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绣
暑去秋来,城主府里的银杏树簌簌地落下一片片枯黄的“小扇子”。
凝画凭栏而坐,手里捏着南陌寄来的信。
信上说道,他领镖已经走过涪城、扬城、谯城和南城。一路走来,流民无数,他们分盐给之,流民不满足,欲抢,但好在队里个个常年走镖,终平之。
流民泛滥,城池中便空无一人,他们一路引领并护送其回城。
为加快卖盐的进程,兵分几路,但身为领头,他亦各城奔走确认,遂花费时间长久。
除流民外,一路上平安无事,能够为救百姓出力,他很高兴。
又夸凝画大义有为。
信的最后,字迹变得更加柔和,仿佛能看到写信人执笔到这里时脸上浅浅的笑容。
吾盼归已,吾友问京城否?答曰江城。斯又问其有美娘兮?吾愠,恼其浅薄。汝似蚌中珍珠,千锤百炼,心明净,唯世间宝物。
复念之,又觉吾之万幸,遂悦乎,友笑吾异于往昔。
吾终曰:“江城有盖世佳人,江城有珍味佳肴,江城有吾心悦之人。”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凝画念着最后一句话,笑骂道:“平时话不多,写信来就变成了大文人!”
笑着笑着又忍不住忧虑:“只会贫嘴,也不和我真说卖盐的艰险,真是自私的大坏蛋。”
卖盐之事,不可能如信上说来的这般轻易。如今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南陌,凝画不敢想。
第一日去京城卖辣椒过后,凝画为防止前市令官回头报复,特地前往龙门镖局,用南陌给她的信物召出了一批镖师来保护后来去往京城的农夫。
几番交集,凝画从南陌同僚口中得知,他们运盐、卖盐的这一路上,遇无名刺客无数。有人想抢他手里的盐,有人想阻止他继续低价卖盐。
各地镖局的兄弟死伤惨重,南陌的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
当时凝画只觉得无颜面对南陌的同僚,落荒而逃。
回江城后,凝画拼了命地干活,白日里经营食肆,夜里去到周娘子家里,帮忙酿酒。
农夫们卖了青椒后,生计暂时不用愁了;食肆里的菜又虏获了大批人的心。系统接连奖励凝画番茄酱、甜辣酱。
凝画取出钱庄里的钱又开了一间快餐铺,专卖汉堡、薯条、炸鸡这样可堂食又方便携带的吃食。
食肆的名声逐渐扩大,安城和京城的人相继慕名过来品尝。安城人过来尝尝老板娘新推出的快餐,京城人则一边尝食肆里各样平价菜,一边打包些快餐回京,做路上口粮。
外城人的到来加速了城与城之间的贸易,江城里不断有商家回归,玉石行、杂耍行、丝绸行、药肆行……
江城这才真正像是一座城。
凝画这么拼命的目的,就是挣钱,挣多多的钱。她得快些在别城开上食肆,以食肆代替盐救百姓,将南陌给换回来。
她做的这一切,最亲近的李氏都看在眼里。心疼凝画会把自己累倒,她硬是拉着凝画歇一日,这一日不准她做任何工,任何活,只是好好地逛一逛,给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歇一歇。
悠悠地踏在石板路上,李氏看着沿街密密麻麻的商铺,不由喟叹:“变化太大了,也太快了,平日里待在厨房里不觉得,如今细细一看,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待的江城。”
李氏是有感而发,话说完了便消散在脑后。
凝画闻言却突然心头一梗。
她转头仔细地看着李氏。古代女子生子早,如今李氏不过也才三十几岁。但常年围着灶台转,尤其这段时间更是比从前还要忙,李氏眼角不知何时添了几道细纹。
明明她们的日子变好了,可李氏好似一直没有逃脱苦日子。
她待在厨房里烹饪美食,是因为自己热爱,但李氏不是。
从前是为了生计,现在也是为了生计。
凝画问道:“阿娘,你年少之时有什么很想做但没做的事吗?”
“什么?”
这话来得突然,李氏怔了许久,半晌才“嗐”地一叹:“娘从前便是贫苦人家,与你爹在一起后,两人相互扶持,日子才好了许多。”
“年少时饭都吃不饱,自然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
凝画敏锐地抓住其中的落寞情绪,她还想再问,李氏却倏地欣喜地拉住她,指着眼前的一家绣坊,“这里何时开了家绣坊?还卖的都是苏绣!”
苏绣美,惊艳了一代又一代后世之人。
但面前的这家绣坊极小,藏在一众铺子里并不起眼。木质长桌上陈列着扇子、屏风,其上或有绣着荷花、飞鹤…色彩使用上淡雅中又透着些明丽。
凝画对绣品了解甚少,前世也有去过展馆欣赏过传统的十大名绣,也只看个表面,若没有指示牌,她是断不能分清何是苏绣,何是湘绣,又何是瓯绣?
但李氏便一下子认出来了,这家绣坊绣的都是苏绣。
“娘幼时意外识得一名绣娘,来自苏城,她当时处境窘迫,我只给了她一个馒头,她便教我刺绣。娘方晓苏绣之美,只是后来一日她突然不见了,娘也没有机会在接触刺绣。”
“那阿娘会苏绣?”凝画惊讶地问。
李氏笑道:“那时兴趣斐然,倒是如今也还记得。”
“那今日既已寻到绣坊,不如阿娘进去试试,好让画儿也瞧瞧绣品是如何绣出来的。”
凝画话毕便拉着李氏进去,李氏初时还有些拘谨,待凝画从掌柜那里拿了针线与布料来,李氏便蓦地沉静下来。
绣坊里还有其她绣娘正在做工,李氏在她们其中找了个位置坐下,凝画已经出钱和掌柜的说过了,倒也没绣娘有异议。
捻起针线的李氏如同换了个人,认真、投入,满心眼里只有眼前的一针一线,嘴角不自觉噙着一抹笑。整个人都比平常要灵动几分。
凝画心里高兴,但她没出声,只静静欣赏着。
绣坊里很安静,只余针线穿透布料,与布料摩擦的声音。时间不觉地过去了,凝画再一抬头,外头夕阳都快下坡了。
李氏的绣品也完成了,她绣的是仕女图,仕女微微抬首,倚门望月,寄相思之情,活脱脱像是要从布料里走出来。
若只是这样,其她绣女的作品也不遑多让,有山水的,有鸳鸯戏水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偏偏这时,李氏前面的绣女惊呼一声,道:“你这两面绣的不同?!”
这一句话引来了其她绣娘包括凝画的注意,纷纷上前来看李氏的作品。
凝画这才发现,这幅仕女图,正面反面的模样竟不相同!正面可以看到仕女望月时,淡淡忧伤的神情,可反面却看到的却是仕女充满落寞的后脑。
这是一幅双面绣!
她阿娘竟会双面绣!
就连掌柜都小心翼翼捧起这幅绣品,不住地端详,“你是如何用一张布料绣成前后不一样的画的?”
这个时代里,双面绣还未走进大众视野,会这种工艺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众人见了才会如此惊奇。
李氏的手艺都是幼时与那绣娘处学来,如此看来,也是有幸遇见了贵人。
掌柜十分激动,说要花重金将这幅绣品买下,李氏忙拒绝,她都好久未碰刺绣了,今日能体验一番,已经有劳绣坊。
就当是作为谢礼送给掌柜。
掌柜也是喜出望外,忙把之前凝画给的针线钱都退了回去,又向李氏抛出橄榄枝,请求她能留在绣坊。
“李娘子啊,就凭你这手艺,当能闻名于世!”
“你若留下来,日后绣坊的进账你我五五分可好?哦不,四六分都行!你六我四!”
双面绣举世罕见,定价值连城,若是李氏能够同意,她这掌柜都可以让贤于她。
李氏却摆手拒绝,她可不能丢画儿一人在食肆里操劳,能为她分担些就多分担些。
“不,阿娘留下来吧。”凝画突然道:“这般好手艺,阿娘若是埋没了,当多可惜,当年贵人教授你,也是想让这个工艺继续流传下去吧。”
这是从大格局上来说,李氏微微悸动,当年绣娘突然消失,她没能再寻她好好道谢。若日后自己的绣品真能闻名,或许还能凭此寻到那位绣娘。
但画儿……
凝画知晓李氏所想,她贴近李氏耳朵,悄悄道:“阿娘,这双面绣其实价值千金。”
“当真?”
“画儿还能骗你不成?”
李氏最终答应了绣坊掌柜,在绣坊里当起了绣娘。
双面绣一经问世,颇受权贵喜爱。还有富人不远千里前来江城,只为求一幅李氏的绣品。
这同时又带动了江城的经济发展,包括凝画的食肆,名声更加大噪。
这时周娘子的酒也酿成,首先是在凝画的食肆里售卖,收获了各路人的好评。攒了些钱后,周娘子在江城开了自己的酒肆。
外人再评江城,都说江城有四法宝:良田、美食、美酒和双面绣。
而如今,凝画的想法又与当初不同了。
当初她想法单纯,只念着多挣些钱,自己去外城开食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人、富人来到江城,凝画觉得这城也不一定非要自己出。
招商大可一试!
凝画凭栏而坐,手里捏着南陌寄来的信。
信上说道,他领镖已经走过涪城、扬城、谯城和南城。一路走来,流民无数,他们分盐给之,流民不满足,欲抢,但好在队里个个常年走镖,终平之。
流民泛滥,城池中便空无一人,他们一路引领并护送其回城。
为加快卖盐的进程,兵分几路,但身为领头,他亦各城奔走确认,遂花费时间长久。
除流民外,一路上平安无事,能够为救百姓出力,他很高兴。
又夸凝画大义有为。
信的最后,字迹变得更加柔和,仿佛能看到写信人执笔到这里时脸上浅浅的笑容。
吾盼归已,吾友问京城否?答曰江城。斯又问其有美娘兮?吾愠,恼其浅薄。汝似蚌中珍珠,千锤百炼,心明净,唯世间宝物。
复念之,又觉吾之万幸,遂悦乎,友笑吾异于往昔。
吾终曰:“江城有盖世佳人,江城有珍味佳肴,江城有吾心悦之人。”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凝画念着最后一句话,笑骂道:“平时话不多,写信来就变成了大文人!”
笑着笑着又忍不住忧虑:“只会贫嘴,也不和我真说卖盐的艰险,真是自私的大坏蛋。”
卖盐之事,不可能如信上说来的这般轻易。如今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南陌,凝画不敢想。
第一日去京城卖辣椒过后,凝画为防止前市令官回头报复,特地前往龙门镖局,用南陌给她的信物召出了一批镖师来保护后来去往京城的农夫。
几番交集,凝画从南陌同僚口中得知,他们运盐、卖盐的这一路上,遇无名刺客无数。有人想抢他手里的盐,有人想阻止他继续低价卖盐。
各地镖局的兄弟死伤惨重,南陌的处境可谓是举步维艰。
当时凝画只觉得无颜面对南陌的同僚,落荒而逃。
回江城后,凝画拼了命地干活,白日里经营食肆,夜里去到周娘子家里,帮忙酿酒。
农夫们卖了青椒后,生计暂时不用愁了;食肆里的菜又虏获了大批人的心。系统接连奖励凝画番茄酱、甜辣酱。
凝画取出钱庄里的钱又开了一间快餐铺,专卖汉堡、薯条、炸鸡这样可堂食又方便携带的吃食。
食肆的名声逐渐扩大,安城和京城的人相继慕名过来品尝。安城人过来尝尝老板娘新推出的快餐,京城人则一边尝食肆里各样平价菜,一边打包些快餐回京,做路上口粮。
外城人的到来加速了城与城之间的贸易,江城里不断有商家回归,玉石行、杂耍行、丝绸行、药肆行……
江城这才真正像是一座城。
凝画这么拼命的目的,就是挣钱,挣多多的钱。她得快些在别城开上食肆,以食肆代替盐救百姓,将南陌给换回来。
她做的这一切,最亲近的李氏都看在眼里。心疼凝画会把自己累倒,她硬是拉着凝画歇一日,这一日不准她做任何工,任何活,只是好好地逛一逛,给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歇一歇。
悠悠地踏在石板路上,李氏看着沿街密密麻麻的商铺,不由喟叹:“变化太大了,也太快了,平日里待在厨房里不觉得,如今细细一看,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待的江城。”
李氏是有感而发,话说完了便消散在脑后。
凝画闻言却突然心头一梗。
她转头仔细地看着李氏。古代女子生子早,如今李氏不过也才三十几岁。但常年围着灶台转,尤其这段时间更是比从前还要忙,李氏眼角不知何时添了几道细纹。
明明她们的日子变好了,可李氏好似一直没有逃脱苦日子。
她待在厨房里烹饪美食,是因为自己热爱,但李氏不是。
从前是为了生计,现在也是为了生计。
凝画问道:“阿娘,你年少之时有什么很想做但没做的事吗?”
“什么?”
这话来得突然,李氏怔了许久,半晌才“嗐”地一叹:“娘从前便是贫苦人家,与你爹在一起后,两人相互扶持,日子才好了许多。”
“年少时饭都吃不饱,自然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
凝画敏锐地抓住其中的落寞情绪,她还想再问,李氏却倏地欣喜地拉住她,指着眼前的一家绣坊,“这里何时开了家绣坊?还卖的都是苏绣!”
苏绣美,惊艳了一代又一代后世之人。
但面前的这家绣坊极小,藏在一众铺子里并不起眼。木质长桌上陈列着扇子、屏风,其上或有绣着荷花、飞鹤…色彩使用上淡雅中又透着些明丽。
凝画对绣品了解甚少,前世也有去过展馆欣赏过传统的十大名绣,也只看个表面,若没有指示牌,她是断不能分清何是苏绣,何是湘绣,又何是瓯绣?
但李氏便一下子认出来了,这家绣坊绣的都是苏绣。
“娘幼时意外识得一名绣娘,来自苏城,她当时处境窘迫,我只给了她一个馒头,她便教我刺绣。娘方晓苏绣之美,只是后来一日她突然不见了,娘也没有机会在接触刺绣。”
“那阿娘会苏绣?”凝画惊讶地问。
李氏笑道:“那时兴趣斐然,倒是如今也还记得。”
“那今日既已寻到绣坊,不如阿娘进去试试,好让画儿也瞧瞧绣品是如何绣出来的。”
凝画话毕便拉着李氏进去,李氏初时还有些拘谨,待凝画从掌柜那里拿了针线与布料来,李氏便蓦地沉静下来。
绣坊里还有其她绣娘正在做工,李氏在她们其中找了个位置坐下,凝画已经出钱和掌柜的说过了,倒也没绣娘有异议。
捻起针线的李氏如同换了个人,认真、投入,满心眼里只有眼前的一针一线,嘴角不自觉噙着一抹笑。整个人都比平常要灵动几分。
凝画心里高兴,但她没出声,只静静欣赏着。
绣坊里很安静,只余针线穿透布料,与布料摩擦的声音。时间不觉地过去了,凝画再一抬头,外头夕阳都快下坡了。
李氏的绣品也完成了,她绣的是仕女图,仕女微微抬首,倚门望月,寄相思之情,活脱脱像是要从布料里走出来。
若只是这样,其她绣女的作品也不遑多让,有山水的,有鸳鸯戏水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偏偏这时,李氏前面的绣女惊呼一声,道:“你这两面绣的不同?!”
这一句话引来了其她绣娘包括凝画的注意,纷纷上前来看李氏的作品。
凝画这才发现,这幅仕女图,正面反面的模样竟不相同!正面可以看到仕女望月时,淡淡忧伤的神情,可反面却看到的却是仕女充满落寞的后脑。
这是一幅双面绣!
她阿娘竟会双面绣!
就连掌柜都小心翼翼捧起这幅绣品,不住地端详,“你是如何用一张布料绣成前后不一样的画的?”
这个时代里,双面绣还未走进大众视野,会这种工艺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众人见了才会如此惊奇。
李氏的手艺都是幼时与那绣娘处学来,如此看来,也是有幸遇见了贵人。
掌柜十分激动,说要花重金将这幅绣品买下,李氏忙拒绝,她都好久未碰刺绣了,今日能体验一番,已经有劳绣坊。
就当是作为谢礼送给掌柜。
掌柜也是喜出望外,忙把之前凝画给的针线钱都退了回去,又向李氏抛出橄榄枝,请求她能留在绣坊。
“李娘子啊,就凭你这手艺,当能闻名于世!”
“你若留下来,日后绣坊的进账你我五五分可好?哦不,四六分都行!你六我四!”
双面绣举世罕见,定价值连城,若是李氏能够同意,她这掌柜都可以让贤于她。
李氏却摆手拒绝,她可不能丢画儿一人在食肆里操劳,能为她分担些就多分担些。
“不,阿娘留下来吧。”凝画突然道:“这般好手艺,阿娘若是埋没了,当多可惜,当年贵人教授你,也是想让这个工艺继续流传下去吧。”
这是从大格局上来说,李氏微微悸动,当年绣娘突然消失,她没能再寻她好好道谢。若日后自己的绣品真能闻名,或许还能凭此寻到那位绣娘。
但画儿……
凝画知晓李氏所想,她贴近李氏耳朵,悄悄道:“阿娘,这双面绣其实价值千金。”
“当真?”
“画儿还能骗你不成?”
李氏最终答应了绣坊掌柜,在绣坊里当起了绣娘。
双面绣一经问世,颇受权贵喜爱。还有富人不远千里前来江城,只为求一幅李氏的绣品。
这同时又带动了江城的经济发展,包括凝画的食肆,名声更加大噪。
这时周娘子的酒也酿成,首先是在凝画的食肆里售卖,收获了各路人的好评。攒了些钱后,周娘子在江城开了自己的酒肆。
外人再评江城,都说江城有四法宝:良田、美食、美酒和双面绣。
而如今,凝画的想法又与当初不同了。
当初她想法单纯,只念着多挣些钱,自己去外城开食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人、富人来到江城,凝画觉得这城也不一定非要自己出。
招商大可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