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督标左协在新圩宿营,将士们借住在百姓家里。

    焦琏治军严格,丹初则青出于蓝,制订了更为细致、严格的军规。

    譬如,官兵借宿民房,规定每伍合住一院,不许分开居住,士兵犯法,首罪伍长,全伍连坐;官兵严禁入住主卧,严禁调戏妇女;与百姓同桌吃饭,不得坐主位;吃饭取用军粮,严禁向百姓索取……

    左协第一次独立行动,丹初不放心,安步当车,在镇上巡视。

    令人惊奇的是,知州韦时中调度有方,新圩的百姓非常配合,服从知州安排,圩内秩序井然。

    这位四十多岁的知州,管的虽是偏僻小县,却也算治理有方,百姓咸服。韦时中跟在丹初身后不卑不亢,老百姓见到他,多笑脸相迎。

    有意思。

    丹初很好奇,问他:“看老兄的模样,似乎不是正途出身?”

    韦时中并无愧色,对道:“韦某是吏员出身,历次考核优绩,历任仓大使、税课局大使、巡检、主薄、县丞、知县,直至永安州知州。”

    丹初笑道:“老兄倒也不容易,从微末小吏做起,升任官员,从不入流品的仓大使,一直升到正七品的知州大老爷,想来真不容易。”

    “大帅笑话了,韦某不过是谨守本分,爱护百姓而已。”

    官吏官吏,古时分得并不分明。科举盛行以后,官场特重科甲正途。官是官,吏是吏,两者泾渭分明。

    明初,太祖朱元璋严惩元末弊政,严明地方吏治,重视州县亲民官的选拔。当时科甲出身的官员不多,常有吏员升任一二品大员。

    中期以后,明廷选官重视科举,官场重京官、轻外官,导致州县官地位极剧下降。新科进士耻于担任知县、知州,州官、县官多为举贡、吏员出身。

    尤其是偏僻穷远的州县,常由吏员升转。按吏部规定,吏员出身的官员,最多只能升到正七品。知县恰是正七品,吏员升任知县,已到职业天花板,升迁无望,往往大肆贪污,或者无心政事。

    南渡以来,名器渐滥,用人不拘出身。即便是草野之身,若是因缘际会,亦足以出任一二品大员。韦时中也得以突破正七品的限制,升任从五品的永安州知州。

    这韦时中看似精明强干,却安于现状,在州县干得很起劲,也很受百姓爱戴。

    大概,他已经看破时局,无意进取,只想保住眼下的位。

    丹初又问:“老兄哪里人?”

    “贵州黎平人。”

    “哦,原来是何督师的同乡。”丹初恍然大悟,或许,这韦时中正是何腾蛟提拔的人呢。

    明朝官员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不得在本省任职。但古时交通不便,遇到丁忧等事,往往缓不济急。为此,官员异地任职,一般到临省任职。

    韦时中正色说道:“韦某虽与督师是同乡,却并未受过督师的恩惠。之所以能迁任永安知州,实因考绩优异,按例升迁而已。”

    州官是亲民官,也是明朝基层官员。明朝自太祖起,就内重外轻,地方州县自主权小,基层政权僵滞。到后期起,地方吏治、财政更加恶化,州县失序,积重难返。

    丹初这次来永安州,正好可以深入了解基层弊政,思考救时之策。

    但凡官吏,官员皆为异地转任,耻于学习业务。真正的基层政务繁琐冗杂,都由本地吏员担任。

    这位韦时中既做过州县掌印官,又是吏员出身,似乎可以充任帮手。

    丹初点点头,问道:“那么,老兄很熟悉州县政务了?”

    韦时中十分得意,说道:“先考为贵州黎平县户房书办,韦某袭任书办,因精于业务,工作勤勉,考绩优异,升任黎平户房书吏。() ()

    “由户房书吏而升户房司吏,再迁仓大使,始为官,不入流。迁税课局大使,从九品,迁主簿,正九品,迁县丞,正八品,直至永安州知州,正七品。

    “一路走来,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若论出身,韦某自然不如科甲正途的清贵。若论事务之熟,钱粮之精,韦某敢拍胸脯讲,没几个人州官、县官能胜过我。”

    丹初心里有主意了,却只是笑笑,说道:“很好。我正需要你帮忙打理钱粮。按照檄书所言,你仍任永安州知州,不会有变。”

    韦时中方始心安,向丹初告谢不已。

    回到巡检司署,酒食已经备好。四人一桌,丹初坐主桌,和幕僚何云、中军坐营官冯琳、知州韦时中坐一桌。各队队长、州通判等人另坐两桌。

    韦时中等官员已经换上了便服。便服穿戴起来更为舒适、方便,与朝服、祭服、公服一样,都属于官服。

    丹初见状,心中不免反感。换服宴饮,是官场应有礼节。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州,出行二十里,还带着厨子、公服、轿班,这架子是不是忒大了些?

    酒过三巡,丹初对韦时中说道:“听说,老兄在弘光元年初任知州,隆武、永历改元,都能稳据官位。清虏来了,老兄剃发投降。本帅来了,你又主动归降。这永安知州的官位,老兄坐得稳当。”

    从弘光元年至今,其实只有三年,每年一个年号,足见南明政权更迭之频繁。

    韦时中略有尴尬,却并不惭愧,说道:

    “改朝换代,皇帝轮换,天下改元,时常有之。古人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韦某做地方官,无力左右国家兴亡,只愿保一方安宁,不为个人富贵,只要百姓安居乐业足矣。”

    明末以来,气节已成稀罕物。文臣武将先降大顺,再降满清者,比比皆是。韦时中也没有气节,不管谁来,都主动投降,卑躬屈膝,保全位,确是个真小人。

    “老兄所言差矣。”丹初驳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昔者,阎丽亨(阎应元)为江阴典史,同样为微末小官,率江阴军民抗虏八十一日,义勇冠世,名垂千古。”

    韦时中惭愧不能言语,冯琳沉默寡言,亦不言语。

    何云击节称赞:“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华夏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华夏,未闻以夷狄居中原而制天下也。

    “鞑虏,夷狄也,窃居中原,胡服乱华,败坏先代之文化。明若亡,是亡国,是亡种,是亡天下。我等读书明理之人,世享国恩,岂能坐视亡国亡种亡天下?”

    “说得好”,丹初赞道:“天道好还,大明有中兴之理,人心思治,鞑虏有必灭之徵。若我等文臣武将皆能同心戮力,又焉知不能驱除鞑虏,恢复大明?”

    韦时中颇受触动,默然不语。

    酒酣耳热,丹初拍拍韦时中的肩膀,说道:“老兄,我素来有个嗜好,不知老兄能否帮忙?”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嗜好。韦时中大为放松,眼睛笑成了一条小缝,说道:“大帅直言,韦某一定竭力满足。”

    丹初亦笑,说道:“我平生最爱收集官印,这几天呆在永安州,老兄的官印借我观赏观赏,如何?”

    丹初允诺韦时中继续担任知州,可知州没了官印,还叫知州吗?

    韦时中辛苦大半生,终于混成了掌印官,却被人说夺就夺。他敢怒不敢言,犹豫好一会儿,终于掏出了随身的官印,说道:“大帅,您瞧,就在这儿。”

    丹初接过官印,说道:“嗯,老兄也挺识时务。我率军驻守永安州期间,一切军令政令由我做主。你要带领官吏尽忠职守,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韦时中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说道:“诺。”

章节目录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乌有大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乌有大仙并收藏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