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做个小手工
阆中西郊灵台山,周氏族长大宅。
周群多年前托病辞官,回到乡中,便整日醉心于星象天文,几乎无一日不登楼观测。
在他眼中,宇宙之宏伟浩渺,奥妙无穷,令人遐想无限。远比那官场的乌烟浊气,勾心斗角,更加令人神往。
只可惜,天机难测。纵使建筑高楼,穷极目力,知道的是多了一些,可不知道的反而更多,只能望星海而叹息,感慨凡人之渺小。
周群总想,若能让他有幸窥探一丝天机,便比当什么大官,大将军对他都更有吸引力。
汉代之天象观测学,其实已经非常详尽,可以说已经穷极人眼的极限了。
可惜没有好的观测工具,再聪明的人,也无法更进一步了。
这几日,周群却总是不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搞他的观测。
他心中一直在惦记,那个出门不到一年,便拜将封侯,衣锦还乡的侄子,什么时候登门来看他?
自己是他的伯父,周氏之族长,他周默回乡第一件事是探母,第二件事,便理应来看望伯父。
可是,几天过去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再结合此子之前离经叛道的种种行为,想想都让人生气。
周群心中早已想好,等这小子来了,一定要先疾言厉色,教育他一番,好好压一压他的傲气。
但他迟迟不来,也不叫个事啊。周群心中按耐不住,于是派人前去打听。
仆人回禀道:“他这几日,先是夫人有孕,又生了病,于是在家中亲自照顾。”
周群道:“原来是这样,可以理解。”
仆人又道:“只是,他在家中待了一两日后,便每日里前往城南的玉器坊,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有一日待到深夜子时才归家。”
周群问:“他去玉器坊是做什么?”
仆人道:“我问了那玉器坊的主人,他说,周郎说了,要给他伯父准备一件大礼,需手艺精湛的匠人精雕细琢,周郎要求极高,每日里还来亲自监督。”
“胡闹!”周群怒道,“我岂是那喜好珠玉玩物之人?别人不知,他周默自小在我身边长大,小时候每日就在这阁楼爬上爬下,他如何能够不知?”
“再说了,以我周氏家业之巨,又何曾缺他这一两件精美玉器?”周群气愤填膺,不由得站起身来,“我看他就是当了大官,沾染了太多的官场俗气,竟想着拿一些凡俗礼物,就能糊弄于我。”
“快去,直接去他家里,把他给我叫来。就说他伯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那仆人见主人大发雷霆,也不敢多说话,应了声诺,便急匆匆前往周默家了。
城南玉器坊中。
周默拿起一块刚刚打磨好的圆形半成品琉璃片来,眯起一只眼,放在另一只眼前仔细观察。
如果站在他的对面,就能看到,通过半透明的琉璃圆片,周默的那只眼睛被放大了许多倍。
这个琉璃片,其实是一枚凸透镜,俗称放大镜。
“终于,这感觉还算可以了。”周默喜道,“要求不能太高,毕竟这只是粗制琉璃,杂质太多,通透性太差。”
周默身边,三四名玉石匠正在加工同样的琉璃片,一旁案上堆积的成品,已经有数十片之多,然而那些大都不合格,只有眼前这一片,才勉强达到了周默的要求。
其中一名玉石匠道:“客官你这要求还不高啊,简直又高又怪,小人做玉石匠半辈子了,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几天可把小人们累了半死啊。”
周默笑道:“辛苦各位了。工钱少不了你们的。一旦我要的东西能做成了,我还另有重赏。”
说完,周默掏出一个软布袋来,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拿出六枚巴掌大的水玉原石晶簇出来。
在后世,这东西也叫天然水晶,说白了就是玻璃,二氧化硅晶体。其储量也是非常丰富,遍布大江南北,并不算十分稀罕。
“嚯。”那玉石匠见了,惊呼道:“客官大手笔啊。这水玉虽不算稀罕,但质地如此晶莹通透,个头这么大,还能一次拿出这么多来,在这阆中城中,便只有你们周家能做到了。”() ()
周默笑道:“大叔好眼力。搞这些水玉来,可是费了我老大劲了。”
玉石匠见了好料,技痒难耐,职业病作祟,便道:“这些水玉,主料可以用来做些酒器,剩下的料做些玉簪,环,玦,小人保证,做出来的物件绝对精美,一定能让客官满意。”
周默却摇了摇头道:“不不不,不能这么暴殄天物。”
他小心翼翼拿出其中两块出来,交给玉石匠道:“你按照之前那片琉璃的标准,把这些料都给我打磨成透镜。”
“什么”那玉石匠惊道,“要做小人自然能做出来,只是,只是这么好的料子,也未免太可惜了。”
“做就完事儿了。我又不少给你们工钱。”
玉石匠摇了摇头,心想:“什么叫暴殄天物?依我看,他这才是暴殄天物啊。唉,这顶级贵公子的想法,果真和一般的贵公子不一样,就是四個字,有钱,任性。”
无奈之下,玉石匠也只好按照客人的要求,开始加工。
周默的真实想法,是要用这些水玉,做一个望远镜出来,送给伯父,当作赔礼道歉的礼物。
一旦勾起了伯父的兴趣,再依托伯父掌握的雄厚人力物力,说不定就能够推动玻璃制造业向前发展一大步。
他小时候就曾经用一块老花镜做物镜,一块高度近视镜原片做目镜,调试好焦距,卷在纸筒里,拿黑胶带封住漏光之处,便做出一台可以看到月亮环形山的简易望远镜出来。
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具备初中物理学的知识就够了。
如今关键难点之一,是材料不好整。也就是需要通透性足够好的玻璃。
在汉代,玻璃制作工艺其实早已发明,只是杂质较多,通透性比较差而已,周默之前所用的琉璃便就是玻璃。
之所以一直没有像中东和西方一样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玻璃主要用来制作容器,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玻璃器有一个强大的上位替代品,陶瓷器。
简单说,不是说制作透明玻璃难度有多大,而是中国的陶瓷技术太发达了,技术更加成熟,原料更加普及,成本更加低廉,成品也足够精美。
玻璃制品缺乏市场,所以就更没人有那闲工夫去研究和改进玻璃技术,制作出更加透明美观的玻璃出来。
但没有关系,人造的暂时不太好弄,咱可以用天然水晶来代替。只要发挥钞能力,搞少量极品的天然水晶,也不算太难。
难点之二,是工艺不够好。
打磨工艺是有现成的,汉代的玉器加工业已经十分成熟,在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手里,磨制各种形状各种造型的玉石,那都是基本功。
抛光工艺也不稀罕,甚至已经发展为一个小产业。贵妇人们的铜镜用一段时间就会磨损氧化,变得模糊不清,经过匠人抛光修复,便又能清晰地反射影像。手艺优良的匠人刚刚抛光的铜镜,并不比后世的玻璃镜差太多,就是不太耐用而已。
缺点是精度。磨出来的透镜,一枚和一枚之间,看似差不太多,但用在光学上,区别就大了。
周默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他目前只需要两枚平凸而已,一枚低倍较大口径为物镜,一枚高倍较小口径为目镜。并不需要量产。
只要匠人多做,大量做,随着数量上来了,匠人的经验也逐渐丰富,总能做出合适的来。
所以周默才让他们先用普通的半透明琉璃做实验,目的就是增加经验,提高成品率。等经验成熟了,再用稀有的水玉料,来制作真正的成品。
在此期间,他自己也可以用这些半成品来鼓捣一下望远镜的制作方法,比如测量一下焦距,考虑一下镜筒的材料什么的。
周默正在聚精会神的搞着研究,外面忽然传来骚动。
一名仆役模样的男子进来,对周默拱手道:“公子,你原来在这里,可教小人一通好找啊。族长命你即刻前去见他。族长说了,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周群多年前托病辞官,回到乡中,便整日醉心于星象天文,几乎无一日不登楼观测。
在他眼中,宇宙之宏伟浩渺,奥妙无穷,令人遐想无限。远比那官场的乌烟浊气,勾心斗角,更加令人神往。
只可惜,天机难测。纵使建筑高楼,穷极目力,知道的是多了一些,可不知道的反而更多,只能望星海而叹息,感慨凡人之渺小。
周群总想,若能让他有幸窥探一丝天机,便比当什么大官,大将军对他都更有吸引力。
汉代之天象观测学,其实已经非常详尽,可以说已经穷极人眼的极限了。
可惜没有好的观测工具,再聪明的人,也无法更进一步了。
这几日,周群却总是不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搞他的观测。
他心中一直在惦记,那个出门不到一年,便拜将封侯,衣锦还乡的侄子,什么时候登门来看他?
自己是他的伯父,周氏之族长,他周默回乡第一件事是探母,第二件事,便理应来看望伯父。
可是,几天过去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再结合此子之前离经叛道的种种行为,想想都让人生气。
周群心中早已想好,等这小子来了,一定要先疾言厉色,教育他一番,好好压一压他的傲气。
但他迟迟不来,也不叫个事啊。周群心中按耐不住,于是派人前去打听。
仆人回禀道:“他这几日,先是夫人有孕,又生了病,于是在家中亲自照顾。”
周群道:“原来是这样,可以理解。”
仆人又道:“只是,他在家中待了一两日后,便每日里前往城南的玉器坊,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有一日待到深夜子时才归家。”
周群问:“他去玉器坊是做什么?”
仆人道:“我问了那玉器坊的主人,他说,周郎说了,要给他伯父准备一件大礼,需手艺精湛的匠人精雕细琢,周郎要求极高,每日里还来亲自监督。”
“胡闹!”周群怒道,“我岂是那喜好珠玉玩物之人?别人不知,他周默自小在我身边长大,小时候每日就在这阁楼爬上爬下,他如何能够不知?”
“再说了,以我周氏家业之巨,又何曾缺他这一两件精美玉器?”周群气愤填膺,不由得站起身来,“我看他就是当了大官,沾染了太多的官场俗气,竟想着拿一些凡俗礼物,就能糊弄于我。”
“快去,直接去他家里,把他给我叫来。就说他伯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那仆人见主人大发雷霆,也不敢多说话,应了声诺,便急匆匆前往周默家了。
城南玉器坊中。
周默拿起一块刚刚打磨好的圆形半成品琉璃片来,眯起一只眼,放在另一只眼前仔细观察。
如果站在他的对面,就能看到,通过半透明的琉璃圆片,周默的那只眼睛被放大了许多倍。
这个琉璃片,其实是一枚凸透镜,俗称放大镜。
“终于,这感觉还算可以了。”周默喜道,“要求不能太高,毕竟这只是粗制琉璃,杂质太多,通透性太差。”
周默身边,三四名玉石匠正在加工同样的琉璃片,一旁案上堆积的成品,已经有数十片之多,然而那些大都不合格,只有眼前这一片,才勉强达到了周默的要求。
其中一名玉石匠道:“客官你这要求还不高啊,简直又高又怪,小人做玉石匠半辈子了,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几天可把小人们累了半死啊。”
周默笑道:“辛苦各位了。工钱少不了你们的。一旦我要的东西能做成了,我还另有重赏。”
说完,周默掏出一个软布袋来,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拿出六枚巴掌大的水玉原石晶簇出来。
在后世,这东西也叫天然水晶,说白了就是玻璃,二氧化硅晶体。其储量也是非常丰富,遍布大江南北,并不算十分稀罕。
“嚯。”那玉石匠见了,惊呼道:“客官大手笔啊。这水玉虽不算稀罕,但质地如此晶莹通透,个头这么大,还能一次拿出这么多来,在这阆中城中,便只有你们周家能做到了。”() ()
周默笑道:“大叔好眼力。搞这些水玉来,可是费了我老大劲了。”
玉石匠见了好料,技痒难耐,职业病作祟,便道:“这些水玉,主料可以用来做些酒器,剩下的料做些玉簪,环,玦,小人保证,做出来的物件绝对精美,一定能让客官满意。”
周默却摇了摇头道:“不不不,不能这么暴殄天物。”
他小心翼翼拿出其中两块出来,交给玉石匠道:“你按照之前那片琉璃的标准,把这些料都给我打磨成透镜。”
“什么”那玉石匠惊道,“要做小人自然能做出来,只是,只是这么好的料子,也未免太可惜了。”
“做就完事儿了。我又不少给你们工钱。”
玉石匠摇了摇头,心想:“什么叫暴殄天物?依我看,他这才是暴殄天物啊。唉,这顶级贵公子的想法,果真和一般的贵公子不一样,就是四個字,有钱,任性。”
无奈之下,玉石匠也只好按照客人的要求,开始加工。
周默的真实想法,是要用这些水玉,做一个望远镜出来,送给伯父,当作赔礼道歉的礼物。
一旦勾起了伯父的兴趣,再依托伯父掌握的雄厚人力物力,说不定就能够推动玻璃制造业向前发展一大步。
他小时候就曾经用一块老花镜做物镜,一块高度近视镜原片做目镜,调试好焦距,卷在纸筒里,拿黑胶带封住漏光之处,便做出一台可以看到月亮环形山的简易望远镜出来。
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具备初中物理学的知识就够了。
如今关键难点之一,是材料不好整。也就是需要通透性足够好的玻璃。
在汉代,玻璃制作工艺其实早已发明,只是杂质较多,通透性比较差而已,周默之前所用的琉璃便就是玻璃。
之所以一直没有像中东和西方一样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玻璃主要用来制作容器,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玻璃器有一个强大的上位替代品,陶瓷器。
简单说,不是说制作透明玻璃难度有多大,而是中国的陶瓷技术太发达了,技术更加成熟,原料更加普及,成本更加低廉,成品也足够精美。
玻璃制品缺乏市场,所以就更没人有那闲工夫去研究和改进玻璃技术,制作出更加透明美观的玻璃出来。
但没有关系,人造的暂时不太好弄,咱可以用天然水晶来代替。只要发挥钞能力,搞少量极品的天然水晶,也不算太难。
难点之二,是工艺不够好。
打磨工艺是有现成的,汉代的玉器加工业已经十分成熟,在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手里,磨制各种形状各种造型的玉石,那都是基本功。
抛光工艺也不稀罕,甚至已经发展为一个小产业。贵妇人们的铜镜用一段时间就会磨损氧化,变得模糊不清,经过匠人抛光修复,便又能清晰地反射影像。手艺优良的匠人刚刚抛光的铜镜,并不比后世的玻璃镜差太多,就是不太耐用而已。
缺点是精度。磨出来的透镜,一枚和一枚之间,看似差不太多,但用在光学上,区别就大了。
周默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他目前只需要两枚平凸而已,一枚低倍较大口径为物镜,一枚高倍较小口径为目镜。并不需要量产。
只要匠人多做,大量做,随着数量上来了,匠人的经验也逐渐丰富,总能做出合适的来。
所以周默才让他们先用普通的半透明琉璃做实验,目的就是增加经验,提高成品率。等经验成熟了,再用稀有的水玉料,来制作真正的成品。
在此期间,他自己也可以用这些半成品来鼓捣一下望远镜的制作方法,比如测量一下焦距,考虑一下镜筒的材料什么的。
周默正在聚精会神的搞着研究,外面忽然传来骚动。
一名仆役模样的男子进来,对周默拱手道:“公子,你原来在这里,可教小人一通好找啊。族长命你即刻前去见他。族长说了,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