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亲妈下厨做饭
为了迎接朋友,沈白曜距离约定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就出小区门去接。殊不知,沈瑜年更加期待,早早就等在外面了。
沈白曜连忙结过她的行李箱,看向她鼓鼓囊囊的背包,扬扬下巴,“里面装得是什么啊?”
“好吃的。”
沈瑜年为保持神秘感,只留下了三个字,就让女儿自行去猜了。
……
再度回到三口之家,尽管这个房子已经不是她生前的家,沈瑜年封存心底的风浪再度云涌,足下踟蹰,唯恐惊扰了父女的安稳。
她虽已重生,但毕竟隔却十年,这个家已不再有她的温度。
行至门前,沈瑜年陡生近乡情更怯的恐慌,迟迟不敢踏足没有她的方圆。
沈白曜已然打开门,注意到朋友的异样,只当是她不好意思,说:“我爸出去住了,家里只有咱俩。”
冯昭筠毕竟是年长男子,不太方便与女儿的朋友同住一个屋檐下。
再者,自他发觉自己对女儿的朋友有了过分关注,这样背德的想法也迫使他必须逃离,有必要及时止损,以免错得更甚。
沈瑜年暂时能猜到前一条,还没意识到后一条的严重性。
她粲然一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家,不是空间概念,所以她的家,并非那个已经搬离的房子,而是有与她有着亲缘羁绊的人。
一进门,芬芳的百合花香与她扑个满怀,似是迎接她的归来。
沈瑜年贪婪地吸了几口花香,顿觉神清气爽,不由得问:“你很喜欢百合合花吗?”
沈白曜俯身替她摆出拖鞋,答:“是我爸爸喜欢。”
听此答案,沈瑜年注视着触手可及的香水百合,忍不住轻轻一拨,浸润手指的余香,弥漫经年,将她的思绪倒回。
侍弄花草对于沈瑜年来讲更多是附庸风雅,她根本谈不上喜欢某种特定的花,只是因为大学时代,冯昭筠向她告白时,送的就是百合花,她欣喜之下,随口一说: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百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逢年过节,别人男朋友送个玫瑰花康乃馨小雏菊满天星什么的,他雷打不动,就是百合花。
变着花样,香水百合狐尾百合绿百合黄百合……搜罗各种稀有的品种,只为讨她欢心。
谁能想到,这个美好的错误,既然从大学到现在,持续了二十年。
从此以后,他所有的钟情之所,都与她有关,源于她无心的一句:
“我喜欢。”
沈白曜见朋友在发呆,用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怎么了?”
沈瑜年蓦然惊醒,舒了一口长长的气,调整好不知名的感伤,环视家中:
家中的装修风格采用的是原木复古风,黑棕色调显得家中略显沉闷。
家具、挂饰等摆件多采用木质工艺,还原最本真的自然质感,凸显一定的中古气息,深沉有内涵,像极了这个家的男主人——寡言少语。
她打眼望去,预估了一下房子的面积应该在不到300平,肯定小于他们十年前的家……
想到这里,沈瑜年心中钝痛,许是家里少了一个人,太大的面积,除了空荡孤独,似乎百无一用。
当然,如果可以,沈瑜年还是很想在一千平米的大床上醒来。
沈白曜瞥见客厅里拉严丝合缝的窗帘,顿觉失礼,连忙跑过去一把扯开窗帘。
陡然间,正午阳光化作实形,裹挟着流苏泄入窗帘,灿烂微凉,刺得两人微眯双眼。
沈瑜年缓缓睁开眼睛,瞰望山景,同时将远方的红瓦绿树尽收眼底。
暖色错落有致,新檐叠着旧瓦,绿树环绕其间,透过落地窗看去,粲然夺目,像极了饱和度极高的相片。
相隔几公里之外的海,彼时露出一角,粼粼波光辉映,浮光跃金,与一碧如洗的天空相接,界限分明。
上层是磨砂感极强的油画,下层是鎏金调色。
站在落地窗前,沈瑜年仿佛在欣赏一副浑然天成的画作——她的家乡。
不过比起这个……
“你吃早饭了吗?”
沈瑜年突然意识到,女儿连窗帘都是十点钟拉开的,何谈吃饭?
沈白曜眨眨眼,实事求是:“没吃。”然后拿出了全国统一话术:“连着午饭一起吃就行。”
“这怎么行?”沈瑜年凭着感觉一路找到餐桌,边走边问:“你爸没给你准备吗?”说完她立即抿上嘴,觉得这话实在不像同学的语气,倒像是亲妈的语气。
沈白曜也是一愣,只当是朋友大大咧咧惯了,没把她当外人,指了指桌上的保温饭盒,“那有一碗粥和两个包子,但是我不想吃。”
沈瑜年摸了摸饭盒,估计冯昭筠离开家里至少两个多小时,早饭应该是很早就准备好了,拖到现在没吃,饭盒只是将温。
她一拍板:“中午我做饭,那就多吃点。”
沈白曜睁大眼睛,惊喜道:“你还会做饭?”
沈瑜年有条不紊地取出背包里的食材,“那当然了,我经常给柠柠做饭吃。”
其他食物都能就地取材,可唯独一样是她自备而来:
腌渍好的红烧生肉。
遥记沈白曜小时候,挑食挑得厉害,甚至离谱到连肉都要挑挑拣拣,一会儿嫌淡了,一会儿嫌硬了。
沈瑜年无法,平日虽少动灶火,但面对女儿必须是有求必应,拿出了学习国宴配方的尽头,把各类调料和火候拿捏到位,终于做出了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红烧肉。
这是沈瑜年倾注了母爱的独家秘方。
沈白曜注视着保鲜盒里的肉块,若有若无的调料香逸散开来,她捂住空空如也的小腹,一时间细思极恐:
坏了,怎么看着生肉都怪有食欲的。
沈瑜年见她饿虎般的小眼睛溜溜圆,也多说什么,直接拿出家伙事,二话不说开始做饭。
她打开手机备忘录中记录的菜单,对照着冰箱中的存货,一样一样取出菜肉。
按照她在学校对于女儿的了解,白曜的吃饭口味遗传了妈妈——爱吃咸甜口。于是乎,除了红烧肉外,她一样一样细数着中午的菜品:
鱼香茄子、咖喱鸡肉土豆、西红柿……当然不能炒鸡蛋,而是娃娃菜。
沈瑜年会做的饭不多,剩下的只能借助外卖,她划开蓝色软件点餐时,漫不经心问:“你爸回家吃饭吗?”
对方的语气过于自然,就像是等丈夫回家吃饭的妻子,沈白曜又是一愣,仰起头仔细思索着……
爸爸临出门前好像和她说了什么,但是她当时睡得迷迷糊糊,忘了。
沈白曜打开微信,发现了爸爸10分钟发来的消息:
[我还有快一小时就到家了,中午给你们做饭。]
“我……我爸要回来。”沈白曜把手机举到对方面前。
沈瑜年在前一秒,刚提交订单,买了两斤的麻辣小龙虾和捞汁海鲜。闻言抬起头,挑了挑眉,又加了两道菜:沙肝和凉拌贡菜。
她记得,冯昭筠爱吃。
点完餐后,她把手机放回口袋,背过身去做饭,切鸡腿肉时嘱咐道:“先吃几个沙糖桔垫垫,别吃多了。”
望着她的背影,沈白曜莫名心安,熟悉却仿佛隔却万里山海的温暖,再度包围了她。
不知为何,她许是想陪同学说话,亦或是不忍离去,傻傻地搬过凳子,坐在厨房门口,清澈的眸中似有感伤划过。
时间悄然而过,
只愿,此刻永恒。
时间过去了四十分钟,防盗门落锁的声音响起,冯昭筠一进门,就置身于氤氲着饭菜香的家里,不由得定在原地。
十年了,久违的安宁好似再度归来。
冯昭筠面上慌张一闪而过,注意到女儿这个门神似的守在厨房门口,轻声问道:“是……你的同学在做饭吗?”
沈白曜仰起头,乖乖点头。
冯昭筠看向虚掩的门,视线透过那条缝,直直到达正在炒菜的身影。
为着不被油烟味熏到,女生半扎着丸子头,围裙仅是挂在脖子上,后面的绳并未系起,就像……
一个虚晃的场景重现:
冯昭筠25岁生日那天,沈瑜年装作若无其事,实则闷声干大事,主动承包了做饭这项不属于她的项目。
当他提早下班,便发现妻子正背着他笨拙地切着土豆。
他慢慢靠近,看到切得大小不一的土豆块,失声哑笑,替妻子系上围裙后,从后面抱住了她……
这边现实里,刚把红烧肉下锅的沈瑜年,拿起毛巾擦手,侧身时瞥见了一抹高大的黑影,她上前打开门,却发现守在门口的父女俩。
沈白曜不好意思地笑着,冯昭筠则是下意识后退一步,唯恐与那人似能看穿一切的眼神相遇时……
见不得光的失措,暴露无遗。
恰好一缕阳光反射在玻璃上,橘子色的光斑映在她的颊边,暖意揉进肌肤,融化在的沈瑜年。
隔了十年,她终于能对家人说出那句:
“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
外卖和饭菜摆上桌后,沈白曜一眼就瞅准了色泽油亮的红烧肉,得到可以吃饭的指令后,立马夹起一块,仔细地咀嚼着,回味正香。
红烧肉望之红亮,泛着垂涎欲滴的油光,肉质炖得酥烂入味,特调的汤汁醇厚,鲜咸肉香中浸润着冰糖的丝丝甜味。
“好好吃啊!”沈白曜不禁赞叹,此时的味觉调动了记忆碎片,划过她的舌尖,逼着她寻找潜意识中的味道……
这个红烧肉好熟悉啊,是外婆的手艺?还是爸爸的手艺?亦或是……在某家餐厅吃过的?
见女儿不经意间拧起眉头,沈瑜年用公筷给她夹了一大块肥瘦相间的,“喜欢吃就多吃。”
看着女儿吃饭,她野顾不上自己吃饭了,先是帮特意挑选带籽的皮皮虾,又是帮忙剥小龙虾。
沈白曜放下筷子,拦住了对方的手,“你吃就行,不用管我。”
“又不是幼儿园的小孩。”
沈瑜年擦了擦手上的红油,暗自好笑。
你就算多大,不都是我的孩子?
她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关心太过,似乎超过了朋友的范畴……
也不知道,会不会让女儿觉得自己是个没边界感的人。
事实上,沈白曜不仅不会这么认为,还十分享受这份温暖。
冯昭筠扫过他爱吃的贡菜,心下复杂。
贡菜属于并不常见的家庭常备蔬菜……为什么会出现在饭桌上?
他看似垂眸用餐,实则关注着这边的动向。
女儿和朋友的相处模式,不像同学,倒像是……
冯昭筠不欲胡思乱想,只得摘下眼镜,掐了掐眉心,一言不发地小口尝着红烧肉。
思绪如潮,一时堆叠心间,惴得他实在吃不下。
他几乎可以百分之九十确定,如果他的妻子还活着,应该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出一样的味道。
就算按照菜谱原版复刻,但由于每个人做菜习惯不同,还是会有细微差异。
“叔叔是我做的不好吃吗?”
沈瑜年见他神色凝重,出言打断。
冯昭筠轻轻摇了摇头,收回目光,故作镇定:“在红烧肉里放陈皮,不太多见的做法。”
在肉中放桂皮比较常见,可以去腥……但是放陈皮,可能就要归结于个人口味了。
沈瑜年轻声一笑,“我喜欢橘子味,就放了。”
冯昭筠喝了口热水,压下心中的骇浪,不敢再多问,怕对方多说,
他多错。
移情于别人,是他的错。
见眼镜摆放靠近餐桌边缘,沈瑜年怕它掉下去,未经思考,打算帮他推进去……
正值此时,冯昭筠准备重新戴上眼镜。
为着没有眼镜,他的眼前一片模糊,当然也就没注意到那只伸出的手。
就这样,两人的手,刚巧不巧,
搭在了一起。
沈白曜连忙结过她的行李箱,看向她鼓鼓囊囊的背包,扬扬下巴,“里面装得是什么啊?”
“好吃的。”
沈瑜年为保持神秘感,只留下了三个字,就让女儿自行去猜了。
……
再度回到三口之家,尽管这个房子已经不是她生前的家,沈瑜年封存心底的风浪再度云涌,足下踟蹰,唯恐惊扰了父女的安稳。
她虽已重生,但毕竟隔却十年,这个家已不再有她的温度。
行至门前,沈瑜年陡生近乡情更怯的恐慌,迟迟不敢踏足没有她的方圆。
沈白曜已然打开门,注意到朋友的异样,只当是她不好意思,说:“我爸出去住了,家里只有咱俩。”
冯昭筠毕竟是年长男子,不太方便与女儿的朋友同住一个屋檐下。
再者,自他发觉自己对女儿的朋友有了过分关注,这样背德的想法也迫使他必须逃离,有必要及时止损,以免错得更甚。
沈瑜年暂时能猜到前一条,还没意识到后一条的严重性。
她粲然一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家,不是空间概念,所以她的家,并非那个已经搬离的房子,而是有与她有着亲缘羁绊的人。
一进门,芬芳的百合花香与她扑个满怀,似是迎接她的归来。
沈瑜年贪婪地吸了几口花香,顿觉神清气爽,不由得问:“你很喜欢百合合花吗?”
沈白曜俯身替她摆出拖鞋,答:“是我爸爸喜欢。”
听此答案,沈瑜年注视着触手可及的香水百合,忍不住轻轻一拨,浸润手指的余香,弥漫经年,将她的思绪倒回。
侍弄花草对于沈瑜年来讲更多是附庸风雅,她根本谈不上喜欢某种特定的花,只是因为大学时代,冯昭筠向她告白时,送的就是百合花,她欣喜之下,随口一说: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百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逢年过节,别人男朋友送个玫瑰花康乃馨小雏菊满天星什么的,他雷打不动,就是百合花。
变着花样,香水百合狐尾百合绿百合黄百合……搜罗各种稀有的品种,只为讨她欢心。
谁能想到,这个美好的错误,既然从大学到现在,持续了二十年。
从此以后,他所有的钟情之所,都与她有关,源于她无心的一句:
“我喜欢。”
沈白曜见朋友在发呆,用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怎么了?”
沈瑜年蓦然惊醒,舒了一口长长的气,调整好不知名的感伤,环视家中:
家中的装修风格采用的是原木复古风,黑棕色调显得家中略显沉闷。
家具、挂饰等摆件多采用木质工艺,还原最本真的自然质感,凸显一定的中古气息,深沉有内涵,像极了这个家的男主人——寡言少语。
她打眼望去,预估了一下房子的面积应该在不到300平,肯定小于他们十年前的家……
想到这里,沈瑜年心中钝痛,许是家里少了一个人,太大的面积,除了空荡孤独,似乎百无一用。
当然,如果可以,沈瑜年还是很想在一千平米的大床上醒来。
沈白曜瞥见客厅里拉严丝合缝的窗帘,顿觉失礼,连忙跑过去一把扯开窗帘。
陡然间,正午阳光化作实形,裹挟着流苏泄入窗帘,灿烂微凉,刺得两人微眯双眼。
沈瑜年缓缓睁开眼睛,瞰望山景,同时将远方的红瓦绿树尽收眼底。
暖色错落有致,新檐叠着旧瓦,绿树环绕其间,透过落地窗看去,粲然夺目,像极了饱和度极高的相片。
相隔几公里之外的海,彼时露出一角,粼粼波光辉映,浮光跃金,与一碧如洗的天空相接,界限分明。
上层是磨砂感极强的油画,下层是鎏金调色。
站在落地窗前,沈瑜年仿佛在欣赏一副浑然天成的画作——她的家乡。
不过比起这个……
“你吃早饭了吗?”
沈瑜年突然意识到,女儿连窗帘都是十点钟拉开的,何谈吃饭?
沈白曜眨眨眼,实事求是:“没吃。”然后拿出了全国统一话术:“连着午饭一起吃就行。”
“这怎么行?”沈瑜年凭着感觉一路找到餐桌,边走边问:“你爸没给你准备吗?”说完她立即抿上嘴,觉得这话实在不像同学的语气,倒像是亲妈的语气。
沈白曜也是一愣,只当是朋友大大咧咧惯了,没把她当外人,指了指桌上的保温饭盒,“那有一碗粥和两个包子,但是我不想吃。”
沈瑜年摸了摸饭盒,估计冯昭筠离开家里至少两个多小时,早饭应该是很早就准备好了,拖到现在没吃,饭盒只是将温。
她一拍板:“中午我做饭,那就多吃点。”
沈白曜睁大眼睛,惊喜道:“你还会做饭?”
沈瑜年有条不紊地取出背包里的食材,“那当然了,我经常给柠柠做饭吃。”
其他食物都能就地取材,可唯独一样是她自备而来:
腌渍好的红烧生肉。
遥记沈白曜小时候,挑食挑得厉害,甚至离谱到连肉都要挑挑拣拣,一会儿嫌淡了,一会儿嫌硬了。
沈瑜年无法,平日虽少动灶火,但面对女儿必须是有求必应,拿出了学习国宴配方的尽头,把各类调料和火候拿捏到位,终于做出了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红烧肉。
这是沈瑜年倾注了母爱的独家秘方。
沈白曜注视着保鲜盒里的肉块,若有若无的调料香逸散开来,她捂住空空如也的小腹,一时间细思极恐:
坏了,怎么看着生肉都怪有食欲的。
沈瑜年见她饿虎般的小眼睛溜溜圆,也多说什么,直接拿出家伙事,二话不说开始做饭。
她打开手机备忘录中记录的菜单,对照着冰箱中的存货,一样一样取出菜肉。
按照她在学校对于女儿的了解,白曜的吃饭口味遗传了妈妈——爱吃咸甜口。于是乎,除了红烧肉外,她一样一样细数着中午的菜品:
鱼香茄子、咖喱鸡肉土豆、西红柿……当然不能炒鸡蛋,而是娃娃菜。
沈瑜年会做的饭不多,剩下的只能借助外卖,她划开蓝色软件点餐时,漫不经心问:“你爸回家吃饭吗?”
对方的语气过于自然,就像是等丈夫回家吃饭的妻子,沈白曜又是一愣,仰起头仔细思索着……
爸爸临出门前好像和她说了什么,但是她当时睡得迷迷糊糊,忘了。
沈白曜打开微信,发现了爸爸10分钟发来的消息:
[我还有快一小时就到家了,中午给你们做饭。]
“我……我爸要回来。”沈白曜把手机举到对方面前。
沈瑜年在前一秒,刚提交订单,买了两斤的麻辣小龙虾和捞汁海鲜。闻言抬起头,挑了挑眉,又加了两道菜:沙肝和凉拌贡菜。
她记得,冯昭筠爱吃。
点完餐后,她把手机放回口袋,背过身去做饭,切鸡腿肉时嘱咐道:“先吃几个沙糖桔垫垫,别吃多了。”
望着她的背影,沈白曜莫名心安,熟悉却仿佛隔却万里山海的温暖,再度包围了她。
不知为何,她许是想陪同学说话,亦或是不忍离去,傻傻地搬过凳子,坐在厨房门口,清澈的眸中似有感伤划过。
时间悄然而过,
只愿,此刻永恒。
时间过去了四十分钟,防盗门落锁的声音响起,冯昭筠一进门,就置身于氤氲着饭菜香的家里,不由得定在原地。
十年了,久违的安宁好似再度归来。
冯昭筠面上慌张一闪而过,注意到女儿这个门神似的守在厨房门口,轻声问道:“是……你的同学在做饭吗?”
沈白曜仰起头,乖乖点头。
冯昭筠看向虚掩的门,视线透过那条缝,直直到达正在炒菜的身影。
为着不被油烟味熏到,女生半扎着丸子头,围裙仅是挂在脖子上,后面的绳并未系起,就像……
一个虚晃的场景重现:
冯昭筠25岁生日那天,沈瑜年装作若无其事,实则闷声干大事,主动承包了做饭这项不属于她的项目。
当他提早下班,便发现妻子正背着他笨拙地切着土豆。
他慢慢靠近,看到切得大小不一的土豆块,失声哑笑,替妻子系上围裙后,从后面抱住了她……
这边现实里,刚把红烧肉下锅的沈瑜年,拿起毛巾擦手,侧身时瞥见了一抹高大的黑影,她上前打开门,却发现守在门口的父女俩。
沈白曜不好意思地笑着,冯昭筠则是下意识后退一步,唯恐与那人似能看穿一切的眼神相遇时……
见不得光的失措,暴露无遗。
恰好一缕阳光反射在玻璃上,橘子色的光斑映在她的颊边,暖意揉进肌肤,融化在的沈瑜年。
隔了十年,她终于能对家人说出那句:
“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
外卖和饭菜摆上桌后,沈白曜一眼就瞅准了色泽油亮的红烧肉,得到可以吃饭的指令后,立马夹起一块,仔细地咀嚼着,回味正香。
红烧肉望之红亮,泛着垂涎欲滴的油光,肉质炖得酥烂入味,特调的汤汁醇厚,鲜咸肉香中浸润着冰糖的丝丝甜味。
“好好吃啊!”沈白曜不禁赞叹,此时的味觉调动了记忆碎片,划过她的舌尖,逼着她寻找潜意识中的味道……
这个红烧肉好熟悉啊,是外婆的手艺?还是爸爸的手艺?亦或是……在某家餐厅吃过的?
见女儿不经意间拧起眉头,沈瑜年用公筷给她夹了一大块肥瘦相间的,“喜欢吃就多吃。”
看着女儿吃饭,她野顾不上自己吃饭了,先是帮特意挑选带籽的皮皮虾,又是帮忙剥小龙虾。
沈白曜放下筷子,拦住了对方的手,“你吃就行,不用管我。”
“又不是幼儿园的小孩。”
沈瑜年擦了擦手上的红油,暗自好笑。
你就算多大,不都是我的孩子?
她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关心太过,似乎超过了朋友的范畴……
也不知道,会不会让女儿觉得自己是个没边界感的人。
事实上,沈白曜不仅不会这么认为,还十分享受这份温暖。
冯昭筠扫过他爱吃的贡菜,心下复杂。
贡菜属于并不常见的家庭常备蔬菜……为什么会出现在饭桌上?
他看似垂眸用餐,实则关注着这边的动向。
女儿和朋友的相处模式,不像同学,倒像是……
冯昭筠不欲胡思乱想,只得摘下眼镜,掐了掐眉心,一言不发地小口尝着红烧肉。
思绪如潮,一时堆叠心间,惴得他实在吃不下。
他几乎可以百分之九十确定,如果他的妻子还活着,应该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出一样的味道。
就算按照菜谱原版复刻,但由于每个人做菜习惯不同,还是会有细微差异。
“叔叔是我做的不好吃吗?”
沈瑜年见他神色凝重,出言打断。
冯昭筠轻轻摇了摇头,收回目光,故作镇定:“在红烧肉里放陈皮,不太多见的做法。”
在肉中放桂皮比较常见,可以去腥……但是放陈皮,可能就要归结于个人口味了。
沈瑜年轻声一笑,“我喜欢橘子味,就放了。”
冯昭筠喝了口热水,压下心中的骇浪,不敢再多问,怕对方多说,
他多错。
移情于别人,是他的错。
见眼镜摆放靠近餐桌边缘,沈瑜年怕它掉下去,未经思考,打算帮他推进去……
正值此时,冯昭筠准备重新戴上眼镜。
为着没有眼镜,他的眼前一片模糊,当然也就没注意到那只伸出的手。
就这样,两人的手,刚巧不巧,
搭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