长生见过王三保!”
三保太监并非郑和一人的称号,王景弘还有另外一位副使侯显也同样被人尊称为三保。
“好多年没人这么称呼我了!”王景弘听到这个称呼一时有些恍惚,自从担任南京守备太监后,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王守备。
醒来后请许长生入座,然后好奇地问道,“许员外是怎么想着来见我这个老头子的?”
“回王公的话,小可虽从未见过王公,却受了王公多年的恩惠,此次既然来了南京,又怎么能不来拜会王公呢?”许长生拱手答道。
“这又从何说起?”
“小可家中原是开药铺的,自从郑公、王公从西洋带回来诸多香药后,家中长辈还有其他同行多般研究,整理出了多种有神效的奇方,比如取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葱白捣膏,和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可发散寒邪......以胡椒、木鳖子仁等为末,醋调黑豆末,和杵,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荆芥汤下,可治惊风......郑公、王公带回来的西洋香药活人无数,小可今日代万民谢过王公的恩情!”说罢许长生又起身深深一礼。
“快快请起!”王景弘连忙让他的嗣孙王臣扶起许长生,然后感慨道,“世人都说下西洋空耗钱粮,只换回一堆无用之物,今日听了你这番话,老夫就算死也安心了!”
“世人多愚昧,哪能明白王公的功绩!”许长生真心实意地说道,后世对郑和、王景弘的评价可比现在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