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裴斯年面色不变,“眼下还用得着他们。”
自己撞上来,正好。
翌日早朝。
满座朝臣眉目惶惶,都听说了昨天那骇然的谋反之事,各个大臣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皇帝如何。寅时三刻,不待宫门开钥,东华门外已然聚了一批又一批大臣。
“昨日之事,可有听说?”
“五皇子沈祈勉谋反,这样大的事,怎会不知?”
“陛下,身体可还...”
“若是还好,又怎会将治国理政之权交予六公主?”
“如此,是不是早日论起国本比较好。”
“还有什么可论的?当前可就只剩下八皇子了,李老将军,您说对吧?”
李老将军因着旧伤原因,已然气血不足,却不想也如此大早在东华门处等,想来也有些别样的心思。
李老将军笑笑,“自然是顺其自然,小八还小,得先历练历练,至少先参与参与政事,哪有这么快?”
此话一出,众人基本确定了,八皇子的登基之路,已如探囊取物。
正在这时,不远处,一架姚黄顶的八人抬轿撵出现在路当间,一面玉牌嵌着一个鲜明的“沈”字。
宫外能打“沈”字牌的,整个京城只有一个,那便是沈寒烟。
众臣噤声。
说曹操曹操到,六公主来了。
车轿如入无人之境,一干人等尽数散开,磬声响起,东华门开!
沈寒烟的轿子原本在最前,她原也是宫中人,又应皇帝命协理朝政,本应最先进去,一干朝臣也已让位,奈何李老将军,站在东华门前没动。
显然是不想让的意思。
众臣一时不敢说话,人精一样的朝臣一眼便看出端倪。
六公主同李老将军本有着亲缘关系,何故眼下叫板?
联想昨日沈祈勉谋反,皇帝叫公主协理朝政,却没有叫八皇子入朝的意思,聪明的一下便推断了个七七八八。
李氏,或者李妃,在同六公主叫板。
不出所料,今日怕是便要逼六公主商议国本之事!
僵持不下之际,一身矜贵的青年自裴府轿撵中下来,身着狐氅,露出一小截绯红官袍,俊美如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吊着半边手臂,一看是受伤了。
“公主旨意,李老将军年岁颇高,受不得冻,请先入东华门。”
下来的人不假,正是裴斯年。
由当朝首辅请进去,公主让行,让李老将军扬起下巴,不似当初老态,四方步得踏入东华门,显然十分受用。全然没注意到裴斯年冷冷的表情。
待京中大员都入了宫,这才有人小声议论,“李老将军这是要同六公主叫板了,听说便是国本之事。”
“可八皇子当真能继承大统吗?据说,八皇子到现在,识字尚少,更遑论办差。而且,昨日沈祈勉谋反,听说八皇子他,受惊不小...”
要知道,宫中之事,从来报喜不报忧,能传出受惊不小,那必然是大事。
如此一来,更是议论纷纷。
“将来外戚当权,如此大夏,又待如何?”
刘全德尖锐的上朝声打破了窃窃声,众臣皆仰头,发现那金色龙椅上并未有皇帝身影。
不免心中更慌。
大夏,怕是真要改朝换代了。
沈寒烟从群臣朝列中走出,登上玄龙阶,走到龙椅前,并未坐下,站着道,“父皇身体抱恙,暂由我治国理政。”
六公主理政,朝臣本身并无异议。或者说,更欢迎。以至于平日里不打算给皇帝禀奏的折子,都递了上去。
里面不乏有新意的,比如同漠北开放互市,缓和关系。
刘全德收上来的折子越来越多,好在沈寒烟两世经验,处理得都算井井有条,正当朝臣积极奏禀时,突然听见李老将军轻咳了一声。
仅这一下,原有本启奏的朝臣居然退却了,乾清殿就这么安静了下来。
“李老将军,可有何要奏的?”沈寒烟耐着性子问。
李老将军一脸恳切,颤颤巍巍就要跪下,神态谦恭,偏偏沈寒烟从他浑浊的眼底滑过一丝精光。
“老臣以为,陛下圣明,垂拱而治,乃我朝之大幸,万民之福祉。然国之大者,莫过于社稷之安危,江山之永固。自古英明之主,皆以立国本为首要之务,此非但为继嗣之考量,实乃国家长治久安之基石也。臣以为,应早日让八皇子参与朝政,否则之后该当如何?公主如此,,莫非是想早早把持朝政?”
乾清殿鸦雀无声,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沈寒烟气得有些发抖,看着李老将军。
这也是她的姥爷,可为何如此对她?
就因为她没叫八皇子入朝?
为什么所有人都向着小八,她突然有些理解沈祈勉了。
当初她为李氏求情,却不想换得今日下场。
沈寒烟此刻站在最高台上,裴斯年站在殿中,却已经是离沈寒烟最近的距离。
他抬眼看去,能清晰看见她的表情。
沉默的时候睫毛微垂,表情有一晃而过的脆弱。裴斯年注意到她攥住自己的手,紧紧捏成拳,有血渗了出来。
裴斯年不知为什么,心底也跟着一痛,刚要出言,却见沈寒烟重新抬眼,眸光坚韧,脆弱神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胸有成竹的笑。
沈寒烟看着李隆那几分做作的孱弱,一阵心寒。
再开口,已换上一副表情,开口便是亲亲热热,“姥爷居然如此想我。”
她道,“眼下漠北南疆两处战乱,便是表哥李景司也跟着去了漠北,当下自然是先解决燃眉之急才好。父皇身子硬朗,只是因着昨日之事伤心,李将军何故如此着急?更何况,沈祈勉之所以做不孝不悌之事,便是觊觎皇位,李将军替小八筹谋这些,岂不是叫我父皇寒心?”
“姥爷年岁大了,怎么变得如此糊涂?”
这话不留一丝情面,说得李隆面色一阵青白。
原以为清早的试探,沈寒烟会留些余地,却不想如此直接,便是比她父皇还要锋利。
自诩肱骨老臣,却不想
众人的目光如刀子般,李隆平日最要面子,此刻气得发抖,“我为大夏立下赫赫战功,岂容你抢白?”
沈寒烟笑了一下,“姥爷果然是糊涂了,赫赫战功?”她玩味了一下,“您如何在父皇面前挣得的功劳,起的家,以为朝臣不知?我不知?”
此话一落,李隆面色惨白。
如何挣得的功劳?
大婚之日诛杀长公主。
将自己女儿送到皇帝后宫,稳固权位,一辈子战战兢兢,以求站到顶点才能不被戳脊梁,却不想被沈寒烟当着众臣,一语道出。
李隆站立不稳,整个人跪了下来。
“平身。”沈寒烟环顾一圈四周,“若是李将军没别的要奏,兵部尚书,我想听听漠北情况,看看...”
她咬字清晰,一字一句。
“是否要召表哥回来,还是...”
李隆猛地抬头,神态慌张,“公主不会....”
沈寒烟懒洋洋摆手,“罢了,朝堂上做不下决断,等之后内阁再议吧。”
一通连消带打,威胁的居高临下,将李隆这朝堂混迹多年的三魂吓去了七魄,更遑论其他想要搞事情的老狐狸们。
今日的早朝,再没有挑拨是非的人。
回府马车上,沈寒烟心情甚好,笑容挂在脸上,两枚梨涡映在明艳的脸上格外俏丽。
惹得裴斯年晃了神。
“今日如何?我回敬得可还漂亮?”
这话问得颇有几分孩子气,饶是在朝堂再老练,两辈子年岁算上,也不过弱冠之年。
裴斯年看着沈寒烟,“殿下反应得极好,比旁人都好。”
沈寒烟玩笑得叹口气,“比旁人好又有什么用?朝堂后宫你也看到了,生身母亲,我一向仰仗的母家,还有我的亲姥爷,在他们眼里,我才是那个旁人,比不了小八。”
说完,沈寒烟眼底眸光闪动,有几许落寞溢出。
裴斯年想要说什么,突然车身强烈的晃动,马儿传来一声嘶鸣,沈寒烟一个没坐稳,摔进裴斯年怀里。
又是一阵晃动,沈寒烟下意识攥住裴斯年领口,裴斯年下意识箍着她纤细的腰。略略的起伏便这么挨着胸口,沈寒烟脸登时红了起来,就要挣扎起身,不想腰被对方箍得更紧了。
“别动。”裴斯年手臂一圈,将人围进怀里。贴在沈寒烟耳侧,低声道。
几乎一瞬将,就听见一个箭矢划过空气的声音,直直刺破轿撵的布料,留下一个闪着银光的箭尖。
那声音格外骇然,引起了沈寒烟不好的记忆。
她整个人都僵住了,外面侍从大喊一声,“有刺客!”
声音戛然而止。
然后是冷兵器刺穿血肉的声音,和重物倒地的声音,沈寒烟浑身发冷。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悄声问,“你说,会是谁派来的?”
“公主觉得呢?”
自己撞上来,正好。
翌日早朝。
满座朝臣眉目惶惶,都听说了昨天那骇然的谋反之事,各个大臣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皇帝如何。寅时三刻,不待宫门开钥,东华门外已然聚了一批又一批大臣。
“昨日之事,可有听说?”
“五皇子沈祈勉谋反,这样大的事,怎会不知?”
“陛下,身体可还...”
“若是还好,又怎会将治国理政之权交予六公主?”
“如此,是不是早日论起国本比较好。”
“还有什么可论的?当前可就只剩下八皇子了,李老将军,您说对吧?”
李老将军因着旧伤原因,已然气血不足,却不想也如此大早在东华门处等,想来也有些别样的心思。
李老将军笑笑,“自然是顺其自然,小八还小,得先历练历练,至少先参与参与政事,哪有这么快?”
此话一出,众人基本确定了,八皇子的登基之路,已如探囊取物。
正在这时,不远处,一架姚黄顶的八人抬轿撵出现在路当间,一面玉牌嵌着一个鲜明的“沈”字。
宫外能打“沈”字牌的,整个京城只有一个,那便是沈寒烟。
众臣噤声。
说曹操曹操到,六公主来了。
车轿如入无人之境,一干人等尽数散开,磬声响起,东华门开!
沈寒烟的轿子原本在最前,她原也是宫中人,又应皇帝命协理朝政,本应最先进去,一干朝臣也已让位,奈何李老将军,站在东华门前没动。
显然是不想让的意思。
众臣一时不敢说话,人精一样的朝臣一眼便看出端倪。
六公主同李老将军本有着亲缘关系,何故眼下叫板?
联想昨日沈祈勉谋反,皇帝叫公主协理朝政,却没有叫八皇子入朝的意思,聪明的一下便推断了个七七八八。
李氏,或者李妃,在同六公主叫板。
不出所料,今日怕是便要逼六公主商议国本之事!
僵持不下之际,一身矜贵的青年自裴府轿撵中下来,身着狐氅,露出一小截绯红官袍,俊美如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吊着半边手臂,一看是受伤了。
“公主旨意,李老将军年岁颇高,受不得冻,请先入东华门。”
下来的人不假,正是裴斯年。
由当朝首辅请进去,公主让行,让李老将军扬起下巴,不似当初老态,四方步得踏入东华门,显然十分受用。全然没注意到裴斯年冷冷的表情。
待京中大员都入了宫,这才有人小声议论,“李老将军这是要同六公主叫板了,听说便是国本之事。”
“可八皇子当真能继承大统吗?据说,八皇子到现在,识字尚少,更遑论办差。而且,昨日沈祈勉谋反,听说八皇子他,受惊不小...”
要知道,宫中之事,从来报喜不报忧,能传出受惊不小,那必然是大事。
如此一来,更是议论纷纷。
“将来外戚当权,如此大夏,又待如何?”
刘全德尖锐的上朝声打破了窃窃声,众臣皆仰头,发现那金色龙椅上并未有皇帝身影。
不免心中更慌。
大夏,怕是真要改朝换代了。
沈寒烟从群臣朝列中走出,登上玄龙阶,走到龙椅前,并未坐下,站着道,“父皇身体抱恙,暂由我治国理政。”
六公主理政,朝臣本身并无异议。或者说,更欢迎。以至于平日里不打算给皇帝禀奏的折子,都递了上去。
里面不乏有新意的,比如同漠北开放互市,缓和关系。
刘全德收上来的折子越来越多,好在沈寒烟两世经验,处理得都算井井有条,正当朝臣积极奏禀时,突然听见李老将军轻咳了一声。
仅这一下,原有本启奏的朝臣居然退却了,乾清殿就这么安静了下来。
“李老将军,可有何要奏的?”沈寒烟耐着性子问。
李老将军一脸恳切,颤颤巍巍就要跪下,神态谦恭,偏偏沈寒烟从他浑浊的眼底滑过一丝精光。
“老臣以为,陛下圣明,垂拱而治,乃我朝之大幸,万民之福祉。然国之大者,莫过于社稷之安危,江山之永固。自古英明之主,皆以立国本为首要之务,此非但为继嗣之考量,实乃国家长治久安之基石也。臣以为,应早日让八皇子参与朝政,否则之后该当如何?公主如此,,莫非是想早早把持朝政?”
乾清殿鸦雀无声,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沈寒烟气得有些发抖,看着李老将军。
这也是她的姥爷,可为何如此对她?
就因为她没叫八皇子入朝?
为什么所有人都向着小八,她突然有些理解沈祈勉了。
当初她为李氏求情,却不想换得今日下场。
沈寒烟此刻站在最高台上,裴斯年站在殿中,却已经是离沈寒烟最近的距离。
他抬眼看去,能清晰看见她的表情。
沉默的时候睫毛微垂,表情有一晃而过的脆弱。裴斯年注意到她攥住自己的手,紧紧捏成拳,有血渗了出来。
裴斯年不知为什么,心底也跟着一痛,刚要出言,却见沈寒烟重新抬眼,眸光坚韧,脆弱神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胸有成竹的笑。
沈寒烟看着李隆那几分做作的孱弱,一阵心寒。
再开口,已换上一副表情,开口便是亲亲热热,“姥爷居然如此想我。”
她道,“眼下漠北南疆两处战乱,便是表哥李景司也跟着去了漠北,当下自然是先解决燃眉之急才好。父皇身子硬朗,只是因着昨日之事伤心,李将军何故如此着急?更何况,沈祈勉之所以做不孝不悌之事,便是觊觎皇位,李将军替小八筹谋这些,岂不是叫我父皇寒心?”
“姥爷年岁大了,怎么变得如此糊涂?”
这话不留一丝情面,说得李隆面色一阵青白。
原以为清早的试探,沈寒烟会留些余地,却不想如此直接,便是比她父皇还要锋利。
自诩肱骨老臣,却不想
众人的目光如刀子般,李隆平日最要面子,此刻气得发抖,“我为大夏立下赫赫战功,岂容你抢白?”
沈寒烟笑了一下,“姥爷果然是糊涂了,赫赫战功?”她玩味了一下,“您如何在父皇面前挣得的功劳,起的家,以为朝臣不知?我不知?”
此话一落,李隆面色惨白。
如何挣得的功劳?
大婚之日诛杀长公主。
将自己女儿送到皇帝后宫,稳固权位,一辈子战战兢兢,以求站到顶点才能不被戳脊梁,却不想被沈寒烟当着众臣,一语道出。
李隆站立不稳,整个人跪了下来。
“平身。”沈寒烟环顾一圈四周,“若是李将军没别的要奏,兵部尚书,我想听听漠北情况,看看...”
她咬字清晰,一字一句。
“是否要召表哥回来,还是...”
李隆猛地抬头,神态慌张,“公主不会....”
沈寒烟懒洋洋摆手,“罢了,朝堂上做不下决断,等之后内阁再议吧。”
一通连消带打,威胁的居高临下,将李隆这朝堂混迹多年的三魂吓去了七魄,更遑论其他想要搞事情的老狐狸们。
今日的早朝,再没有挑拨是非的人。
回府马车上,沈寒烟心情甚好,笑容挂在脸上,两枚梨涡映在明艳的脸上格外俏丽。
惹得裴斯年晃了神。
“今日如何?我回敬得可还漂亮?”
这话问得颇有几分孩子气,饶是在朝堂再老练,两辈子年岁算上,也不过弱冠之年。
裴斯年看着沈寒烟,“殿下反应得极好,比旁人都好。”
沈寒烟玩笑得叹口气,“比旁人好又有什么用?朝堂后宫你也看到了,生身母亲,我一向仰仗的母家,还有我的亲姥爷,在他们眼里,我才是那个旁人,比不了小八。”
说完,沈寒烟眼底眸光闪动,有几许落寞溢出。
裴斯年想要说什么,突然车身强烈的晃动,马儿传来一声嘶鸣,沈寒烟一个没坐稳,摔进裴斯年怀里。
又是一阵晃动,沈寒烟下意识攥住裴斯年领口,裴斯年下意识箍着她纤细的腰。略略的起伏便这么挨着胸口,沈寒烟脸登时红了起来,就要挣扎起身,不想腰被对方箍得更紧了。
“别动。”裴斯年手臂一圈,将人围进怀里。贴在沈寒烟耳侧,低声道。
几乎一瞬将,就听见一个箭矢划过空气的声音,直直刺破轿撵的布料,留下一个闪着银光的箭尖。
那声音格外骇然,引起了沈寒烟不好的记忆。
她整个人都僵住了,外面侍从大喊一声,“有刺客!”
声音戛然而止。
然后是冷兵器刺穿血肉的声音,和重物倒地的声音,沈寒烟浑身发冷。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悄声问,“你说,会是谁派来的?”
“公主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