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永安莫氏
次日,秋风送爽,岑丹初如约来到莫家村。
随行之人除了知州韦时中、幕僚何云,还有中军火枪队队长费雷拉,带一哨三十名火枪手,第三队队头匡时,带一哨三十名重骑兵。
佛朗机雇佣兵遣散时,留下两百多支火绳枪。加上澳门总督赠送的八十支火绳枪,瞿式耜共得到近三百多支火绳枪。焦琏守卫桂林有功,瞿式耜把这三百多支火绳枪赠与焦军。
丹初力争,得焦琏同意,招募了三百多名火枪手,分成三队,由费雷拉集中训练一个月。东征平乐前,三支火枪队正式出师,分属督标三部。
出人意料的是,费雷拉并未到中军任职,而是追随了丹初。这位佣兵队长已经认定,岑丹初正是上帝派往东方的圣徒。
莫家村离州城不远。成化年间,明廷决定在立山县原址建立永安州。莫氏献土筑城,如今的州城,正是当年莫氏的田庄。
以莫家村为中心,莫氏在周围十八个村庄占有大量田地。莫氏与明朝官府,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今的族长莫逊仕,于万历二十二年中式举人,后任职福州通判,升任辽东都司下辖自在州知州。莫逊仕的族弟莫逊佐为崇祯十年岁贡,先任北直隶河间府景州州判,再任浙江慈谷县知县等职;莫逊侨为天启二年岁贡,曾任州判……
这天一大早,莫逊仕带领族中头面人物,出莫家村一里,迎接丹初一行。
秋高气爽,和风舒畅。晚稻渐次成熟,空气里弥漫着稻香。又是一年收成季,农民们满怀喜悦,正在田间抢收晚稻。
昨天,明军入城,秋毫无犯。城内贴出告示,说秋粮减税,废除陋规。消息不胫而走,绅民欢欣鼓舞。
上午巳时,丹初见到莫逊仕,下马作揖行礼,说道:“老先生好?吾乃广西提督督标左协游击岑丹初,奉命驻守永安,听闻老先生至忠至义,特来拜访。”
莫逊仕已经年迈,大概有七十岁了,却精神矍铄,穿青色官袍,胸前绣着一只白鹇,戴三梁冠,银带钑花腰带,佩药玉。这就是五品文官的公服了。
丹初见他果真束着长发,并无剃发的痕迹,又不顾年迈,出村迎接,颇为触动。
再看他身后莫氏诸子,大多精明练达,神情肃穆。诸子身后排列着一队家丁,身材矫健,显然经过一番刻苦的训练。
莫氏久闻岑丹初的大名,今日得见本人,果真名不虚传。丹初身后一哨重甲骑兵,一哨火枪手,皆鞍甲鲜明,人马精壮,有王者之师的气象。
更令人意外的是,火枪手中还有好几个番兵。一个小小的游击,竟能笼络番兵为己所用,显然不可小觑。
莫逊仕从容作揖,对道:“久仰久仰。小将军夺旗斩将,勇冠三军,如此年轻有为,气宇不凡,实乃我大明之幸。”
接下来,双方各自介绍。莫氏这边,族长莫逊仕以下,有族弟莫逊佐、莫逊侨,这三人都做过明朝的官员,身着明朝官服,在族中地位最高。
又有两人,为莫氏族中翘楚,和长辈站一起,由莫逊仕着力引介。子辈有一人,名叫莫光书,为崇祯十二年的举贡,多读书,足智多谋,统领莫家村团练,为莫氏的顶梁柱。孙辈有一人,名叫莫尔桢,嗜好兵书,好舞枪弄棒,统领莫氏家丁。() ()
莫逊仕对丹初说道:“小将军威名赫赫,名震广西,昨日才一入城,就宣布减轻赋税、废除陋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真乃王者之师。老夫身为莫氏族长,欢迎将军入驻永安。
“说来惭愧,老夫是大明的官员,也曾做过辽东都司自在州知州,却是自在州最后一任知州。天启元年,自在州为建奴所陷。
“鞑子入城,怒军民不降,大肆烧杀抢掠,精壮、老弱皆屠之,妇孺掳为奴隶。是役,只有少数明军突围,老夫侥幸不死,丢官还乡。
“大明对我莫氏恩重如山,老夫身为州官,有守土之责,却丢城失地,一生愧疚难当。老夫老矣,不能再上阵杀敌,唯有誓不剃发,死后为大明忠魂。
“族中男儿,不乏忠勇血性之辈。莫光书小有智计,莫尔桢武艺高强,或能为小将军效犬马之劳,也算是了却老夫一桩心愿。”
莫逊仕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明朝的深厚情感和对鞑虏的切齿痛恨。
莫光书和莫尔桢双双上前,向丹初作揖行礼。
丹初回礼,见莫光书精明干练、莫尔桢虎背熊腰,心中一喜。
想不到,莫逊仕还有这么一桩心事。莫逊仕亲眼目睹鞑虏的残暴,从鞑虏手中侥幸得脱,期间九死一生,为外人所不知。此生此世,他大概是决不会向鞑虏屈服的。
丹初不假思索,说道:“辽东靠近建州,建奴或可逞凶。广西地处南国,隔绝五岭。建奴不敢轻涉江南,遣三逆王渡江,到广西已是强弩之末。
“我军有中兴大明之志,莫氏有保卫乡梓之心,老先生有失城之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近足以保卫永安,远亦可驱除鞑虏。”
莫逊仕面庞上布满皱纹,此刻露出欣慰的笑容,赞道:
“说得好!小将军志向远大,杰出卓越,率军驻留永安,实乃永安之福。老夫已备好一千石大米、一千两白银,万请笑纳。”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军队驻留一地,刚到之时,当地的绅商都要凑钱犒军,免得军队动手抢劫。老族长倒也豪爽,不等催促,一出手就是千两白银、千石大米。
早就听说莫氏豪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丹初也不客气,说道:“老先生好意,丹初却之不恭。”
一旁的知州韦时中说道:“成化年间,莫氏为朝廷献土筑城,一掷千金,又为招抚瑶侗,自费千金安置瑶民。此次又是奉献钱粮,足见莫老一片赤诚。”
莫氏队伍身后跟着十几辆大车,此刻依次上前,粮袋饱满,银箱沉重。打开一看,粮袋米香四溢,银箱银光闪闪,令人眼花缭乱。
丹初很高兴,莫氏心向大明,实力雄厚。能得到莫氏支持,自己足以在永安站稳脚跟。
莫氏已在村里安排酒宴,丹初随之进村谈话。莫逊仕坐轿,丹初骑马,朝莫家村迤逦而去。
随行之人除了知州韦时中、幕僚何云,还有中军火枪队队长费雷拉,带一哨三十名火枪手,第三队队头匡时,带一哨三十名重骑兵。
佛朗机雇佣兵遣散时,留下两百多支火绳枪。加上澳门总督赠送的八十支火绳枪,瞿式耜共得到近三百多支火绳枪。焦琏守卫桂林有功,瞿式耜把这三百多支火绳枪赠与焦军。
丹初力争,得焦琏同意,招募了三百多名火枪手,分成三队,由费雷拉集中训练一个月。东征平乐前,三支火枪队正式出师,分属督标三部。
出人意料的是,费雷拉并未到中军任职,而是追随了丹初。这位佣兵队长已经认定,岑丹初正是上帝派往东方的圣徒。
莫家村离州城不远。成化年间,明廷决定在立山县原址建立永安州。莫氏献土筑城,如今的州城,正是当年莫氏的田庄。
以莫家村为中心,莫氏在周围十八个村庄占有大量田地。莫氏与明朝官府,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今的族长莫逊仕,于万历二十二年中式举人,后任职福州通判,升任辽东都司下辖自在州知州。莫逊仕的族弟莫逊佐为崇祯十年岁贡,先任北直隶河间府景州州判,再任浙江慈谷县知县等职;莫逊侨为天启二年岁贡,曾任州判……
这天一大早,莫逊仕带领族中头面人物,出莫家村一里,迎接丹初一行。
秋高气爽,和风舒畅。晚稻渐次成熟,空气里弥漫着稻香。又是一年收成季,农民们满怀喜悦,正在田间抢收晚稻。
昨天,明军入城,秋毫无犯。城内贴出告示,说秋粮减税,废除陋规。消息不胫而走,绅民欢欣鼓舞。
上午巳时,丹初见到莫逊仕,下马作揖行礼,说道:“老先生好?吾乃广西提督督标左协游击岑丹初,奉命驻守永安,听闻老先生至忠至义,特来拜访。”
莫逊仕已经年迈,大概有七十岁了,却精神矍铄,穿青色官袍,胸前绣着一只白鹇,戴三梁冠,银带钑花腰带,佩药玉。这就是五品文官的公服了。
丹初见他果真束着长发,并无剃发的痕迹,又不顾年迈,出村迎接,颇为触动。
再看他身后莫氏诸子,大多精明练达,神情肃穆。诸子身后排列着一队家丁,身材矫健,显然经过一番刻苦的训练。
莫氏久闻岑丹初的大名,今日得见本人,果真名不虚传。丹初身后一哨重甲骑兵,一哨火枪手,皆鞍甲鲜明,人马精壮,有王者之师的气象。
更令人意外的是,火枪手中还有好几个番兵。一个小小的游击,竟能笼络番兵为己所用,显然不可小觑。
莫逊仕从容作揖,对道:“久仰久仰。小将军夺旗斩将,勇冠三军,如此年轻有为,气宇不凡,实乃我大明之幸。”
接下来,双方各自介绍。莫氏这边,族长莫逊仕以下,有族弟莫逊佐、莫逊侨,这三人都做过明朝的官员,身着明朝官服,在族中地位最高。
又有两人,为莫氏族中翘楚,和长辈站一起,由莫逊仕着力引介。子辈有一人,名叫莫光书,为崇祯十二年的举贡,多读书,足智多谋,统领莫家村团练,为莫氏的顶梁柱。孙辈有一人,名叫莫尔桢,嗜好兵书,好舞枪弄棒,统领莫氏家丁。() ()
莫逊仕对丹初说道:“小将军威名赫赫,名震广西,昨日才一入城,就宣布减轻赋税、废除陋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真乃王者之师。老夫身为莫氏族长,欢迎将军入驻永安。
“说来惭愧,老夫是大明的官员,也曾做过辽东都司自在州知州,却是自在州最后一任知州。天启元年,自在州为建奴所陷。
“鞑子入城,怒军民不降,大肆烧杀抢掠,精壮、老弱皆屠之,妇孺掳为奴隶。是役,只有少数明军突围,老夫侥幸不死,丢官还乡。
“大明对我莫氏恩重如山,老夫身为州官,有守土之责,却丢城失地,一生愧疚难当。老夫老矣,不能再上阵杀敌,唯有誓不剃发,死后为大明忠魂。
“族中男儿,不乏忠勇血性之辈。莫光书小有智计,莫尔桢武艺高强,或能为小将军效犬马之劳,也算是了却老夫一桩心愿。”
莫逊仕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明朝的深厚情感和对鞑虏的切齿痛恨。
莫光书和莫尔桢双双上前,向丹初作揖行礼。
丹初回礼,见莫光书精明干练、莫尔桢虎背熊腰,心中一喜。
想不到,莫逊仕还有这么一桩心事。莫逊仕亲眼目睹鞑虏的残暴,从鞑虏手中侥幸得脱,期间九死一生,为外人所不知。此生此世,他大概是决不会向鞑虏屈服的。
丹初不假思索,说道:“辽东靠近建州,建奴或可逞凶。广西地处南国,隔绝五岭。建奴不敢轻涉江南,遣三逆王渡江,到广西已是强弩之末。
“我军有中兴大明之志,莫氏有保卫乡梓之心,老先生有失城之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近足以保卫永安,远亦可驱除鞑虏。”
莫逊仕面庞上布满皱纹,此刻露出欣慰的笑容,赞道:
“说得好!小将军志向远大,杰出卓越,率军驻留永安,实乃永安之福。老夫已备好一千石大米、一千两白银,万请笑纳。”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军队驻留一地,刚到之时,当地的绅商都要凑钱犒军,免得军队动手抢劫。老族长倒也豪爽,不等催促,一出手就是千两白银、千石大米。
早就听说莫氏豪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丹初也不客气,说道:“老先生好意,丹初却之不恭。”
一旁的知州韦时中说道:“成化年间,莫氏为朝廷献土筑城,一掷千金,又为招抚瑶侗,自费千金安置瑶民。此次又是奉献钱粮,足见莫老一片赤诚。”
莫氏队伍身后跟着十几辆大车,此刻依次上前,粮袋饱满,银箱沉重。打开一看,粮袋米香四溢,银箱银光闪闪,令人眼花缭乱。
丹初很高兴,莫氏心向大明,实力雄厚。能得到莫氏支持,自己足以在永安站稳脚跟。
莫氏已在村里安排酒宴,丹初随之进村谈话。莫逊仕坐轿,丹初骑马,朝莫家村迤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