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武举春闱的前奏
元祯十七年,二月二,龙抬头。
随着春季的到来,万物开始复苏,神京城郊的灾民,在朝廷的安排下,携带余粮和粮种分批返乡。
十数万流民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同时心里印刻下了,曾帮助过他们的恩人,其中分量最重的,自然是那个名叫沈沅的青衣少年。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大事,在神京城讨论的沸沸扬扬。
两日之后,将迎来三年一届的武举春闱。
在翰墨斋的连续宣传造势之下,此届春闱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受关注。
甚至热度破天荒超过了文举春闱,全城大街小巷,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贩夫走卒,几乎每个人茶余饭后都会聊这个话头。
翰墨斋为此,还专门刊载了一个排行榜,名曰『夺魁名人录』。
上面记载了参加本次春闱的武举人实力排名,不论出身,只参考过往战绩。
而且还分期,对排行榜上每个人的身份背景,逐個介绍。
神京东城,朝阳门大街,吉祥茶馆。
这里是全城最热闹的茶馆,也是消息传播最快的地方之一,旭日初升,这里就已是座无虚席。
“诶,今天是介绍到谁了?”
“我这有刚买来的小报,兄弟们一起看看。”
言罢,说话之人打开小报,与同桌几位好友,一起查阅起来。
“江凡!今日介绍的是夺魁名人录的第三名——江凡。”
“快看看,此人是什么来头?”
“嚯,竟然是金陵巡抚之子!”有人感慨一句,继续往下读:“于金陵武举秋闱中,夺文试、技勇、步射三科满分,后与沈沅在骑射中,改五十步为八十步,二十八射皆中,又改射距至百步,两射中一,惜败于沈沅,是为金陵武举人第二。”
“嘶!”
读到这里,几人一阵惊叹。
“难怪此人能力压其他省的武解元,排在夺魁名人录第三,原来是惜败给了那个变态的沈解元。”
“上面还说,江凡与沈沅是知己好友。”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何况两人还是同乡。”
类似的感慨与议论,在吉祥茶馆,在朝阳门大街,在神京城四处展开。
翰墨斋二楼,一个豪华房间内。
沈沅喝了口香茗,抬眸看向对坐的高岳,摇头微笑道:“殿下这般不遗余力宣传武举,就不怕那些儒士有意见?”
大周近年虽愈发尚武,但朝中大事仍由文官把持,诸多政令都出自内阁与六部尚书之手,这些人无一不是通过文举,一步步熬过来的老儒。
高岳不以为意道:“现今九边局势何等凶危,何必再瞻前顾后,若是虏寇打过来,难道要靠那群老儒的嘴,和所谓的权谋来阻挡吗?”
沈沅默然一下,点了点头,此话,他是基本赞同的。
这也是为何选择武举一途的原因,九边之患,迫在眉睫,大周现在急需一支能稳定局势的强军。
这比其他任何内政都要来得紧迫。
沈沅再次拿起桌上的小报,扫了眼那醒目的『夺魁名人录』。
这个排行榜足有三十名之数,高岳将他与冯紫英排为并列第一,紧随其后是江凡第三,再之后是其他诸省的武解元。
而榜上还有两个名字,却让沈沅心头不禁有些怪异。
排名第十的柳湘莲,以及排名第二十五的倪二。
这二人,再算上冯紫英,原著中闻名遐迩的『红楼四侠』,在这个排行榜上占了三席。() ()
高岳见沈沅没说话,笑道:“虽说我把你与冯紫英并列,但坊间对你二人的赔率,却是六四开,你六他四,所以....在百姓心中,你才是武状元的最热人选。”
这倒让沈沅有些意外,毕竟冯紫英同样也是四科满分的武解元,而且还是神京本地人,有主场优势,应该更受京城百姓追捧才是。
“为何?”
“因为你的战绩,骑射百步穿杨,孤身诛贼首,斩敌数百人,更在聊城化身血修罗,杀退悍匪。”
“言过其实了,纠正一下,敖门寨之战,我只杀了百人,聊城之战,我身边还有二十几名兄弟相助。”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成为大周无数少年心中的热血英雄,而这个形象,将在你夺魁之后,被推向新的顶点,随之而起的....是席卷各地的尚武之风。”
沈沅:“......”
“殿下这般急于求成,不担心遭到反噬吗?”
高岳幽幽一叹,道:“相比亡国于异族,其他任何风险都可以冒。”
沈沅闻言,陷入默然,这位四皇子的话,绝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更可能是那位大周天子的想法。
看来,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
荣国府,荣庆堂。
今日这里出奇的热闹。
宁荣两府的女眷几乎都到了,来给老太太问安。
宁府的尤氏和秦可卿,荣府的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和李纨,还有薛姨妈也来了,几人分坐两侧。
闺阁姑娘们也都在,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探春和惜春,几个女孩则坐在贾母下方的绣墩上。
众钗云集,群芳争艳,说说笑笑。
贾母高坐于正中的罗汉榻之上,看着眼前的高乐之象,心情大好,慈眉善目,面含微笑。
“今儿个难得来的这么齐整,近来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说出来让大伙乐呵?”
这位老太太还是那副心态,只想听听那些让自己舒心的事。
王熙凤闻言,眸光闪动一下,笑道:“我这还真有一件高兴的事儿,与老太太您有关。”
“哦?和我有关?”贾母起了精神,笑道:“你这泼皮破落户,莫不是拿我作筏子取乐,是什么事赶紧说来,休要卖关子。”
贾母兴趣甚浓,在取悦老太太这一块,凤姐从没让人失望过。
凤姐笑道:“老太太还记得冬月大雪那会儿,云丫头她们几个募捐的事吗?”
“自是记得的,那会儿我也捐了些。”
“城郊的灾民都陆续返乡啦,不少人都说咱们贾府里有大菩萨,还有些人赞老太太您怜贫惜弱,治家有方呢!”凤姐说着,一点儿都没表现出心虚。
这里的‘不少人’‘有些人’,其实也没多少人,其中还有几人是贾府派出去的小厮婆子在自我宣传。
当然,贾母自然不会深究,听着凤姐的话,老太太心里早已是欢喜不胜,面上还故作谦虚姿态,摆摆手道:“我们也就尽点儿心,当不得夸,你们往后也须多关注点这些事,那些都是真真的可怜人儿。”
凤姐、王夫人几人都附和着,应声称是。
听到救灾这事,一旁的湘云忽而想到了沈沅,烂漫萝莉心直口快来了一句:“说来募捐的事儿,还是沈大哥发起的,我听说城外灾民都在赞沈大哥的好呢,还说返乡后,要给沈大哥立长生牌位......”
随着春季的到来,万物开始复苏,神京城郊的灾民,在朝廷的安排下,携带余粮和粮种分批返乡。
十数万流民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同时心里印刻下了,曾帮助过他们的恩人,其中分量最重的,自然是那个名叫沈沅的青衣少年。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大事,在神京城讨论的沸沸扬扬。
两日之后,将迎来三年一届的武举春闱。
在翰墨斋的连续宣传造势之下,此届春闱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受关注。
甚至热度破天荒超过了文举春闱,全城大街小巷,上到王侯公卿,下到贩夫走卒,几乎每个人茶余饭后都会聊这个话头。
翰墨斋为此,还专门刊载了一个排行榜,名曰『夺魁名人录』。
上面记载了参加本次春闱的武举人实力排名,不论出身,只参考过往战绩。
而且还分期,对排行榜上每个人的身份背景,逐個介绍。
神京东城,朝阳门大街,吉祥茶馆。
这里是全城最热闹的茶馆,也是消息传播最快的地方之一,旭日初升,这里就已是座无虚席。
“诶,今天是介绍到谁了?”
“我这有刚买来的小报,兄弟们一起看看。”
言罢,说话之人打开小报,与同桌几位好友,一起查阅起来。
“江凡!今日介绍的是夺魁名人录的第三名——江凡。”
“快看看,此人是什么来头?”
“嚯,竟然是金陵巡抚之子!”有人感慨一句,继续往下读:“于金陵武举秋闱中,夺文试、技勇、步射三科满分,后与沈沅在骑射中,改五十步为八十步,二十八射皆中,又改射距至百步,两射中一,惜败于沈沅,是为金陵武举人第二。”
“嘶!”
读到这里,几人一阵惊叹。
“难怪此人能力压其他省的武解元,排在夺魁名人录第三,原来是惜败给了那个变态的沈解元。”
“上面还说,江凡与沈沅是知己好友。”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何况两人还是同乡。”
类似的感慨与议论,在吉祥茶馆,在朝阳门大街,在神京城四处展开。
翰墨斋二楼,一个豪华房间内。
沈沅喝了口香茗,抬眸看向对坐的高岳,摇头微笑道:“殿下这般不遗余力宣传武举,就不怕那些儒士有意见?”
大周近年虽愈发尚武,但朝中大事仍由文官把持,诸多政令都出自内阁与六部尚书之手,这些人无一不是通过文举,一步步熬过来的老儒。
高岳不以为意道:“现今九边局势何等凶危,何必再瞻前顾后,若是虏寇打过来,难道要靠那群老儒的嘴,和所谓的权谋来阻挡吗?”
沈沅默然一下,点了点头,此话,他是基本赞同的。
这也是为何选择武举一途的原因,九边之患,迫在眉睫,大周现在急需一支能稳定局势的强军。
这比其他任何内政都要来得紧迫。
沈沅再次拿起桌上的小报,扫了眼那醒目的『夺魁名人录』。
这个排行榜足有三十名之数,高岳将他与冯紫英排为并列第一,紧随其后是江凡第三,再之后是其他诸省的武解元。
而榜上还有两个名字,却让沈沅心头不禁有些怪异。
排名第十的柳湘莲,以及排名第二十五的倪二。
这二人,再算上冯紫英,原著中闻名遐迩的『红楼四侠』,在这个排行榜上占了三席。() ()
高岳见沈沅没说话,笑道:“虽说我把你与冯紫英并列,但坊间对你二人的赔率,却是六四开,你六他四,所以....在百姓心中,你才是武状元的最热人选。”
这倒让沈沅有些意外,毕竟冯紫英同样也是四科满分的武解元,而且还是神京本地人,有主场优势,应该更受京城百姓追捧才是。
“为何?”
“因为你的战绩,骑射百步穿杨,孤身诛贼首,斩敌数百人,更在聊城化身血修罗,杀退悍匪。”
“言过其实了,纠正一下,敖门寨之战,我只杀了百人,聊城之战,我身边还有二十几名兄弟相助。”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成为大周无数少年心中的热血英雄,而这个形象,将在你夺魁之后,被推向新的顶点,随之而起的....是席卷各地的尚武之风。”
沈沅:“......”
“殿下这般急于求成,不担心遭到反噬吗?”
高岳幽幽一叹,道:“相比亡国于异族,其他任何风险都可以冒。”
沈沅闻言,陷入默然,这位四皇子的话,绝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更可能是那位大周天子的想法。
看来,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
荣国府,荣庆堂。
今日这里出奇的热闹。
宁荣两府的女眷几乎都到了,来给老太太问安。
宁府的尤氏和秦可卿,荣府的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和李纨,还有薛姨妈也来了,几人分坐两侧。
闺阁姑娘们也都在,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探春和惜春,几个女孩则坐在贾母下方的绣墩上。
众钗云集,群芳争艳,说说笑笑。
贾母高坐于正中的罗汉榻之上,看着眼前的高乐之象,心情大好,慈眉善目,面含微笑。
“今儿个难得来的这么齐整,近来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说出来让大伙乐呵?”
这位老太太还是那副心态,只想听听那些让自己舒心的事。
王熙凤闻言,眸光闪动一下,笑道:“我这还真有一件高兴的事儿,与老太太您有关。”
“哦?和我有关?”贾母起了精神,笑道:“你这泼皮破落户,莫不是拿我作筏子取乐,是什么事赶紧说来,休要卖关子。”
贾母兴趣甚浓,在取悦老太太这一块,凤姐从没让人失望过。
凤姐笑道:“老太太还记得冬月大雪那会儿,云丫头她们几个募捐的事吗?”
“自是记得的,那会儿我也捐了些。”
“城郊的灾民都陆续返乡啦,不少人都说咱们贾府里有大菩萨,还有些人赞老太太您怜贫惜弱,治家有方呢!”凤姐说着,一点儿都没表现出心虚。
这里的‘不少人’‘有些人’,其实也没多少人,其中还有几人是贾府派出去的小厮婆子在自我宣传。
当然,贾母自然不会深究,听着凤姐的话,老太太心里早已是欢喜不胜,面上还故作谦虚姿态,摆摆手道:“我们也就尽点儿心,当不得夸,你们往后也须多关注点这些事,那些都是真真的可怜人儿。”
凤姐、王夫人几人都附和着,应声称是。
听到救灾这事,一旁的湘云忽而想到了沈沅,烂漫萝莉心直口快来了一句:“说来募捐的事儿,还是沈大哥发起的,我听说城外灾民都在赞沈大哥的好呢,还说返乡后,要给沈大哥立长生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