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冲阵
大兵团作战,安可如此草率?主将带头冲锋,万一陷于敌阵,诸镇群龙无首,岂不不战而乱?
丹初透过望远镜,确认冲锋的武将正是焦琏,不禁心急如焚。转念一想,焦琏此举虽然孟浪,或许另有深意。
两军交战,经常先派出骑兵试探。焦琏带骑兵出击,既可试探清军虚实,也可以鼓舞明军士气。
或许,他已看出敌强我弱,如果循规蹈矩地接战,明军赢面并不大。要想破敌,唯有兵行险着,与敌军搅和在一起,让敌军的火器、弓箭优势发挥不出来。
遥望中军,何腾蛟似已慌乱,并未下达新的军令。全军停顿不前,似在等待清军进攻。看样子,焦琏此举并未征得他的同意,何腾蛟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应变。
临战之时,上万人的人马列阵迎敌,必须谨遵号令。若有违令,必斩之以严号令。若没有收到中军的号令,士卒就连前进一步都不行。
战场之上,战机转瞬即逝,不容主帅犹豫。丹初打内心里瞧不起何腾蛟,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他擅自作主,毅然下达军令:“标营骑兵队、亲兵队随我前出,增援主将,其余各营队继续随前军行动”。
永安镇这边,阵形出现松动。步一营、二营中间出现一道十步宽的空隙。丹初亲率骑兵队、亲兵队、教导队,穿过空隙,杀向清军左翼。
丹初这边一动,白贵、赵兴、马起蛟、白玉、冯之骥诸将仿佛得到了军令,都不约而同地脱离战阵,率领各自标兵,前往增援焦琏。
焦琏军孤,已被清兵包围,矢下如雨。他只带了不到不到两百人马,所幸皆为重甲骑兵,尚能支撑得住。
丹初所率骑兵队、亲兵队、教导队有三百余人,重甲骑兵不到百人,其余皆为轻甲。在明末这个冷热兵器混合的时代,重甲在战场上有着良好的防护效果,为冲锋陷阵所必须。
丹初有三副甲,一副御赐金甲,一副锁子甲,一副明甲。这次对战清军,他和往常一样,内穿锁子甲,外套明甲。
明军的盔甲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明甲、青甲和棉甲三大类。明甲的防护效果优于青甲,青甲又优于棉甲。
明甲质量最优,制作过程繁复,铁片在外,涂有生漆,以棉布做衬里,重量常常达到四十五斤以上。据《武备要略》,每副明甲需用上好闽铁百余斤,北地煤炭约四五担,南方木炭约十数担,铁愈多,炼得愈熟,愈好用。
青甲又称暗甲,外为棉布,内缀铁叶,属于重型布面甲。据《大明会典》,青甲重至斤,配明盔。
棉甲则由棉花压成,轻便、保暖,防护效果较差。在北方,棉甲还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受到官兵的欢迎。
明朝边军装备较好,明盔明甲比例较高,即便是最普通的步兵,也常常着有棉甲。
根据崇祯五年兵部报告,同样在河北,石门路参将管下,有名官兵,配备副铁盔铁甲;桃林口守备管下,有名官兵,却只有个铁盔、副铁甲。
原因无他,“石门路”地在今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处于蓟镇长城防线前沿。桃林口同样位于蓟镇长城防线,扼守青龙河,但位置靠后,处于内线,不如石门路险要。
至于内地,盔甲装备率参差不齐,南方明军装备更差。加之气候潮湿多雨,铁甲易生锈,棉甲易吸水,南方明军很多连棉甲都没有,间或使用藤甲。() ()
永安镇成军不久,将士披甲率较低,很多步营士卒连棉甲、藤甲都没有。
清承明制,盔甲武器多承袭自明军。清军占领区越来越大,继续征收辽饷,财政相对宽裕,军备较为精良。
穿越至今,丹初也收集到了更多的护具,臂甲自不必说,就连面甲、喉甲、腋甲都有。此次对阵清军主力,自然全都用上。
岑丹初在诸将之先,率先逼近清军战阵,相距仅剩三十步。矢如雨下,有几支箭矢打在盔甲上叮当作响,所幸并非破甲重箭。
破甲箭在近距离内可穿透明盔明甲。管他呢,死生由命,富贵在天,战场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丹初在马上挽大梢弓,搭破甲重箭,连发数矢,接连射倒四五名清军骑兵。标兵纷纷跟进,先用弓箭御敌,接着很快与敌短兵相接。
接敌之后,不宜再用弓箭。丹初收起弓矢,挥槊杀敌,勇不可当。将官如此,标兵亦人人奋勇,争相接敌。
两军骑兵在左翼混战,队形已经混乱。清军人多势众,队形密集,已把焦琏围在中央。丹初率队在清军包围圈上撕开一道口子,前去与焦琏会合。
看见焦琏了,他满脸是血,同样使一支马槊,上下挥舞,所向莫当。
丹初十分兴奋,大喊:“爵帅,丹初来也!请速速撤回,吾为爵帅殿后!”
焦琏看到援军到来,哈哈大笑,说道:“吾知尔等必来,故抢先冲阵,激尔跟阵。吾身陷敌阵,非孟浪耳,亦为破阵耳!”
还有这种说法?难道,爵帅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丹初无暇多想,抽空瞥向右侧。
右侧为敌阵正面,较宽阔,约有一二里长,多为绿营步兵。受左翼影响,正面步兵队形已经散乱、扭曲,出现数处漏洞。
两军步兵即将接战,清军战阵却出现了漏洞。这对备战已久的清军来说,将是致命的:明军可以集中精锐,冲击清军战阵的漏洞,在清军正面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
清军试图停下整理队形,明军却越来越近,开始用上了火绳枪、弓箭、三眼铳等各种武器。
绝!
丹初受到很大的启发,眼前这支清军看似精锐,其实并不可怕。
清军远道而来,孤军深入,利在速战。孔有德却把精锐布置在后,驱使绿营在前卖命,露怯在先。
孔有德出生于辽东铁岭,矿工出身,属于贱籍,自幼长于弓马,不识字,不务正业。后金占领辽阳、沈阳后,孔有德前往皮岛投军。
他“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受到毛文龙的赏识,被毛文龙收为养孙,赐名永诗。只不过,孔有德虽然骁勇,却并非将帅之才,难堪方面之任。
隆武二年,清廷授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从此之后,孔有德开始单独带兵,活跃于湖广战场。
清初,向以亲王贝勒统帅诸军,担当方面之任,称大将军。孔有德担任平南大将军两年,战功一般,受到不少满人的轻视。
临战之时,小心即为胆怯,胆怯则士气不高,士气不高则必败无疑。就算清军再强,跟着这样一个主帅,能有何作为?
丹初顿时精神大振,挥槊杀敌,冲焦琏喝道:“爵帅,丹初助您破阵!”
丹初透过望远镜,确认冲锋的武将正是焦琏,不禁心急如焚。转念一想,焦琏此举虽然孟浪,或许另有深意。
两军交战,经常先派出骑兵试探。焦琏带骑兵出击,既可试探清军虚实,也可以鼓舞明军士气。
或许,他已看出敌强我弱,如果循规蹈矩地接战,明军赢面并不大。要想破敌,唯有兵行险着,与敌军搅和在一起,让敌军的火器、弓箭优势发挥不出来。
遥望中军,何腾蛟似已慌乱,并未下达新的军令。全军停顿不前,似在等待清军进攻。看样子,焦琏此举并未征得他的同意,何腾蛟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应变。
临战之时,上万人的人马列阵迎敌,必须谨遵号令。若有违令,必斩之以严号令。若没有收到中军的号令,士卒就连前进一步都不行。
战场之上,战机转瞬即逝,不容主帅犹豫。丹初打内心里瞧不起何腾蛟,就在电光火石之间,他擅自作主,毅然下达军令:“标营骑兵队、亲兵队随我前出,增援主将,其余各营队继续随前军行动”。
永安镇这边,阵形出现松动。步一营、二营中间出现一道十步宽的空隙。丹初亲率骑兵队、亲兵队、教导队,穿过空隙,杀向清军左翼。
丹初这边一动,白贵、赵兴、马起蛟、白玉、冯之骥诸将仿佛得到了军令,都不约而同地脱离战阵,率领各自标兵,前往增援焦琏。
焦琏军孤,已被清兵包围,矢下如雨。他只带了不到不到两百人马,所幸皆为重甲骑兵,尚能支撑得住。
丹初所率骑兵队、亲兵队、教导队有三百余人,重甲骑兵不到百人,其余皆为轻甲。在明末这个冷热兵器混合的时代,重甲在战场上有着良好的防护效果,为冲锋陷阵所必须。
丹初有三副甲,一副御赐金甲,一副锁子甲,一副明甲。这次对战清军,他和往常一样,内穿锁子甲,外套明甲。
明军的盔甲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明甲、青甲和棉甲三大类。明甲的防护效果优于青甲,青甲又优于棉甲。
明甲质量最优,制作过程繁复,铁片在外,涂有生漆,以棉布做衬里,重量常常达到四十五斤以上。据《武备要略》,每副明甲需用上好闽铁百余斤,北地煤炭约四五担,南方木炭约十数担,铁愈多,炼得愈熟,愈好用。
青甲又称暗甲,外为棉布,内缀铁叶,属于重型布面甲。据《大明会典》,青甲重至斤,配明盔。
棉甲则由棉花压成,轻便、保暖,防护效果较差。在北方,棉甲还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受到官兵的欢迎。
明朝边军装备较好,明盔明甲比例较高,即便是最普通的步兵,也常常着有棉甲。
根据崇祯五年兵部报告,同样在河北,石门路参将管下,有名官兵,配备副铁盔铁甲;桃林口守备管下,有名官兵,却只有个铁盔、副铁甲。
原因无他,“石门路”地在今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处于蓟镇长城防线前沿。桃林口同样位于蓟镇长城防线,扼守青龙河,但位置靠后,处于内线,不如石门路险要。
至于内地,盔甲装备率参差不齐,南方明军装备更差。加之气候潮湿多雨,铁甲易生锈,棉甲易吸水,南方明军很多连棉甲都没有,间或使用藤甲。() ()
永安镇成军不久,将士披甲率较低,很多步营士卒连棉甲、藤甲都没有。
清承明制,盔甲武器多承袭自明军。清军占领区越来越大,继续征收辽饷,财政相对宽裕,军备较为精良。
穿越至今,丹初也收集到了更多的护具,臂甲自不必说,就连面甲、喉甲、腋甲都有。此次对阵清军主力,自然全都用上。
岑丹初在诸将之先,率先逼近清军战阵,相距仅剩三十步。矢如雨下,有几支箭矢打在盔甲上叮当作响,所幸并非破甲重箭。
破甲箭在近距离内可穿透明盔明甲。管他呢,死生由命,富贵在天,战场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丹初在马上挽大梢弓,搭破甲重箭,连发数矢,接连射倒四五名清军骑兵。标兵纷纷跟进,先用弓箭御敌,接着很快与敌短兵相接。
接敌之后,不宜再用弓箭。丹初收起弓矢,挥槊杀敌,勇不可当。将官如此,标兵亦人人奋勇,争相接敌。
两军骑兵在左翼混战,队形已经混乱。清军人多势众,队形密集,已把焦琏围在中央。丹初率队在清军包围圈上撕开一道口子,前去与焦琏会合。
看见焦琏了,他满脸是血,同样使一支马槊,上下挥舞,所向莫当。
丹初十分兴奋,大喊:“爵帅,丹初来也!请速速撤回,吾为爵帅殿后!”
焦琏看到援军到来,哈哈大笑,说道:“吾知尔等必来,故抢先冲阵,激尔跟阵。吾身陷敌阵,非孟浪耳,亦为破阵耳!”
还有这种说法?难道,爵帅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丹初无暇多想,抽空瞥向右侧。
右侧为敌阵正面,较宽阔,约有一二里长,多为绿营步兵。受左翼影响,正面步兵队形已经散乱、扭曲,出现数处漏洞。
两军步兵即将接战,清军战阵却出现了漏洞。这对备战已久的清军来说,将是致命的:明军可以集中精锐,冲击清军战阵的漏洞,在清军正面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
清军试图停下整理队形,明军却越来越近,开始用上了火绳枪、弓箭、三眼铳等各种武器。
绝!
丹初受到很大的启发,眼前这支清军看似精锐,其实并不可怕。
清军远道而来,孤军深入,利在速战。孔有德却把精锐布置在后,驱使绿营在前卖命,露怯在先。
孔有德出生于辽东铁岭,矿工出身,属于贱籍,自幼长于弓马,不识字,不务正业。后金占领辽阳、沈阳后,孔有德前往皮岛投军。
他“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受到毛文龙的赏识,被毛文龙收为养孙,赐名永诗。只不过,孔有德虽然骁勇,却并非将帅之才,难堪方面之任。
隆武二年,清廷授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从此之后,孔有德开始单独带兵,活跃于湖广战场。
清初,向以亲王贝勒统帅诸军,担当方面之任,称大将军。孔有德担任平南大将军两年,战功一般,受到不少满人的轻视。
临战之时,小心即为胆怯,胆怯则士气不高,士气不高则必败无疑。就算清军再强,跟着这样一个主帅,能有何作为?
丹初顿时精神大振,挥槊杀敌,冲焦琏喝道:“爵帅,丹初助您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