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失利
与此同时,百米开外。
国际交流中心附近,在花坛与灌木丛前,正在上演一场闹剧。
附近已经围满了人。学生,保安,手里拎着早饭的老叔叔老阿姨,乱哄哄吵嚷嚷的。大学和家属区挨得很近,扩建后更是只隔着矮矮一道铁栏,可以随意出入。烈日炎炎下,人头攒动,场面变得更加拥挤嘈杂,仿佛放大版的沙丁鱼罐头。围观群众越聚越多,不知道是哪个热心人报了警,两名片区民警也赶到现场,一边挤进人群,一边喊道:“都干什么呢!让一让!警察!”
在被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中,陡然爆发出一声女人尖利的喊叫声:
“警察同志,有人抢孩子!”
人群一片哗然,仿佛热油下了锅。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或录像,甚至有人往前挤试图看清发生了什么,被民警怒斥:“都TM别挤了!”他们艰难地挤过里三层外三层。人群密集的味道热烘烘的,在盛夏高温下,夹杂着汗水、皮肤油脂发酵的酸臭,几乎是另一种折磨。快抵达包围圈中心、能隐隐看到几个穿黑色制服的人时,两人已经大汗淋漓。
等终于看清情况时,他们愣了一下,仿佛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年轻些的那个民警语气犹疑:“这……什么情况?”
他的目光扫过一旁紧紧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和十余个军装齐整、佩戴双鹰徽章的搜查官。这样热的天气,搜查官们仍一丝不苟地穿着全套制服,长靴锃亮,领口雪白,对比之下他们显得有些狼狈。
啊,哨兵。
他的同僚小声叹了口气。
搜查官、哨兵、向导、塔……和这些东西扯上关系,总是很麻烦的。作为基层民警,他们很少直接与搜查官们接触,但琐碎的工作内容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时不时收到的公文通知,某区域可能批捕向导,要求各部门配合临时管制;追捕时群聚围观的人群,他们要负责引导疏散;被抓捕向导的家属或伤心欲绝或怒气冲冲,他们要上门回访开导,普及哨向由国家统一管理、隐瞒不报属于违法行为的法律常识……要是摊上那种“怀疑这里有个向导但我们也没证据”的情况,片区民警们更是难受,笔录、访谈、人员调查……桩桩件件都要他们支持。
办好了谈不上功劳,办砸了麻烦可就大了——【塔】是司法系统、国防系统的骨骼,在维护公共秩序、预防犯罪、保卫国家主权上发挥关键作用,同等级任务下,与【塔】相关的那个优先级更高。所以即使他们偶有不满,也只能捏着鼻子执行,谁叫人家染色体基因异变了呢?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搞清楚情况。
一名民警先去安抚女人和孩子,另一个则和衔级最高的那位搜查官握了握手:“你好,搜查官同志,我们是的○○片区的。刚刚收到群众报警,反映这边有大量人员聚集和骚动,跟您了解下情况?”
九点四十的下课铃响起。民警心里叹了口气,来凑热闹的学生怕是要更多了。
搜查官脸庞白净,看着好脾气的样子,说话也不急不缓:“你好,我是首都塔搜查三组的副组长。”他出示了下证件和批捕公文,“近期我们正在追捕一名向导,结合已有线索,我们高度怀疑她藏匿在校内,申请了批捕……目前还处于追查过程中,更多内情不太方便透露,但我们想先请这位女士和孩子一起回塔,疑似相关人员嘛,就是简单了解了解情况。”搜查官顿了顿,“我们穿着制服,估计吓着孩子了,母亲对我们有警惕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民警同志来了,正好帮我们解释解释。”
……还在追查,那就说明这女的不是向导,那带回塔里做什么?什么情况,还需要把孩子也一起带回塔里?几个疑问在民警心里转了一遭,面上还是和和气气的:“哎,当妈的都紧张孩子,另一个是普通群众对塔其实都了解有限。您这人多阵仗大,也容易误会。……要不这么着,我们跟那位女士解释下情况,让她安顿下孩子,再跟您回塔做笔录?”
副组长微微笑了:“也就聊几句,孩子带着一块吧,早去早回。”
他也笑:“那更简单了,咱一块回所里,你们简单聊聊呗,省得折腾了。普通人跑一趟塔,听着也容易害怕。”
副组长笑着摇摇头。这名青年军官凑近了些,语气和缓,低声说:
“王警官,你说的对,普通人对塔、对哨兵其实了解都有限。我能闻到你上周染黑头发、今早吃的油条的味道,也能看到你明知故问时,眼珠往右转动了0.3毫米,前额肌肉紧张,眼轮匝肌有不自然的收缩。……或许是我表达不够清楚,我们想先请这位女士和孩子。一起。回塔。”
……炎热日光下,民警却出了一身冷汗。
他扯扯嘴角,正想找补几句,突然。
……
——咚。
沉而闷的一声。
他怔住了。
仿佛是狠狠撞了一下头。……先感觉到冲击,皮肤和骨骼被挤压,紧接着,钝痛才缓慢地蔓延开来。他踉跄几步,眼前发黑。
就像是灯突然熄灭,姗姗来迟地感到一阵眩晕。好像有人在惊叫,但声音时远时近。
他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时失去平衡,喝醉酒似的站不稳,手抓了个空,险些摔倒。
这是……什么情况?简直像是灵魂被撞出了虚空。
民警摸索着坐下,勉强缓了一会,才终于感觉到脚下坚实的支撑感。他慢慢睁开眼,晃了晃头,但仍感觉有点想吐。
而周围围观聚集的人群,早已东倒西歪地倒了一地,蹲着的,扶着围栏的,还有摔在别人身上的。人们惊慌万分,和他一样扶着头,惊疑未定地寻找冲击感的源头。……老天,这是哪门子的恐怖攻击?而搜查官们,他们似乎反应比普通人更大,脸色都不大好看,有几个甚至跪倒在地。
副组长脸上的笑意已经消失了。他快速交待了几句,点了几个状况较好的搜查官,粗暴地冲开人群,往教学楼的方向跑去。
****
让我们回到五分钟前。
九点四十。
下课铃准时响起,而教室内仅有的两名学生并不为所动。
这间教室位于旧教学楼的四楼走廊尽头,容积很大,地板呈阶梯状逐级升高。以前这里被用作某些通识大课的上课地点,上百个学生坐得满满当当,人声嘈杂,连空气都嗡嗡震动,沿着下沉的阶梯聚集涌向讲台,将年迈教师梦游般念PPT的声音完全掩盖。
而此时,教室显得尤为空旷,只能听到偶尔的翻页声。那名男生,他坐在前排靠门处,几乎埋在考研资料里,手机屏幕是倒计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偌大空间的另一位使用者——左手撑着头,桌上只有一本翻开的空白笔记本,水性笔在指尖转动,毫无下笔的打算。她坐在最后一排,正歪头观察窗外苍翠的高大树木,枝叶繁茂,几乎要探进窗来。
这里原是一棵梧桐树,据说建校时便已栽种,在炎热的六月开淡黄色小花,被风吹落一地,树也被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风吹倒,只留下断裂的树根和深坑。很快,校方从远处运来新的树木,篡位者更高大挺拔,枝叶树冠层次分明,便没有人记得那颗梧桐了。
风透过树叶,拂动蓝色的窗帘,在女生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她的眼珠颜色很浅,在光下是透金的琥珀色,眼尾上扬,天生一副笑盈盈模样。
突然。
仿佛感知到什么,她动作一滞。
手里转着的笔飞了出去,落在台阶上,沿着惯性向下滚动。
咯噔咯噔咯噔咯噔……
女生眼珠转动,停留在窗外某个方向。
像是要确认什么,她撑着桌面,轻巧地翻上窗台,借着窗帘的遮挡向下望去。四楼并不高,在枝叶衬映下,只有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身影。
很轻地,她啧了一声。
这扰人的声响惊动了正在做题的男生。他烦躁地从书中抬起头,向后怒视,在看清女生面容时却被吓得一激灵——
这名陌生的女同学在流血!!
不,准确地说,是她的鼻子和内眼角都在缓缓往外淌血,在白皙皮肤上蜿蜒而行,几乎像是流淌的红河。女生侧身坐在窗台上,俯视着窗外,半个身影融化在鎏金日光里。听到动静,她随意用衣袖擦拭了下脸,微微侧过头,眼珠缓缓转动,以余光回应他的惊恐神情。
在血色狼藉中,她充血的琥珀色眼珠令人联想到美杜莎直视即死的魔眼。
流这么多血真的没问题吗?滴滴答答,沿着下颌淌落,在胸前洇开一大团血色,浸得透湿。
在微小的一瞬,她似乎笑了一下。
在下一秒。
他被强烈的、避无可避的剧痛彻底击穿。像是被突如其来的海啸从十米的高空冲击而下。像是氢.弹在身旁爆炸高温把人体燃作一团气焰。像是被高铁全速碾过肉.体摧枯拉朽撞得粉碎。他的血沿着轨道渗进土壤,碎块在潮湿的夜里腐烂,凝结在绿蝇和蚂蚁的倒影里。
男生轻微地抽搐了一下。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一团刺眼的白光。
眩晕。
大脑变成一团浆糊,被残存知觉搅动,发出成千上万苍蝇振动翅膀的令人作呕的嗡嗡声。
他一头栽倒在地。他的精神蜷缩起来,在受创后试图以这种方式自我保护,在无垠虚无的黑暗中如尘埃般漂浮,最终沉入无痛的迷梦。
一次无差别袭击,一场可怖的精神域震荡。
和另外十六名处于教学楼内的人相比,他尤为不幸,距离灾难中心不足五米。
而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已经离开了教室。
她扯走了男生的上衣,用衣袖捂住脸,快步走向卫生间,路上抬头看了眼上方——长廊上并没有摄像头。
她步伐轻快平稳,毫无受伤迹象。短短十几步路,血就已经快止住了,更像是毛细血管在未知力量冲刷下不堪重负的破裂。她快速冲干净脸上的血迹,把被血浸湿的上衣脱了丢在垃圾篓,换上男生的T恤,用纸巾塞住鼻子,从后门一侧的楼梯走出教学楼。女生轻车熟路地绕过小路,隔着雕像和灌木丛,从人群聚集的外围经过。
人们乱哄哄地讨论着,没人留意一个路过的女学生。
不知道是哪位遛弯大爷的收音机没关,咿咿呀呀,放着京剧,是连闭城的《火烧赤壁》。此时正放至结尾:
“周瑜周瑜,休夸妙计高天下,只教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与此同时,百米开外。
国际交流中心附近,在花坛与灌木丛前,正在上演一场闹剧。
附近已经围满了人。学生,保安,手里拎着早饭的老叔叔老阿姨,乱哄哄吵嚷嚷的。大学和家属区挨得很近,扩建后更是只隔着矮矮一道铁栏,可以随意出入。烈日炎炎下,人头攒动,场面变得更加拥挤嘈杂,仿佛放大版的沙丁鱼罐头。围观群众越聚越多,不知道是哪个热心人报了警,两名片区民警也赶到现场,一边挤进人群,一边喊道:“都干什么呢!让一让!警察!”
在被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中,陡然爆发出一声女人尖利的喊叫声:
“警察同志,有人抢孩子!”
人群一片哗然,仿佛热油下了锅。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或录像,甚至有人往前挤试图看清发生了什么,被民警怒斥:“都TM别挤了!”他们艰难地挤过里三层外三层。人群密集的味道热烘烘的,在盛夏高温下,夹杂着汗水、皮肤油脂发酵的酸臭,几乎是另一种折磨。快抵达包围圈中心、能隐隐看到几个穿黑色制服的人时,两人已经大汗淋漓。
等终于看清情况时,他们愣了一下,仿佛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年轻些的那个民警语气犹疑:“这……什么情况?”
他的目光扫过一旁紧紧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和十余个军装齐整、佩戴双鹰徽章的搜查官。这样热的天气,搜查官们仍一丝不苟地穿着全套制服,长靴锃亮,领口雪白,对比之下他们显得有些狼狈。
啊,哨兵。
他的同僚小声叹了口气。
搜查官、哨兵、向导、塔……和这些东西扯上关系,总是很麻烦的。作为基层民警,他们很少直接与搜查官们接触,但琐碎的工作内容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时不时收到的公文通知,某区域可能批捕向导,要求各部门配合临时管制;追捕时群聚围观的人群,他们要负责引导疏散;被抓捕向导的家属或伤心欲绝或怒气冲冲,他们要上门回访开导,普及哨向由国家统一管理、隐瞒不报属于违法行为的法律常识……要是摊上那种“怀疑这里有个向导但我们也没证据”的情况,片区民警们更是难受,笔录、访谈、人员调查……桩桩件件都要他们支持。
办好了谈不上功劳,办砸了麻烦可就大了——【塔】是司法系统、国防系统的骨骼,在维护公共秩序、预防犯罪、保卫国家主权上发挥关键作用,同等级任务下,与【塔】相关的那个优先级更高。所以即使他们偶有不满,也只能捏着鼻子执行,谁叫人家染色体基因异变了呢?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搞清楚情况。
一名民警先去安抚女人和孩子,另一个则和衔级最高的那位搜查官握了握手:“你好,搜查官同志,我们是的○○片区的。刚刚收到群众报警,反映这边有大量人员聚集和骚动,跟您了解下情况?”
九点四十的下课铃响起。民警心里叹了口气,来凑热闹的学生怕是要更多了。
搜查官脸庞白净,看着好脾气的样子,说话也不急不缓:“你好,我是首都塔搜查三组的副组长。”他出示了下证件和批捕公文,“近期我们正在追捕一名向导,结合已有线索,我们高度怀疑她藏匿在校内,申请了批捕……目前还处于追查过程中,更多内情不太方便透露,但我们想先请这位女士和孩子一起回塔,疑似相关人员嘛,就是简单了解了解情况。”搜查官顿了顿,“我们穿着制服,估计吓着孩子了,母亲对我们有警惕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民警同志来了,正好帮我们解释解释。”
……还在追查,那就说明这女的不是向导,那带回塔里做什么?什么情况,还需要把孩子也一起带回塔里?几个疑问在民警心里转了一遭,面上还是和和气气的:“哎,当妈的都紧张孩子,另一个是普通群众对塔其实都了解有限。您这人多阵仗大,也容易误会。……要不这么着,我们跟那位女士解释下情况,让她安顿下孩子,再跟您回塔做笔录?”
副组长微微笑了:“也就聊几句,孩子带着一块吧,早去早回。”
他也笑:“那更简单了,咱一块回所里,你们简单聊聊呗,省得折腾了。普通人跑一趟塔,听着也容易害怕。”
副组长笑着摇摇头。这名青年军官凑近了些,语气和缓,低声说:
“王警官,你说的对,普通人对塔、对哨兵其实了解都有限。我能闻到你上周染黑头发、今早吃的油条的味道,也能看到你明知故问时,眼珠往右转动了0.3毫米,前额肌肉紧张,眼轮匝肌有不自然的收缩。……或许是我表达不够清楚,我们想先请这位女士和孩子。一起。回塔。”
……炎热日光下,民警却出了一身冷汗。
他扯扯嘴角,正想找补几句,突然。
……
——咚。
沉而闷的一声。
他怔住了。
仿佛是狠狠撞了一下头。……先感觉到冲击,皮肤和骨骼被挤压,紧接着,钝痛才缓慢地蔓延开来。他踉跄几步,眼前发黑。
就像是灯突然熄灭,姗姗来迟地感到一阵眩晕。好像有人在惊叫,但声音时远时近。
他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时失去平衡,喝醉酒似的站不稳,手抓了个空,险些摔倒。
这是……什么情况?简直像是灵魂被撞出了虚空。
民警摸索着坐下,勉强缓了一会,才终于感觉到脚下坚实的支撑感。他慢慢睁开眼,晃了晃头,但仍感觉有点想吐。
而周围围观聚集的人群,早已东倒西歪地倒了一地,蹲着的,扶着围栏的,还有摔在别人身上的。人们惊慌万分,和他一样扶着头,惊疑未定地寻找冲击感的源头。……老天,这是哪门子的恐怖攻击?而搜查官们,他们似乎反应比普通人更大,脸色都不大好看,有几个甚至跪倒在地。
副组长脸上的笑意已经消失了。他快速交待了几句,点了几个状况较好的搜查官,粗暴地冲开人群,往教学楼的方向跑去。
****
让我们回到五分钟前。
九点四十。
下课铃准时响起,而教室内仅有的两名学生并不为所动。
这间教室位于旧教学楼的四楼走廊尽头,容积很大,地板呈阶梯状逐级升高。以前这里被用作某些通识大课的上课地点,上百个学生坐得满满当当,人声嘈杂,连空气都嗡嗡震动,沿着下沉的阶梯聚集涌向讲台,将年迈教师梦游般念PPT的声音完全掩盖。
而此时,教室显得尤为空旷,只能听到偶尔的翻页声。那名男生,他坐在前排靠门处,几乎埋在考研资料里,手机屏幕是倒计时。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偌大空间的另一位使用者——左手撑着头,桌上只有一本翻开的空白笔记本,水性笔在指尖转动,毫无下笔的打算。她坐在最后一排,正歪头观察窗外苍翠的高大树木,枝叶繁茂,几乎要探进窗来。
这里原是一棵梧桐树,据说建校时便已栽种,在炎热的六月开淡黄色小花,被风吹落一地,树也被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风吹倒,只留下断裂的树根和深坑。很快,校方从远处运来新的树木,篡位者更高大挺拔,枝叶树冠层次分明,便没有人记得那颗梧桐了。
风透过树叶,拂动蓝色的窗帘,在女生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她的眼珠颜色很浅,在光下是透金的琥珀色,眼尾上扬,天生一副笑盈盈模样。
突然。
仿佛感知到什么,她动作一滞。
手里转着的笔飞了出去,落在台阶上,沿着惯性向下滚动。
咯噔咯噔咯噔咯噔……
女生眼珠转动,停留在窗外某个方向。
像是要确认什么,她撑着桌面,轻巧地翻上窗台,借着窗帘的遮挡向下望去。四楼并不高,在枝叶衬映下,只有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身影。
很轻地,她啧了一声。
这扰人的声响惊动了正在做题的男生。他烦躁地从书中抬起头,向后怒视,在看清女生面容时却被吓得一激灵——
这名陌生的女同学在流血!!
不,准确地说,是她的鼻子和内眼角都在缓缓往外淌血,在白皙皮肤上蜿蜒而行,几乎像是流淌的红河。女生侧身坐在窗台上,俯视着窗外,半个身影融化在鎏金日光里。听到动静,她随意用衣袖擦拭了下脸,微微侧过头,眼珠缓缓转动,以余光回应他的惊恐神情。
在血色狼藉中,她充血的琥珀色眼珠令人联想到美杜莎直视即死的魔眼。
流这么多血真的没问题吗?滴滴答答,沿着下颌淌落,在胸前洇开一大团血色,浸得透湿。
在微小的一瞬,她似乎笑了一下。
在下一秒。
他被强烈的、避无可避的剧痛彻底击穿。像是被突如其来的海啸从十米的高空冲击而下。像是氢.弹在身旁爆炸高温把人体燃作一团气焰。像是被高铁全速碾过肉.体摧枯拉朽撞得粉碎。他的血沿着轨道渗进土壤,碎块在潮湿的夜里腐烂,凝结在绿蝇和蚂蚁的倒影里。
男生轻微地抽搐了一下。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一团刺眼的白光。
眩晕。
大脑变成一团浆糊,被残存知觉搅动,发出成千上万苍蝇振动翅膀的令人作呕的嗡嗡声。
他一头栽倒在地。他的精神蜷缩起来,在受创后试图以这种方式自我保护,在无垠虚无的黑暗中如尘埃般漂浮,最终沉入无痛的迷梦。
一次无差别袭击,一场可怖的精神域震荡。
和另外十六名处于教学楼内的人相比,他尤为不幸,距离灾难中心不足五米。
而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已经离开了教室。
她扯走了男生的上衣,用衣袖捂住脸,快步走向卫生间,路上抬头看了眼上方——长廊上并没有摄像头。
她步伐轻快平稳,毫无受伤迹象。短短十几步路,血就已经快止住了,更像是毛细血管在未知力量冲刷下不堪重负的破裂。她快速冲干净脸上的血迹,把被血浸湿的上衣脱了丢在垃圾篓,换上男生的T恤,用纸巾塞住鼻子,从后门一侧的楼梯走出教学楼。女生轻车熟路地绕过小路,隔着雕像和灌木丛,从人群聚集的外围经过。
人们乱哄哄地讨论着,没人留意一个路过的女学生。
不知道是哪位遛弯大爷的收音机没关,咿咿呀呀,放着京剧,是连闭城的《火烧赤壁》。此时正放至结尾:
“周瑜周瑜,休夸妙计高天下,只教你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