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处理好呕吐物和血迹带杭臣下楼去医院时,客厅里的时钟指针正好在七点整的刻度上重叠。
这时厚重的雾早已散开,留下一道不明不暗的阳光,照得人喘不过气。
她把杭臣扶进副驾驶,反复给他拢紧大衣确保他不会冷,但杭臣却抖得越来越厉害。
张丽娟不禁也跟着抖。
她轻轻地喊他,“臣臣?臣臣?是不是还是很冷?妈妈再给你去拿件衣服吧?好不好?”
杭臣紧闭双眼蜷缩在座驾上,清俊的面孔在阳光下没有一丝血色,额头上细汗涔涔,双唇微微翕动,莫名的,始终无法发声回应张丽娟。
张丽娟再次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几分钟前杭臣还不是这个状态。
她急切呼唤道:“臣臣?臣臣?你不要吓妈妈啊,你怎么……”
邻居大婶喂鸡回来,见张丽娟站在车边神情古古怪怪,似要哭出来一般,于是朝张丽娟吆喝了一声:“丽娟,你这是怎么了?”
张丽娟双目无神地寻找声音的源头,看清人后,她像是寻到了依托,颤着声线道:“阿姐,臣臣不知道怎么了,一直发抖,叫他他也不回我。”
大婶一听,赶紧放下簸箕小跑了过来。
她一摸杭臣额头,哎哟一声,说:“这么烫?臣臣发烧了?”
“对对,周五晚上烧的,我刚刚看他症状越来越严重了,想着带他去医院,但是……怎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啊,阿姐,我我我……”
大婶说:“丽娟,别慌,别慌,估计是烧晕了。这孩子一直发抖是打寒颤呢,有些人发烧了就这样。你别慌,医保什么的带好了吗?带好了赶紧送孩子去医院,挂急诊。你一个人行不?算了算了,你等一小会,我去拿个钱包,我和你一块去。”
张丽娟连声答应,喃喃着谢谢阿姐。
但等她把视线重新转移到杭臣身上,她的心莫名跳得很快,像在敲空心的鼓,余震在胸腔里散开,压迫了呼吸。
开车去医院的路上,张丽娟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可每当余光飘向杭臣时,她的脑海总是不受控制地跳出一些陈年旧事。
在没有生下杭臣之前,她在北京有一份简单的工作,生下杭臣那一年恰逢杭大勇的事业初步成功。
杭大勇请了阿姨帮忙照顾月子里的她和孩子,在1993年那个并不富裕的时候。
她也以为自己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谁知道那时候专业靠谱的阿姨太罕见。
一天夜里,阿姨没有给杭臣盖好被子,导致还在襁褓的杭臣连夜发起高烧,一听医生朋友说小孩子的高烧很容易变成肺炎后,敏感脆弱的她一连哭了好几天。
她抱着杭臣在儿科输液,轻轻地哄着他,心里的每一秒都在祈祷:我愿意用我的健康换取臣臣的健康。
如每一个母亲最初的愿望那样,她的孩子不需要名列前茅,不需多了不起,只要他健康开心就好了。
一场高烧让初为父母的他们精疲力尽,也让她无法脱手对杭臣的照顾。
她辞去了那份工作,在杭大勇的支持下,专心投入进母亲这个角色。
她那时候年轻,心底还留有小姑娘的心思,最爱看爱情故事。有一天,她惊讶地发现,她的臣臣特别聪颖懂事,不会哭闹顽皮,有的只是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她和杭大勇说:“臣臣好乖啊,和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
杭大勇乐得不行,他一乐,那笑声感染了小小的杭臣,他也跟着傻笑。
接着,她也笑起来。
在她没有生病,没有带着杭臣回栀花镇之前,在北京的那几年,杭臣也生过几次病。
小孩子各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特别容易被病菌侵入。
但随着他们渐渐适应父母的身份,懂得如何去照顾孩子,这些小病处理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打针、抽血、吃药、输液……每一个让小孩子抗拒恐惧的流程,杭臣都能欣然接受。他偶尔有点小自负,会举着手臂骄傲地说:“妈妈,刚刚医生叔叔给我用的是最粗的针孔,我一点都不觉得疼。”
大家又都笑起来。
护士医生笑着夸奖说:“是啊,你好棒。”
陪同的奶奶竖起大拇指说:“我的好孙儿,你就跟电视里的兵一样,顶呱呱!”
她搂着小小少年单薄又挺拔的肩膀,说:“臣臣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呢。”
再后来,来了栀花镇,小少年一年比一年像个真正的男子汉,也不太生病了,就算是感冒,四五天就能好。
她都快忘了这种心吊在嗓子眼的感受。
车子在半小时后达到离栀花镇最近的大医院。
张丽娟太过瘦弱,全靠大婶才能搀扶起几近晕厥的杭臣。
大婶从来是个大嗓门的,一进医院便扯着嗓子喊道:“来个人啊,来个人啊,孩子高烧晕过去了!帮帮忙!”
闻言,急诊的护士们赶紧扶着推床去接人。
张丽娟看着远去的推床,听着那轮子碾过地板的紧急声,不禁晃了又晃。
数十年前,她的双亲也是在这座医院,这样被着急忙慌地推进了手术室。
大婶是个在乡下见过许多风浪的人,她一眼就瞧出张丽娟慌了神。
她拍拍张丽娟的肩膀,说道:“丽娟?丽娟?别愣着了,赶紧去号给挂了,我先去帮你看着,等会医生开了单子你再抓紧去缴费。”
“噢……”张丽娟下意识摸了摸大衣口袋,又蓦然想起,医保卡和钱都在小包里。
大婶说:“去吧,丽娟,别慌,孩子只是发烧。别慌哈。”
张丽娟愣了一下,发烧两个字点醒了她。
对,只是发烧,发烧而已。
想到这儿,她还算轻松地笑了一下,握紧小包去了挂号窗口。
这个上午,张丽娟几乎跑遍了医院的各个楼层,等拿到所有检查报告时临近正午。
冬天的医院一向格外萧瑟,阴云时不时遮掩住微弱的阳光。
张丽娟握着报告,高跟靴哒哒哒的声音回荡在医院的走廊里。
仿若某种倒计时的声音。
在去医生办公室之前,张丽娟先去瞧了一眼杭臣。
杭臣还没醒,安静地躺在那儿,但他不再打寒颤了。
大婶正守着杭臣,见张丽娟回来,关切道:“丽娟,拿到报告了吗?快给医生看看去。我估摸着,等烧退了,人醒了就好了。”
张丽娟忐忑的心情又被安慰好了一点,她再次淡淡地笑了一下。
医生办公室里,张丽娟用这种笑容看着医生。
医生点头朝她示意了一下,但接过一张张检查报告后,镜片下的双眼却变得愈发沉重。
在长时间的寂静中,张丽娟渐渐笑不出来了。
她攥紧小包,问道:“医生……情况怎么样?”
医生打量了几眼张丽娟,沉下一口气,把血常规的单子先摆在张丽娟面前,缓缓说道:“你看这里,他的血小板指数已经低于10了。白细胞几个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指标为120~160g/L,他这里已经低于这个指标了,结合你说的他流鼻血的症状,他应该已经出现了贫血出血症状。”
张丽娟不懂,在心惊肉跳中期盼地询问道:“那这些……等病好了就好了吗?”
医生沉默了一瞬,接着把b超单和ct单推到张丽娟面前。
他言简意赅道:“初步判断,您的孩子应该是患了血癌,俗称白血病。我建议先办理住院,然后赶紧把骨髓穿刺做一下,这样就能精确白血病的类型,好为后续治疗做方案。目前情况还是比较紧急的,要尽快。”
“什……什么?!”
张丽娟不敢置信地猛地站起来,椅子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医院是个人间冷暖无时无刻在交织的地方,有人痛哭流涕为命运的转折,有人虚惊一场开怀大笑为人生的好运,有人要做的是在这两者之间学会适当麻木。
医生静静地看着张丽娟,等待她消化完这个信息。
许久后,摇摇欲坠的张丽娟瘫软在椅子上,哀切道:“不可能,为什么啊?为什么会生这个病?我儿子身体一向很好的!”
医生回答说:“这涉及生物、化学、物理、遗传等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还没办法确定具体病因。”
“怎么会……怎么会呢?”
医生见她已经接受了,带点宽慰的语气说道:“别灰心,目前还是有许多病例在治疗后痊愈的。”
‘痊愈’二字让满眼绝望的张丽娟稍稍抬起了头。
但等她了解后走出医生办公室时,双腿还是止不住地颤抖。
每往前走一步,她的世界就崩塌一块。
万一、万一治疗后没有办法痊愈呢?
她要怎么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又为什么会是杭臣,为什么?
医院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冷漠又怜悯地看着那些失声痛哭的人。
这里没有公平,没有秩序,没有沉浮在社会间的演技。
也没有成年人努力维持的体面与尊严。
张丽娟停在杭臣病室的门口,里头煞白的灯光从门口流淌出来,分割出两个世界。
她没有勇气在此刻走进去,身体犹如被抽光了所有力气一般,顺着墙壁滑了下去。
她蹲在地上,一手握着七八张的报告一手无力地掩上自己的面孔。
眼泪无声无息地从指缝中溢出。
恍惚间,那些陈年旧事再一次浮现在脑海中。
她还记得她身为一个母亲最初的愿望——她的孩子不需要成绩优异,不需要多了不起,只要开心健康就好了。
这时厚重的雾早已散开,留下一道不明不暗的阳光,照得人喘不过气。
她把杭臣扶进副驾驶,反复给他拢紧大衣确保他不会冷,但杭臣却抖得越来越厉害。
张丽娟不禁也跟着抖。
她轻轻地喊他,“臣臣?臣臣?是不是还是很冷?妈妈再给你去拿件衣服吧?好不好?”
杭臣紧闭双眼蜷缩在座驾上,清俊的面孔在阳光下没有一丝血色,额头上细汗涔涔,双唇微微翕动,莫名的,始终无法发声回应张丽娟。
张丽娟再次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几分钟前杭臣还不是这个状态。
她急切呼唤道:“臣臣?臣臣?你不要吓妈妈啊,你怎么……”
邻居大婶喂鸡回来,见张丽娟站在车边神情古古怪怪,似要哭出来一般,于是朝张丽娟吆喝了一声:“丽娟,你这是怎么了?”
张丽娟双目无神地寻找声音的源头,看清人后,她像是寻到了依托,颤着声线道:“阿姐,臣臣不知道怎么了,一直发抖,叫他他也不回我。”
大婶一听,赶紧放下簸箕小跑了过来。
她一摸杭臣额头,哎哟一声,说:“这么烫?臣臣发烧了?”
“对对,周五晚上烧的,我刚刚看他症状越来越严重了,想着带他去医院,但是……怎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啊,阿姐,我我我……”
大婶说:“丽娟,别慌,别慌,估计是烧晕了。这孩子一直发抖是打寒颤呢,有些人发烧了就这样。你别慌,医保什么的带好了吗?带好了赶紧送孩子去医院,挂急诊。你一个人行不?算了算了,你等一小会,我去拿个钱包,我和你一块去。”
张丽娟连声答应,喃喃着谢谢阿姐。
但等她把视线重新转移到杭臣身上,她的心莫名跳得很快,像在敲空心的鼓,余震在胸腔里散开,压迫了呼吸。
开车去医院的路上,张丽娟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可每当余光飘向杭臣时,她的脑海总是不受控制地跳出一些陈年旧事。
在没有生下杭臣之前,她在北京有一份简单的工作,生下杭臣那一年恰逢杭大勇的事业初步成功。
杭大勇请了阿姨帮忙照顾月子里的她和孩子,在1993年那个并不富裕的时候。
她也以为自己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谁知道那时候专业靠谱的阿姨太罕见。
一天夜里,阿姨没有给杭臣盖好被子,导致还在襁褓的杭臣连夜发起高烧,一听医生朋友说小孩子的高烧很容易变成肺炎后,敏感脆弱的她一连哭了好几天。
她抱着杭臣在儿科输液,轻轻地哄着他,心里的每一秒都在祈祷:我愿意用我的健康换取臣臣的健康。
如每一个母亲最初的愿望那样,她的孩子不需要名列前茅,不需多了不起,只要他健康开心就好了。
一场高烧让初为父母的他们精疲力尽,也让她无法脱手对杭臣的照顾。
她辞去了那份工作,在杭大勇的支持下,专心投入进母亲这个角色。
她那时候年轻,心底还留有小姑娘的心思,最爱看爱情故事。有一天,她惊讶地发现,她的臣臣特别聪颖懂事,不会哭闹顽皮,有的只是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她和杭大勇说:“臣臣好乖啊,和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
杭大勇乐得不行,他一乐,那笑声感染了小小的杭臣,他也跟着傻笑。
接着,她也笑起来。
在她没有生病,没有带着杭臣回栀花镇之前,在北京的那几年,杭臣也生过几次病。
小孩子各方面都没有发育完全,特别容易被病菌侵入。
但随着他们渐渐适应父母的身份,懂得如何去照顾孩子,这些小病处理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打针、抽血、吃药、输液……每一个让小孩子抗拒恐惧的流程,杭臣都能欣然接受。他偶尔有点小自负,会举着手臂骄傲地说:“妈妈,刚刚医生叔叔给我用的是最粗的针孔,我一点都不觉得疼。”
大家又都笑起来。
护士医生笑着夸奖说:“是啊,你好棒。”
陪同的奶奶竖起大拇指说:“我的好孙儿,你就跟电视里的兵一样,顶呱呱!”
她搂着小小少年单薄又挺拔的肩膀,说:“臣臣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呢。”
再后来,来了栀花镇,小少年一年比一年像个真正的男子汉,也不太生病了,就算是感冒,四五天就能好。
她都快忘了这种心吊在嗓子眼的感受。
车子在半小时后达到离栀花镇最近的大医院。
张丽娟太过瘦弱,全靠大婶才能搀扶起几近晕厥的杭臣。
大婶从来是个大嗓门的,一进医院便扯着嗓子喊道:“来个人啊,来个人啊,孩子高烧晕过去了!帮帮忙!”
闻言,急诊的护士们赶紧扶着推床去接人。
张丽娟看着远去的推床,听着那轮子碾过地板的紧急声,不禁晃了又晃。
数十年前,她的双亲也是在这座医院,这样被着急忙慌地推进了手术室。
大婶是个在乡下见过许多风浪的人,她一眼就瞧出张丽娟慌了神。
她拍拍张丽娟的肩膀,说道:“丽娟?丽娟?别愣着了,赶紧去号给挂了,我先去帮你看着,等会医生开了单子你再抓紧去缴费。”
“噢……”张丽娟下意识摸了摸大衣口袋,又蓦然想起,医保卡和钱都在小包里。
大婶说:“去吧,丽娟,别慌,孩子只是发烧。别慌哈。”
张丽娟愣了一下,发烧两个字点醒了她。
对,只是发烧,发烧而已。
想到这儿,她还算轻松地笑了一下,握紧小包去了挂号窗口。
这个上午,张丽娟几乎跑遍了医院的各个楼层,等拿到所有检查报告时临近正午。
冬天的医院一向格外萧瑟,阴云时不时遮掩住微弱的阳光。
张丽娟握着报告,高跟靴哒哒哒的声音回荡在医院的走廊里。
仿若某种倒计时的声音。
在去医生办公室之前,张丽娟先去瞧了一眼杭臣。
杭臣还没醒,安静地躺在那儿,但他不再打寒颤了。
大婶正守着杭臣,见张丽娟回来,关切道:“丽娟,拿到报告了吗?快给医生看看去。我估摸着,等烧退了,人醒了就好了。”
张丽娟忐忑的心情又被安慰好了一点,她再次淡淡地笑了一下。
医生办公室里,张丽娟用这种笑容看着医生。
医生点头朝她示意了一下,但接过一张张检查报告后,镜片下的双眼却变得愈发沉重。
在长时间的寂静中,张丽娟渐渐笑不出来了。
她攥紧小包,问道:“医生……情况怎么样?”
医生打量了几眼张丽娟,沉下一口气,把血常规的单子先摆在张丽娟面前,缓缓说道:“你看这里,他的血小板指数已经低于10了。白细胞几个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正常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指标为120~160g/L,他这里已经低于这个指标了,结合你说的他流鼻血的症状,他应该已经出现了贫血出血症状。”
张丽娟不懂,在心惊肉跳中期盼地询问道:“那这些……等病好了就好了吗?”
医生沉默了一瞬,接着把b超单和ct单推到张丽娟面前。
他言简意赅道:“初步判断,您的孩子应该是患了血癌,俗称白血病。我建议先办理住院,然后赶紧把骨髓穿刺做一下,这样就能精确白血病的类型,好为后续治疗做方案。目前情况还是比较紧急的,要尽快。”
“什……什么?!”
张丽娟不敢置信地猛地站起来,椅子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医院是个人间冷暖无时无刻在交织的地方,有人痛哭流涕为命运的转折,有人虚惊一场开怀大笑为人生的好运,有人要做的是在这两者之间学会适当麻木。
医生静静地看着张丽娟,等待她消化完这个信息。
许久后,摇摇欲坠的张丽娟瘫软在椅子上,哀切道:“不可能,为什么啊?为什么会生这个病?我儿子身体一向很好的!”
医生回答说:“这涉及生物、化学、物理、遗传等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还没办法确定具体病因。”
“怎么会……怎么会呢?”
医生见她已经接受了,带点宽慰的语气说道:“别灰心,目前还是有许多病例在治疗后痊愈的。”
‘痊愈’二字让满眼绝望的张丽娟稍稍抬起了头。
但等她了解后走出医生办公室时,双腿还是止不住地颤抖。
每往前走一步,她的世界就崩塌一块。
万一、万一治疗后没有办法痊愈呢?
她要怎么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又为什么会是杭臣,为什么?
医院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冷漠又怜悯地看着那些失声痛哭的人。
这里没有公平,没有秩序,没有沉浮在社会间的演技。
也没有成年人努力维持的体面与尊严。
张丽娟停在杭臣病室的门口,里头煞白的灯光从门口流淌出来,分割出两个世界。
她没有勇气在此刻走进去,身体犹如被抽光了所有力气一般,顺着墙壁滑了下去。
她蹲在地上,一手握着七八张的报告一手无力地掩上自己的面孔。
眼泪无声无息地从指缝中溢出。
恍惚间,那些陈年旧事再一次浮现在脑海中。
她还记得她身为一个母亲最初的愿望——她的孩子不需要成绩优异,不需要多了不起,只要开心健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