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日子(3)
抱着这样的怀疑,杨小河薅了几下头发。
发根稳固,头皮没有疼痛感,看来不是开颅手术。
是打针吗?现代已经实现了通过打针植入宠物芯片的技术,但要说达到消除近视还带电击这样的水平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想起在透明块中那个消失如同粒子分解的少女,顿时觉得这也不是没可能。
她这思来想去的还迟迟下不了定论,难免在劳心费力的同时又感觉白费心思,索性放弃思考洗个澡放松放松。
按钮一摁,温热的水珠立刻喷涌而出。
龙吸水,实验室,修仙者……
杨小河大概明白穿越的原委了,看样子是某个修仙者为了不被这些人抓去研究,发动阵法把自己和她对调了,于是那些研究人员误以为她是修仙者就给抓来研究了。
想到那个“巨人”一副死死咬定她是修仙者的样子,杨小河忍不住笑出了声。
自己要真是修仙者,怎么可能让他们抓去研究呢?还不施法跑……这不就是那个缺德仔的做法吗?
啧。
但这不重要,现在最让杨小河在意的是,那个第一次见到自己就惶恐不安的少女,到底是在怕什么?以及,在透明块儿里她说出的那几个音节又是什么意思?她说的不是西语,再加上其东亚人的外表,99%是这个世界的东方语言。
期寄着脑袋里能蹦出几条东方相关的信息,然而几分钟过去了,杨小河的脑海里依旧一片空白。
关于西方世界的大概情况她尚且还能通过“芯片”有所了解:这里有飞天汽车,许多国家都建造了空中交通道路;机器人尽管运用广泛却有着严格的数量限制,只因十多年前大规模裁人用机导致许多人失业甚至是流离失所,那段时间民不聊生,人们纷纷举牌游行也无济于事,直到后来暴力抢劫血腥事件频发,整个社会还纠集起了一众反对力量,以几个资本大人物和许多官员遇袭伤亡为代价,政府这才颁布限令要求各行各业整改;至于其他的,尤其民生方面其实和国内现代没多大差别,不过有一点比较特别,那就是芯片,整个西盟除了那些非常贫瘠的地域,几乎绝大部分国家都提供芯片植入服务。
而东方世界,她毫无信息渠道。
洗好了。
杨小河把两个按钮各按了一遍,于是水停了,支撑架也收了回去,紧接着她又长摁蓝色按钮,周围慢慢呈现出一个长方形的橘色屏障将她包裹其中。
这是全身烘干机,里面温暖干爽,还吹着阵阵带着花香的柔风,身在其中就如春风沐浴,舒适得让人昏昏欲睡。
但她知道这玩意只维持十分钟,十分钟一到就消失,每隔八小时才能用一次。
果不其然,她还没享受够,全身烘干机一下子就消失在了空气中。
手指插进发丝儿里顺了几下,头发干了,柔顺不毛躁,刚刚好。
她走到第二块红色花纹瓷砖上,又是三声跺地,对应的白瓷砖缓缓垂落露出了里面干净的衣物。
换上衣服后杨小河走出厕所,刚到门口就有一缕柔和的光落在她脚上,打眼一看,整个房间都变成了暗淡的橘黄色,就如落日黄昏。
这个空间虽是人造光源,光线却会随着外界的日升月落而变化。
对此,她不由有些感慨。
刚来的时候以为只是个简陋的封闭空间,现在看来处处是机关。除了上不了网、没门没窗会感到压抑外,日常居住可以说是趋近于完美,如果要想解闷,这里面还有图书室和娱乐室。
而她现在迫切地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大致面貌,图书室是最好的选择。
床挨着的那面墙背后就是图书室或娱乐室,要打破这道屏障只需要对着那面墙说出特定的数字组合,不同的数字组合对应了不同的场地。
在“芯片”的加持下,杨小河很轻松地就进入了图书室。
图书室并不大,只有二十平方米,用书房形容它更贴切。
书房整体呈长方形类似长廊,陈设简洁到除了布满三面墙的书,就只有一张精致的木质书桌、椅子和天花板上的吊灯。
吊灯是全自动开关的,只在空间是白天时打开,晚上自主关闭,而夜晚的照明任务就由书桌上的一盏炭火仿真灯承接,它的工作时间和吊灯是完全相反的。
书桌上除了那盏炭火仿真灯外,还有一个位置固定在右上角的水晶球音乐盒,从那面墙下遁露出里面的书房时就一直在那播放着纯音乐。
书桌下面自带两个抽屉,杨小河把这两个抽屉都拉开看,只见一个抽屉里放着一本线圈本和很多白色纸张,另一个抽屉里放了一支毛笔、墨水、砚,除此之外还有水性笔、铅笔和橡皮擦,这些文具用品都是全新的。
“芯片”自带空间设计说明,但是里面放了什么书她却一概不知,只能一本本亲自搜查。
整个书房并不矮,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书她就是踩椅子都够不着,所以她打算今天先把下面三分之一的书本搜完,其他的以后再说。
杨小河搜书的过程并不顺利,看目录、大致翻看几页是基本操作,于是直到吊灯熄灭搜查过的书本数量都没有五分之一。她拿起仿真灯照明,发现拿得最近也只能照亮五六本,加上这些书都排列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空位来放灯,办起事来一点都不方便,想了想还是等明天吊灯亮了再来。
从书房出来后墙面自动上升闭拢,现在整个空间都暗沉沉的,若不是床底散发着荧光,她连路都看不清。
杨小河走到床前,“芯片”一点反应都没有。
难道这就是出口?
这么一想她来劲了,蹲下用力去抬一侧床脚,结果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床还纹丝不动,遂放弃。
床靠上放着一个硅胶材质的月亮,白天是个装饰品,实则是夜晚用来照明的工具,和那个炭火仿真灯一样,一到晚上自动打开。
拿着这玩意儿她来到那张放水果和杯子的桌子前,桌底有一个只能用以点餐的智能平板,拿出来自动变亮放回去自动熄灭,杨小河拿起平板自带的笔在每个想吃的食物图片上点了一下,每点一次,平板头顶的闪光灯都会亮一下,亮红光代表确定,亮绿光代表取消。
饭菜选好后她用笔摁下最下方的“提交”字眼,一个标准化的女声随之响起:
“已提交,请稍等。”
出餐只要五分钟,杨小河本来也没期望饭菜能有多好吃,毕竟这么快就能做好基本是半成品,但当面前的瓷砖自动敞开从里面推出盛放着食物的托盘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还是天真了。
她点了一个肉菜一个素菜还有一碗米饭再加上几种不同的水果,但这个托盘里只有与图不符的素菜和水果,最右侧放了一双筷子。
难道是现做的?米饭和肉菜还在做?
杨小河纳闷不已,拿起筷子夹了片菜,那菜还往下滴水。
竟然还是水煮的?明明图片上是油水泛光的炒菜啊!水煮的没蘸水怎么吃?
看到素菜都做得这么敷衍,她心情顿时烦躁起来,但也只能先就着水果充饥。
不知道等了多久,水煮菜都凉透了肉菜和饭还没上,这下杨小河终于明白今晚是吃不上了。
没得选就不会挑,她勉为其难地夹起一片菜往嘴里送,但只一口就放下了筷子。
没放盐。
发根稳固,头皮没有疼痛感,看来不是开颅手术。
是打针吗?现代已经实现了通过打针植入宠物芯片的技术,但要说达到消除近视还带电击这样的水平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想起在透明块中那个消失如同粒子分解的少女,顿时觉得这也不是没可能。
她这思来想去的还迟迟下不了定论,难免在劳心费力的同时又感觉白费心思,索性放弃思考洗个澡放松放松。
按钮一摁,温热的水珠立刻喷涌而出。
龙吸水,实验室,修仙者……
杨小河大概明白穿越的原委了,看样子是某个修仙者为了不被这些人抓去研究,发动阵法把自己和她对调了,于是那些研究人员误以为她是修仙者就给抓来研究了。
想到那个“巨人”一副死死咬定她是修仙者的样子,杨小河忍不住笑出了声。
自己要真是修仙者,怎么可能让他们抓去研究呢?还不施法跑……这不就是那个缺德仔的做法吗?
啧。
但这不重要,现在最让杨小河在意的是,那个第一次见到自己就惶恐不安的少女,到底是在怕什么?以及,在透明块儿里她说出的那几个音节又是什么意思?她说的不是西语,再加上其东亚人的外表,99%是这个世界的东方语言。
期寄着脑袋里能蹦出几条东方相关的信息,然而几分钟过去了,杨小河的脑海里依旧一片空白。
关于西方世界的大概情况她尚且还能通过“芯片”有所了解:这里有飞天汽车,许多国家都建造了空中交通道路;机器人尽管运用广泛却有着严格的数量限制,只因十多年前大规模裁人用机导致许多人失业甚至是流离失所,那段时间民不聊生,人们纷纷举牌游行也无济于事,直到后来暴力抢劫血腥事件频发,整个社会还纠集起了一众反对力量,以几个资本大人物和许多官员遇袭伤亡为代价,政府这才颁布限令要求各行各业整改;至于其他的,尤其民生方面其实和国内现代没多大差别,不过有一点比较特别,那就是芯片,整个西盟除了那些非常贫瘠的地域,几乎绝大部分国家都提供芯片植入服务。
而东方世界,她毫无信息渠道。
洗好了。
杨小河把两个按钮各按了一遍,于是水停了,支撑架也收了回去,紧接着她又长摁蓝色按钮,周围慢慢呈现出一个长方形的橘色屏障将她包裹其中。
这是全身烘干机,里面温暖干爽,还吹着阵阵带着花香的柔风,身在其中就如春风沐浴,舒适得让人昏昏欲睡。
但她知道这玩意只维持十分钟,十分钟一到就消失,每隔八小时才能用一次。
果不其然,她还没享受够,全身烘干机一下子就消失在了空气中。
手指插进发丝儿里顺了几下,头发干了,柔顺不毛躁,刚刚好。
她走到第二块红色花纹瓷砖上,又是三声跺地,对应的白瓷砖缓缓垂落露出了里面干净的衣物。
换上衣服后杨小河走出厕所,刚到门口就有一缕柔和的光落在她脚上,打眼一看,整个房间都变成了暗淡的橘黄色,就如落日黄昏。
这个空间虽是人造光源,光线却会随着外界的日升月落而变化。
对此,她不由有些感慨。
刚来的时候以为只是个简陋的封闭空间,现在看来处处是机关。除了上不了网、没门没窗会感到压抑外,日常居住可以说是趋近于完美,如果要想解闷,这里面还有图书室和娱乐室。
而她现在迫切地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大致面貌,图书室是最好的选择。
床挨着的那面墙背后就是图书室或娱乐室,要打破这道屏障只需要对着那面墙说出特定的数字组合,不同的数字组合对应了不同的场地。
在“芯片”的加持下,杨小河很轻松地就进入了图书室。
图书室并不大,只有二十平方米,用书房形容它更贴切。
书房整体呈长方形类似长廊,陈设简洁到除了布满三面墙的书,就只有一张精致的木质书桌、椅子和天花板上的吊灯。
吊灯是全自动开关的,只在空间是白天时打开,晚上自主关闭,而夜晚的照明任务就由书桌上的一盏炭火仿真灯承接,它的工作时间和吊灯是完全相反的。
书桌上除了那盏炭火仿真灯外,还有一个位置固定在右上角的水晶球音乐盒,从那面墙下遁露出里面的书房时就一直在那播放着纯音乐。
书桌下面自带两个抽屉,杨小河把这两个抽屉都拉开看,只见一个抽屉里放着一本线圈本和很多白色纸张,另一个抽屉里放了一支毛笔、墨水、砚,除此之外还有水性笔、铅笔和橡皮擦,这些文具用品都是全新的。
“芯片”自带空间设计说明,但是里面放了什么书她却一概不知,只能一本本亲自搜查。
整个书房并不矮,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书她就是踩椅子都够不着,所以她打算今天先把下面三分之一的书本搜完,其他的以后再说。
杨小河搜书的过程并不顺利,看目录、大致翻看几页是基本操作,于是直到吊灯熄灭搜查过的书本数量都没有五分之一。她拿起仿真灯照明,发现拿得最近也只能照亮五六本,加上这些书都排列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空位来放灯,办起事来一点都不方便,想了想还是等明天吊灯亮了再来。
从书房出来后墙面自动上升闭拢,现在整个空间都暗沉沉的,若不是床底散发着荧光,她连路都看不清。
杨小河走到床前,“芯片”一点反应都没有。
难道这就是出口?
这么一想她来劲了,蹲下用力去抬一侧床脚,结果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床还纹丝不动,遂放弃。
床靠上放着一个硅胶材质的月亮,白天是个装饰品,实则是夜晚用来照明的工具,和那个炭火仿真灯一样,一到晚上自动打开。
拿着这玩意儿她来到那张放水果和杯子的桌子前,桌底有一个只能用以点餐的智能平板,拿出来自动变亮放回去自动熄灭,杨小河拿起平板自带的笔在每个想吃的食物图片上点了一下,每点一次,平板头顶的闪光灯都会亮一下,亮红光代表确定,亮绿光代表取消。
饭菜选好后她用笔摁下最下方的“提交”字眼,一个标准化的女声随之响起:
“已提交,请稍等。”
出餐只要五分钟,杨小河本来也没期望饭菜能有多好吃,毕竟这么快就能做好基本是半成品,但当面前的瓷砖自动敞开从里面推出盛放着食物的托盘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还是天真了。
她点了一个肉菜一个素菜还有一碗米饭再加上几种不同的水果,但这个托盘里只有与图不符的素菜和水果,最右侧放了一双筷子。
难道是现做的?米饭和肉菜还在做?
杨小河纳闷不已,拿起筷子夹了片菜,那菜还往下滴水。
竟然还是水煮的?明明图片上是油水泛光的炒菜啊!水煮的没蘸水怎么吃?
看到素菜都做得这么敷衍,她心情顿时烦躁起来,但也只能先就着水果充饥。
不知道等了多久,水煮菜都凉透了肉菜和饭还没上,这下杨小河终于明白今晚是吃不上了。
没得选就不会挑,她勉为其难地夹起一片菜往嘴里送,但只一口就放下了筷子。
没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