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不由一愣,纷纷瞧向王熙凤。
王熙凤伸出纤纤玉手,拦住贾母手里的烧饼,正色道:
“老祖宗可不能单独吃他烤糊的烧饼。
且等我立刻也去亲自下厨去,做上满满一大锅烧糊了的卷子,让老祖宗一道儿吃,这才叫阴阳和合呢。”
众人又是一番哄笑。
贾母笑得咳嗽,她身边的大丫鬟鸳鸯则是自己一边捂着嘴笑,一边给贾母轻轻捶背。
贾母边笑边自己轻轻拍打胸口:
“就冲着他这份孝心,做成什么样我都得吃。”
说着话,亲手掰开烧饼。
不想,那掰开的烧饼当中竟夹着一个小红纸条。
贾母“咦”了一声,凑近去看:
“这又是什么幺蛾子?”
鸳鸯眼神好,已经瞧明白了那红纸条上面的字迹,便笑道:
“老太太快瞧瞧,这上面有字呢。”
说着话,已经将老花镜递了上来。
贾母戴上老花镜,一边抽出小红纸条,一边故意向鸳鸯道:
“这个琏二,敢不是他装神弄鬼作弄我吧?”
鸳鸯笑道:
“老太太是老祖宗,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作弄老祖宗?
老太太快瞧瞧,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也念了叫我们也长长见识。”
贾母点头说好,随即眯起眼睛瞧着字条,念道:
“龙马精神海鹤姿,年年岁岁健如斯。”
读罢,哈哈大笑:“好!好!彩头好!”
众人见贾母如此高兴,都赶忙凑趣叫好。
贾母见众人欢快热烈,自己也愈发高兴,把纸条和老花镜递给鸳鸯,自己掰了一块烧饼放入口中。
王夫人瞧在眼里,心中做酸,笑道:
“这琏二真是伶俐,一早就能猜中了老太太准拿这个烧饼,里面特意备了好彩头,也真是个有心的。”
贾琏前世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八年,如何听不出这夸奖话里的诡异味道?也笑道:
“我想要哄老太太一笑是真的,不过这也确确得是老太太洪福齐天,这个‘彩头烧饼’里的最好的一个上上签子,一把就给老太太拿到了。”
贾母接过鸳鸯递上来的茶碗,小小吃了一口,仍是眉开眼笑:
“琏二你也不用这样哄我,我猜出来了,你这一盘子烧饼里头,都是一样的签子。所以我不管拿了哪一个,都是你说的‘最好的一个上上签子’,可是不是?”
说着话,就指着王熙凤,朝贾琏道:
“不信,我同你打个赌,叫她再掰一个我瞧瞧,看是不是一样的。”
贾琏也故意凑上去:
“老太太要打赌,咱们就打赌。
若是都是一样的,孙儿将这一盘子烧饼都吃了。
若是不一样的,老太太就得再吃一口孙儿这糊烧饼。”
贾母愈发来了兴致,拉着鸳鸯道:
“我年老了,眼神不好,你替我盯着他们,可不许做了手脚。”
趁着这个档子,贾琏悄悄拽了拽王熙凤的衣袖,见她瞧过来,暗暗用手指指了其中一个烧饼。
之后,故意转到王熙凤对面,将烧饼盘子捧在她眼前:
“请娘子为老太太做见证。”
王熙凤本来还与贾琏置气,但她素来是个聪明人,眼见贾琏今日在贾母面前得了风光,便也笑道:
“遵命。我替老太太做个见证,各位可替我做个见证。”() ()
上前按照贾琏之前的暗示,仿佛是随意拿起盘子的一个烧饼。
轻轻掰开,果然里面也有一张小红纸条。
王熙凤不认字,拉着贾母笑道:
“我是个睁眼瞎子,只知道跟老祖宗的那张字数不同,老祖宗帮我念念吧。”
贾母又笑着戴上老花镜,念道:
“俏若三春桃,清若九秋菊。
娥眉不肯让,须眉可奈何?”
哈哈大笑:
“琏二啊哈哈哈,你这刁钻小子……”
王熙凤听不懂这词句里的意思,只拉着贾母不住问:
“老太太,这上面说的什么意思?”
贾母笑够了,才道:“你小夫妻两个自己回去叨咕罢,我老婆子可管不了。
倒是我输了,拿烧饼来我吃。”
贾母今日尤其觉得贾琏伶俐有趣,将他叫到近前问:
“头几日你老子又寻你不是训你来着?可有没有打你?”
贾琏赔笑道:
“我父亲确实是说了我一顿,骂我整日优游不长进。”
贾母让贾琏坐在自己跟前:
“那你就长进些不就得了?也堵了你老子的嘴。”
贾琏知道,自己铺垫了这许多,该说正事的时候,到了!
“正是老太太这话。
孙儿今日一早就去了衙门,已经与顺天府知府宋大人说起,要些正经差事来做。宋大人听了极是高兴,当时就说要让孙儿操心些顺天府一地钱粮、调度上的事务。
他应得如此干脆,孙儿自己心里反倒有些没底。
若是头二年,孙儿在咱们府里事务上也是熟手。可这二年,孙儿有些荒废,许多事情料理起来,只怕万一有不够利落周全之处,倒让宋大人失望了。”
贾母听得连连点头,伸手拉过贾琏的手:
“这就有个长进的样儿了!可不枉费我疼你。
头二年这府里的许多事情,我瞧你管得也挺好,如今你能再振作起精神打理,谁个能说个不字?
从今儿起,你好好干,放心干,叫凤哥儿助着你。
我虽老了,也还能给你们这些小辈掌个舵,总不至于跑偏出了大事。”
似乎是想到什么,又转头向王夫人说道:
“你看看,这眼瞧着就满二十的琏二,忽然间就懂事知道上进了,可见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你也不必太为宝玉日夜焦心。
他如今刚满十四,玩心还重,又从小就对四书五经无甚兴趣,他老子赶鸭子上架似的逼着,也未必有用。
其实啊,谁的儿子就像谁。
他老子自己没开窍之前,也是个只爱玩、不爱读书的,后来也是忽然间就懂事爱读书了,一门心思想要考科举光耀门楣。
他老子要死要活地逼宝玉念书,也是为了宝玉将来着想,越是看重,就难保不越是着急。
何况在他老子眼里,少不得总是拿宝玉和珠儿比。
珠儿在他这个岁数,已经考上秀才进了学。那时候学里的先生,见天儿地夸奖珠儿,个个都说,日后必定高中前三甲。
唉——只可惜啊,珠儿也是命里该有那个劫数。好好的孩子,竟是惹出那样的祸事来。
莫说他老子要气得发狂,便是宝玉的爷爷若当时还在世,只怕也要气得背过气去了。
唉——家门不幸啊。”
王熙凤伸出纤纤玉手,拦住贾母手里的烧饼,正色道:
“老祖宗可不能单独吃他烤糊的烧饼。
且等我立刻也去亲自下厨去,做上满满一大锅烧糊了的卷子,让老祖宗一道儿吃,这才叫阴阳和合呢。”
众人又是一番哄笑。
贾母笑得咳嗽,她身边的大丫鬟鸳鸯则是自己一边捂着嘴笑,一边给贾母轻轻捶背。
贾母边笑边自己轻轻拍打胸口:
“就冲着他这份孝心,做成什么样我都得吃。”
说着话,亲手掰开烧饼。
不想,那掰开的烧饼当中竟夹着一个小红纸条。
贾母“咦”了一声,凑近去看:
“这又是什么幺蛾子?”
鸳鸯眼神好,已经瞧明白了那红纸条上面的字迹,便笑道:
“老太太快瞧瞧,这上面有字呢。”
说着话,已经将老花镜递了上来。
贾母戴上老花镜,一边抽出小红纸条,一边故意向鸳鸯道:
“这个琏二,敢不是他装神弄鬼作弄我吧?”
鸳鸯笑道:
“老太太是老祖宗,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作弄老祖宗?
老太太快瞧瞧,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字,也念了叫我们也长长见识。”
贾母点头说好,随即眯起眼睛瞧着字条,念道:
“龙马精神海鹤姿,年年岁岁健如斯。”
读罢,哈哈大笑:“好!好!彩头好!”
众人见贾母如此高兴,都赶忙凑趣叫好。
贾母见众人欢快热烈,自己也愈发高兴,把纸条和老花镜递给鸳鸯,自己掰了一块烧饼放入口中。
王夫人瞧在眼里,心中做酸,笑道:
“这琏二真是伶俐,一早就能猜中了老太太准拿这个烧饼,里面特意备了好彩头,也真是个有心的。”
贾琏前世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八年,如何听不出这夸奖话里的诡异味道?也笑道:
“我想要哄老太太一笑是真的,不过这也确确得是老太太洪福齐天,这个‘彩头烧饼’里的最好的一个上上签子,一把就给老太太拿到了。”
贾母接过鸳鸯递上来的茶碗,小小吃了一口,仍是眉开眼笑:
“琏二你也不用这样哄我,我猜出来了,你这一盘子烧饼里头,都是一样的签子。所以我不管拿了哪一个,都是你说的‘最好的一个上上签子’,可是不是?”
说着话,就指着王熙凤,朝贾琏道:
“不信,我同你打个赌,叫她再掰一个我瞧瞧,看是不是一样的。”
贾琏也故意凑上去:
“老太太要打赌,咱们就打赌。
若是都是一样的,孙儿将这一盘子烧饼都吃了。
若是不一样的,老太太就得再吃一口孙儿这糊烧饼。”
贾母愈发来了兴致,拉着鸳鸯道:
“我年老了,眼神不好,你替我盯着他们,可不许做了手脚。”
趁着这个档子,贾琏悄悄拽了拽王熙凤的衣袖,见她瞧过来,暗暗用手指指了其中一个烧饼。
之后,故意转到王熙凤对面,将烧饼盘子捧在她眼前:
“请娘子为老太太做见证。”
王熙凤本来还与贾琏置气,但她素来是个聪明人,眼见贾琏今日在贾母面前得了风光,便也笑道:
“遵命。我替老太太做个见证,各位可替我做个见证。”() ()
上前按照贾琏之前的暗示,仿佛是随意拿起盘子的一个烧饼。
轻轻掰开,果然里面也有一张小红纸条。
王熙凤不认字,拉着贾母笑道:
“我是个睁眼瞎子,只知道跟老祖宗的那张字数不同,老祖宗帮我念念吧。”
贾母又笑着戴上老花镜,念道:
“俏若三春桃,清若九秋菊。
娥眉不肯让,须眉可奈何?”
哈哈大笑:
“琏二啊哈哈哈,你这刁钻小子……”
王熙凤听不懂这词句里的意思,只拉着贾母不住问:
“老太太,这上面说的什么意思?”
贾母笑够了,才道:“你小夫妻两个自己回去叨咕罢,我老婆子可管不了。
倒是我输了,拿烧饼来我吃。”
贾母今日尤其觉得贾琏伶俐有趣,将他叫到近前问:
“头几日你老子又寻你不是训你来着?可有没有打你?”
贾琏赔笑道:
“我父亲确实是说了我一顿,骂我整日优游不长进。”
贾母让贾琏坐在自己跟前:
“那你就长进些不就得了?也堵了你老子的嘴。”
贾琏知道,自己铺垫了这许多,该说正事的时候,到了!
“正是老太太这话。
孙儿今日一早就去了衙门,已经与顺天府知府宋大人说起,要些正经差事来做。宋大人听了极是高兴,当时就说要让孙儿操心些顺天府一地钱粮、调度上的事务。
他应得如此干脆,孙儿自己心里反倒有些没底。
若是头二年,孙儿在咱们府里事务上也是熟手。可这二年,孙儿有些荒废,许多事情料理起来,只怕万一有不够利落周全之处,倒让宋大人失望了。”
贾母听得连连点头,伸手拉过贾琏的手:
“这就有个长进的样儿了!可不枉费我疼你。
头二年这府里的许多事情,我瞧你管得也挺好,如今你能再振作起精神打理,谁个能说个不字?
从今儿起,你好好干,放心干,叫凤哥儿助着你。
我虽老了,也还能给你们这些小辈掌个舵,总不至于跑偏出了大事。”
似乎是想到什么,又转头向王夫人说道:
“你看看,这眼瞧着就满二十的琏二,忽然间就懂事知道上进了,可见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你也不必太为宝玉日夜焦心。
他如今刚满十四,玩心还重,又从小就对四书五经无甚兴趣,他老子赶鸭子上架似的逼着,也未必有用。
其实啊,谁的儿子就像谁。
他老子自己没开窍之前,也是个只爱玩、不爱读书的,后来也是忽然间就懂事爱读书了,一门心思想要考科举光耀门楣。
他老子要死要活地逼宝玉念书,也是为了宝玉将来着想,越是看重,就难保不越是着急。
何况在他老子眼里,少不得总是拿宝玉和珠儿比。
珠儿在他这个岁数,已经考上秀才进了学。那时候学里的先生,见天儿地夸奖珠儿,个个都说,日后必定高中前三甲。
唉——只可惜啊,珠儿也是命里该有那个劫数。好好的孩子,竟是惹出那样的祸事来。
莫说他老子要气得发狂,便是宝玉的爷爷若当时还在世,只怕也要气得背过气去了。
唉——家门不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