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章台宫,依渭水南岸的章台而建,故曰章台宫,自章台宫落成,历代国君皆在章台朝见百官,会见使臣,今秦王即位,更是在此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只是往日繁盛喧嚣,彻夜灯火通明,官吏来往穿梭络绎不绝的章台宫,此时一片昏暗沉寂。
一着宦官打扮的不过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子,立在宫殿前的高台上,不时的向宫门方向望去处神色焦虑,不时的走来走去。
天下人只以为大王染疾,卧病在床,只有他们这些章台宫的宫人知道,大王这段时日根本不在宫中。
大王月余不曾临朝,朝野早已沸腾,华阳太后、相邦更是几次欲强闯章台宫,虽皆被他拦下,但如果大王再不回来,恐怕………
恍然间他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穿过庭台,跨过廊桥,大步流星往正殿而来。
他不由怔了一下,反应过来,立即快步迎了上去,激动道:“大王,你可算回来了!”
嬴政眼锋未动、脚下未停,“寡人不在的这些时日,章台宫可有事发生?”
那宦官小跑跟上嬴政的步伐,如实俱报,“回大王,这几日华阳太后、相邦大人,数次欲入殿探视大王,皆被奴给拦下来了。”
嬴政扫了他一眼,一介宦官,能拦住华阳太后、相邦并非易事,需要智谋、勇气以及忠诚。
“你做的很好,赵高,你没有令寡人失望。”嬴政声音一如既往的冷冽。
那被叫做赵高的男子,闻言脸色大喜,伏拜于地,“谢大王夸奖,奴宁死不敢负大王所托 。”
嬴政沐浴更衣洗去一身风尘,已是明月西沉,不曾安歇,却竟是在殿中坐定看起案上的奏章。
青铜云纹仙鹤宫灯,静静燃烧。
赵高想到近日宫中愈演愈烈的一则流言,眼中犹豫了一瞬,凑上跟前,压低声音道:“大王不在宫中这些时日,宫中有一则流言。””
“哦,是何流言?”嬴政抬头,颇有兴味一般。
赵高咬了咬牙,声音有些颤抖 ,“那、那流言直指大王,言大王非先王之子,乃、乃是相邦之子。”
昔年,相邦吕不韦只是赵国邯郸一低微商贾,因缘际会结识了在邯郸为质的先王,认为其奇货可居,不惜全部家资,为其打点疏通,又见先王未有妻妾,便将府中一美貌歌姬赠予先王,那歌姬跟了先王后,很快有孕,并诞下一子。
而那歌姬便是几月前因□□后宫,被幽禁在雍城的赵太后,而那孩子便是当今秦王嬴政。
此事早已世所皆知。
可是此番流言,却言赵姬在被吕不韦献给先王时,已有身孕,直指当今秦王嬴政实非嬴秦子孙,既非赢秦血脉,自然不配为秦王,其流言背后所图为何,已是明显不过。
被人造谣出身,被人置疑高贵的血脉,被人觊觎手中的王位,赵高说完这番话心惊胆战以首触地,他以为嬴政定然会勃然大怒。
只是良久,静寂的殿中只响起一声轻嗤。
赵高诧异忍不住偷偷抬起眼,暗窥与上。
只见嬴政望着殿外远方绵绵不断的黑暗,神情似不屑,似嘲讽。
赵高心中一悸,大王非但知晓此事,而且已然成算在心。
烛火摇影,嬴政的神情似暗非暗,似明非明,赵高越发觉得大王真是深不可测。
想来明日,短暂平静的朝野定是一番滔天巨浪。
半睡半醒间,秦莳玥似乎做了一个梦,梦中她似乎是回到了现代,躺在医院,妈妈抱着她痛哭,问究竟她去了哪里,说他们怎么找也找不到她,爸爸和哥哥站在一旁看着她,眼中泪水滚下,喜极而泣。
而梦中的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她却只是茫然的看着他们,良久懵懂又带着期冀的问:“你、你们是谁?”
从梦中醒过来,秦莳玥走下车,东边才露出一丝熹微,举目望去,尽是萧萧落木。
她想起梦中情景是她六岁那年的事,她发了一场高烧,醒来后脑中白茫茫一片,竟是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都不记得了。
这样遥远的记忆,竞是不知道为何会突然梦到,大概是她太想念父母了吧。
“秦姑娘,身后疑有追兵,还请姑娘尽快启程。”
秦莳玥回过头,一个身负小型弩箭和长剑的武士不知何时立在了她的身后,悄无声息。
………
不过一刻钟,一队人马从秦莳玥昨夜停留的地方飞驰而过,忽然为首之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勒停了马,竟是又折返了回来,慢慢地御马向林地而来。
树密林身,目之所及皆是昏暗,林中更是不闻丝毫声音,犹如死寂一般,只有身下骏马踩在林边厚厚的枯叶上发出的莎莎的声音。
那人只停留了片刻,很快策马匆匆离去。
寒风吹过,林间有雀鸟扑棱起飞的声音,几个身影缓缓从黑暗的林间走出,却正是秦莳玥、李信和巴曽等四兄弟。
“秦姑娘,他们应该是已经走远了!我们也——”
“对面可是秦姑娘——”
一声浑厚低沉的声音,从数丈之外传了过来,前方山壁阴影处,一队人马静默而立,犹如天降幽兵。
他们根本没走!
一瞬间此地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半响,秦莳玥轻叹口气,启口道:“是李牧将军?”
“正是!”
“李将军可是来抓我们的?”
“秦姑娘,你误会了。将军此行非欲罪你。”是刘珩的声音,他的声音有些愤慨,“你和李信小子的遭遇将军皆已知晓,可恨那刘武心狠手辣,竟是、竟是将我李家伯母……,是那刘武该死。”
“谢将军明辨。只是不知道将军追来所谓何事?”
“秦姑娘,你不仅身怀奇绝艺术,又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乃李牧生平仅见。”
李牧此番话俱是出自真心。
一个女子,危机关头,冷静沉着,先是敏锐察觉对方所图,以性命威胁保全李信和护卫 ,而后以城中巡防为幌子,引得刘武留下院中,懂得适时示弱,削弱刘武的警惕,从而一步步让刘武掉入陷阱,不知不觉中绝地反击,将刘武等人一网擒获。
更加令李牧心生敬佩的是此女的善良与坚毅,有违自己心中坚持之事,纵使君王权贵的命令也敢拒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此女是真正的志士仁人,胜过世间七尺丈夫。
“秦姑娘。”李牧下马近前几步,竟是拱手抱拳道:“我欲请姑娘留在雁门,为我军中疾医。”
此言一出,巴栗等人皆是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李牧亲自率兵追至,非但不是为抓他们而来,反而是下马拱手执礼,亲请秦姑娘为疾医。
军医?
秦莳玥有些意外,一时竟不知道如何作答,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本是她心中所愿,成为军医本也无不可,只是——
李信面色紧张的看着她,不知道是想她留下还是不想她留下。
李牧将她此番犹疑收在眼中,双目如潭只按剑而立,也不催促。
在众人的聚集过来视线中,秦莳玥终是缓缓开口,“将军信任,莳玥感激,只是如今雁门已非我们久留之地,只能辜负将军之意。”
“秦姑娘,你是不是顾虑太子之事?你放心,将军定是能护你周全的。”见秦莳玥竟是推拒,刘珩急道,“而且李信那小子,将军早就见他有些胆识,想要培养他。”
李信眼神蓦然一亮,看向李牧,复又渐渐黯然垂下,双拳紧握若是往日,李将军肯收他为小卒,他定是开心极了。
可是如今祖母被害,罪魁魁首是赵国的太子,他李信不愿再为赵卒。
秦莳玥悄悄握住他的手,她知道李信是不愿意留下的。
而且,她知道太子赵迁最终继位,李牧也死于邯郸的阴谋诡计中,未得善终。
赵国之腐朽阴暗,自上而起,已是无人可挽救。
“李将军的拳拳维护之情,赏识之意,我和阿弟即使感激,只是我和阿弟去意已决。”
秦莳玥再次摇头,从容不迫的说道,显然已经是下定决心离去。
“若本将执意要留下秦姑娘呢?”
李牧语气凝沉,不怒而威,他身后的甲士瞬间拔剑而立,拦住了去路,气势逼人。
与此同时,从秦莳玥等人的身后刷刷刷地窜出了十个高大武士,立在了秦莳玥等人之前,他们个个身负长剑,手持箭弩,箭矢寒芒正对李牧等人。
李牧目光如电,凌厉的扫视着这好似冒出来的武士,目光中没有一丝惊异,显然早就察觉到了这些人的存在。
空气仿佛凝固住了一般,太阳冲出地平线,发出赤红的光。
秦莳玥心中无奈,她拨开挡在身前的武士,走了前面,声音清冷,不见一丝慌乱,“李将军,只因为我固辞不受军医之位,将军便欲以强权迫之么?”
听到秦莳玥的明显质问,李牧缓缓扫视了她一眼,收回目光,没有回答秦莳玥的问题,似是思索良久,沉声道:“我李牧平生征战,大小战役一百多场,无数次从死人堆里活下来,非是我李牧有多么晓勇,而是靠与生俱来的一股对危险野兽般的警觉。”
正当众人不解,只听李牧又继续道,语气里似是有几分嗤笑,“说来荒谬,就在刚刚,本将突然有种直觉,如果今日放你离开赵国,本将一定会非常后悔,为赵国感到后悔。”
其他人听的云里雾里,秦莳玥也是不明其意,眉目冷然:“李将军这是何意?”
李牧按剑而立,审视着秦莳玥,就在刚刚那女子执意离开赵国之时,她生出一种直觉,如果她此女离开赵国,赵国将再没有任何希望。
可是赵国的希望是手中之剑,是□□之马,是万千勇武的赵国儿郎。
眼前的美貌女子,纵容聪慧果敢,身负医术,却也没有经天纬地,挽大厦将倾的大才,怎会是赵国的希望。
李牧生平第一次笑自己直觉的荒谬。他收回视线,冷肃道:“也罢,你既不愿意留下,本将也不勉强。你等且离去便是。”
与刘珩略做话别,却不见李牧身影,举目张望,李牧站在一处高低负手而立,寒风吹得他的衣角烈烈作响。
此时的他刚过不惑之年,立大破匈奴,正是踌躇满志之时。
秦莳玥收回目光,和李信登车而去。
飞驰的车上,李信不时的望着尾随在后面,时隐时现的武士,心中暗自思索这蒙恬公子究竟是何人。
他已经从阿姐口中知道这些刚刚那些窜出来的武士蒙恬的公子的家中暗卫,受蒙恬公子之命,来保护他们,昨日一早便找到了他们,一直悄悄跟着他们身后。
可阿姐竟是不认识这位蒙恬公子。
李信不解,若阿姐不认识这蒙恬公子,蒙恬公子怎么会认识他们,派人保护他们?
秦莳玥顺李信目光扫去,便很快收回目光,轻轻阖上眼睛,眉间忧郁,似有千愁万绪。
李信问她,蒙恬是谁?
蒙恬是谁?
是大破破匈奴,挟箠收河南的雄心,是叹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的悲凉。
本与她而言,和刚刚那位李牧一样,蒙恬早已是历史烟尘中一个华夏勇士、一个将军末路的符号。
她是在无数的影视剧里无数的书籍里听到他的名字,听说过他的事迹。
只是若问她是否认得蒙恬此人,秦莳玥却不知道如何作答。
想到昨日听那些暗卫称乃蒙恬公子所派,只为将她安全带回咸阳时,秦莳玥心中之震惊复杂,无可复加。
她在这里没有过去,认识的人实在有限,如若说此前的结识的人中,有愿意派人保护她的安全,并定要她去咸阳的人,秦莳玥只能想到那邯郸路上结识曾一路相伴的男子。
蒙恬?周恬?
如果那周恬就是蒙恬,那让将门出身,身份高贵的少年将军,毕恭毕敬,称公子的那位赵氏公子究竟是何等身份。
他权势之盛,究竟对她究竟又有怎样的心思?到了咸阳,她可还有自有可言?
只是往日繁盛喧嚣,彻夜灯火通明,官吏来往穿梭络绎不绝的章台宫,此时一片昏暗沉寂。
一着宦官打扮的不过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子,立在宫殿前的高台上,不时的向宫门方向望去处神色焦虑,不时的走来走去。
天下人只以为大王染疾,卧病在床,只有他们这些章台宫的宫人知道,大王这段时日根本不在宫中。
大王月余不曾临朝,朝野早已沸腾,华阳太后、相邦更是几次欲强闯章台宫,虽皆被他拦下,但如果大王再不回来,恐怕………
恍然间他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穿过庭台,跨过廊桥,大步流星往正殿而来。
他不由怔了一下,反应过来,立即快步迎了上去,激动道:“大王,你可算回来了!”
嬴政眼锋未动、脚下未停,“寡人不在的这些时日,章台宫可有事发生?”
那宦官小跑跟上嬴政的步伐,如实俱报,“回大王,这几日华阳太后、相邦大人,数次欲入殿探视大王,皆被奴给拦下来了。”
嬴政扫了他一眼,一介宦官,能拦住华阳太后、相邦并非易事,需要智谋、勇气以及忠诚。
“你做的很好,赵高,你没有令寡人失望。”嬴政声音一如既往的冷冽。
那被叫做赵高的男子,闻言脸色大喜,伏拜于地,“谢大王夸奖,奴宁死不敢负大王所托 。”
嬴政沐浴更衣洗去一身风尘,已是明月西沉,不曾安歇,却竟是在殿中坐定看起案上的奏章。
青铜云纹仙鹤宫灯,静静燃烧。
赵高想到近日宫中愈演愈烈的一则流言,眼中犹豫了一瞬,凑上跟前,压低声音道:“大王不在宫中这些时日,宫中有一则流言。””
“哦,是何流言?”嬴政抬头,颇有兴味一般。
赵高咬了咬牙,声音有些颤抖 ,“那、那流言直指大王,言大王非先王之子,乃、乃是相邦之子。”
昔年,相邦吕不韦只是赵国邯郸一低微商贾,因缘际会结识了在邯郸为质的先王,认为其奇货可居,不惜全部家资,为其打点疏通,又见先王未有妻妾,便将府中一美貌歌姬赠予先王,那歌姬跟了先王后,很快有孕,并诞下一子。
而那歌姬便是几月前因□□后宫,被幽禁在雍城的赵太后,而那孩子便是当今秦王嬴政。
此事早已世所皆知。
可是此番流言,却言赵姬在被吕不韦献给先王时,已有身孕,直指当今秦王嬴政实非嬴秦子孙,既非赢秦血脉,自然不配为秦王,其流言背后所图为何,已是明显不过。
被人造谣出身,被人置疑高贵的血脉,被人觊觎手中的王位,赵高说完这番话心惊胆战以首触地,他以为嬴政定然会勃然大怒。
只是良久,静寂的殿中只响起一声轻嗤。
赵高诧异忍不住偷偷抬起眼,暗窥与上。
只见嬴政望着殿外远方绵绵不断的黑暗,神情似不屑,似嘲讽。
赵高心中一悸,大王非但知晓此事,而且已然成算在心。
烛火摇影,嬴政的神情似暗非暗,似明非明,赵高越发觉得大王真是深不可测。
想来明日,短暂平静的朝野定是一番滔天巨浪。
半睡半醒间,秦莳玥似乎做了一个梦,梦中她似乎是回到了现代,躺在医院,妈妈抱着她痛哭,问究竟她去了哪里,说他们怎么找也找不到她,爸爸和哥哥站在一旁看着她,眼中泪水滚下,喜极而泣。
而梦中的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她却只是茫然的看着他们,良久懵懂又带着期冀的问:“你、你们是谁?”
从梦中醒过来,秦莳玥走下车,东边才露出一丝熹微,举目望去,尽是萧萧落木。
她想起梦中情景是她六岁那年的事,她发了一场高烧,醒来后脑中白茫茫一片,竟是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都不记得了。
这样遥远的记忆,竞是不知道为何会突然梦到,大概是她太想念父母了吧。
“秦姑娘,身后疑有追兵,还请姑娘尽快启程。”
秦莳玥回过头,一个身负小型弩箭和长剑的武士不知何时立在了她的身后,悄无声息。
………
不过一刻钟,一队人马从秦莳玥昨夜停留的地方飞驰而过,忽然为首之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勒停了马,竟是又折返了回来,慢慢地御马向林地而来。
树密林身,目之所及皆是昏暗,林中更是不闻丝毫声音,犹如死寂一般,只有身下骏马踩在林边厚厚的枯叶上发出的莎莎的声音。
那人只停留了片刻,很快策马匆匆离去。
寒风吹过,林间有雀鸟扑棱起飞的声音,几个身影缓缓从黑暗的林间走出,却正是秦莳玥、李信和巴曽等四兄弟。
“秦姑娘,他们应该是已经走远了!我们也——”
“对面可是秦姑娘——”
一声浑厚低沉的声音,从数丈之外传了过来,前方山壁阴影处,一队人马静默而立,犹如天降幽兵。
他们根本没走!
一瞬间此地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半响,秦莳玥轻叹口气,启口道:“是李牧将军?”
“正是!”
“李将军可是来抓我们的?”
“秦姑娘,你误会了。将军此行非欲罪你。”是刘珩的声音,他的声音有些愤慨,“你和李信小子的遭遇将军皆已知晓,可恨那刘武心狠手辣,竟是、竟是将我李家伯母……,是那刘武该死。”
“谢将军明辨。只是不知道将军追来所谓何事?”
“秦姑娘,你不仅身怀奇绝艺术,又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乃李牧生平仅见。”
李牧此番话俱是出自真心。
一个女子,危机关头,冷静沉着,先是敏锐察觉对方所图,以性命威胁保全李信和护卫 ,而后以城中巡防为幌子,引得刘武留下院中,懂得适时示弱,削弱刘武的警惕,从而一步步让刘武掉入陷阱,不知不觉中绝地反击,将刘武等人一网擒获。
更加令李牧心生敬佩的是此女的善良与坚毅,有违自己心中坚持之事,纵使君王权贵的命令也敢拒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此女是真正的志士仁人,胜过世间七尺丈夫。
“秦姑娘。”李牧下马近前几步,竟是拱手抱拳道:“我欲请姑娘留在雁门,为我军中疾医。”
此言一出,巴栗等人皆是一愣,显然没有想到李牧亲自率兵追至,非但不是为抓他们而来,反而是下马拱手执礼,亲请秦姑娘为疾医。
军医?
秦莳玥有些意外,一时竟不知道如何作答,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本是她心中所愿,成为军医本也无不可,只是——
李信面色紧张的看着她,不知道是想她留下还是不想她留下。
李牧将她此番犹疑收在眼中,双目如潭只按剑而立,也不催促。
在众人的聚集过来视线中,秦莳玥终是缓缓开口,“将军信任,莳玥感激,只是如今雁门已非我们久留之地,只能辜负将军之意。”
“秦姑娘,你是不是顾虑太子之事?你放心,将军定是能护你周全的。”见秦莳玥竟是推拒,刘珩急道,“而且李信那小子,将军早就见他有些胆识,想要培养他。”
李信眼神蓦然一亮,看向李牧,复又渐渐黯然垂下,双拳紧握若是往日,李将军肯收他为小卒,他定是开心极了。
可是如今祖母被害,罪魁魁首是赵国的太子,他李信不愿再为赵卒。
秦莳玥悄悄握住他的手,她知道李信是不愿意留下的。
而且,她知道太子赵迁最终继位,李牧也死于邯郸的阴谋诡计中,未得善终。
赵国之腐朽阴暗,自上而起,已是无人可挽救。
“李将军的拳拳维护之情,赏识之意,我和阿弟即使感激,只是我和阿弟去意已决。”
秦莳玥再次摇头,从容不迫的说道,显然已经是下定决心离去。
“若本将执意要留下秦姑娘呢?”
李牧语气凝沉,不怒而威,他身后的甲士瞬间拔剑而立,拦住了去路,气势逼人。
与此同时,从秦莳玥等人的身后刷刷刷地窜出了十个高大武士,立在了秦莳玥等人之前,他们个个身负长剑,手持箭弩,箭矢寒芒正对李牧等人。
李牧目光如电,凌厉的扫视着这好似冒出来的武士,目光中没有一丝惊异,显然早就察觉到了这些人的存在。
空气仿佛凝固住了一般,太阳冲出地平线,发出赤红的光。
秦莳玥心中无奈,她拨开挡在身前的武士,走了前面,声音清冷,不见一丝慌乱,“李将军,只因为我固辞不受军医之位,将军便欲以强权迫之么?”
听到秦莳玥的明显质问,李牧缓缓扫视了她一眼,收回目光,没有回答秦莳玥的问题,似是思索良久,沉声道:“我李牧平生征战,大小战役一百多场,无数次从死人堆里活下来,非是我李牧有多么晓勇,而是靠与生俱来的一股对危险野兽般的警觉。”
正当众人不解,只听李牧又继续道,语气里似是有几分嗤笑,“说来荒谬,就在刚刚,本将突然有种直觉,如果今日放你离开赵国,本将一定会非常后悔,为赵国感到后悔。”
其他人听的云里雾里,秦莳玥也是不明其意,眉目冷然:“李将军这是何意?”
李牧按剑而立,审视着秦莳玥,就在刚刚那女子执意离开赵国之时,她生出一种直觉,如果她此女离开赵国,赵国将再没有任何希望。
可是赵国的希望是手中之剑,是□□之马,是万千勇武的赵国儿郎。
眼前的美貌女子,纵容聪慧果敢,身负医术,却也没有经天纬地,挽大厦将倾的大才,怎会是赵国的希望。
李牧生平第一次笑自己直觉的荒谬。他收回视线,冷肃道:“也罢,你既不愿意留下,本将也不勉强。你等且离去便是。”
与刘珩略做话别,却不见李牧身影,举目张望,李牧站在一处高低负手而立,寒风吹得他的衣角烈烈作响。
此时的他刚过不惑之年,立大破匈奴,正是踌躇满志之时。
秦莳玥收回目光,和李信登车而去。
飞驰的车上,李信不时的望着尾随在后面,时隐时现的武士,心中暗自思索这蒙恬公子究竟是何人。
他已经从阿姐口中知道这些刚刚那些窜出来的武士蒙恬的公子的家中暗卫,受蒙恬公子之命,来保护他们,昨日一早便找到了他们,一直悄悄跟着他们身后。
可阿姐竟是不认识这位蒙恬公子。
李信不解,若阿姐不认识这蒙恬公子,蒙恬公子怎么会认识他们,派人保护他们?
秦莳玥顺李信目光扫去,便很快收回目光,轻轻阖上眼睛,眉间忧郁,似有千愁万绪。
李信问她,蒙恬是谁?
蒙恬是谁?
是大破破匈奴,挟箠收河南的雄心,是叹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的悲凉。
本与她而言,和刚刚那位李牧一样,蒙恬早已是历史烟尘中一个华夏勇士、一个将军末路的符号。
她是在无数的影视剧里无数的书籍里听到他的名字,听说过他的事迹。
只是若问她是否认得蒙恬此人,秦莳玥却不知道如何作答。
想到昨日听那些暗卫称乃蒙恬公子所派,只为将她安全带回咸阳时,秦莳玥心中之震惊复杂,无可复加。
她在这里没有过去,认识的人实在有限,如若说此前的结识的人中,有愿意派人保护她的安全,并定要她去咸阳的人,秦莳玥只能想到那邯郸路上结识曾一路相伴的男子。
蒙恬?周恬?
如果那周恬就是蒙恬,那让将门出身,身份高贵的少年将军,毕恭毕敬,称公子的那位赵氏公子究竟是何等身份。
他权势之盛,究竟对她究竟又有怎样的心思?到了咸阳,她可还有自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