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说不定更对口吧,你麻醉的去圣十字?”
“他们什么医种都招,而且,在一眼望到头之前,想去感受一下嘛。”
“那你去咨询外科的元一呗,咱院有名的圣十字医生。听说她回来了,可能又快走了。诶,你们应该分到过一台手术吧?”
“别提啦我压根见不到她,她一回来就被李院长拎走天天和他一块做手术开联会,她今年又带回来很多案例,好像还要帮他带学生开组会。”
“谁让她厉害呢,军医大十届遇不见一个的。这如果一直在咱们院里呆着,指不定早是主任了,换个人李院长哪会给她带薪留职九年啊。”
“她现在回来也不晚,她哪头都说得上吧。”
“每年会回来最少一个月。今年好像是受伤了,刚好。”
“听他们说前段时间圣十字内部管理出了很大问题,导致一线配给和伤亡很大。”
“圣十字经费好像都是私人或者企业独立资助的吧?”
“李院长肯定要劝她别干了。”
“就是说啊。所以你还是慎重考虑这个时间点要不要去吧!”
“停停停,那个,十届出不来一个元医生,那之前呢?”
一圈人看着新来的。
“也是李院长的学生。”解释的人收起了闲谈的松弛,语气多了些敬重。“叫泰兰尼,元一的半个大导。九年前在圣十字的救援项目里去世了。如果她还活着…唉。”
“我还挺想知道她如果还在,她和元一谁更胜一筹呢。”一人心直口快地说。
“差了十年阅历,什么胜不胜的。”
“她去掉手术帽那头栗色短发甩起来的时候,真的很好看。”另一人看着一边,近乎缅怀。
“好了好了,干活去。”一个人拍拍巴掌,打破了这似乎不合时宜的沉寂。人们刹时也像解除禁锢,兀自散开了。“新来的,想去圣十字要通过他们好几项专业考核,你还是先通过咱们院的技能测试吧。”
元一晚上下了最后一台手术是七点半,她看完两个学生的论文,讲了一通,出医院已经十点。她顺势叫这两个同门小师弟师妹一起吃点东西,他们拘谨地以今夜要把论文改出来为由婉拒,生无可恋地走了。元一看着他们离开,感叹自己几乎记不得人生第一篇医学论文写作的印象了。只记得自己觉得没预想困难,过关还有点意外,闲着无聊,于是又好好精进了一番。她毕了业后直接可以留在这儿,起初是和前夫一起住,离了婚发觉自己如果不打算换医院,的确需要一个房子,于是就在距离医院半小时自行车的地方买了一套小公寓,方便每年回来住,而且,保证了锻炼身体。就是遇见急诊赶路耽误时间——这些在她还没有打算结束圣十字医疗活动以前都是小事。
她的八年时光都在这个沿海城市度过,出了国立医院的院门一直朝着东南方走,走得过了不知道多少个街口,才会闻到那股迟来的腥咸气味。
她家离海远,反方向。
回来这边的房子之前,她早已设想自己的家是不是被洗劫一空或是有了未经允许的住户,钥匙转动,先至的是轻浮的尘土。
她四处转了一圈,没有什么被造访的痕迹。40平的一室一厅,一眼就能看个大概,她每走之前都会把大部分东西收进壁柜,一切用品清空,回来时,更是嗅不到一点生活的痕迹,倒也没什么偷的。她撸起袖子,先把灰尘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检查电路,电闸拉开,开始清洗需要使用的物件。她的消耗品全是便携装——小瓶的洗发水,小瓶的洁面乳,用完就扔,可以减少每次离开时的物件负担。她坐夜里的飞艇回来,进了门刚刚八点。她要速战速决,上午把房子收出来,中午就要去医院向她曾经的导师李教授报道。她把窗帘摘下来丢进洗衣机,检查排气扇和燃气,筛查了一遍需要用所有家具和物品,除了热水出了问题,其他一切正常。
房子小的好处在于你可以迅速整理好卫生,然后思考需要补给的东西。她从杂物柜里丢掉了很多未开封的小袋调味料,计划着要买点肉蛋奶,虽然,她大概率是每晚拎着外面的食品回来应付,而不是自己花时间做。
李院长一如印象里那般坐在办公室里挨个审批学生的论文报告。众所周知,导师办公室里的气温是随着导师的进入和离开,学生身份和作业完成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的,元进来只觉得怀念,而这几个二十多岁的学生就不一定了。
她一点就到了医院,都是熟人,愣是一点半才勉勉强强来到李院长的门口。她一如从前敲了三下推门进来,就见到了一种学生低头闭气,导师目如刀鞘看论文的情景。
“呦,元大医生,终于来了。”他抬头看到她,和蔼地指着她笑。“我还说这些论文看完前你能不能赶上,效率还不错。”
“怎么敢让老师等,我快马加鞭就来了。”
“来来来过来。”他高兴地起身,鬓边的白发已经向上蔓延。
介绍完他就高兴地匀了三个目光崇拜的师弟师妹的论文给她看。
“好好审,这群小孩太懒,提溜提溜。”
“能让您亲自指导的学生怎么会有差的呢。”
她就又这么以充沛的精力回到了这边久违的工作中。中途差点被导师拽去做受伤部位的ct和彩超,她好说歹说才熬到他的想法被电话打断。这两个月在大量的案例汲取以及新科研成果的实践学习中度过,医学界的研究与创新让她亢奋,并庆幸以完好的状态回归了。
不然她的导师李院长一定要劝她绝对不要再去活动。
其实这儿远没有她在圣十字执行的项目里忙碌,但作为一种适应与回归,非常合适。
元一蹬开自己的自行车,夜色里骑行在回家的路上。
八月的空气都是肿胀的,夜里才勉强降下些温度。她吹着风拐了几个弯,等待红绿灯时,余光瞥见一个穿着精致的女孩正背着单肩小皮包按着手机抱怨。七七八八无非是放鸽子的事,只不过耳朵上的那点翠绿引起了她的注意。
好像是翡翠。她想,骑了出去。
「你的酒收到了,破费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
如邮局所说,半个月后的一个下午,她收到了收件人短信。还配上了一张图片:打开酒箱盖子露出完好瓶身的威士忌,静躺在一旁的小裹件,还有一个成年男性但肤色不同的笔出胜利手势的手。显然不是他的。
「倒是送你的东西你不喜欢?」过了一会,他发来一张彩信:广阔海面上的隐隐升起的太阳。「我在海上。」
元一回复了几个电话,点开看了眼:「不信,像借别人的。」
「千真万确。」他回。
「厉害。」
早上起来,元一看到这边凌晨发来的消息:莫老五呲牙和一个海里有着两根长牙的长毛魔兽的大头照,背后依旧是一望无际的海,太阳很毒。
元一看着照片,有种熟人做了不合理又合理的事情的新奇感,而且,他笑得很弱智。
得空了她回:「你俩很像亲兄弟。」
「说得对,我俩拜把子两年,马上它就要迁徙了。」
「有你在它一定会一切顺利。」
他俩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有时候是元一好几天没信,有时候是莫老五。他手机话费像不要钱一样给她发彩信分享,元一知道了他确实在海上,还不是那种随时能靠岸的海,是夜里整个海面只有一两条船的海,是没事海浪翻天覆地的海。
「这样的伤口你会怎么处理?」他发了个像被鱼钩勾开的手指,皮肉翘着冒血。
「一般人我会建议他去岸上打个破伤风。」
「听你的。」
「但你不是一般人,这对你小意思吧。」
「任何人不听医生话后果都很严重,而且我很普通。我好奇一下,如果我靠不了岸也没有药物呢?」
「你应该比我擅长海上应急。」
「交流一下经验嘛。」
「你在猎人里是干什么的?」终于,她问了。
「我是海洋猎人。」
「哦。」
「简单来说就是做对海洋环境有利的所有事。」
「大概明白了,是个伟大的职业。」她补了一句:「什么都没有就冲点海水包一下听天由命。」
「你有空带你来海上玩儿。」
「我会期待的。」
「最近忙吗?」
元一没回,觉得没再回复的必要。那段时间她确实忙,但这没什么好说的,他也没再找话题,联系也就在半个月前断了。
元一回到家,把手洗干净拿了一袋泡面煮。
每年她会留一两个月的时间处理和完成留职医院的工作和活动,眼下她已经走过组织要求的一年休整期,到了下周,就可以回总部做考核和体检了。过两天是休息日,有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和她约好了日子要大驾光临,元一说中午行,白天有组会,她说正好,她也要先和一位资助组织的金主见面。
“忙坏了吧桑缇。”元一听着电话,语带笑意。
“彼此彼此,见了面,我还要恭贺你康复如初。”对面女人爽朗地说。“什么话等见面再说,咱们好好聊聊。”
“他们什么医种都招,而且,在一眼望到头之前,想去感受一下嘛。”
“那你去咨询外科的元一呗,咱院有名的圣十字医生。听说她回来了,可能又快走了。诶,你们应该分到过一台手术吧?”
“别提啦我压根见不到她,她一回来就被李院长拎走天天和他一块做手术开联会,她今年又带回来很多案例,好像还要帮他带学生开组会。”
“谁让她厉害呢,军医大十届遇不见一个的。这如果一直在咱们院里呆着,指不定早是主任了,换个人李院长哪会给她带薪留职九年啊。”
“她现在回来也不晚,她哪头都说得上吧。”
“每年会回来最少一个月。今年好像是受伤了,刚好。”
“听他们说前段时间圣十字内部管理出了很大问题,导致一线配给和伤亡很大。”
“圣十字经费好像都是私人或者企业独立资助的吧?”
“李院长肯定要劝她别干了。”
“就是说啊。所以你还是慎重考虑这个时间点要不要去吧!”
“停停停,那个,十届出不来一个元医生,那之前呢?”
一圈人看着新来的。
“也是李院长的学生。”解释的人收起了闲谈的松弛,语气多了些敬重。“叫泰兰尼,元一的半个大导。九年前在圣十字的救援项目里去世了。如果她还活着…唉。”
“我还挺想知道她如果还在,她和元一谁更胜一筹呢。”一人心直口快地说。
“差了十年阅历,什么胜不胜的。”
“她去掉手术帽那头栗色短发甩起来的时候,真的很好看。”另一人看着一边,近乎缅怀。
“好了好了,干活去。”一个人拍拍巴掌,打破了这似乎不合时宜的沉寂。人们刹时也像解除禁锢,兀自散开了。“新来的,想去圣十字要通过他们好几项专业考核,你还是先通过咱们院的技能测试吧。”
元一晚上下了最后一台手术是七点半,她看完两个学生的论文,讲了一通,出医院已经十点。她顺势叫这两个同门小师弟师妹一起吃点东西,他们拘谨地以今夜要把论文改出来为由婉拒,生无可恋地走了。元一看着他们离开,感叹自己几乎记不得人生第一篇医学论文写作的印象了。只记得自己觉得没预想困难,过关还有点意外,闲着无聊,于是又好好精进了一番。她毕了业后直接可以留在这儿,起初是和前夫一起住,离了婚发觉自己如果不打算换医院,的确需要一个房子,于是就在距离医院半小时自行车的地方买了一套小公寓,方便每年回来住,而且,保证了锻炼身体。就是遇见急诊赶路耽误时间——这些在她还没有打算结束圣十字医疗活动以前都是小事。
她的八年时光都在这个沿海城市度过,出了国立医院的院门一直朝着东南方走,走得过了不知道多少个街口,才会闻到那股迟来的腥咸气味。
她家离海远,反方向。
回来这边的房子之前,她早已设想自己的家是不是被洗劫一空或是有了未经允许的住户,钥匙转动,先至的是轻浮的尘土。
她四处转了一圈,没有什么被造访的痕迹。40平的一室一厅,一眼就能看个大概,她每走之前都会把大部分东西收进壁柜,一切用品清空,回来时,更是嗅不到一点生活的痕迹,倒也没什么偷的。她撸起袖子,先把灰尘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检查电路,电闸拉开,开始清洗需要使用的物件。她的消耗品全是便携装——小瓶的洗发水,小瓶的洁面乳,用完就扔,可以减少每次离开时的物件负担。她坐夜里的飞艇回来,进了门刚刚八点。她要速战速决,上午把房子收出来,中午就要去医院向她曾经的导师李教授报道。她把窗帘摘下来丢进洗衣机,检查排气扇和燃气,筛查了一遍需要用所有家具和物品,除了热水出了问题,其他一切正常。
房子小的好处在于你可以迅速整理好卫生,然后思考需要补给的东西。她从杂物柜里丢掉了很多未开封的小袋调味料,计划着要买点肉蛋奶,虽然,她大概率是每晚拎着外面的食品回来应付,而不是自己花时间做。
李院长一如印象里那般坐在办公室里挨个审批学生的论文报告。众所周知,导师办公室里的气温是随着导师的进入和离开,学生身份和作业完成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化的,元进来只觉得怀念,而这几个二十多岁的学生就不一定了。
她一点就到了医院,都是熟人,愣是一点半才勉勉强强来到李院长的门口。她一如从前敲了三下推门进来,就见到了一种学生低头闭气,导师目如刀鞘看论文的情景。
“呦,元大医生,终于来了。”他抬头看到她,和蔼地指着她笑。“我还说这些论文看完前你能不能赶上,效率还不错。”
“怎么敢让老师等,我快马加鞭就来了。”
“来来来过来。”他高兴地起身,鬓边的白发已经向上蔓延。
介绍完他就高兴地匀了三个目光崇拜的师弟师妹的论文给她看。
“好好审,这群小孩太懒,提溜提溜。”
“能让您亲自指导的学生怎么会有差的呢。”
她就又这么以充沛的精力回到了这边久违的工作中。中途差点被导师拽去做受伤部位的ct和彩超,她好说歹说才熬到他的想法被电话打断。这两个月在大量的案例汲取以及新科研成果的实践学习中度过,医学界的研究与创新让她亢奋,并庆幸以完好的状态回归了。
不然她的导师李院长一定要劝她绝对不要再去活动。
其实这儿远没有她在圣十字执行的项目里忙碌,但作为一种适应与回归,非常合适。
元一蹬开自己的自行车,夜色里骑行在回家的路上。
八月的空气都是肿胀的,夜里才勉强降下些温度。她吹着风拐了几个弯,等待红绿灯时,余光瞥见一个穿着精致的女孩正背着单肩小皮包按着手机抱怨。七七八八无非是放鸽子的事,只不过耳朵上的那点翠绿引起了她的注意。
好像是翡翠。她想,骑了出去。
「你的酒收到了,破费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
如邮局所说,半个月后的一个下午,她收到了收件人短信。还配上了一张图片:打开酒箱盖子露出完好瓶身的威士忌,静躺在一旁的小裹件,还有一个成年男性但肤色不同的笔出胜利手势的手。显然不是他的。
「倒是送你的东西你不喜欢?」过了一会,他发来一张彩信:广阔海面上的隐隐升起的太阳。「我在海上。」
元一回复了几个电话,点开看了眼:「不信,像借别人的。」
「千真万确。」他回。
「厉害。」
早上起来,元一看到这边凌晨发来的消息:莫老五呲牙和一个海里有着两根长牙的长毛魔兽的大头照,背后依旧是一望无际的海,太阳很毒。
元一看着照片,有种熟人做了不合理又合理的事情的新奇感,而且,他笑得很弱智。
得空了她回:「你俩很像亲兄弟。」
「说得对,我俩拜把子两年,马上它就要迁徙了。」
「有你在它一定会一切顺利。」
他俩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有时候是元一好几天没信,有时候是莫老五。他手机话费像不要钱一样给她发彩信分享,元一知道了他确实在海上,还不是那种随时能靠岸的海,是夜里整个海面只有一两条船的海,是没事海浪翻天覆地的海。
「这样的伤口你会怎么处理?」他发了个像被鱼钩勾开的手指,皮肉翘着冒血。
「一般人我会建议他去岸上打个破伤风。」
「听你的。」
「但你不是一般人,这对你小意思吧。」
「任何人不听医生话后果都很严重,而且我很普通。我好奇一下,如果我靠不了岸也没有药物呢?」
「你应该比我擅长海上应急。」
「交流一下经验嘛。」
「你在猎人里是干什么的?」终于,她问了。
「我是海洋猎人。」
「哦。」
「简单来说就是做对海洋环境有利的所有事。」
「大概明白了,是个伟大的职业。」她补了一句:「什么都没有就冲点海水包一下听天由命。」
「你有空带你来海上玩儿。」
「我会期待的。」
「最近忙吗?」
元一没回,觉得没再回复的必要。那段时间她确实忙,但这没什么好说的,他也没再找话题,联系也就在半个月前断了。
元一回到家,把手洗干净拿了一袋泡面煮。
每年她会留一两个月的时间处理和完成留职医院的工作和活动,眼下她已经走过组织要求的一年休整期,到了下周,就可以回总部做考核和体检了。过两天是休息日,有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和她约好了日子要大驾光临,元一说中午行,白天有组会,她说正好,她也要先和一位资助组织的金主见面。
“忙坏了吧桑缇。”元一听着电话,语带笑意。
“彼此彼此,见了面,我还要恭贺你康复如初。”对面女人爽朗地说。“什么话等见面再说,咱们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