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秧端了空碗碟去厨房,趁其他人都不在,劝慰她娘道:“奶奶他们都走了,您也就别生气了,大过年的气坏了身子可不好。”
钱兰芝洗着碗,犹是忿忿:“你奶奶和你小叔一家是个什么人,这么多年了我还能不清楚?我就是恨你爹拎不清,你奶奶偏心成那个样子,有什么好的都给小儿子留着,就说当年分家,路近的那几块田都要给他们家得了去,要不是我去闹了一场,光是农忙挑担子就累死个人了。你爹可倒好,就他会做好人,家里有点好东西都还要惦记着他老娘和兄弟,也不想想自己儿女都舍不得给吃。”
贾春秧笑道:“您也知道,爹他就是容易心软。”
“他可不心软。”钱兰芝瞥了女儿一眼,“当初我也以为他是好脾气,对什么人都好,这才被骗了嫁给了他。现在我才明白,外头人口中的老好人,往往对自家人是心硬。他要做好人,拉着一家子跟他受苦,他一个赚美名。”
她耐着性子教导了贾春秧:“你要记着,一个男人,若成了家,就该把媳妇放在心上,凡事以她为重,想她所想的,而不是去考虑自己的面子问题,那才是真正地疼人。你爹这样的,日子久了,就只会叫人觉得心寒。”
贾春秧不防她娘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至少在她眼里,她的爹娘是村里少有的一对夫妻,甚少吵架,对外总是和和睦睦的,却不曾想她娘竟也有这番苦衷。
“娘……”她嗫嚅着不知该说些什么。
反倒是钱兰芝自己先笑了起来:“瞧我,这大过年的都跟你说了些什么。算了,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了,你去看看锅洞里煨着的银耳好了没。好不容易赶走了那些饿死鬼,咱们自己也吃点好的。”
村人守岁都差不多,一家子聚在一起嗑嗑瓜子,打打叶子牌,等到了时辰,贾存光便领着贾春阳去到院子里,将一早就买好的那挂爆竹绕在了竹竿上,高高竖起,再点燃引线。
就在这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岁。
入睡前钱兰芝给众人发压岁钱。不过一人几个铜板,在孩子们眼中却也是好大一笔呢,能买不少黏嘴的麦芽糖吃。
轮到贾春秧时,钱兰芝感慨:“明年这时候你就不在家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包压岁钱了,今年给你个大的。”说着就塞给她沉沉的一只红包——说是红包,其实也就是撕下的去年的门第对联。
贾春秧笑:“那也不一定,娘要是愿意,等我初二回娘家也能给我呀。”
钱兰芝睨了她一眼:“尽说些作怪的话。就算要给,那也不是给你了,是给你的娃了。”
贾春芽和贾春阳偷偷地笑,你捣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惹来贾春秧一记眼刀。
最后钱兰芝捏着个红纸包递给贾存光,撇嘴道:“看你也辛苦了一年,也给你包一个吧。”
贾春秧立即就不满道:“娘,不是说成了亲的人就没了吗?怎么还给爹压岁钱呢?”
贾存光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往年都是他们给孩子们包压岁钱,今年他竟然也有?倒是新鲜。但当着孩子们的面,他总不好真要,便道:“就是,都老夫老妻了,还拿什么压岁钱,让孩子们看笑话。”
钱兰芝却不管不顾,硬是将红纸包塞给了他:“给你就收着,还扭扭捏捏的,充什么大姑娘呢。”
虽说是被钱兰芝训了,但贾存光捏着那红纸包,脸上却是笑开了花。还好,经历了年夜饭那一出,本以为他们夫妻怕是要冷淡过年了,如今看来,却是他小心眼了。
“好好好,我们都压岁。”贾存光乐呵呵地收起了红纸包,主动献殷勤,“我去铺床,你去灌汤婆子吧。你们也都去睡觉,明早还要起来呢。”他指挥了众人。
贾春秧姐弟便笑着各自回房去,到底还是要过个好年啊。
正月初一早起要吃阳春面,拿夜里煨的鸡汤下的面条,再每人碗里卧一个茶叶蛋——这一天被称为元宝,吃下长命百岁,富贵安康。
接着贾存光便带了贾春阳去村里给长辈们拜年。
等他们回来,贾春秧偷偷问她小弟:“去奶奶家了没?”
贾春阳瞅了眼他们的娘,见她正在房里忙着打点明日去家婆那边要送各家的礼,压低了声音道:“去了。”
“他们什么反应?”贾春秧又问。
贾春阳道:“还能有什么反应?几家叔伯都去了,一点好的茶叶都拿不出来,一杯里飘了几片叶子,我都不敢断定那一定就是茶叶。”
“奶奶没给你包红包?”贾春秧笑问。
贾春阳就从怀里掏出那个纸包来,递到贾春秧眼前:“就一个铜板,还收着发霉的。”
“奶奶越发小气了。”贾春秧道。往年老太太虽也给的不多,但除了铜板,还有衣裳鞋子。今年不但钱少了,衣裳鞋子更是不见。
“我看那几个小的倒是都穿着新衣。”贾春阳道,“我悄悄问了小六子,他说奶奶给了他六个铜板,还给了糖吃。”
小六子是他们最小的堂弟,也是最得老太太喜欢的,说他长得像他们那早早过世的爷爷。
贾春秧便笑话她小弟:“你瞧你,如今混得连小六子都比不上了。”
贾春阳不以为意:“谁要同一个小孩子比?他大字都不识得一个。”
说起识字,贾春秧拽了他:“今日得空,你再教我一篇吧。”
贾春阳告饶:“我的好姐姐,大年初一你也不肯放过我么?我敢跟你打包票,如今这村里除了先生和我,恐怕就数你识字最多了。难不成你也要去考状元不成?”
贾春秧笑着去打他:“识字明理就是为了考状元吗?我就不能多了解了解这村子以外的事?”
贾春阳笑道:“那还不容易,等姐姐你嫁了人,不如叫姐夫带着你出去走走,不比光看书上写的来得更好?要不怎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
这小子如今是越发能耐起来了,连她也敢打趣了,贾春秧这回可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伸手过去就要拧他的耳朵:“大年初一就讨打,我倒要看看你皮有多厚。”
钱兰芝拿着一包桂圆干从屋里出来,见他们姐弟打闹便道:“这么大的人了,还跟孩子似的打架,也不怕人看见笑话。既是都闲着,不如去劈点柴来。”
贾春秧笑道:“瞧娘说的,哪有大年初一就叫人干活的。这天连地都不用扫,就怕把一年的福气都给扫走了,您还叫我们去劈柴,也不怕给我们弄个一年到头劳碌的命。”
钱兰芝冲他们翻了白眼:“懒就直说,废话许多。”
到底还是没去干活,一家子赖到了傍晚,吃了面条,早早就睡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便起来,匆匆洗漱了,将昨日备好的节礼一一拎上,一家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千松村家婆那里赶去。
到时正赶上家婆锅里的稀饭煮开了,她老人家见了女儿女婿和外孙们,喜得一张脸都笑成了花儿,招呼他们赶紧进屋坐下。
“一人吃一碗稀饭,赶紧暖暖,这个天冷哦。”她老人家自己站在灶前,麻利地盛了几碗稀饭出来。
钱兰芝在一旁帮忙递筷子给大家,笑道:“每年这时候就盼着娘的稀饭汤圆了。”
贾春芽也殷勤道:“我最喜欢家婆做的汤圆了,又大又甜。家婆你少给我盛点稀饭,多给我个汤圆。”
家婆还真就又给她加了个汤圆。
钱兰芝佯嗔道:“汤圆涨肚,你家婆做的汤圆个头又大,一个顶人家两个,你可别吃多了不舒服,没人管你的。”
贾春芽道:“怎么会?汤圆这么好吃,我才不会不舒服呢。”
钱兰芝就瞅了贾春秧一眼,然后笑:“你姐姐小时候一口气吃了八个,结果半夜爬起来吐,你可别学她。”
贾春芽却是头一回听说这事儿,在她印象中她这个姐姐可从来都是一副稳重做派,原来竟也有不知足的时候。
贾春秧见妹子笑话自己,厚着脸皮道:“笑什么,谁还没有不知事的时候?我那时也不过五六岁罢了。”
贾春芽乐道:“我不管,原来大姐你也跟我一样,是个贪吃鬼。”说罢不等贾春秧打她,端着碗就跑开了。
贾春秧气得直摇头,这丫头,越大越没个正经模样了。
用过热腾腾的稀饭汤圆,钱兰芝打发丈夫跟儿子拎了礼去几个舅舅家。贾春芽耐不住,想要去跟几个同龄的表亲玩。钱兰芝也没拦着,就叫她也跟着去了。
家婆这里只剩下她们祖孙三人。钱兰芝帮着自己的亲娘收拾了灶间,两个人嘀咕了几句,出来外面,见贾春秧正蹲在院子里逗黄狗玩,钱兰芝便道:“春秧,你来。”
贾春秧丢下黄狗,跟着娘亲和家婆进去里间卧室。
家婆的卧室一向收拾得干净整洁,被褥都是新洗过的,还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对着床是一张古朴的方桌,桌上一只小小的妆奁,上头嵌一面方镜。贾春秧看着她娘和家婆都坐到了床上,自己便在桌前的圆凳上坐了下来。
家婆侧身从枕头下掏了个布包出来,递给钱兰芝。钱兰芝又将布包递给了贾春秧,二人都笑着,道:“打开瞧瞧。”
贾春秧接了过去,只觉得这布包略有些分量,心下好奇,三下五除二便掀开了布包,露出里面金灿灿的事物来。
“金,金手镯?”她不禁叫出了声。
钱兰芝洗着碗,犹是忿忿:“你奶奶和你小叔一家是个什么人,这么多年了我还能不清楚?我就是恨你爹拎不清,你奶奶偏心成那个样子,有什么好的都给小儿子留着,就说当年分家,路近的那几块田都要给他们家得了去,要不是我去闹了一场,光是农忙挑担子就累死个人了。你爹可倒好,就他会做好人,家里有点好东西都还要惦记着他老娘和兄弟,也不想想自己儿女都舍不得给吃。”
贾春秧笑道:“您也知道,爹他就是容易心软。”
“他可不心软。”钱兰芝瞥了女儿一眼,“当初我也以为他是好脾气,对什么人都好,这才被骗了嫁给了他。现在我才明白,外头人口中的老好人,往往对自家人是心硬。他要做好人,拉着一家子跟他受苦,他一个赚美名。”
她耐着性子教导了贾春秧:“你要记着,一个男人,若成了家,就该把媳妇放在心上,凡事以她为重,想她所想的,而不是去考虑自己的面子问题,那才是真正地疼人。你爹这样的,日子久了,就只会叫人觉得心寒。”
贾春秧不防她娘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至少在她眼里,她的爹娘是村里少有的一对夫妻,甚少吵架,对外总是和和睦睦的,却不曾想她娘竟也有这番苦衷。
“娘……”她嗫嚅着不知该说些什么。
反倒是钱兰芝自己先笑了起来:“瞧我,这大过年的都跟你说了些什么。算了,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了,你去看看锅洞里煨着的银耳好了没。好不容易赶走了那些饿死鬼,咱们自己也吃点好的。”
村人守岁都差不多,一家子聚在一起嗑嗑瓜子,打打叶子牌,等到了时辰,贾存光便领着贾春阳去到院子里,将一早就买好的那挂爆竹绕在了竹竿上,高高竖起,再点燃引线。
就在这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岁。
入睡前钱兰芝给众人发压岁钱。不过一人几个铜板,在孩子们眼中却也是好大一笔呢,能买不少黏嘴的麦芽糖吃。
轮到贾春秧时,钱兰芝感慨:“明年这时候你就不在家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包压岁钱了,今年给你个大的。”说着就塞给她沉沉的一只红包——说是红包,其实也就是撕下的去年的门第对联。
贾春秧笑:“那也不一定,娘要是愿意,等我初二回娘家也能给我呀。”
钱兰芝睨了她一眼:“尽说些作怪的话。就算要给,那也不是给你了,是给你的娃了。”
贾春芽和贾春阳偷偷地笑,你捣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惹来贾春秧一记眼刀。
最后钱兰芝捏着个红纸包递给贾存光,撇嘴道:“看你也辛苦了一年,也给你包一个吧。”
贾春秧立即就不满道:“娘,不是说成了亲的人就没了吗?怎么还给爹压岁钱呢?”
贾存光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往年都是他们给孩子们包压岁钱,今年他竟然也有?倒是新鲜。但当着孩子们的面,他总不好真要,便道:“就是,都老夫老妻了,还拿什么压岁钱,让孩子们看笑话。”
钱兰芝却不管不顾,硬是将红纸包塞给了他:“给你就收着,还扭扭捏捏的,充什么大姑娘呢。”
虽说是被钱兰芝训了,但贾存光捏着那红纸包,脸上却是笑开了花。还好,经历了年夜饭那一出,本以为他们夫妻怕是要冷淡过年了,如今看来,却是他小心眼了。
“好好好,我们都压岁。”贾存光乐呵呵地收起了红纸包,主动献殷勤,“我去铺床,你去灌汤婆子吧。你们也都去睡觉,明早还要起来呢。”他指挥了众人。
贾春秧姐弟便笑着各自回房去,到底还是要过个好年啊。
正月初一早起要吃阳春面,拿夜里煨的鸡汤下的面条,再每人碗里卧一个茶叶蛋——这一天被称为元宝,吃下长命百岁,富贵安康。
接着贾存光便带了贾春阳去村里给长辈们拜年。
等他们回来,贾春秧偷偷问她小弟:“去奶奶家了没?”
贾春阳瞅了眼他们的娘,见她正在房里忙着打点明日去家婆那边要送各家的礼,压低了声音道:“去了。”
“他们什么反应?”贾春秧又问。
贾春阳道:“还能有什么反应?几家叔伯都去了,一点好的茶叶都拿不出来,一杯里飘了几片叶子,我都不敢断定那一定就是茶叶。”
“奶奶没给你包红包?”贾春秧笑问。
贾春阳就从怀里掏出那个纸包来,递到贾春秧眼前:“就一个铜板,还收着发霉的。”
“奶奶越发小气了。”贾春秧道。往年老太太虽也给的不多,但除了铜板,还有衣裳鞋子。今年不但钱少了,衣裳鞋子更是不见。
“我看那几个小的倒是都穿着新衣。”贾春阳道,“我悄悄问了小六子,他说奶奶给了他六个铜板,还给了糖吃。”
小六子是他们最小的堂弟,也是最得老太太喜欢的,说他长得像他们那早早过世的爷爷。
贾春秧便笑话她小弟:“你瞧你,如今混得连小六子都比不上了。”
贾春阳不以为意:“谁要同一个小孩子比?他大字都不识得一个。”
说起识字,贾春秧拽了他:“今日得空,你再教我一篇吧。”
贾春阳告饶:“我的好姐姐,大年初一你也不肯放过我么?我敢跟你打包票,如今这村里除了先生和我,恐怕就数你识字最多了。难不成你也要去考状元不成?”
贾春秧笑着去打他:“识字明理就是为了考状元吗?我就不能多了解了解这村子以外的事?”
贾春阳笑道:“那还不容易,等姐姐你嫁了人,不如叫姐夫带着你出去走走,不比光看书上写的来得更好?要不怎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呢?”
这小子如今是越发能耐起来了,连她也敢打趣了,贾春秧这回可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伸手过去就要拧他的耳朵:“大年初一就讨打,我倒要看看你皮有多厚。”
钱兰芝拿着一包桂圆干从屋里出来,见他们姐弟打闹便道:“这么大的人了,还跟孩子似的打架,也不怕人看见笑话。既是都闲着,不如去劈点柴来。”
贾春秧笑道:“瞧娘说的,哪有大年初一就叫人干活的。这天连地都不用扫,就怕把一年的福气都给扫走了,您还叫我们去劈柴,也不怕给我们弄个一年到头劳碌的命。”
钱兰芝冲他们翻了白眼:“懒就直说,废话许多。”
到底还是没去干活,一家子赖到了傍晚,吃了面条,早早就睡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便起来,匆匆洗漱了,将昨日备好的节礼一一拎上,一家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千松村家婆那里赶去。
到时正赶上家婆锅里的稀饭煮开了,她老人家见了女儿女婿和外孙们,喜得一张脸都笑成了花儿,招呼他们赶紧进屋坐下。
“一人吃一碗稀饭,赶紧暖暖,这个天冷哦。”她老人家自己站在灶前,麻利地盛了几碗稀饭出来。
钱兰芝在一旁帮忙递筷子给大家,笑道:“每年这时候就盼着娘的稀饭汤圆了。”
贾春芽也殷勤道:“我最喜欢家婆做的汤圆了,又大又甜。家婆你少给我盛点稀饭,多给我个汤圆。”
家婆还真就又给她加了个汤圆。
钱兰芝佯嗔道:“汤圆涨肚,你家婆做的汤圆个头又大,一个顶人家两个,你可别吃多了不舒服,没人管你的。”
贾春芽道:“怎么会?汤圆这么好吃,我才不会不舒服呢。”
钱兰芝就瞅了贾春秧一眼,然后笑:“你姐姐小时候一口气吃了八个,结果半夜爬起来吐,你可别学她。”
贾春芽却是头一回听说这事儿,在她印象中她这个姐姐可从来都是一副稳重做派,原来竟也有不知足的时候。
贾春秧见妹子笑话自己,厚着脸皮道:“笑什么,谁还没有不知事的时候?我那时也不过五六岁罢了。”
贾春芽乐道:“我不管,原来大姐你也跟我一样,是个贪吃鬼。”说罢不等贾春秧打她,端着碗就跑开了。
贾春秧气得直摇头,这丫头,越大越没个正经模样了。
用过热腾腾的稀饭汤圆,钱兰芝打发丈夫跟儿子拎了礼去几个舅舅家。贾春芽耐不住,想要去跟几个同龄的表亲玩。钱兰芝也没拦着,就叫她也跟着去了。
家婆这里只剩下她们祖孙三人。钱兰芝帮着自己的亲娘收拾了灶间,两个人嘀咕了几句,出来外面,见贾春秧正蹲在院子里逗黄狗玩,钱兰芝便道:“春秧,你来。”
贾春秧丢下黄狗,跟着娘亲和家婆进去里间卧室。
家婆的卧室一向收拾得干净整洁,被褥都是新洗过的,还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对着床是一张古朴的方桌,桌上一只小小的妆奁,上头嵌一面方镜。贾春秧看着她娘和家婆都坐到了床上,自己便在桌前的圆凳上坐了下来。
家婆侧身从枕头下掏了个布包出来,递给钱兰芝。钱兰芝又将布包递给了贾春秧,二人都笑着,道:“打开瞧瞧。”
贾春秧接了过去,只觉得这布包略有些分量,心下好奇,三下五除二便掀开了布包,露出里面金灿灿的事物来。
“金,金手镯?”她不禁叫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