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休息过后,继续上路,对这最后的一段路程,村人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终于,到了傍晚,一堵灰褐色城墙出现在眼前。

    县城到了!

    村人眼里都有着惊喜的光,那是一番艰难困苦过后,达成目标的欣然。

    “不容易啊!”乔村正感叹着,也是如释重负,一路上,他生怕出个什么事情,所幸没有辜负村人的期望。

    ‘这就是海宁县城!’

    方临看着这个时代的县城,期待感有些落空,墙体是灰褐色,还有些坑坑洼洼,显得有些丑陋,进出城门的大多数人瘦弱矮小,身上同样有着补丁,只是比小和村人的少些——眼前这一幕,就如老旧相机中的灰白照片。

    一个皂衣小吏过来,和乔村正确认过,将他们带去棚户安顿。

    路上,方父、方母在前面,方临、田萱稍后一些。方临左瞧右看,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突然哎呦一声,差点摔跤,凭借着身体良好的平衡能力,才仅仅只是打了一个趔趄。

    回头一看,原来路边有着一处半尺深的小坑,因为位置原因,又不反光,视觉上很容易忽略过去,纵使他观察周围的同时,并没有太过心不在焉,留着些心也还是没躲过。

    “临弟!”田萱过来扶他。

    “我没事。”方临摆摆手,看着额头挂着细汗的田萱,给她顺了下耷拉到眼前的头发:“走了!”

    ……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很快就到了安顿的地方,各家各户纷纷放下东西,放松下来,没形象地就那么坐在地上,说笑着,这是这么些天来难得的轻快。

    本来就到了傍晚,差不多赶上吃晚饭,有不要钱的粗米汤喝,这般的白嫖,自然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乔村正喊了一声后,一哄去打汤。

    和其它逃难来的村相比,今天小和村算是来得早的,村人排着队,不少小娃娃都垫着脚尖往前看,脸上满是期待的表情。

    最前方一個人打到了粗米汤,却是没走,小声道:“这汤怎么这么稀啊?”

    “新到的村吧?县城预备仓的粮食也不多,况且不要钱的米汤,还要求什么?”打饭的小吏语气不耐:“走走,下一个!”

    听到前面的对话,小和村人的好心情一下子打落下来,不是饭食没有期待的好的落差,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这也不算什么,关键是那句‘县城预备仓的粮食也不多’,让人心浮动。

    他们逃难过来,不就是为了一口吃的?本来以为到了县城一切就会好了,现在却听到县城预备仓粮食也不多,心头不由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已经如此,改变不了什么,那就只能接受,粗米汤也能将就着喝,总比野菜、草籽强得多。

    方临家领过粗米汤,回到安顿的地方,方母拿出米团子,准备就着粗米汤吃——这般条件,已经是小和村中为数不多的较好人家了,又收获了旁边耿家一波羡慕的目光。

    “没柴火,就是不方便。”方孙氏分过米团子,嘴里嘟囔着,不过还好,它们本就是做熟的,凉的也能吃。

    她分给方父、方临、田萱都是好的,自己留了一个受潮粗米做的米团子——在知道县城预备仓粮食不多后,更舍不得浪费了。

    其实,方母本来想给田萱的,可又怕给了她,又给方临说,然后被儿子‘教训’,所以想想,还是自己吃了算了。

    “唉!”

    方叔有叹气,眉头皱着,显然是在想着县城预备仓粮不多的事,心不在焉,食不甘味。

    ‘不管什么情况,总得得到更多信息,不能这般两眼一抹黑。’方临也在思索着。

    ……

    吃过饭,方叔有放下碗,起身:“我去村正家看看!”

    “爹,我也去吧!”方临跟着。

    去到乔村正家,发现乔村正刚从外面回来,看到方叔有、方临,打过招呼,也在叹气:“是来打听县里预备仓粮食的事吧?我刚去旁边受灾的村的村正打听过,听他们说,有官府传出来的小道消息,县里预备仓粮食是不足,咱们可能还要到府城去,府城的预备仓储粮多些,那里还有大户建的义仓。”

    预备仓,顾名思义,起到的是预备作用,功能是灾后赈济;义仓则是民间自发设立的粮仓,丰年之时,条件好的人家多出些,一般人家少出些,不好的就不出,或者意思一下,等遇到荒年,条件好的人家从中借贷,一般人家、穷苦人家酌情赈济,无偿给予;还有一种叫作常平仓,是在灾荒年,遏制米价上扬,调节、稳定市场,减轻百姓负担。() ()

    “怎么会粮食不够呢?”

    乔村正还在喃喃自语:“我去看了,明明今年逃难来的村子规模不大,比最严重的那两次差多了,那时都没要到府城的程度。还有,往年遇到困难的灾荒年,能从常平仓借调拨粮,这次也没听说。”

    打听到消息,方临父子回去,回来路上,还遇到不少人去找乔村正,刚到家,又碰到耿父过来找方父商量。

    总之,就方临感受到的,整个小和村人心惶惶,见到的人无不唉声叹气,不过面对官府的决定,除了彼此交谈来获取一些底气外,也实在不知道怎么做,只能无力等待命运的降临。

    ‘不行,不能稀里糊涂,至少要做个明白鬼!’方临没有坐以待毙,打算用眼睛去看,用嘴去打探。

    “我出去看看。”他给方父、方母说了一声,出去了。

    ……

    方临在安顿的棚户区走走,眼见为实,确认了从乔村正那里得来的一个消息:今年逃难来的村人规模并不大。听说最严重那两次,这边棚户区都住满了,还要在外面搭建,可即使是那次,都没有严重到要去府城。

    之后,方临又去了发粗米汤的地方,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他从方父、方母那里听说过,以往受灾相对严重时,这般的粗米汤,这些分发的小吏敢在众目睽睽吞没小半,拿回自己家里吃,剩下的才分发。

    ——按照方父、方母的说法,这叫救民先救官,先让官吃饱了,才能救民,这些小吏自然也属于‘官’这个金字塔中的一环,哪怕是底层。

    而这次,分汤的小吏们竟然没有吞没,似乎是……对这些粗米汤看不上!

    ‘县城的预备仓真的缺粮吗?’方临看着这一幕,思索着,眉头深深皱起。

    “看什么看?去!去!”有小吏横眉竖眼呵斥。

    “哎!哎!”方临赔着笑脸,转身离开。

    等离开这里,他又去寻路人,想要打听讯息。

    “大兄弟!”

    “伯伯!”

    “这位老倌!”

    ……

    方临厚着脸皮叫住人,想要攀谈,可一个个都不搭理人的,很是冷漠——也是,基本上都是苦命人,谁愿意陪一个陌生人闲聊?有那功夫,还不如坐着歇息会儿,还能省些力气。

    他想了想,去找到那个差点让自己摔倒的坑,在不远处等着。

    没多一会儿,一个额头有颗痣的老妇人路过,经过那个坑,果然中招,身子一晃向前栽去,眼看就要扑在地上,这时,却被一只有力的臂膀搀扶住。

    “哎呦,可谢谢小兄弟了!”这老妇人心有余悸,连连道谢——她这把年纪的人,若真是重重摔一跤,那可不得了。

    “应该的!”方临笑呵呵将对方搀扶到路边:“这位娭毑(对老年妇女的称呼),您过来歇一下脚……问个事哈……”

    他和对方聊了两句,并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等着老妇人离开,继续故技重施,用这个方法,但凡帮扶的人,哪怕不知道什么有用信息,至少也会给个好脸色。

    如此守株待兔了七八个,方临确认了从乔村正那里得到的另一点信息,今年,官府的确没有从常平仓借调粮食,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比较有用的信息,今年,官府也没有向大户募捐!

    ——而无论从常平仓借调也好,向大户募捐也罢,都是往年灾荒严重时必有的措施!

    ‘不对啊,种种信息都在表明,今年县城压力并不大,即使县中的预备仓缺粮,也不需要到府城去才对。’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难道,因为某种因素,官府希望百姓往府城去?’

    方临思来想去没有头绪,感觉自己距离真相,还缺少一块重要拼图。

    这时,一个额头有着条疤的皂衣小吏路过,经过这个坑中招,方临一把扶住,正想借机攀谈。

    “卫兄弟,快来,换班到你了!”

    “来了!”这个卫姓小吏答应着,对方临道了声谢,急匆匆走了。

    对此,方临也没有什么失望的情绪,估摸着时间,再不回去方父、方母该担心了,便没在这儿再守,回去了。

    ……

章节目录

临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吃红薯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红薯不并收藏临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