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慧姐儿转眼要满六岁了。
卢三婶婆媳这几年刺绣名声传遍永定镇,不仅各家富户不时找上门定制,香云轩的收购更是让远远近近的村镇都知晓了溪水村的卢家刺绣。
用这几年刺绣攒下的钱,卢三婶在村里又买了五亩良田。
这日清晨,院子里的公鸡叫了无数遍,慧姐儿睡醒,看见傍边她娘不在,知道已经起床煮早饭去了。
自己爬起来,拿过轻薄的春裳依次慢慢的穿上,跨出东房,看见敏娘正在灶房拿着勺熬粥,迈着小短腿跑过去,糯糯的声音“娘,我来帮你”。
敏娘听见,转过头笑咪了眼,“慢点,慢点”。
眼前的慧姐儿身量长高了不少,由于精心喂养,比一般大小的村童高出几分。
慧姐儿跑到灶房门口,敏娘急忙拦住说“你还太小,就站这里,看娘做饭”。
慧姐儿嘟起嘴,睁大眼“娘,我不小了,我都会刺绣了”。
说也是奇,慧姐儿从四岁上开始拿针,一开始,小指头不听使唤,跟着几个大姐姐练了半年,很快就练得行针平顺,针脚细密,尽然比学了两年多的豆丫还好,现在和卢丽卢双的水平都差不离了。
并且甚明事理,一点就通,常常见解独到,卢三婶和敏娘许多事情都不避她,给她细细讲解,听听她的见解。
前几日和敏娘在十字街看见村长的孙子坐着牛车放学回来,慧姐儿就跟三婶敏娘提出想去上学读书认字。
卢三婶正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这个孩子勤奋肯学,定会把卢家刺绣发扬光大。忧的是,总归是女儿身出入多有不便。
两婆媳越更珍之爱之,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
“哎呦,我们慧姐儿是真正长大了,知道心疼娘了。”
卢三婶跨出堂屋,站在屋檐下逗笑。
“阿婆,您起了。”
慧姐儿跑到卢三婶跟前拉着她婆的手。
卢三婶带着她回了堂屋,打来水两婆孙洗了脸。来到院角柴房提上篮子,牵着慧姐儿小手照例走出院去。
慧姐儿一路叽叽咕咕和卢三婶说着话,不时逗得卢三婶哈哈大笑。
出了牛角巷,沿着十字街尽头河边,往上游自家田地走去。
卢三婶后买的五亩田就在上边,挨近河边,灌溉方便。
卢三婶任然请了吴含生来帮忙耕种农田。
拐过弯,一眼看见含生正在田里卖力翻地,准备时辰到了栽种秧苗,傍边几块田里也都有村民在整田犁地,婆孙两小心的顺着田埂走到地边。
“三婶,赶早又来地里巡巡。”来根娘和来根在傍边田里锄草,看见两婆孙大声招呼起来。
“嗯,去地里扯把菜吃。”卢三婶笑着点头。
“三婶,慧姐儿你们来了。”吴含生停下手里的活,抓起破旧的衣角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憨厚的笑着。
“含生叔,大丫姐二丫姐今儿怎么没来?”慧姐儿清糯的声音响起。
自从知事以来,慧姐儿和卢三婶到田里来,经常碰见来帮忙的吴家姐妹,一来二去,混得极是相熟,大丫二丫带着慧姐儿在田里认野菜捉蚂蚱,满地疯跑常常玩得不亦说乎。
慧姐儿一直想帮帮她这老实本分便宜爹一家,无奈年级太小,不好表现的太突出,一直没有进展。
含生调转目光温和的道,“早上挖野菜去了,等会才来。”
隔着一个田坎,来根娘望着含生大声问到“听说你娘把英子和小石村的周旺家二儿子结亲了?”
吴含生脸一下就涨红了,结结巴巴的“嗯,嗯,我娘做的主。”
“这么好个闺女,又勤快又孝顺,偏要嫁去给个瘫子做填房。”
来根娘撇撇嘴,看一眼含生叹口气,拿起自己的锄头走一边锄地去了。
含生红着脸飞快的瞥一眼卢三婶,嘴里小声的低估“家里实在太穷了。”
慧姐儿三岁后,吴二娘一气连生了两个儿子,吴婆子高兴坏了,可一家大小就吴含生一个壮劳力,靠拼命到处给人种地打工赚点银钱口粮。
吴婆子和英子每天侍弄自家那几分贫地,空闲还带着几个丫头挖野菜,编草鞋,织草席,一年到头辛劳不得闲,却还食不果腹衣食不足,日子越过越艰难。
英子刚满十六岁,细看五官还端正,但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她和她哥一样,面皮黝黑,粗糙的一双手布满老茧,一贫如洗的家里是拿不出任何嫁妆的,即便有,吴婆子也要留给孙子,是断不会拿出来补贴给英子的。
知根知底的村里没有一户人家上门提亲,偏前几天小石村周家托人来探话,不要嫁妆,另给五两银子当聘礼,娶回去给瘫床的二儿当填房。
知道底细的村民都不停摇头叹气,暗骂吴婆子狠心,可惜了这么好个闺女。
慧姐儿看着吴含生难为情,憋着气奋力挥动锄头的身影,目光暗沉下来,心里像堵了一快大石头,为英子的际遇痛惜不已。
“爹,爹。”
远远的二丫带着哭腔满头大汗急跑过来。
“爹你快回去,小姑,小姑跳河了。”二丫跑到近前,站在田坎上跳着脚,看着父亲大声哭了出来。
周围田里村民听见,纷纷停下手里动作,七嘴八舌的焦急催促。
“含生,你快回去。”
“快回,快回。”
吴含生呆呆的看着二丫,锄头倒在地上,脸色一片惨白,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抖着唇一边不停的自责“怪我没用,怪我没用”,一边手足并用爬上田坎疯了式的往家跑去。
“阿婆,阿婆。”
慧姐儿红着眼眶吸着鼻子,拉着卢三婶的手抬头期盼的看着,带着浓重鼻音的声音“阿婆,我们去看看”。
卢三婶收回看向含生两父女的眼光,压下眼里的戚色,低头看看慧姐儿“好,我们先把锄头拿回家去”。
那头来根娘也放下锄头,在地头抓把草擦擦手“可怜见的,我也去看看”。
卢三婶下地拿上锄头,带上慧姐儿快步回了家。
叫得门开,敏娘诧异的问道“怎么今日这一会就回来?”
再细看两人神情有异,慧姐儿甚至眼眶微红,卢三婶和慧姐儿手里的锄头和空空如也的篮子,“这是怎么了?”敏娘惊疑起来。心神不定的接过锄头篮子放好。
“你快把粥摆上,喝了我们到含生家去,他家英子跳河了”。
敏娘脸色白了白,不敢相信的道“含生那个妹妹英子?”
“嗯”三婶带着慧姐儿舀水洗了手,到灶房端起粥吃了,想了想,再到里屋去拿了几两碎银放身上。
出来看见慧姐儿站在大门边,敏娘正在劝说“就让你婆去吧,你这么小去了也不顶用的。”
“娘,我去去吧,日常英子姑给我编蜻蜓,抓螃蟹,对我可好了。”
慧姐儿双手抱住敏娘的胳膊,不断的求着敏娘。
“我带着她去,你在家做饭,关好门,响午不等我们,不定什么时候能回来。”
卢三婶走到门边牵着慧姐儿的手跨出院子,朝村西疾步走去。
婆孙两紧赶慢赶,穿过吴家二伯的院坝,来到吴含生家的院子外,听得里面传来吴婆子的哭骂声和大丫二丫嘤嘤的哭声。
慧姐儿鼻子一酸,眼前浮现起那个站在门边,模模糊糊11岁黑瘦的,鼓起勇气要挽留自己的小女孩。
慧姐儿丢开她婆的手,一把推开低矮的柴门,寻着声音跑进院去。
卢三婶婆媳这几年刺绣名声传遍永定镇,不仅各家富户不时找上门定制,香云轩的收购更是让远远近近的村镇都知晓了溪水村的卢家刺绣。
用这几年刺绣攒下的钱,卢三婶在村里又买了五亩良田。
这日清晨,院子里的公鸡叫了无数遍,慧姐儿睡醒,看见傍边她娘不在,知道已经起床煮早饭去了。
自己爬起来,拿过轻薄的春裳依次慢慢的穿上,跨出东房,看见敏娘正在灶房拿着勺熬粥,迈着小短腿跑过去,糯糯的声音“娘,我来帮你”。
敏娘听见,转过头笑咪了眼,“慢点,慢点”。
眼前的慧姐儿身量长高了不少,由于精心喂养,比一般大小的村童高出几分。
慧姐儿跑到灶房门口,敏娘急忙拦住说“你还太小,就站这里,看娘做饭”。
慧姐儿嘟起嘴,睁大眼“娘,我不小了,我都会刺绣了”。
说也是奇,慧姐儿从四岁上开始拿针,一开始,小指头不听使唤,跟着几个大姐姐练了半年,很快就练得行针平顺,针脚细密,尽然比学了两年多的豆丫还好,现在和卢丽卢双的水平都差不离了。
并且甚明事理,一点就通,常常见解独到,卢三婶和敏娘许多事情都不避她,给她细细讲解,听听她的见解。
前几日和敏娘在十字街看见村长的孙子坐着牛车放学回来,慧姐儿就跟三婶敏娘提出想去上学读书认字。
卢三婶正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这个孩子勤奋肯学,定会把卢家刺绣发扬光大。忧的是,总归是女儿身出入多有不便。
两婆媳越更珍之爱之,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
“哎呦,我们慧姐儿是真正长大了,知道心疼娘了。”
卢三婶跨出堂屋,站在屋檐下逗笑。
“阿婆,您起了。”
慧姐儿跑到卢三婶跟前拉着她婆的手。
卢三婶带着她回了堂屋,打来水两婆孙洗了脸。来到院角柴房提上篮子,牵着慧姐儿小手照例走出院去。
慧姐儿一路叽叽咕咕和卢三婶说着话,不时逗得卢三婶哈哈大笑。
出了牛角巷,沿着十字街尽头河边,往上游自家田地走去。
卢三婶后买的五亩田就在上边,挨近河边,灌溉方便。
卢三婶任然请了吴含生来帮忙耕种农田。
拐过弯,一眼看见含生正在田里卖力翻地,准备时辰到了栽种秧苗,傍边几块田里也都有村民在整田犁地,婆孙两小心的顺着田埂走到地边。
“三婶,赶早又来地里巡巡。”来根娘和来根在傍边田里锄草,看见两婆孙大声招呼起来。
“嗯,去地里扯把菜吃。”卢三婶笑着点头。
“三婶,慧姐儿你们来了。”吴含生停下手里的活,抓起破旧的衣角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憨厚的笑着。
“含生叔,大丫姐二丫姐今儿怎么没来?”慧姐儿清糯的声音响起。
自从知事以来,慧姐儿和卢三婶到田里来,经常碰见来帮忙的吴家姐妹,一来二去,混得极是相熟,大丫二丫带着慧姐儿在田里认野菜捉蚂蚱,满地疯跑常常玩得不亦说乎。
慧姐儿一直想帮帮她这老实本分便宜爹一家,无奈年级太小,不好表现的太突出,一直没有进展。
含生调转目光温和的道,“早上挖野菜去了,等会才来。”
隔着一个田坎,来根娘望着含生大声问到“听说你娘把英子和小石村的周旺家二儿子结亲了?”
吴含生脸一下就涨红了,结结巴巴的“嗯,嗯,我娘做的主。”
“这么好个闺女,又勤快又孝顺,偏要嫁去给个瘫子做填房。”
来根娘撇撇嘴,看一眼含生叹口气,拿起自己的锄头走一边锄地去了。
含生红着脸飞快的瞥一眼卢三婶,嘴里小声的低估“家里实在太穷了。”
慧姐儿三岁后,吴二娘一气连生了两个儿子,吴婆子高兴坏了,可一家大小就吴含生一个壮劳力,靠拼命到处给人种地打工赚点银钱口粮。
吴婆子和英子每天侍弄自家那几分贫地,空闲还带着几个丫头挖野菜,编草鞋,织草席,一年到头辛劳不得闲,却还食不果腹衣食不足,日子越过越艰难。
英子刚满十六岁,细看五官还端正,但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她和她哥一样,面皮黝黑,粗糙的一双手布满老茧,一贫如洗的家里是拿不出任何嫁妆的,即便有,吴婆子也要留给孙子,是断不会拿出来补贴给英子的。
知根知底的村里没有一户人家上门提亲,偏前几天小石村周家托人来探话,不要嫁妆,另给五两银子当聘礼,娶回去给瘫床的二儿当填房。
知道底细的村民都不停摇头叹气,暗骂吴婆子狠心,可惜了这么好个闺女。
慧姐儿看着吴含生难为情,憋着气奋力挥动锄头的身影,目光暗沉下来,心里像堵了一快大石头,为英子的际遇痛惜不已。
“爹,爹。”
远远的二丫带着哭腔满头大汗急跑过来。
“爹你快回去,小姑,小姑跳河了。”二丫跑到近前,站在田坎上跳着脚,看着父亲大声哭了出来。
周围田里村民听见,纷纷停下手里动作,七嘴八舌的焦急催促。
“含生,你快回去。”
“快回,快回。”
吴含生呆呆的看着二丫,锄头倒在地上,脸色一片惨白,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抖着唇一边不停的自责“怪我没用,怪我没用”,一边手足并用爬上田坎疯了式的往家跑去。
“阿婆,阿婆。”
慧姐儿红着眼眶吸着鼻子,拉着卢三婶的手抬头期盼的看着,带着浓重鼻音的声音“阿婆,我们去看看”。
卢三婶收回看向含生两父女的眼光,压下眼里的戚色,低头看看慧姐儿“好,我们先把锄头拿回家去”。
那头来根娘也放下锄头,在地头抓把草擦擦手“可怜见的,我也去看看”。
卢三婶下地拿上锄头,带上慧姐儿快步回了家。
叫得门开,敏娘诧异的问道“怎么今日这一会就回来?”
再细看两人神情有异,慧姐儿甚至眼眶微红,卢三婶和慧姐儿手里的锄头和空空如也的篮子,“这是怎么了?”敏娘惊疑起来。心神不定的接过锄头篮子放好。
“你快把粥摆上,喝了我们到含生家去,他家英子跳河了”。
敏娘脸色白了白,不敢相信的道“含生那个妹妹英子?”
“嗯”三婶带着慧姐儿舀水洗了手,到灶房端起粥吃了,想了想,再到里屋去拿了几两碎银放身上。
出来看见慧姐儿站在大门边,敏娘正在劝说“就让你婆去吧,你这么小去了也不顶用的。”
“娘,我去去吧,日常英子姑给我编蜻蜓,抓螃蟹,对我可好了。”
慧姐儿双手抱住敏娘的胳膊,不断的求着敏娘。
“我带着她去,你在家做饭,关好门,响午不等我们,不定什么时候能回来。”
卢三婶走到门边牵着慧姐儿的手跨出院子,朝村西疾步走去。
婆孙两紧赶慢赶,穿过吴家二伯的院坝,来到吴含生家的院子外,听得里面传来吴婆子的哭骂声和大丫二丫嘤嘤的哭声。
慧姐儿鼻子一酸,眼前浮现起那个站在门边,模模糊糊11岁黑瘦的,鼓起勇气要挽留自己的小女孩。
慧姐儿丢开她婆的手,一把推开低矮的柴门,寻着声音跑进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