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缓缓停下,珠串摇晃,响声清脆。
路上是两道清晰的车辙。
楚亦儒跟在管事身后走上前去,就见一只嫩白的小手掀起了布帘。
他脸上的笑意一滞。
杜玉岚弓腰出了车厢,抬手将一头乌发挡在身后,跳下车来。
腰上的荷包跳了两下,勾得菱花绢带卷起了边。
楚亦儒拱手行了一礼,问道:“已是黄昏,杜姑娘怎得亲自过来了?”
他换回了翩翩公子的气质,举手投足间光明磊落,方才的狡诈与算计消失得一干二净。
只是那双眼里是掩盖不住的喜色。
杜玉岚俯身施了一礼,顺手理了理披风的前摆。
“此番前来,是为交付贵府前些日子订的布匹”,她说着轻蹙眉头,眼睛缓缓垂下,声音哽咽了些,带着委屈与怨气。
“按计划本可以完工,但天有不测风云,两天前的那个晚上,有人不知为何故,潜入了我家的染坊,把那些未着色的布子都弄毁了,我们这两日急赶慢赶,离当时签下的字据,还差了八十匹。”
话落,她轻叹一口气,拿出手绢擦了擦眼角并不存在的泪珠。
她走得急,只在披风下套了条素白纱裙,拿菱花绢在腰上打了个结,殊不知她一身素色,配上浅紫披风,在风中掩面低泣的样子,比之以往更加娇弱柔美。
白皙纤细的腕子上,轻颤的银镯分外惹眼。
楚亦儒晃了神,忽地想到“月下泪雨飘,星眸泣春娇”二句,今日一见,才知古人并未虚言。
他强压内心的喜悦,佯装恼怒道:“这是哪个歹人干的好事,敢这样算计我们!”
杜玉岚擦了擦眼角,抬起杏眼,像是下定了决心,道:“这事虽然蹊跷,但误了贵客的单子就是我们的过错,杜家向来诚信经营,会按照字据返还订金与赔付。”
她自袖中掏出字据,薄薄的字条承载着她最后的希望。
“还请公子过目,并拿出当时存留的字据比对,确保所有数字无误。”
她将字据递过去,抿了抿唇。
手指轻轻颤抖。
楚亦儒扫了两眼,确实是当时订下的数量,又拿过管事递来的字据,一一比对。
两张字据一模一样,无误。
“是当时签的字据。”
楚亦儒答道,他用余光打量马车里的木箱,强压嘴角,未注意到杜玉岚的眼神变了。
无措又无辜的眼里精光乍现。
“公子和管事都能保证字据无误吗?”
她又问道。
管事注意到她的眼神,面上闪过一丝狐疑,又拿过字据看了两眼。
“正如公子所言,无误。”管事答道,确实是他亲手写的字据,任她怎样都翻不出花来。
“好。”
杜玉岚拍手叫好,这种不淑女的动作,放在她身上竟透着洒脱。
车里的人应声搬出了两个木箱,“哐当”一声放下,里面是银两颤动的声响。
楚亦儒脸上笑容加深。
杜玉岚打开木箱,白花花的银两在昏黄的天空下甚是耀眼。
“这是一千一百两白银,还请公子核查。”杜玉岚摊开一只手,神色平静道,“按立下的字据,由于无法按时交工,我们会按原价出售,这其中的一千是返还的定金,一百是部分赔金。”
楚亦儒点了点头,边上立马有人拿了戥子称量。
“余下的赔金在这”,杜玉岚解下腰间系的荷包递过去,“二十三两。”
楚亦儒未勾起的笑僵在了嘴角。
他未回过神来,不可思议地笑了一下,问道:“姑娘这是在说笑?”
前些日子管事给他算过,分明是两千两,怎么就成一百来两了?
楚亦儒歪头看了眼管事,那个半百的老头也是一脸呆滞,拿着两张字据道:“杜姑娘算错了吧,这字据咱可是刚看了,怎能是四百两?”
杜玉岚勾着荷包带子轻轻摇晃。
朱红的荷包上是银线绣花金丝勾边,都是她喜欢的颜色。
格外喜庆的荷包边是她亮晶晶的眼睛,那笑意真真快要溢出来了。
“我们就是按字据算的。”
杜玉岚接过字据,挨个指着上面的字,说道:“管事您看,‘若店家无法按期交易货物,将全部返还定金,附加十三赔付’,我们还差一百三十匹完工,就是赔一百二十三两呀。”
她又换回单纯无邪的眼神,乌黑的眸子直盯着两人,问道:“有什么问题呀?”
楚亦儒彻底没了愉悦的心情,他是尚书的长子,打小学的都是经学礼义,家里的产业从未经手,哪里懂算账赔付这些?
小姑娘嘴里的数字像蹦豆子似的往外冒,一阵把他绕糊涂了,只能把管事推出去。
“这是怎么回事?”他问。
管事亦摸不清状况,布满皱纹的额头沁上了薄汗,本是确定的事,看着那一双明亮的眸子,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杜玉岚小嘴微张,像是恍然大悟,道:
“管事是不是不了解这种字据?”
她努力憋笑,面上不显,一脸严肃地吩咐阿莲拿来了账本,一番挑拣,拿出了几张字条。
“公子管事请看”,她颇为“好心”地介绍道:“这是皖南地区常打的字据,上面也是物件数额这些,但存证是这样写的”,她拿了张字迹清晰的给二人看。
“若无法交付,所赔数额为定金十四。”
嫩葱般的指头点了点那几个字,强调道:“要点明是总额的十四,还是未交付额的十四,我们通常认为,没写清的就按数额少的处理。”
她说完又拎起了荷包,脸上尽是胜利的喜色,“所以就是一百二十三两!”
楚亦儒和管事彻底愣在了原地,两双眼都直勾勾地盯着通红的荷包。
管事先回过神,脸色发白。
他按尚书的令去签了字据,准备坑杜家一把,可他不知道皖南那边的字据怎么立,便照着现有的写了一张,没想到真出了纰漏。
若这事没办成,尚书和公子怪罪下来,他今晚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杜玉岚扯过那张字据轻轻扇动,看向微微发颤的管事,眼睛稍眯。
这也是个给人干活的可怜人。
这事是她钻了空子,对存证进行了番解释,若在皖南发生这种事,一旦客人咬得紧,少不了会打场官司,最终往往以对半赔付收场。
她知道楚家几代都生活在京城,对皖南的生意了解得少,所以便解释得天花乱坠,力求把他们都绕晕。
杜玉岚把字据重新夹回账本,声音淡淡,“我看公子与管事都对这些不甚了解,其实这种字据立得也不多,怕是常立字据的商人也会出现纰漏,而且出了这事我们也不会甩手不管,眼前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交付已赶制出来的千匹布子,按原价退还未交付部分的定金。”
“以及赔金一百二十三两,总计一千一百二十三两。”
她把荷包塞进管事手中,又道:“马车里装了二百匹布子,余下的都在府里,我们府上马车不多,一趟趟运来得废点工夫,不知贵府能否支援我们两辆马车?”
楚亦儒望着马车上塞得满满的布匹,终于回过神来。
他要这些布料做什么?
外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杜家纺出的布,若挂上楚家的招牌这不就是打自己的脸?
他候在这为的是收回三千两定金,拿到两千两赔金,再得知杜家染坊尽毁,几千匹布子变为废物的好消息。
现在却要给他千匹布,收回一千两定金,外加一百来两的赔付。
虽说毁了染坊是他们的首要目的,但抛出去的钱没收回也让人恼火。
杜家扔出的一百两银子扔水里都听不着响。
楚亦儒冷了脸色,再无温和谦逊之色,沉声道:“贵商的心意我们领了,可这次的交易到底不太顺利,何不返还定金,这些货物也由贵商带回。”
杜玉岚眸子稍沉,问道:“前些日子贵客来订布子时,可是说月末要用到这些,我们掌柜的看你们急着用便签了字据,这几日更是夜以继日地赶工。”
“公子为何突然说不要了?”
她抬眼直盯着楚亦儒,心下冷哼。
这会儿她能肯定,这事哪怕不是楚家布下的陷阱,也与楚家脱不了干系。
一千两银子就这么被坑走了,她心里更气。
楚亦儒袖中的手已握成拳头,隐忍着怒色瞧着杜玉岚。
早在探春宴他就见识过这丫头,心思敏捷牙尖嘴利,拦着杜琢不让他看家里的铺子,本以为今日是诚心来道歉,没想到竟是来试探他的。
这一步,他们楚家输了。
“亦儒,还站着做什么?”
一道严肃的声音自府里传来,楚亦儒猛地回头,便见他的父亲楚钧达正站在台阶上。
他一身紫色官服,腰间是镶金玉带,乌纱帽下的眼里尽是厉色。
杜玉岚一怔,赶紧行了一礼。
“小女杜玉岚,见过尚书大人。”
楚钧达只是看了她一眼,并未说话,仍继续吩咐楚亦儒:
“还不快收下银两布匹,并好好感谢杜家做出的让步。”
五月的第一天,照旧艳阳高照。
天空一碧如洗,显得书院的竹林绿意更浓,竹叶层层掩映下,遮住了朱红的宫墙,减了一分诡异的压迫感。
杜玉岚换上那身书童装扮,在晌午小憩时一个人去了竹墨轩。
竹墨轩是一间废弃的学室,是俞朝开国时所建,后书院几经修缮扩建,有了现在的西院东院,竹墨轩才慢慢弃而不用。
这里草木茂盛,鲜有人迹。
斑白的墙皮剥落了不少,露出块块青灰,窗边的布帘早已薄脆,轻轻一碰便散落成灰,墙缝窗沿上墨绿的青苔正肆意攀附。
杜玉岚脚踩黑布鞋,慢慢走了一圈,找了张干净桌椅坐下。
她今天心情不错。
昨儿楚家自讨苦吃,而她只掏了二百两银子就解决了争端,还叫人挑不出错处。
经此一事,在背后算计的楚家也被发觉了,今后他们会多多留心。
杜玉岚把治国疏摆在桌上,又翻开了刚借阅的《传礼经》,撑着头漫不经心地看着。
晌午人多会困懒,杜玉岚平日也有膳后小憩的习惯,看了不到一章便觉眼前的字愈发模糊,撇捺勾连得乱眼。
她捏了捏眉心,终是挡不住困意,慢慢阖上了眼。
竹墨轩过于安静了些,草间小虫的鸣叫无比清晰。
杜玉岚睡得昏昏沉沉,半梦半醒间感觉有人在注视着她,于是缓缓睁眼。
绯红的官服就在身边。
她一个激灵,低叫一声,彻底清醒过来,为了掩饰难堪慌乱,抬手揉了揉眼。
督学仍带着那张面具,看不清神色,修长的手指拿着她写的治国疏,不知看了多久。
“还不错。”
像是过了半炷香的时间,督学轻轻开口,并把那张薄宣放回桌上。
一张小画从桌上的薄宣中飘出。
杜玉岚倒吸一口冷气,赶紧蹲下去捡,身下的椅子被她撞倒,发出极大的声响。
她满不在乎,只管把那张画攥在手心里,缓缓站起,冲着眼前的人笑道:
“督学先生好。”
这份笑里带着勉强与心虚。
她手里捏着小画使劲,想把它撕碎,却见面具后的眼睛微眯,随后一只手摊在她身前。
“给我看看。”
督学身上散发着森冷的威压。
杜玉岚紧抿下唇,心如擂鼓,慢慢地将那幅画放在他手心上。
是一张空谷幽兰的小画,墨色的兰叶瘦削凌厉,淡赭色的花枝上,仅开了一多小花,花心点上了明黄,给整张画添了亮色。
整幅画的用笔,配色,构图,意境皆是上乘。
督学狐疑地看了她一眼,又垂眸细看,这次在干笔擦出的石缝里,发现了一个“璟”字。
极细极小的字藏在流利洒脱的笔触下,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他冷哼一下,抬眼便见小姑娘正紧紧盯着他,眼里的紧张不加掩饰。
这回他在画里找到了三个字,加上落款“独闻幽兰香”的“闻”字,合起来就是:
王八谢闻璟。
路上是两道清晰的车辙。
楚亦儒跟在管事身后走上前去,就见一只嫩白的小手掀起了布帘。
他脸上的笑意一滞。
杜玉岚弓腰出了车厢,抬手将一头乌发挡在身后,跳下车来。
腰上的荷包跳了两下,勾得菱花绢带卷起了边。
楚亦儒拱手行了一礼,问道:“已是黄昏,杜姑娘怎得亲自过来了?”
他换回了翩翩公子的气质,举手投足间光明磊落,方才的狡诈与算计消失得一干二净。
只是那双眼里是掩盖不住的喜色。
杜玉岚俯身施了一礼,顺手理了理披风的前摆。
“此番前来,是为交付贵府前些日子订的布匹”,她说着轻蹙眉头,眼睛缓缓垂下,声音哽咽了些,带着委屈与怨气。
“按计划本可以完工,但天有不测风云,两天前的那个晚上,有人不知为何故,潜入了我家的染坊,把那些未着色的布子都弄毁了,我们这两日急赶慢赶,离当时签下的字据,还差了八十匹。”
话落,她轻叹一口气,拿出手绢擦了擦眼角并不存在的泪珠。
她走得急,只在披风下套了条素白纱裙,拿菱花绢在腰上打了个结,殊不知她一身素色,配上浅紫披风,在风中掩面低泣的样子,比之以往更加娇弱柔美。
白皙纤细的腕子上,轻颤的银镯分外惹眼。
楚亦儒晃了神,忽地想到“月下泪雨飘,星眸泣春娇”二句,今日一见,才知古人并未虚言。
他强压内心的喜悦,佯装恼怒道:“这是哪个歹人干的好事,敢这样算计我们!”
杜玉岚擦了擦眼角,抬起杏眼,像是下定了决心,道:“这事虽然蹊跷,但误了贵客的单子就是我们的过错,杜家向来诚信经营,会按照字据返还订金与赔付。”
她自袖中掏出字据,薄薄的字条承载着她最后的希望。
“还请公子过目,并拿出当时存留的字据比对,确保所有数字无误。”
她将字据递过去,抿了抿唇。
手指轻轻颤抖。
楚亦儒扫了两眼,确实是当时订下的数量,又拿过管事递来的字据,一一比对。
两张字据一模一样,无误。
“是当时签的字据。”
楚亦儒答道,他用余光打量马车里的木箱,强压嘴角,未注意到杜玉岚的眼神变了。
无措又无辜的眼里精光乍现。
“公子和管事都能保证字据无误吗?”
她又问道。
管事注意到她的眼神,面上闪过一丝狐疑,又拿过字据看了两眼。
“正如公子所言,无误。”管事答道,确实是他亲手写的字据,任她怎样都翻不出花来。
“好。”
杜玉岚拍手叫好,这种不淑女的动作,放在她身上竟透着洒脱。
车里的人应声搬出了两个木箱,“哐当”一声放下,里面是银两颤动的声响。
楚亦儒脸上笑容加深。
杜玉岚打开木箱,白花花的银两在昏黄的天空下甚是耀眼。
“这是一千一百两白银,还请公子核查。”杜玉岚摊开一只手,神色平静道,“按立下的字据,由于无法按时交工,我们会按原价出售,这其中的一千是返还的定金,一百是部分赔金。”
楚亦儒点了点头,边上立马有人拿了戥子称量。
“余下的赔金在这”,杜玉岚解下腰间系的荷包递过去,“二十三两。”
楚亦儒未勾起的笑僵在了嘴角。
他未回过神来,不可思议地笑了一下,问道:“姑娘这是在说笑?”
前些日子管事给他算过,分明是两千两,怎么就成一百来两了?
楚亦儒歪头看了眼管事,那个半百的老头也是一脸呆滞,拿着两张字据道:“杜姑娘算错了吧,这字据咱可是刚看了,怎能是四百两?”
杜玉岚勾着荷包带子轻轻摇晃。
朱红的荷包上是银线绣花金丝勾边,都是她喜欢的颜色。
格外喜庆的荷包边是她亮晶晶的眼睛,那笑意真真快要溢出来了。
“我们就是按字据算的。”
杜玉岚接过字据,挨个指着上面的字,说道:“管事您看,‘若店家无法按期交易货物,将全部返还定金,附加十三赔付’,我们还差一百三十匹完工,就是赔一百二十三两呀。”
她又换回单纯无邪的眼神,乌黑的眸子直盯着两人,问道:“有什么问题呀?”
楚亦儒彻底没了愉悦的心情,他是尚书的长子,打小学的都是经学礼义,家里的产业从未经手,哪里懂算账赔付这些?
小姑娘嘴里的数字像蹦豆子似的往外冒,一阵把他绕糊涂了,只能把管事推出去。
“这是怎么回事?”他问。
管事亦摸不清状况,布满皱纹的额头沁上了薄汗,本是确定的事,看着那一双明亮的眸子,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杜玉岚小嘴微张,像是恍然大悟,道:
“管事是不是不了解这种字据?”
她努力憋笑,面上不显,一脸严肃地吩咐阿莲拿来了账本,一番挑拣,拿出了几张字条。
“公子管事请看”,她颇为“好心”地介绍道:“这是皖南地区常打的字据,上面也是物件数额这些,但存证是这样写的”,她拿了张字迹清晰的给二人看。
“若无法交付,所赔数额为定金十四。”
嫩葱般的指头点了点那几个字,强调道:“要点明是总额的十四,还是未交付额的十四,我们通常认为,没写清的就按数额少的处理。”
她说完又拎起了荷包,脸上尽是胜利的喜色,“所以就是一百二十三两!”
楚亦儒和管事彻底愣在了原地,两双眼都直勾勾地盯着通红的荷包。
管事先回过神,脸色发白。
他按尚书的令去签了字据,准备坑杜家一把,可他不知道皖南那边的字据怎么立,便照着现有的写了一张,没想到真出了纰漏。
若这事没办成,尚书和公子怪罪下来,他今晚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杜玉岚扯过那张字据轻轻扇动,看向微微发颤的管事,眼睛稍眯。
这也是个给人干活的可怜人。
这事是她钻了空子,对存证进行了番解释,若在皖南发生这种事,一旦客人咬得紧,少不了会打场官司,最终往往以对半赔付收场。
她知道楚家几代都生活在京城,对皖南的生意了解得少,所以便解释得天花乱坠,力求把他们都绕晕。
杜玉岚把字据重新夹回账本,声音淡淡,“我看公子与管事都对这些不甚了解,其实这种字据立得也不多,怕是常立字据的商人也会出现纰漏,而且出了这事我们也不会甩手不管,眼前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交付已赶制出来的千匹布子,按原价退还未交付部分的定金。”
“以及赔金一百二十三两,总计一千一百二十三两。”
她把荷包塞进管事手中,又道:“马车里装了二百匹布子,余下的都在府里,我们府上马车不多,一趟趟运来得废点工夫,不知贵府能否支援我们两辆马车?”
楚亦儒望着马车上塞得满满的布匹,终于回过神来。
他要这些布料做什么?
外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杜家纺出的布,若挂上楚家的招牌这不就是打自己的脸?
他候在这为的是收回三千两定金,拿到两千两赔金,再得知杜家染坊尽毁,几千匹布子变为废物的好消息。
现在却要给他千匹布,收回一千两定金,外加一百来两的赔付。
虽说毁了染坊是他们的首要目的,但抛出去的钱没收回也让人恼火。
杜家扔出的一百两银子扔水里都听不着响。
楚亦儒冷了脸色,再无温和谦逊之色,沉声道:“贵商的心意我们领了,可这次的交易到底不太顺利,何不返还定金,这些货物也由贵商带回。”
杜玉岚眸子稍沉,问道:“前些日子贵客来订布子时,可是说月末要用到这些,我们掌柜的看你们急着用便签了字据,这几日更是夜以继日地赶工。”
“公子为何突然说不要了?”
她抬眼直盯着楚亦儒,心下冷哼。
这会儿她能肯定,这事哪怕不是楚家布下的陷阱,也与楚家脱不了干系。
一千两银子就这么被坑走了,她心里更气。
楚亦儒袖中的手已握成拳头,隐忍着怒色瞧着杜玉岚。
早在探春宴他就见识过这丫头,心思敏捷牙尖嘴利,拦着杜琢不让他看家里的铺子,本以为今日是诚心来道歉,没想到竟是来试探他的。
这一步,他们楚家输了。
“亦儒,还站着做什么?”
一道严肃的声音自府里传来,楚亦儒猛地回头,便见他的父亲楚钧达正站在台阶上。
他一身紫色官服,腰间是镶金玉带,乌纱帽下的眼里尽是厉色。
杜玉岚一怔,赶紧行了一礼。
“小女杜玉岚,见过尚书大人。”
楚钧达只是看了她一眼,并未说话,仍继续吩咐楚亦儒:
“还不快收下银两布匹,并好好感谢杜家做出的让步。”
五月的第一天,照旧艳阳高照。
天空一碧如洗,显得书院的竹林绿意更浓,竹叶层层掩映下,遮住了朱红的宫墙,减了一分诡异的压迫感。
杜玉岚换上那身书童装扮,在晌午小憩时一个人去了竹墨轩。
竹墨轩是一间废弃的学室,是俞朝开国时所建,后书院几经修缮扩建,有了现在的西院东院,竹墨轩才慢慢弃而不用。
这里草木茂盛,鲜有人迹。
斑白的墙皮剥落了不少,露出块块青灰,窗边的布帘早已薄脆,轻轻一碰便散落成灰,墙缝窗沿上墨绿的青苔正肆意攀附。
杜玉岚脚踩黑布鞋,慢慢走了一圈,找了张干净桌椅坐下。
她今天心情不错。
昨儿楚家自讨苦吃,而她只掏了二百两银子就解决了争端,还叫人挑不出错处。
经此一事,在背后算计的楚家也被发觉了,今后他们会多多留心。
杜玉岚把治国疏摆在桌上,又翻开了刚借阅的《传礼经》,撑着头漫不经心地看着。
晌午人多会困懒,杜玉岚平日也有膳后小憩的习惯,看了不到一章便觉眼前的字愈发模糊,撇捺勾连得乱眼。
她捏了捏眉心,终是挡不住困意,慢慢阖上了眼。
竹墨轩过于安静了些,草间小虫的鸣叫无比清晰。
杜玉岚睡得昏昏沉沉,半梦半醒间感觉有人在注视着她,于是缓缓睁眼。
绯红的官服就在身边。
她一个激灵,低叫一声,彻底清醒过来,为了掩饰难堪慌乱,抬手揉了揉眼。
督学仍带着那张面具,看不清神色,修长的手指拿着她写的治国疏,不知看了多久。
“还不错。”
像是过了半炷香的时间,督学轻轻开口,并把那张薄宣放回桌上。
一张小画从桌上的薄宣中飘出。
杜玉岚倒吸一口冷气,赶紧蹲下去捡,身下的椅子被她撞倒,发出极大的声响。
她满不在乎,只管把那张画攥在手心里,缓缓站起,冲着眼前的人笑道:
“督学先生好。”
这份笑里带着勉强与心虚。
她手里捏着小画使劲,想把它撕碎,却见面具后的眼睛微眯,随后一只手摊在她身前。
“给我看看。”
督学身上散发着森冷的威压。
杜玉岚紧抿下唇,心如擂鼓,慢慢地将那幅画放在他手心上。
是一张空谷幽兰的小画,墨色的兰叶瘦削凌厉,淡赭色的花枝上,仅开了一多小花,花心点上了明黄,给整张画添了亮色。
整幅画的用笔,配色,构图,意境皆是上乘。
督学狐疑地看了她一眼,又垂眸细看,这次在干笔擦出的石缝里,发现了一个“璟”字。
极细极小的字藏在流利洒脱的笔触下,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他冷哼一下,抬眼便见小姑娘正紧紧盯着他,眼里的紧张不加掩饰。
这回他在画里找到了三个字,加上落款“独闻幽兰香”的“闻”字,合起来就是:
王八谢闻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