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瑀城买给自己的零食终于在最后一天将将吃完了。栗苒把剩下的半包水果糖装进书包里,收拾好了行李,再次坐上了大巴车。他们在附中校门口解散,离家近的同学就拉着行李箱走了,其他同学也有父母来接。栗苒翻出手机,妈妈给她发来了短信:“阿苒,妈妈科室一会儿要开会走不开,你军训完后打车回来吧。”

    栗苒轻轻叹了口气,拉着箱子来到路口认真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努力辨别其中的空出租车。

    一辆改装三轮车主动停在了栗苒身边,一个大叔探头出来:“丫头,刚军训回来啊,叔拉你吧!”

    栗苒看着这辆又窄又小的改装车,摇了摇头,往路边多走了一步,继续打车。

    大叔不依不饶地跟上来:“丫头,你放心,咱这都是正规的,公平计价,肯定不多收你钱!”

    栗苒想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性命的问题了。她没回头,不想继续搭理大叔。

    大叔想要拉客的意志非常坚定,见小姑娘不理他,他干脆下了车,伸手去拉栗苒手里的行李箱,想要抢先一步放到三轮车上去。

    正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挤了过来,插在了大叔前面。栗苒抬头,她看到宋瑀城把她的箱子挪了个位置,将拉杆握在手心。

    “在打车回家吗?”宋瑀城问。

    栗苒点点头,继续转过身去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

    宋瑀城回头深深地看了三轮车司机一眼,司机觉得胸口泛起一阵寒意,赶紧钻进车里开远了。

    他握紧栗苒的行李箱拉杆,掏出手机点开了打车软件,问道:“你家在哪?我给你叫个网约车吧。”

    在路口站了半天都没遇到空着的出租车,栗苒叹了口气没再拒绝,拿过手机输入了一个地址。

    “上面没显示多少钱,我开学以后还你吧。”

    宋瑀城想了想,说道:“你那个古诗文册子,可以帮我买一本吗?我想要一本一样的。”

    “嗯,没问题。”

    不知为何,宋瑀城总是不愿意让栗苒直接支付价格,可能这就是男生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吧,栗苒想道。

    车还要5分钟才能开过来,就在这时,一辆白色的轿车停在他们面前,后排车窗降下来,原来是任静。

    “栗子,班长,你们还不回家吗?要不要稍你们回去?车上还能坐得下。”

    宋瑀城笑着开口:“多谢学委,我俩已经叫到车了,车马上就过来。”

    栗苒也开口说道:“谢谢你,咱们明天见吧!”

    任静看了他俩一眼,没有再多说,挥手告别后车就开走了。

    宋瑀城叫的车很快就到了,是一辆又高又长的奥迪车。栗苒不熟悉车型,但直觉告诉她这车肯定不便宜。

    宋瑀城把行李箱放入后备箱,开门让栗苒进了后座,对她说:“你到家后记得给我发消息。”

    栗苒疑惑道:“你不坐车吗?”

    “我家就在附近呢,学校对面那个丽豪花园。”宋瑀城拿手指了指,帮栗苒把车门关上了。

    这车确实价格不菲,栗苒坐得很舒服,和从家打车到学校时的体验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到家之后,司机帮栗苒把箱子拿了下来。她拉着行李箱进了楼门,深吸一口气,猛地把箱子扛了起来,一口气冲上了三楼。

    她在301室门口停下,把箱子放了下来,大声喘气,歇了好一会儿之后摸出钥匙进了家门。

    看着温馨的家,栗苒不久前对军区依依不舍的心情荡然无存。她掏出手机来给宋瑀城发短信:“班长,我到家了。”

    “嗯,别忘了给我买古诗文小册子。”

    栗苒扣上手机没有再回复,她拉着箱子进了卧室,把行李都收拾好,换了一身家居服穿上,习惯性地坐在了书桌前。

    她拿出了军训前领到的高一上学期新教材,抽出物理来翻看着。前几章讲的是动力学。她想起了宏愿班面试时老师们的提问,觉得自己身为课代表不好表现得太过分。她想了想,掏出手机给宋瑀城发短信:

    “班长,面试那天你说你看了一点竞赛书了,你能把书推荐给我吗?谢谢。”

    没过一会儿,宋瑀城的短信回了过来,上面清楚地写了自己买的那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还有外观。

    栗苒拉开抽屉,从钱包里抽出几张纸币来。她家附近是荣州市一中,有不少书店和文具店。

    栗苒走进自己最常去的一家书店,买好了竞赛书和古诗文小册子,去文具店买了一套塑料书皮和几沓A4活页纸,又挑了一盒黑色笔芯。回家后,她认真地准备了一下明天第一天上课的书包,把活页纸塞进自己常用的活页本中。

    做完这一切,她满意地拉上了书包拉链,又打开电脑,插上数据线,把手机里下载好的《费加罗的婚礼》替换成了《塞尔维亚理发师》,又翻开崭新的竞赛书看了起来,直到林英终于下班回家。

    ……

    早上六点五十,宋瑀城被闹钟吵醒。他看着还很昏暗的窗外,叹了口气。他最讨厌早起了。虽说附中还算人性化,要求七点半到校,但自己晚睡晚起了一整个暑假,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太适应。不过转念一想,这个时间,栗苒估计已经从家里出发了。昨天打车时,他留意了一下栗苒家的位置,这段路程就算骑自行车也要将近半个小时。

    宋瑀城洗漱完,去厨房给自己热了个三明治,就着冷牛奶吃完一顿早餐。出门的时候,小区还是静悄悄的。大部分同学在附中附近租房都会选择旁边更平价一些的小区,很少有学生住在这里。高一年级还没有发校服,他穿着常服走在一片浅蓝色的海洋中,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进了教室,他发现已经来了不少同学。他和军训期间新认识的伙伴们挨个打招呼,看了一圈,在栗苒右后方坐下。栗苒正趴在桌子上补觉,右边坐着于珊珊,手里拿着一本单词册。

    栗苒又换回了之前的服饰风格,黑色长发带,白色棉质衬衣,牛仔裤,运动鞋。

    不一会儿,陈淞也背着书包进了教室,他坐在了宋瑀城左边,看着前面趴着的女生辨认了一下,悄悄问宋瑀城:“这是栗苒吗?”

    宋瑀城点头。

    七点半,王老师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说:“每天早上十分钟早读,从现在到第一节课打铃,语文英语轮着来,今天先读语文。课代表上来领读。”

    一个瘦高的男生从后排起身,走上讲台,说:“今天读荀子的《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起。”

    大家整齐地读了起来。

    栗苒艰难地从桌上起身,掏出了册子,跟着一起读古文。

    看着班上同学都已经进入状态,王老师在过道里走了一圈,出了教室。

    与此同时,栗苒左手撑着额角,再次闭上了眼睛。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是一位看起来斯文儒雅的年轻男老师。他看着台下还没什么精神的同学们,嗓音轻缓地开口了。

    “同学们好啊,我来带你们班的语文课,我姓李。”

    “我也知道,语文课一直都不太受到重视,咱们班和隔壁班的课还比其他班级少了一节。但我想说的是,身为老师,我并不是很在意你们的语文分数,所谓的答题技巧都很简单,你们肯定一听就会。所以,我想在你们两个班尝试一下新的教学方式。”

    底下的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抬起了头。

    “我的语文课,不布置作业,也不需要多么专注地听课。大家上课时,只需要听我讲,如果能够有所启发,有所感悟的话,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同学们,大家现在正处在最好的岁月。古人在你们这个年纪,有的已经上了战场,也有的已经踏上仕途。我希望大家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外,能够在我的语文课上,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希望在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回答出这两个问题。”

    李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

    “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我想如何影响这个世界?”

    同学们看着这两个问题若有所思,栗苒掏出了活页本,把这两个问题写在了本子上。

    “我刚刚听到大家在读荀子的《劝学》,那我就先讲讲荀子这个人吧。”

    李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没有拿任何资料,却能够娓娓道来,对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如数家珍。同学们就像是在听故事,有的撑着脑袋,也有的趴着补觉。讲到有趣的地方,栗苒在本子上记录了下来。

    新学期的第一天,各科老师们都没有直接开始讲课,他们和同学们介绍了一下学科特点和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整天下来,宋瑀城觉得附中师资力量确实很雄厚,这不光体现在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还体现在老师们迥然不同的个人性格上。

    下午第一节课,他们终于见到了物理老师。果然就是在面试时坐在中间的那位说话带火锅味的中年男老师。他姓张,说话语调活泼有趣,同学们笑他的口音他也不生气,看起来非常亲和。快下课时,张老师问道:“咱们班的课代表是哪位?”

    栗苒站了起来:“张老师,我叫栗苒。”

    张老师从讲桌上拿起一摞学案,栗苒起身接过,熟练地分发给各列第一位同学,一时间教室里都在往后传资料。

    “咱们学校不用市面上的教辅,每节课都会发一份学案,大家看,上面有知识点,也有随堂练习。上完课之后还会再发一张导练,让大家巩固知识。”

    张老师笑眯眯转头看着栗苒:“课代表以后上课前来办公室找我拿卷子。附中的理科,别的不说,卷子辣是真滴很多。理科就是这样的,刷题越多,知识掌握越熟练。大家都抽时间多买几个文件夹。”

    “今天回去后看看学案预习一下,明天正式讲课。”

    等到下午第一次上竞赛课前,宋瑀城数了一下,今天一共发下来五张卷子,大多数是各科学案,还有一张古诗文常考注释。李老师说,这张纸大家一定不要丢掉,它要一直伴随同学们上高三。

    竞赛班占据了新实验楼的五楼,物理竞赛班在502,前面放着二十几张桌子,后边是实验台,透过玻璃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

    宏愿1班和2班的同学们随意地坐在了一起。1班学物竞的女生只有3个,另外两个同学栗苒还不认识。她坐在了右侧第一排的座位上,宋瑀城紧接着坐在了她旁边,手里拿着和她一样的书本。

    栗苒偷偷瞄了一眼挨得极近的宋瑀城,略有些不自在。

    他们今天第二次见到了张老师。张老师走进来,看到宋瑀城和栗苒桌上的书,拿起来给其他同学展示:“咱们这学期的教材用这个,大家回去都买一本。”

    后面2班的男生拍了拍宋瑀城,想要仔细看看封面。他把书向后递去,同学们互相传了一圈。

    栗苒拿出一张活页纸,在第一行写下日期,另起一行,打算写下第一章的标题。

    “不过呢,咱们今天先不学物理。”

    “学数学。”

    同学们很疑惑,张老师笑眯眯地开口解释:“这物理学到后面啊,是离不开数学的,尤其是各位学竞赛的同学,更需要先把数学的基础知识打牢。今天,咱们要学的是——

    导数。”

    宋瑀城震惊了,没记错的话,导数是高二才会学的内容,算是高中数学最难的一部分了。

    张老师刷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常用函数的导数,栗苒跟着抄在纸上,表情越来越迷茫,她忍不住偷偷问宋瑀城:“班长,ln是啥意思?”

    “好像是对数,自然对数?”

    “对数是什么东西?”

    “对数就是……”

    宋瑀城努力回忆着昨晚走马观花翻新课本时记住的东西,一时也说不上来。

    张老师看到了栗苒迷茫的样子,笑道:“这些都是常用函数哈,你们这学期数学课上会慢慢讲到。要是不太熟悉的话回去自学一下,咱周三下次竞赛课上就会用到。”

    两节竞赛课下来,栗苒看着自己照抄下来的数学公式,头一次体会到了学渣上课时的心情。这些公式里,她除了认识x,别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下课后,大家都去吃晚饭了。栗苒逆着人群回到宏愿楼,拿出数学课本来翻看。她发现刚刚竞赛课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这一整个学期要学的数学知识。函数部分还能勉强看书自学,而导数部分连书都没有。她拿着课本看了半天,认命般叹了口气,从书包里掏出几张纸币,下楼出了校门去买教辅。

    她买了两本书,一本高一数学五三,一本高二数学五三,顺带买了个面包。

    回到教室,她看到宋瑀城桌上摆着一个精致的保温饭盒正在吃饭,陈淞坐在他旁边啃着杂粮煎饼,看着笔记本唉声叹气。

    宋瑀城看清了她买的书,问道:“栗苒,最后一节晚自习我能借你的高二数学五三看看吗?”晚饭过后是三节晚自习课。

    “行。那个,班长,”她顿了顿,还是开口了,“今天的竞赛课,你听懂了多少?”

    “不到30%。我完全没学过导数。”宋瑀城的脸色看起来也有些沉重。

    栗苒沉默了。她大概只听懂了3%。

    陈淞抬起头来看着他俩:“导数?你们物竞也这么变态吗?我还以为就化学竞赛最奇葩。”

    宋瑀城问:“你们化竞组今天学啥了?”

    “……量子物理。”

    三人一起沉默了。

    半晌,栗苒轻轻地开口:“我现在退出宏愿班,还来得及吗?”

章节目录

非同频共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荧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荧煌并收藏非同频共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