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随着工匠的事情通过,李泰倒也没什么事情,便告辞回高陵去了。
毕竟这次从朝廷手上,拿到了能梳理整个煤炭行业的机会,以及考核工匠的方法,对李泰来说,已经不虚此行了。
接下来需要安排的事情多得很,自然不打算继续在长安这地方待着,毕竟干活才能使人快乐。
见到李泰离开,李世民也挥挥手并没阻止,毕竟朝廷也不是围绕着李泰转悠的。
顺手布置一下核查关中出生人口的信息,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算是人口普查了。
就算现在涵盖的范围只是关中一地,但以封建时代的组织力,想查好,少说也要等一年。
李泰来这里一天,朝廷便增加了一项一年工作量的任务,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开心的。
所以,李泰说完这些事便离开了两仪殿,回去时跟长孙皇后与长乐打了一声招呼,便回高陵继续干活去了。
李泰回到高陵,第一时间便把马周找过来,关于匠人考核的事情,既然以郑国渠为考题,那主考官自然也只能是马周,他会负责统筹整个考试的。
“这样的话,那我明日便是发布文书,引导民间的工匠进行考核!”马周保证道。
李泰点头说道:“除了关中地区,实际上我们的消息可以通过渭水,向着陇右地区传。
随着渭水漕运修建,就算源州胜州地区的工匠,也能通过走水路安排到我们高陵来!”
“遵令!”马周想想直接便是应答了下来。
因为整个渭水都是马周带人清理出一座座码头来的,甚至渡口上的优越位置,越王府都占了一部分。
所以马周想要把这一份的命令在渭河渡口传播开来,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更不要说,李泰在渭河的漕运体系修建起来后,每个月初便会让医舍那边制作清单,然后李泰下令收购这些清单之中的中草药材,基本上都是靠着整个渭水体系去收购的。
没办法,药材基地这种东西都还没有建设起来,除了止血补血一类的药材,实际上都只能靠百姓去采药然后慢慢囤积,每次消耗起来,还真的禁不住花。
还好这些草药也不是急需的,更多只是作为储备之用,所以储存起来不怎么值钱,一斤也就几文钱。
基本上都是渭河附近的老百姓,在农闲时候从野地里面挖来晒干,慢慢囤积起来的。
相对种田的辛苦,这种做法几乎算不上什么,每次屯到一定程度,一起来码头买!
因为越王府基本上没压价,所以老百姓每个月能多赚三十到五十文钱。
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有五百文了,这笔钱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得了。
因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就是白来的,也就是去田里,山里时抓一把塞起来。
正因为李泰跟着这些渡口有着经济上的往来,而且都如约的支付了钱粮。
所以李泰以越王府身份发布了相应告示,百姓们多少也是相信的。
只不过,并没有李泰所想的一发出,便有许多工匠奔赴而来考试,更多的还是观望。
因为上面规定了考核的时间是要一直到郑白渠修建结束为止。
这让其他区域一些拖家带口的手艺人有几分犹豫,毕竟只要是手里有手艺的工匠,不说多么富有,但至少是饿不死的。
这种人在百姓中,已经算得上是中产了,他们绝大多数也都已娶妻生子了。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渭河漕运已经被马周打通,但在安土重迁的思想下,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去这么远的地方去证明自己的。
毕竟有一手的手艺,在本地不缺吃穿,何必要千里迢迢的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认证呢。
所以很多有手艺的匠人哪怕知道了这个告示,但多少还是犹豫的。
但那些年轻一辈见到李泰这般操作,多少有几分心动,倒也没有想那么多,只不过朝廷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些渭水周边有心气的年轻人想要去证明一下自己,仅此而已。
靠着渭水合流,以及高陵在渭水的重要位置,从而让李泰的命令轻松的发布开来。
相对其他需要陆路去传播消息,漕运计划使得渭水仿佛成为了高铁,强化了与所有渭水周边城市的联系。
同时更进一步的发挥出了虹吸效应,开始向渭水上下游吸收人才。
当然,在这个时代,想要外出是需要路引,不是百姓说走就走的。
但无可否认,渭河漕运,以及发布的这个工匠考核,下降了周遭百姓的外出成本,给了百姓外出的理由,让李泰去吸收周围城市的人才有了初步的进展。
毕竟这个命令只在郑白渠周围响应,那自然吸收不了多少工匠人才。
而通过渭水却吸纳了陇西与京畿两地工匠,哪怕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成熟,但作为手艺人,在这时代已经算得上高素质人才了,跟那些只能干苦力的劳动力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这件事情的影响,到底要慢慢沉淀下来,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就好像是渭水漕运计划一样,对朝廷来说,那是增加税收的一种手段,但对李泰来说,却是让自己的影响力扩充到整个渭水,甚至开始逐渐形成虹吸效应的必须渠道。
不过对马周来说,虽然发布了告示,但这些人也不是NPC,不是说想要刷新,那就能马上刷新到自己面前的。
现在该干的活,还是只能让东突厥的劳力顶上。
而就在李泰与马周处理这些琐事的事情,很快杜楚客便来报,左武候中郎将苏烈已经率领大军来到高陵,需要李泰派人协助扎营。
李泰迎接上去,却见到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将士,正昂首立于门前。
这将领见到一群大人拥簇着一个小孩出来,马上对李泰行礼道,
“末将苏烈,见过越王。奉军部调令来郑白渠驻扎,还望越王配合!”
李泰的眉头挑挑,总感觉这个家伙好像不是很会说话样子。
说实话,李泰对于唐朝并不是非常熟悉,最熟悉自然也就是李靖李绩李世民这些隋唐交际的人,至于后面的唐朝将领李泰多数都不认识。
顶多知道一个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至于苏烈苏定方是谁,李泰是真不知道。() ()
只不过李泰稍稍让杜楚客打听了一下,大概知道这个家伙正在被文臣排挤。
李靖让他过来,多少有几分让自己的爱将避祸的意思。
所以,苏烈是谁李泰不清楚,但李靖的面子李泰自然是要给的。
这样的情况下,李泰和蔼道:“苏烈将军辛苦,不如在高陵休息一晚,明日再行开拔?”
“军队之事,重在令行禁止,军部之令是让我等今日进驻郑白渠区域,还请越王派人带路,以免误了时辰!”苏烈硬邦邦的对李泰回答,可真是一点都不讨喜。
“好!”李泰对着杜楚客道,“杜县丞,便由您派人给苏将军带路吧!”
“得令!”杜楚客答应下来,便在杜楚客亲自带领下,把苏烈与他的部队送到郑国渠。
原本,李泰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杜楚客回来时,主动跟李泰道:
“越王,这位苏定方将军率领的军队相当精锐,真不愧是擒拿颉利可汗的勇士。”
“哦?”李泰听到这话,倒对杜楚客道,“我并不知兵,还请山宾细说。”
杜楚客听到李泰这话神色一正,开口道,
“我也只经历过隋唐之交,切身体会过兵灾兵祸,当不得知兵之言。
不过这位苏将军率领的这支军队,行动起来浑然一体,安营扎寨时更是令行禁止。
我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战部天赋,但能与东突厥一战,应该是有的!”
“哦?”李泰听到了杜楚客的话,不由认真了起来。
现在整个大唐,只要是有战部天赋的部队,那都算得上是整个国家级别的精锐。
当然大唐并不是按照什么双天赋单天赋的分法,而是分为杂兵,正卒,精锐,禁卫,以及军魂五个等级。
其中就是从精锐起拥有战部天赋,而只要手中有精锐的将领,基本上都能算国家骨干了。
而脾气看起来硬邦邦的苏烈,至少在实力上来说就是国家的骨干。
“苏将军为人耿直是我大唐骁勇,再加上协助我们镇压异族,以防暴动。
如果他有什么要求,可以满足的便是满足了他便是。
另外一些菜蔬肉食,如果他的部队在高陵收购,也可以折价贩卖点给他!”
李泰对着杜楚客道,“总之,你对他照顾点也就是了。”
“属下明白!”杜楚客的眼睛一亮,一副我很明白的神态对着李泰说道。
说实话,李泰倒很想知道杜楚客到底明白了什么。
而杜楚客所想得是,这个时候苏烈这样的骁将被朝廷弃之敝履,李泰自然是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拉拢。
毕竟将来若真的是争夺帝位,那能够有一位武将相助,那就多了一分的把握。
而李泰知道杜楚客的想法,怕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自己选择也不算是交好苏烈,只不过觉得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并且取得了擒拿颉利可汗的功勋,结果因为朝廷内斗,莫名其妙就被打压了。
这种事情对国家来说也许是为了稳定,但也是国家的损失。
李靖因为自己的功勋太大了,受到嫉妒的人很多,但李靖自身又谨小慎微,几乎抓不住什么把柄,自然很多人就以为了朝廷稳定的名义,开始打压李靖所属的势力。
而苏烈便成为突破口,李靖在有所取舍之下,也庇护不住苏烈,甚至要是李靖主动庇护苏烈,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扣下来,实际上李靖也是很头疼的。
毕竟李世民不怕李靖结党营私,但只要朝廷文官连续的述说,李靖本身的存在对大唐江山有威胁,那么三人成虎下,李世民也需要为子孙后代计量啊!
而一个个名将多数不是马革裹尸,更多得是在朝廷内乱中被莫名消耗掉,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古代封疆王朝的可惜之处。
因为一旦天下太平,名将的存在反而成为了江山社稷的威胁。
李泰知道,自己所能够做得也就只是在后勤上给苏烈搭把手。
至于更多的东西,自己怕也是做不到,毕竟现在自己的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子。
若是跟這些將領走得太近了,怕也是会被朝廷的御史给上书参上一本的。
不过,虽然李泰并没跟苏烈走近,但作为这一支驻扎在郑国渠附近的部队,李泰还是安排了人来探查这支部队的消息。
不得不说,这支部队强不强不知道,但每天都操练,不论刮风下雨,倒没一天落下来。
而苏烈作为这支部队的统帅,更每天陪着这一支部队进行训练。
在李泰看来苏烈给人的感觉,就仿佛像是在磨刀似的,整只的部队却也在不断的蜕变。
只不过这种在黑暗中,倔强得不断向前攀爬的态度,倒让李泰有几分肃然起敬。
不过很快,李泰的心思便没再放到苏烈身上了,因为工部的大匠送過来了。
这次从朝廷的手上,拿到能梳理整个煤炭行业的机会,自然让李泰高兴坏了。
甚至对李泰而言,最重要得是,自己能够整合整个煤炭产业,完成煤炭产业的重新架构。
虽然一开始因为结构的调整肯定会导致产量的下降,但随着调整完成,整个过程的标准化与程序化,甚至加上某些技术的全面推广,煤炭产业算是初具规模了。
等到整个煤炭产业整合完毕,那煤炭本身的煤炭采集与制作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加上渭河的存在减少了运输成本,以后烧开水一斤一文的价格能被进一步压缩。
基本上只要给一文钱,只要你能够把这开水端得走,那就都能都打给你。
当然,最重要得不仅是如此,更重要得是很多东西都需要规模化了才会有意义。
同样的,这个煤炭产业在李泰的整合中逐渐规模化,这所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也随着规模化开始一点点形成起来。
在关中,炭火这种新的燃料,开始从冶炼金属,成为走入千家万户,替代木材,成为燃料的一员。
李泰拿出一份笔记本,柴米油盐酱醋茶,李泰在柴上划了一笔。
这件基础物资算是掌握在了李泰手中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随着工匠的事情通过,李泰倒也没什么事情,便告辞回高陵去了。
毕竟这次从朝廷手上,拿到了能梳理整个煤炭行业的机会,以及考核工匠的方法,对李泰来说,已经不虚此行了。
接下来需要安排的事情多得很,自然不打算继续在长安这地方待着,毕竟干活才能使人快乐。
见到李泰离开,李世民也挥挥手并没阻止,毕竟朝廷也不是围绕着李泰转悠的。
顺手布置一下核查关中出生人口的信息,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算是人口普查了。
就算现在涵盖的范围只是关中一地,但以封建时代的组织力,想查好,少说也要等一年。
李泰来这里一天,朝廷便增加了一项一年工作量的任务,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开心的。
所以,李泰说完这些事便离开了两仪殿,回去时跟长孙皇后与长乐打了一声招呼,便回高陵继续干活去了。
李泰回到高陵,第一时间便把马周找过来,关于匠人考核的事情,既然以郑国渠为考题,那主考官自然也只能是马周,他会负责统筹整个考试的。
“这样的话,那我明日便是发布文书,引导民间的工匠进行考核!”马周保证道。
李泰点头说道:“除了关中地区,实际上我们的消息可以通过渭水,向着陇右地区传。
随着渭水漕运修建,就算源州胜州地区的工匠,也能通过走水路安排到我们高陵来!”
“遵令!”马周想想直接便是应答了下来。
因为整个渭水都是马周带人清理出一座座码头来的,甚至渡口上的优越位置,越王府都占了一部分。
所以马周想要把这一份的命令在渭河渡口传播开来,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更不要说,李泰在渭河的漕运体系修建起来后,每个月初便会让医舍那边制作清单,然后李泰下令收购这些清单之中的中草药材,基本上都是靠着整个渭水体系去收购的。
没办法,药材基地这种东西都还没有建设起来,除了止血补血一类的药材,实际上都只能靠百姓去采药然后慢慢囤积,每次消耗起来,还真的禁不住花。
还好这些草药也不是急需的,更多只是作为储备之用,所以储存起来不怎么值钱,一斤也就几文钱。
基本上都是渭河附近的老百姓,在农闲时候从野地里面挖来晒干,慢慢囤积起来的。
相对种田的辛苦,这种做法几乎算不上什么,每次屯到一定程度,一起来码头买!
因为越王府基本上没压价,所以老百姓每个月能多赚三十到五十文钱。
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有五百文了,这笔钱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是相当不得了。
因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就是白来的,也就是去田里,山里时抓一把塞起来。
正因为李泰跟着这些渡口有着经济上的往来,而且都如约的支付了钱粮。
所以李泰以越王府身份发布了相应告示,百姓们多少也是相信的。
只不过,并没有李泰所想的一发出,便有许多工匠奔赴而来考试,更多的还是观望。
因为上面规定了考核的时间是要一直到郑白渠修建结束为止。
这让其他区域一些拖家带口的手艺人有几分犹豫,毕竟只要是手里有手艺的工匠,不说多么富有,但至少是饿不死的。
这种人在百姓中,已经算得上是中产了,他们绝大多数也都已娶妻生子了。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渭河漕运已经被马周打通,但在安土重迁的思想下,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去这么远的地方去证明自己的。
毕竟有一手的手艺,在本地不缺吃穿,何必要千里迢迢的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认证呢。
所以很多有手艺的匠人哪怕知道了这个告示,但多少还是犹豫的。
但那些年轻一辈见到李泰这般操作,多少有几分心动,倒也没有想那么多,只不过朝廷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些渭水周边有心气的年轻人想要去证明一下自己,仅此而已。
靠着渭水合流,以及高陵在渭水的重要位置,从而让李泰的命令轻松的发布开来。
相对其他需要陆路去传播消息,漕运计划使得渭水仿佛成为了高铁,强化了与所有渭水周边城市的联系。
同时更进一步的发挥出了虹吸效应,开始向渭水上下游吸收人才。
当然,在这个时代,想要外出是需要路引,不是百姓说走就走的。
但无可否认,渭河漕运,以及发布的这个工匠考核,下降了周遭百姓的外出成本,给了百姓外出的理由,让李泰去吸收周围城市的人才有了初步的进展。
毕竟这个命令只在郑白渠周围响应,那自然吸收不了多少工匠人才。
而通过渭水却吸纳了陇西与京畿两地工匠,哪怕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成熟,但作为手艺人,在这时代已经算得上高素质人才了,跟那些只能干苦力的劳动力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这件事情的影响,到底要慢慢沉淀下来,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就好像是渭水漕运计划一样,对朝廷来说,那是增加税收的一种手段,但对李泰来说,却是让自己的影响力扩充到整个渭水,甚至开始逐渐形成虹吸效应的必须渠道。
不过对马周来说,虽然发布了告示,但这些人也不是NPC,不是说想要刷新,那就能马上刷新到自己面前的。
现在该干的活,还是只能让东突厥的劳力顶上。
而就在李泰与马周处理这些琐事的事情,很快杜楚客便来报,左武候中郎将苏烈已经率领大军来到高陵,需要李泰派人协助扎营。
李泰迎接上去,却见到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将士,正昂首立于门前。
这将领见到一群大人拥簇着一个小孩出来,马上对李泰行礼道,
“末将苏烈,见过越王。奉军部调令来郑白渠驻扎,还望越王配合!”
李泰的眉头挑挑,总感觉这个家伙好像不是很会说话样子。
说实话,李泰对于唐朝并不是非常熟悉,最熟悉自然也就是李靖李绩李世民这些隋唐交际的人,至于后面的唐朝将领李泰多数都不认识。
顶多知道一个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至于苏烈苏定方是谁,李泰是真不知道。() ()
只不过李泰稍稍让杜楚客打听了一下,大概知道这个家伙正在被文臣排挤。
李靖让他过来,多少有几分让自己的爱将避祸的意思。
所以,苏烈是谁李泰不清楚,但李靖的面子李泰自然是要给的。
这样的情况下,李泰和蔼道:“苏烈将军辛苦,不如在高陵休息一晚,明日再行开拔?”
“军队之事,重在令行禁止,军部之令是让我等今日进驻郑白渠区域,还请越王派人带路,以免误了时辰!”苏烈硬邦邦的对李泰回答,可真是一点都不讨喜。
“好!”李泰对着杜楚客道,“杜县丞,便由您派人给苏将军带路吧!”
“得令!”杜楚客答应下来,便在杜楚客亲自带领下,把苏烈与他的部队送到郑国渠。
原本,李泰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杜楚客回来时,主动跟李泰道:
“越王,这位苏定方将军率领的军队相当精锐,真不愧是擒拿颉利可汗的勇士。”
“哦?”李泰听到这话,倒对杜楚客道,“我并不知兵,还请山宾细说。”
杜楚客听到李泰这话神色一正,开口道,
“我也只经历过隋唐之交,切身体会过兵灾兵祸,当不得知兵之言。
不过这位苏将军率领的这支军队,行动起来浑然一体,安营扎寨时更是令行禁止。
我虽然看不出有什么战部天赋,但能与东突厥一战,应该是有的!”
“哦?”李泰听到了杜楚客的话,不由认真了起来。
现在整个大唐,只要是有战部天赋的部队,那都算得上是整个国家级别的精锐。
当然大唐并不是按照什么双天赋单天赋的分法,而是分为杂兵,正卒,精锐,禁卫,以及军魂五个等级。
其中就是从精锐起拥有战部天赋,而只要手中有精锐的将领,基本上都能算国家骨干了。
而脾气看起来硬邦邦的苏烈,至少在实力上来说就是国家的骨干。
“苏将军为人耿直是我大唐骁勇,再加上协助我们镇压异族,以防暴动。
如果他有什么要求,可以满足的便是满足了他便是。
另外一些菜蔬肉食,如果他的部队在高陵收购,也可以折价贩卖点给他!”
李泰对着杜楚客道,“总之,你对他照顾点也就是了。”
“属下明白!”杜楚客的眼睛一亮,一副我很明白的神态对着李泰说道。
说实话,李泰倒很想知道杜楚客到底明白了什么。
而杜楚客所想得是,这个时候苏烈这样的骁将被朝廷弃之敝履,李泰自然是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拉拢。
毕竟将来若真的是争夺帝位,那能够有一位武将相助,那就多了一分的把握。
而李泰知道杜楚客的想法,怕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自己选择也不算是交好苏烈,只不过觉得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并且取得了擒拿颉利可汗的功勋,结果因为朝廷内斗,莫名其妙就被打压了。
这种事情对国家来说也许是为了稳定,但也是国家的损失。
李靖因为自己的功勋太大了,受到嫉妒的人很多,但李靖自身又谨小慎微,几乎抓不住什么把柄,自然很多人就以为了朝廷稳定的名义,开始打压李靖所属的势力。
而苏烈便成为突破口,李靖在有所取舍之下,也庇护不住苏烈,甚至要是李靖主动庇护苏烈,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扣下来,实际上李靖也是很头疼的。
毕竟李世民不怕李靖结党营私,但只要朝廷文官连续的述说,李靖本身的存在对大唐江山有威胁,那么三人成虎下,李世民也需要为子孙后代计量啊!
而一个个名将多数不是马革裹尸,更多得是在朝廷内乱中被莫名消耗掉,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古代封疆王朝的可惜之处。
因为一旦天下太平,名将的存在反而成为了江山社稷的威胁。
李泰知道,自己所能够做得也就只是在后勤上给苏烈搭把手。
至于更多的东西,自己怕也是做不到,毕竟现在自己的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子。
若是跟這些將領走得太近了,怕也是会被朝廷的御史给上书参上一本的。
不过,虽然李泰并没跟苏烈走近,但作为这一支驻扎在郑国渠附近的部队,李泰还是安排了人来探查这支部队的消息。
不得不说,这支部队强不强不知道,但每天都操练,不论刮风下雨,倒没一天落下来。
而苏烈作为这支部队的统帅,更每天陪着这一支部队进行训练。
在李泰看来苏烈给人的感觉,就仿佛像是在磨刀似的,整只的部队却也在不断的蜕变。
只不过这种在黑暗中,倔强得不断向前攀爬的态度,倒让李泰有几分肃然起敬。
不过很快,李泰的心思便没再放到苏烈身上了,因为工部的大匠送過来了。
这次从朝廷的手上,拿到能梳理整个煤炭行业的机会,自然让李泰高兴坏了。
甚至对李泰而言,最重要得是,自己能够整合整个煤炭产业,完成煤炭产业的重新架构。
虽然一开始因为结构的调整肯定会导致产量的下降,但随着调整完成,整个过程的标准化与程序化,甚至加上某些技术的全面推广,煤炭产业算是初具规模了。
等到整个煤炭产业整合完毕,那煤炭本身的煤炭采集与制作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加上渭河的存在减少了运输成本,以后烧开水一斤一文的价格能被进一步压缩。
基本上只要给一文钱,只要你能够把这开水端得走,那就都能都打给你。
当然,最重要得不仅是如此,更重要得是很多东西都需要规模化了才会有意义。
同样的,这个煤炭产业在李泰的整合中逐渐规模化,这所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也随着规模化开始一点点形成起来。
在关中,炭火这种新的燃料,开始从冶炼金属,成为走入千家万户,替代木材,成为燃料的一员。
李泰拿出一份笔记本,柴米油盐酱醋茶,李泰在柴上划了一笔。
这件基础物资算是掌握在了李泰手中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