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修车的人排起了长队?
据十二叔说,于老蔫小时候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一直是蔫坏蔫坏的。
四岁的时候去人家串门,突然肚子疼要去拉粑粑,结果可倒好,这家伙也不去厕所,蹲人家房东就开始了,而且还不可一个地方,最后硬生生摆了个“八门”出来。
还有一次,有人欺负他哥于臣,于臣是个老实的,揍不过就是揍不过,就算鼻青脸肿回家也不哭鼻子,养好了伤再干就是了。
那种敢打敢上的劲儿,跟于大为可太像了。
而于老蔫却不是,他自小体弱多病,知道自己打不过,所以也不正面去打,回家拿着火柴,直接把人家柴火垛给点着了,还好是雪天点的,要不然整个村后面那树趟子就全烧没了。
这些事情或许放在当年,那都是招人恨的事儿,可如今岁月沉淀之下,那些个骂这帮人的老一辈人,坟头草都长好几茬了。
留下的便是回忆之中带出来的笑声,以及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缅怀。
最里屋是于大为跟年轻一辈儿们吃喝的桌子,如今老于家的年轻一辈儿都暗暗围绕在于大为周围。
所以聊的很多话题也都是跟于大为本人相关,也有一些是提出自己想弄点啥,找于大为提提意见。
毕竟于大为如今算得上是创业成功了呢,只不过他们还不晓得“创业”这个词,只是明白现在于大为算是个老板了,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
坐在对面的于大民就想着学于大为,不养马了,养个车啥的。
对此,于大为也没有反驳,只是分析了一下养车的风险和投资占比,包括活源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
这还真不是于大为看不起于大民,就算他于大为自己,如今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只能算是半只脚踏上船,其中一大部分是很多人看在自己的技术面子上,才愿意跟自己结交,也愿意用车。
这里面也包括大领导黄丰仓。
所以养车这件事,真要是手头上没个金刚钻,还真不好干出这个瓷器活。
这顿饭一直吃到天黑,众人这才乘着酒意陆续离开。
临走之时,于大为将切好的野猪肉的肉条,分给了大家,但凡过来的人家都有一条肉。
别看如今快到九四年,可屯子里的人该吃不上肉还是吃不上肉,他于大为上辈子不就是这样,过年的时候,还要把养的白白胖胖的猪卖了换钱。
所以拿到肉的人都开心的不行,长辈们更是对于大为欣慰不已,都夸咱们老于家终于要长出一棵参天树了。
于大为对此只是谦虚一笑,完全没把大家的吹捧当回事,甚至说两句自贬身价的话。
一旁跟他一起站在大门口送人的于老蔫,目光不着边际的看了他一眼,随后满意的勾勒起嘴角。
虽然像于大为从前那般勇猛,胆大,敢作敢为,这些都不是坏事。
于老蔫一直觉得,这些个品质很好,因为他大哥于臣也是这样的性子。
但如果加上低调,收敛,谦卑,那于老蔫会觉得此子未来不可限量,哪怕是没有那么大的成就,但全家人绝对能吃饱,能穿暖,哪怕遇上大灾年也绝对饿不死。
送走了所有人,于大为开始关心起那两只兔子,灰兔子在仓子里还好,可能是饿的,土豆子被它啃了大半。
倒是受伤的白兔子,地面有一小滩红色的血迹,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手电筒照在它身旁,这才看见旁边的小土豆子也被咬了一小点。
还行,知道吃就饿不死。
于大为先把两只兔子用绳子系好,拽到一边,随后又在老爷子的仓房里开始乱翻。
他隐约记得,好早以前,老爷子焊过一个鸡笼子,能有于大为半臂长,用来装兔子绝对没问题。
找了一会,在北墙角终于看见了,将它拿出来放在了地上,而后又把两只兔子解开绳子,扔进了笼子里,弄完了这一切之后,于大为又从厨房外屋掰了点烂菜叶子扔了进去,又一小盆水后,这才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老爷子家。
今晚就不打算给兔子挪窝了,而且白兔子都快死了,他心里盘算着,要是这两只兔子在笼子待两天,白兔子彻底好了,那就拿回家养着。
要是白兔子没熬过去,死了,那他就直接连带着灰兔子都拿土豆子炖了。
接下来,于大为在家又休息了两天,整个人才有一种彻底恢复过来的感觉,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这几天都被家人和周围的一切慢慢治愈着。
他明天先准备去自己开的修理厂看一眼,顺便去镇上找梁老板问问配件的事儿,之后便打算出个短差,上油城用两到三天的时间,把油城设备厂的两台阿克曼挖掘机稍微检修一下。() ()
去修理厂看一眼是必须的,毕竟自己这个甩手掌柜的一走,基本上就没人了。
段大海倒是还有一把钥匙,可也不是天天都去他那边。
如今有了小汽车,以后的出行就再也不需要老爷子家的四轮车了,而老爷子又萌生出把四轮车卖出去的想法。
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总感觉以后的四轮车会越来越不值钱,早买早利索,兴许还能多卖点钱。”
于大为不置可否,随着国内工业发展越来越快,屯子里四轮车会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工具,价格肯定会便宜一些,再加上通货膨胀,钱的面值跟价值开始不成正比,早卖或许真的能多赚不少。
离开的前一天,于大为又回来了好多木头绊子,全部用斧子劈成块,放在了门外狗窝旁边,垒的整整齐齐。
韩静凡没有表现出对于大为离开有多么的不舍,因为她也不是一个人不能生活,甚至很不讨厌一个人一个小院,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她对于大为有喜欢吗,有。
有爱吗?也有。只是他们除了是夫妻之外,还是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于大为有他的车要修,要养,而她韩静凡也有自己的生活,更有自己感兴趣的事。
所以可能相比于不舍,她对他更多的是互相尊重,这便是读书读出来的知性。
临走前,于大为把在老爷子家养的两只兔子弄回来了,它们俩很幸运,没有成为一锅兔子汤。
小白兔子在第三天的时候,就已经好多了,灰兔子是个能吃的,短短几天就感觉胖了一小圈。
于大为将铁笼子一起弄了回来,用两个破旧的长条凳子做支撑,放在了鸭架旁边,紧挨着窗户下的地方。
然后把铁笼子放上去,其上又铺了一层棉被和一层帆布,最上头用砖头和石头压上,防止狂风卷走了被子。
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两只兔子冻不死,水是成冰坨的,不论是鸡鸭鹅,想喝水都只能等到饭点儿,把热水倒在冰坨上面,化开以后再喝。
不过这对于两只兔子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毕竟在雪地里生活,尤其是大东北,每天担惊受怕被吃掉不说,还不一定找得到食物,明明是两只成年的兔子,却瘦小的如同刚出生没几个月似的。
于大为能看得出来,韩静凡是很喜欢养兔子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媳妇儿,刚拿回来的第一天,这两只兔子就得被他做成麻辣兔头。
隔天走的时候,韩静凡给于大为早起做了一碗打卤面,热汤的,吃的身体暖洋洋的。
趁着天还没亮,就着炕上和炉子里的热乎气,两人又在被窝里温存了一会,于大为这才驱车离开直奔镇上。
菲亚特p最高时速,于大为把车开到东北以后,速度就从没超过六十,主要是因为地滑。
先去镇上卖轮胎的地方,弄了四个尺寸差不多的防滑轮胎,还买了一桶防冻机油,对方帮着换好之后,于大为这才毫无后顾之忧般在雪地疾驰。
第一站,梁老板的配件店。
屋子里梁老板一边炉子里烤土豆,一边在算账。
见于大为终于回来了,梁老板激动地拽着他坐下来:“你呀你,你可真长心,还知道回来呀!”
“咋了?”于大为一脸懵逼,这怎么感觉好像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似的。
“去庆城没多久,隔壁菜馆老板就跟我说,你那个小修理厂天天有人敲门找你修车,有时候一天能有十来个人在门口敲门。”梁老板手掌轻拍额头,替于大为后悔不已,“这可都是钱啊!关上门铺子都能火成这样,开了门那还了得?!你赶紧回去看看吧。”
于大为坐在凳子上,一时之间还没有从梁老板的话里反应过来。
一天十来个人敲门找修车?哪怕是镇子里工程机械加起来,好像也达不到这种程度吧?
他上辈子在油城开修理店,一天里也没见过这么多客户找自己修车呀。
真TM的邪门!
于大为还想说什么,就被梁老板推着赶出了门外。
“对了,梁哥,压路机配件……”
“配件我已经给你放在厂子的小房里了,你抓紧去厂子看看吧。”
“这……好吧。”
四岁的时候去人家串门,突然肚子疼要去拉粑粑,结果可倒好,这家伙也不去厕所,蹲人家房东就开始了,而且还不可一个地方,最后硬生生摆了个“八门”出来。
还有一次,有人欺负他哥于臣,于臣是个老实的,揍不过就是揍不过,就算鼻青脸肿回家也不哭鼻子,养好了伤再干就是了。
那种敢打敢上的劲儿,跟于大为可太像了。
而于老蔫却不是,他自小体弱多病,知道自己打不过,所以也不正面去打,回家拿着火柴,直接把人家柴火垛给点着了,还好是雪天点的,要不然整个村后面那树趟子就全烧没了。
这些事情或许放在当年,那都是招人恨的事儿,可如今岁月沉淀之下,那些个骂这帮人的老一辈人,坟头草都长好几茬了。
留下的便是回忆之中带出来的笑声,以及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缅怀。
最里屋是于大为跟年轻一辈儿们吃喝的桌子,如今老于家的年轻一辈儿都暗暗围绕在于大为周围。
所以聊的很多话题也都是跟于大为本人相关,也有一些是提出自己想弄点啥,找于大为提提意见。
毕竟于大为如今算得上是创业成功了呢,只不过他们还不晓得“创业”这个词,只是明白现在于大为算是个老板了,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
坐在对面的于大民就想着学于大为,不养马了,养个车啥的。
对此,于大为也没有反驳,只是分析了一下养车的风险和投资占比,包括活源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
这还真不是于大为看不起于大民,就算他于大为自己,如今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只能算是半只脚踏上船,其中一大部分是很多人看在自己的技术面子上,才愿意跟自己结交,也愿意用车。
这里面也包括大领导黄丰仓。
所以养车这件事,真要是手头上没个金刚钻,还真不好干出这个瓷器活。
这顿饭一直吃到天黑,众人这才乘着酒意陆续离开。
临走之时,于大为将切好的野猪肉的肉条,分给了大家,但凡过来的人家都有一条肉。
别看如今快到九四年,可屯子里的人该吃不上肉还是吃不上肉,他于大为上辈子不就是这样,过年的时候,还要把养的白白胖胖的猪卖了换钱。
所以拿到肉的人都开心的不行,长辈们更是对于大为欣慰不已,都夸咱们老于家终于要长出一棵参天树了。
于大为对此只是谦虚一笑,完全没把大家的吹捧当回事,甚至说两句自贬身价的话。
一旁跟他一起站在大门口送人的于老蔫,目光不着边际的看了他一眼,随后满意的勾勒起嘴角。
虽然像于大为从前那般勇猛,胆大,敢作敢为,这些都不是坏事。
于老蔫一直觉得,这些个品质很好,因为他大哥于臣也是这样的性子。
但如果加上低调,收敛,谦卑,那于老蔫会觉得此子未来不可限量,哪怕是没有那么大的成就,但全家人绝对能吃饱,能穿暖,哪怕遇上大灾年也绝对饿不死。
送走了所有人,于大为开始关心起那两只兔子,灰兔子在仓子里还好,可能是饿的,土豆子被它啃了大半。
倒是受伤的白兔子,地面有一小滩红色的血迹,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手电筒照在它身旁,这才看见旁边的小土豆子也被咬了一小点。
还行,知道吃就饿不死。
于大为先把两只兔子用绳子系好,拽到一边,随后又在老爷子的仓房里开始乱翻。
他隐约记得,好早以前,老爷子焊过一个鸡笼子,能有于大为半臂长,用来装兔子绝对没问题。
找了一会,在北墙角终于看见了,将它拿出来放在了地上,而后又把两只兔子解开绳子,扔进了笼子里,弄完了这一切之后,于大为又从厨房外屋掰了点烂菜叶子扔了进去,又一小盆水后,这才带着老婆孩子离开了老爷子家。
今晚就不打算给兔子挪窝了,而且白兔子都快死了,他心里盘算着,要是这两只兔子在笼子待两天,白兔子彻底好了,那就拿回家养着。
要是白兔子没熬过去,死了,那他就直接连带着灰兔子都拿土豆子炖了。
接下来,于大为在家又休息了两天,整个人才有一种彻底恢复过来的感觉,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这几天都被家人和周围的一切慢慢治愈着。
他明天先准备去自己开的修理厂看一眼,顺便去镇上找梁老板问问配件的事儿,之后便打算出个短差,上油城用两到三天的时间,把油城设备厂的两台阿克曼挖掘机稍微检修一下。() ()
去修理厂看一眼是必须的,毕竟自己这个甩手掌柜的一走,基本上就没人了。
段大海倒是还有一把钥匙,可也不是天天都去他那边。
如今有了小汽车,以后的出行就再也不需要老爷子家的四轮车了,而老爷子又萌生出把四轮车卖出去的想法。
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总感觉以后的四轮车会越来越不值钱,早买早利索,兴许还能多卖点钱。”
于大为不置可否,随着国内工业发展越来越快,屯子里四轮车会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工具,价格肯定会便宜一些,再加上通货膨胀,钱的面值跟价值开始不成正比,早卖或许真的能多赚不少。
离开的前一天,于大为又回来了好多木头绊子,全部用斧子劈成块,放在了门外狗窝旁边,垒的整整齐齐。
韩静凡没有表现出对于大为离开有多么的不舍,因为她也不是一个人不能生活,甚至很不讨厌一个人一个小院,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她对于大为有喜欢吗,有。
有爱吗?也有。只是他们除了是夫妻之外,还是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于大为有他的车要修,要养,而她韩静凡也有自己的生活,更有自己感兴趣的事。
所以可能相比于不舍,她对他更多的是互相尊重,这便是读书读出来的知性。
临走前,于大为把在老爷子家养的两只兔子弄回来了,它们俩很幸运,没有成为一锅兔子汤。
小白兔子在第三天的时候,就已经好多了,灰兔子是个能吃的,短短几天就感觉胖了一小圈。
于大为将铁笼子一起弄了回来,用两个破旧的长条凳子做支撑,放在了鸭架旁边,紧挨着窗户下的地方。
然后把铁笼子放上去,其上又铺了一层棉被和一层帆布,最上头用砖头和石头压上,防止狂风卷走了被子。
这样能最大限度保证两只兔子冻不死,水是成冰坨的,不论是鸡鸭鹅,想喝水都只能等到饭点儿,把热水倒在冰坨上面,化开以后再喝。
不过这对于两只兔子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毕竟在雪地里生活,尤其是大东北,每天担惊受怕被吃掉不说,还不一定找得到食物,明明是两只成年的兔子,却瘦小的如同刚出生没几个月似的。
于大为能看得出来,韩静凡是很喜欢养兔子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媳妇儿,刚拿回来的第一天,这两只兔子就得被他做成麻辣兔头。
隔天走的时候,韩静凡给于大为早起做了一碗打卤面,热汤的,吃的身体暖洋洋的。
趁着天还没亮,就着炕上和炉子里的热乎气,两人又在被窝里温存了一会,于大为这才驱车离开直奔镇上。
菲亚特p最高时速,于大为把车开到东北以后,速度就从没超过六十,主要是因为地滑。
先去镇上卖轮胎的地方,弄了四个尺寸差不多的防滑轮胎,还买了一桶防冻机油,对方帮着换好之后,于大为这才毫无后顾之忧般在雪地疾驰。
第一站,梁老板的配件店。
屋子里梁老板一边炉子里烤土豆,一边在算账。
见于大为终于回来了,梁老板激动地拽着他坐下来:“你呀你,你可真长心,还知道回来呀!”
“咋了?”于大为一脸懵逼,这怎么感觉好像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似的。
“去庆城没多久,隔壁菜馆老板就跟我说,你那个小修理厂天天有人敲门找你修车,有时候一天能有十来个人在门口敲门。”梁老板手掌轻拍额头,替于大为后悔不已,“这可都是钱啊!关上门铺子都能火成这样,开了门那还了得?!你赶紧回去看看吧。”
于大为坐在凳子上,一时之间还没有从梁老板的话里反应过来。
一天十来个人敲门找修车?哪怕是镇子里工程机械加起来,好像也达不到这种程度吧?
他上辈子在油城开修理店,一天里也没见过这么多客户找自己修车呀。
真TM的邪门!
于大为还想说什么,就被梁老板推着赶出了门外。
“对了,梁哥,压路机配件……”
“配件我已经给你放在厂子的小房里了,你抓紧去厂子看看吧。”
“这……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