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纷乱以后,汉家文化被糟蹋了不少,遗失了不少。

    隋炀帝收集天下藏书,重新编撰、校订、并备副策,为汉家文化重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惜,李世民在攻破洛阳,将洛阳宫内的前隋藏书运往长安城的时候,走的是水路,大船在路径陕州的时候,保护不力,翻了船,船上的藏书落了水。

    虽然抢救打捞了一部分,但书泡了水,几乎全成了化开的墨团,留下的也只有只字片语。

    李世民建立修文馆,一方面是为了安置自己麾下的谋臣,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修复这些书。

    李吉很佩服修文馆里的那群人,他们要通过只字片语去修复一册书,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但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修复了四册书了。

    虽然里面不可避免的会夹带许多私货,但能将几乎跟失传没区别的书册修复,那也很了不起。

    李吉手上的《伤寒论》应该没坐过那艘翻了的船,所以看着干干净净,字迹清清楚楚,上面的草药图形也画的惟妙惟肖,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颗草药的全貌。

    按图索骥的话,很容易辨认。

    “殿下,太子妃驾临,已经到前殿了。”

    李吉刚看到一个叫‘当归四逆汤’的药方,正要研究一下,就见侍卫出现在殿内,单膝跪地禀报。

    太子妃郑观音。

    五姓女。

    郑观音是太子妃,对标的是以后的皇后。

    用驾临倒也不算逾越。

    用‘请见’、‘求见’、‘拜见’,李吉还没那大的脸。

    郑观音突然跑到武德殿,目的是什么,李吉心知肚明。

    “李思行绝对是个人才,以后要重视重视。”

    李吉原以为让李思行去太子宫里要人,会被应付回来,没料到居然逼出了一个太子妃。

    虽然他让李思行去太子宫里要人的时候,话说的很硬气,但是他没指望李思行能成。

    毕竟,李思行跟李建成的身份地位十分悬殊,李思行虽然是李渊的太原元谋功臣,但李渊登基以后,他逐渐有点被边缘化,并没有裴寂那么得宠,自然也没有裴寂那份翻云覆雨的权势。

    李思行找李建成要人,李建成用身份压他的话,他也没办法。

    李吉已经做好了向李渊上书,将事情闹大的准备。

    没想到李思行非但没有被李建成应付回来,反而逼出一个太子妃。

    能参加造反,还能活着享受荣华富贵的,果然没一个简单的角色。

    “请太子妃稍候,我马上过去。”

    李吉吩咐。

    侍卫应允,小跑着去传话。

    李吉收拾了一下衣冠,赶往前殿。

    之所以收拾衣冠,是因为李吉在看书的时候,将衣冠弄散了。

    高尚仪被李世民派人借走了,小侍婢阿酒暂时没人管了,自然不用再时时刻刻盯着李吉的仪态了。

    李吉赶到前殿的时候,郑观音浅坐在一张长几后,默默的品着一盏甜酒。

    唐代的甜酒多以果类酿造,色泽杂而不纯,偏酸。

    放着霜糖、果干一起煮的话,酸甜酸甜的,并没有太多酒味,是不错的饮料。

    郑观音应该是李吉到唐朝以后见过的最美最有气质的女人。

    历史上评价郑观音,有八个字,‘淑韵娉婷,韶姿婉娩’。

    大致意思就是长得漂亮、性格温柔、身形轻巧优美。

    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喜亲近,却不忍亵渎。

    有野史称,李世民相当垂涎郑观音的美色。

    李吉觉得有可能是真的。

    李吉走上前,躬身一礼,“嫂嫂……”

    郑观音嫁给李建成的时候十六岁,那时候的李元吉十二岁。

    郑观音身为长嫂,没少帮着陈善意照顾当时调皮捣蛋的李元吉,也没少帮李元吉解决麻烦。

    李元吉对郑观音有一丝敬意。

    李元吉跟李建成走得近,也是郑观音的缘故。

    李建成派遣郑观音出面,应该是觉得郑观音能拿捏李吉。

    但李吉不是李元吉,岂会被郑观音拿捏。

    哪怕郑观音美的冒泡。

    郑观音放下酒盏,淡淡一笑,“四郎,许久不见,你又长高了不少?”

    “有吗?”

    李吉轻笑,大大咧咧的走到前殿的主座位置坐下。

    郑观音眼中闪过一道异色,浅笑着道;“不仅长高了,还英俊了不少。”

    李吉开门见山,“嫂嫂今日过府,就是为了称赞我?”

    郑观音重新端起酒盏,浅尝了一口,“你兄长近些日子忙于国事,很少有闲暇,怕跟四郎生疏了,所以让我过来看看。

    看四郎红光满面,步履稳健,肯定是吃得饱,睡得香。

    我回去告诉你兄长,你兄长必然会很开心。”

    李吉拱拱手,“烦劳大哥挂念了,过些日子定然去东宫探望大哥。”

    郑观音愣了一下,笑吟吟的道:“往日里你一直称你兄长为哥哥,怎么今日称起大哥了?”

    李吉听到这话,有些心塞。

    在后世,哥哥就是哥哥。

    在大唐,哥哥的意思就多了。

    兄长可以称之为哥哥,父亲也可以称之为哥哥。

    李吉在得知大唐的哥哥,也是称呼父亲的称呼以后,怎么可能叫李建成哥哥呢?!

    “叫大哥不好吗?难道叫大郎?那未免太无礼了吧。”

    李吉说起了俏皮话,以此缓解心头的不舒服。

    郑观音若有所思的道;“也是,叫兄长显得太生疏,叫哥哥又略显轻浮,你已经长大了,明年就要行冠礼了,叫大哥刚刚好。”

    李吉笑着点头。

    郑观音缓缓起身,笑着道:“看四郎一切都好,我和你兄长也就放心了。我回宫了,四郎记得多到东宫走动走动。

    你可有日子没去看承宗了,承宗吵着嚷着要跟你习武呢。”

    郑观音口中的承宗,便是李建成的嫡长子李承宗。

    爵封太原郡王。

    太原可是李唐的龙兴之地。

    以太原为封号,可见李承宗在李渊那里有多受宠。

    “一定,一定……”

    李吉跟着起身,笑着将郑观音送出前殿。

    郑观音带着自己的一帮子女婢、太监,呼啦啦的离开了武德殿。

    “一个两个,没有一个简单的。”

    李吉在郑观音走后,站在前殿门口感慨。

    郑观音太聪明了,聪明到还没开口,就通过他的态度,判断出了必行所求一定不会如愿。

    所以郑观音绝口不提薛宝,只是跟他聊家常,联络感情。

    杨妙言比起郑观音,差了足足一条街,有可能更多。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杨妙言没有郑观音聪明。

    郑观音比杨妙言大几岁,阅历、见闻、为人处事的经验比杨妙言丰富。郑观音入李家的时间也比杨妙言长,自然比杨妙言更懂李家的人。

    “大狐狸,小狐狸,李唐皇室一群狐狸,在这群狐狸中间混,压力有点大啊。”

    李吉感慨着,背负双手回到了武德殿正殿。

    坐在长几后,李吉再次翻开了《伤寒论》,看着看着,李吉发现了里面居然夹带了一些私货,讲的居然是缝合术。

    说是用一种桑皮线,可以缝合伤口,再涂上‘神膏’,便能加快伤口愈合。

    这可是神技啊。

    李唐如今还有不少敌人,以李吉的身份,少不了要去战场上走一遭,懂得这个神技的话,就等于多了一条命。

    李吉急忙去看‘桑皮线’和‘神膏’的做法。

    但是还没看清楚,殿门口就闯进一个人,手里捧着一卷圣旨。

    在那人身后,还跟着一群人,手里皆捧着红木盘子,上面盖着红布。

    “殿下,圣旨到。”

    刘俊进了殿,向李吉一礼。

    李吉愕然的仰起头,心里一边琢磨李渊又闹什么幺蛾子,一边问,“给我的?”

    刘俊躬身道:“给陈夫人的。”

    “陈夫人?”

    李吉愣了一下,寝殿内貌似没有一位姓陈的夫人,府上能被称之为夫人的陈氏,似乎只有陈善意。

    “给陈娘娘的?”

    刘俊缓缓点头。

    李吉古怪的道:“我父亲怎么会给陈娘娘旨意?”

    刘俊没闲暇跟李吉废话,果断道:“殿下,迎旨吧。”

    “还要我迎?”

    李吉彻底愣了。

    大唐的圣旨种类很多,以李吉的身份,大部分圣旨还不需要迎,只需要躬身听旨就行了,碰见以‘门下’二字开头的,还能站着听。

    需要李吉迎的,那起码是‘诏曰’开头的。

    刘俊没有回应李吉的话,只是静静的站在原地。

    李吉起身,吩咐跪坐在一侧的侍婢阿酒,“去告诉王妃,召集府上的人,准备香案迎旨。”

    阿酒应允了一声,准备离开。

    刘俊突然开口道:“大家说了,殿下和陈夫人听着就行,不用大动干戈。”

    李吉一脸疑惑。

    李渊这又是几个意思?

    发了‘诏曰’开头的圣旨,让他恭迎,却又不让他大动干戈。

    有毛病?!

    “那就照刘少监说的,准备香案,请陈娘娘过来。”

    李吉心里抱怨了一句,重新吩咐了一番。

    阿酒点了一下头,退出了正殿。

    没过多久,正殿内就多出一张香案。

    陈善意也被请到了正殿。

    李吉走出长几,主动迎上前,“陈娘娘……”

    陈善意在李吉走近的时候,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躬身一礼,轻声道:“殿下……”

章节目录

满唐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圣诞稻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圣诞稻草人并收藏满唐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