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平定六镇之乱,最大的获益者是广阳王元深。

    而作为最早追寻李崇平叛的安丰王元延明,广陵王元恭,却没有得到朝廷足够的赏赐。

    安丰王元延明本来就是兖州刺史,平叛后还是兖州刺史,只不过增邑了三百户,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好处。

    广陵王元恭也是一样,他本来就是恒州刺史,最大的愿望就是调回洛阳,打仗立功之后还是恒州刺史。

    坊间的流言,说是广阳王元深不愿意二王返回洛阳,是因为不愿意通晓军务的宗王入洛,他就会失去在军事方面的话语权。

    裴衍抬起头看了看元深,这流言倒是也有几分可能性,反正在元深起草给朝堂的请功奏章上,淡化了二王的功劳。

    广阳王确实是朝堂上少有对军事有见解的宗王了,但是他军事能力出众,不代表他的品德很好。

    和城阳王的妻子私通,收取贿赂,浮华奢靡,这位如今北魏的擎天一柱,人品实在不怎么样。

    当年他依附于江阳王元乂,又是靠着投机转而投向了胡太后,如今不受朝堂信任也是真的。

    安丰王元延明、广陵王元恭甚至连像样的赏赐都没有,也难怪他们怨怼。

    裴衍终于知道自己不祥的预感到底是什么了,他看向元深,广阳王这个大都督如此不被朝堂信任,要实行战略收缩再挥拳的战略规划,朝堂能够同意吗?

    你要收缩兵力,必然要放弃一部分本来可以守住的土地,必然要聚集大量的兵马。

    以如今元深的号召力,以及朝堂对他的信任,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吗?

    裴衍也不清楚,但是他作为元深的副手,也只能按照他的命令去筹办。

    元深派出使者,追赶追击出去的恒州刺史元恭,接着他一边在恒州招募六镇流民为军,在平城等着洛阳大军集结。

    接着元深又亲自前往燕州的涿鹿,在这里收拢燕州、幽州、定州三州逃回来的官军。

    涿鹿(今张家口),就是当年黄帝和蚩尤大战的地方,这里是水(桑干河)与延水的交汇之地。

    水(桑干河),在唐宋叫做高粱河,当年宋太宗乘驴车逃走,就是沿着这条河逃跑的,这条河是河东最重要的水脉。

    元深在军事上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能够一下子就选中涿鹿聚集兵马。

    面对元深在涿鹿屯兵的压力,刚刚在上谷起兵的杜洛周,也召集手下商议。

    杜洛周在起兵之前,只不过是柔玄镇的普通军士,只不过他乐善好施,在逃亡到上谷的东三镇流民中积累了声望,加上他在上次六镇起义中也看到了朝廷的虚弱,在野心驱使下也搜罗人才,最后在上谷起兵。

    杜洛周手下也有两个班底,一个是随他来上谷的柔玄镇老乡,这些人是他最值得信任的手下。

    另外则是以高欢为首,主要是从西三镇来的流民,杜洛周对于高欢的态度就比较复杂了。

    一方面,高欢曾经做过六镇军主,早年更是做过函使来往于洛阳和六镇,在这么一群六镇苦哈哈中,算是见识最广的,所以杜洛周遇到重要的事情都会和他商议。

    另一方面,随着高欢的名气扩大,杜洛周也堤防这个手下,不敢给他过多的军权。

    但是今天商议上谷义军前途的时候,杜洛周又只能听高欢的意见。

    高欢沉默了一下说道:

    “元深是伪魏最通晓军事的大臣,上次六镇起义就是被他镇压的,手上不知道沾染了多少六镇人的血。”

    “但是他所领的是朝廷的精兵,如果要攻打涿鹿,还要跨过水,应该将元深在涿鹿聚兵的消息告诉真王,请他领兵来战。”

    杜洛周听完连连点头,这些日子上谷义军的进展太顺利了。

    他不仅仅和幽州的韩楼取得了联系,还连续攻破了燕州好几个士族的坞堡,抢夺他们积攒的粮食,大大增强了自己在燕州的影响力。

    高欢的话提醒了他,自己不过是上谷郡的一支义军,面对官军围剿这样的大事,应该由真王鲜于修礼来顶着!

    杜洛周连连点头,他喊来亲信道:

    “来!我要给真王写信!”

    但是杜洛周的亲信看着对方,他们都摊开手表示自己不识字。

    杜洛周无奈的看向高欢,只能将纸和笔交给高欢,由杜洛周口述,高欢写完之后再盖上印章,交给亲信送往定州城。

    ——

    杜洛周遇到的问题,同样也是鲜于修礼这些起义军头领遇到的问题。

    由于他们六镇的出身,并不能得到当地士族的支持,甚至因为鲜于修礼刚起兵时候屠城的举动,导致整个冀州的士族开始逃亡。

    这样的结果就是,鲜于修礼自从起兵后,始终找不到足够能够维持民政系统的官吏,他占领了冀州之后,依然无法有效的抽税,只能依靠抢劫来调集粮食和武器。

    这自然导致了本地豪族更加敌视,有些士族甚至将库存的粮食烧光,举家离开家乡,誓死要不肯“从贼”。

    冀州,渤海郡。

    当地士族首领就是渤海高氏,如今渤海高氏的家主高翼是现任家主。

    渤海高氏虽然因为权臣高肇被牵连,但是在地方上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高翼的长子高乾,就已经在洛阳出仕了,起家官为员外散骑侍郎,如今已经是尚书台的员外郎了,虽然比不上甲姓高门的升迁速度,但是也算是“世受国恩”了。

    “阿爷!”

    一名年轻的高氏子弟,大踏步的走进了高氏的祖宅。

    这个年轻汉子大概二十多岁,渤海为战国时期的燕赵之地,所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本地士族也有习武的习惯,但是如同这个汉子这么强壮的士族子弟还是很少见的。

    高翼年轻的时候没有出仕,而是在乡间治学,眼前这个年轻人是高翼的三子高敖曹。

    “阿爷!兄长来信了!”

    高翼听到三子咋咋呼呼的声音,放下手里的笔,他无奈的说道:

    “你兄长每月都写信回来,让你平日养气,养到现在都养到哪里去了?”

    训斥完儿子,高翼接过了信,看完了长子写来的书信后,高翼手中的信落在了地上。

    “阿爷?!”

    高敖曹上前,还以为信中有什么噩耗。

    他捡起地上信,迅速阅读了一遍,原来是兄长高乾紧急送来的消息,朝堂要拜高翼为渤海太守,让他募集义兵对抗叛军。

    高敖曹大喜过望,他父亲收到高肇牵连,所以没有出仕做官,但并不是说高翼不想做官。

    相反他积极送长子去洛阳,正说明他也是痴迷于仕途的。

    如今朝堂一下子就征辟自己做渤海太守,又怎么能让高翼不喜呢。

    高敖曹看到父亲逐渐恢复了正常,心中暗暗嘀咕“什么狗屁养气”,接着说道:

    “恭喜阿爷,贺喜阿爷!”

    高翼一边装作淡定,一边摸着胡子说道:

    “朝堂用伱阿爷,是希望我们渤海高氏领着渤海抗击贼军,这可不是容易办成的事情啊。”

    这老登!

    高敖曹从小就桀骜,对于父兄也没有多少尊敬,看到自己父亲演戏的样子也有些看不下去了,他立刻说道:

    “阿爷,我这就去募集族兵,联络渤海豪杰抗击叛军!”

    高敖曹平日里不喜欢读书,经常在乡野中游荡,结交地方上的豪杰。

    在这个年头,普通人连饭都吃不饱,能够仗剑而行的最低也是个寒门子弟。

    而想要聚集小弟成为一方大豪的,那肯定都是大家族的子弟了。

    另外一批所谓的“豪杰”,其实就是聚集在城市附近的地皮流氓,河东地区的城市密集,城镇经济发达,这样的“豪杰”数量很多。

    地方上的豪族也会招募这些人看家护院,或者做一些脏活,甚至官府下乡征税,也会募集这些“不良人”,就连城内搜捕罪犯,也会交给这些“不良人”来办。

    高翼放任这个三儿子结交豪杰,也是因为高敖曹不喜欢读书,家族中也需要高敖曹这类的子弟,处理一些脏活累活儿。

    不过世道动乱,武人反而要比士人更重要了,高翼决定给这个原先并不看好的三儿子更多的资源,再安排几个军功给他,帮着他造造势。

    纯粹的衣冠士族,早就在魏晋十六国的时候被灭族了,如今留在河东扎根地方的士族,往往都是文武并重的。

    渤海士族迅速团结起来,以新任渤海太守高翼为首,组织地方团结兵来抵抗鲜于修礼的军队。

    不过渤海高氏算是比较幸运的,曾经担任过幽州主簿的邢杲,虽然出身于和渤海高氏齐名的河间邢氏,但是他的家乡已经被幽州义军首领韩楼攻破,邢杲被推举为首领,带领幽州士族逃亡。

    和邢杲和高翼一样,幽、燕、定、瀛、冀,这五州的绝大多数士族,以及大部分豪强,都是不愿意和叛军一起混的。

    士族消息灵通,一般都能在叛军打过来之前得到消息。

    他们一部分和高翼一样,起兵帮助官府平叛。

    要么很多都已经提前领着族人部曲逃亡他州,其中并州、相州、齐州、青州、兖州都成为流亡的目的地。

    就在大部分人都从河东五州离开的时候,却有一些人开始了逆行。

章节目录

单机南北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肥鸟先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鸟先行并收藏单机南北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