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李泰,高季辅清楚自己的身份,本身就是李世民派遣下来监督协助李泰的人。
所以如果李泰做出什么不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幽州的决策自己可以直接反对或者驳斥。
甚至退一万步,对李泰做出的某些不认同的决策保留意见,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上书李世民做出决策。
比如说当初的天津城的名字,就是通过这一种方式来决断的。
但这样的话高季辅的权利便全部都来自上级,至少他所认为他的权利全部来自上级。
这样的他,面对杜如晦这种从上面派遣下来的高官显贵时,他是很难抵挡的。
另外还有些官员则认为自己的权利与职责来自的是底下的百姓,他们就是要为民请命。
所以面对上面派遣下来的官员,只要命令不合理的,哪怕拼了官职不要也都会驳斥。
不过这种人就比较罕见,史书留名最出名的应该是明朝的海瑞。
但无论怎么说,对李泰来说需要想办法应付的高季辅,在杜如晦面前,几乎没什么说话余地,因为杜如晦是右仆射,天生在官场上碾压高季辅。
同时,在杜如晦来了不久,很快圣旨便送到幽州,朝廷要在京杭大运河开始建造津口,执行《漕运计划》。
圣旨赋予了杜如晦在《漕运计划》执行过程中,罢黜沿岸州县四品以下官员的权利,可以先罢免,后上奏,以方便杜如晦执行整个大运河的《漕运计划》。
而杜如晦接到这任务的第一时间,便来到幽州,找上了李泰。
高季辅在现在的杜如晦面前,甚至连贴头都算不上,不过只是顺手敲打一下而已。
所以在高季辅答应徭役的事情后,杜如晦与李泰便离开了幽州长史府,来到幽州刺史府。
李泰一般上不会来这里,多是在天津城待着,毕竟李泰现阶段的核心还是在天津。
“多谢杜相相助,不然高长史不畏皇亲贵胃,我还真拿那他没什么办法!”李泰道。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喝了一口茶水,然后道,“此小事而,幽州本就防御北地的重镇,季辅不愿意借调徭役入天津也是情理中,燕王能体谅季辅就好。
臣此次前来幽州,想以幽州这段运河为标杆,也希望燕王能出力相助的意思。”
“如何相助!”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微微一愣却是开口道。
“运河若全部用徭役梳理,实在是耗民耗力,而事情若拖延下来,怕会成大运河旧事。
所以此次来找燕王,便想参照燕王当初管理高陵的法子,来操作大运河的幽州这一段。
若可以,便打算向着整个永济渠河段进行尝试。”杜如晦看着李泰坦白道。
说实话,朝廷想要开这运河的心思是坚定的,但当初有着李泰搭把手整个《漕运计划》在渭水那边修建,几乎没有出什么钱上面的问题,不论李泰怎么解决的,至少是解决掉了。
但现在轮到要翻新整条从幽州到余杭的京杭大运河时,哪怕有当地世家豪门愿意承包津口,但所需要的钱财,以及需要的徭役,数目还是有些太惊人了。
至少现在的唐朝已经欣欣向荣,但要真是向着杨广一样的征调民力,还没有忘记大隋是怎么二世而亡的百姓,怕不是会直接让李唐灵魂超度。
所以,通过那种大规模征发徭役的办法直接被否掉了,所以,当初李泰的那种专业化徭役的办法自然被提了出来。
但这办法太消耗钱了,李泰能用那是李泰来钱的能力强,其他人没法复制,就算国家给官员发俸禄也就算了,但专门给徭役发俸禄……提出这想法就觉得自己脑袋有病。
不过,杜如晦还是答应下来,首先多少有给自己的弟弟杜楚客擦屁股的意思。
另外,杜如晦也需要从李泰这里取取经,毕竟高陵兴建,李泰是能吏这件事情是朝廷上下公认且证明的。
这样的情况下,杜如晦便是判断出这件事情如果交给李泰来处成本实际上是最合适的。
“杜相的意思是,打算把幽州这一段包给我,看我是如何操作完成整个幽州这段运河兴建,然后再打算学我的样子,把整个永济渠也这么进行操作!?”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是若有所思的对杜如晦道。
“在这期间,我给你镇压幽州官场,宾王为你副手,依旧是当初你们在高陵时候的搭档。
至于完成后的功绩,燕王您肯定不需要的,但这些功绩给了宾王,应该能协助他迈过五品到四品下的门槛,到时候,也可以理所当然的作为我的副手!”
杜如晦缓缓的说着这件事情的利益分配,倒是没有跟李泰来虚的。
“毕竟燕王您管理幽州这段运河,甚至沧州,以圣人当初给你的旨意,倒也说得过去。
但永济渠流通的其他州县,您可插手不得,所以到时候需要干活得还要是宾王!”
“杜相,您有些不地道,您这是吃定我了啊!”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很无奈!
至于马周面对着两个大老在进行的有关自己的py交易,多少有几分的尴尬。
不过马周也清楚,两个人一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一个对自己算是倾囊相授,都是为了自己好啊!
“燕王,臣会来幽州,不就是因为燕王贤达而重情吗!”杜如晦悠悠然道。
“好吧……”李泰道,“幽州这段运河的清淤工程开始,杜相觉得从哪里入手!”
“吏治!”杜如晦看李泰一样道,“如果是老式的徭役体系,我也无需来找你了。
但老式的徭役体系修建起来又是效率不高,百姓艰苦,这也是老夫来找你的原因。”
“但杜相您知道的,高陵徭役模式实际上是很耗钱的。除了钱,后勤保障工作也很重要。
别得不说幽州即将进入冬日,我觉得想要修建运河,且先把热水房给修建起来。
没充足热水供应,衣服保暖,甚至充足的粮食,想让百姓冬日修建运河是不现实的。
另外还有就是食盐,冬雪冰封,有食盐大面积的铺洒,也能加速我们的工作速度!”
李泰看着杜如晦,却是开口仔细的解释这件事情的困难。() ()
“直接说,你想要什么!”杜如晦明白,只是马周对李泰来说还不够。
“要不给再给我几个津口!”李泰果断舔着脸对着杜如晦询问道。
“燕王,您手上还有现钱吗?”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目光锐利起来。
“钱这种东西挤一挤终归是会有的!”李泰看着杜如晦的锐利目光却是毫不退缩道。
“当初渭河的津口给您太多了,因为燕王您提出《漕运计划》所以大臣们虽有非议,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如今这条大运河贯穿大唐南北,地位比渭河可是要重要得多了!
燕王若再想要取得一半之数,是不可能的!”
“那能给几个?”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马上欣喜起来,显然朝廷也不做绝嘛!
杜如晦伸出了一个手指,稍稍点了这么几下,不怎么说话,就这么看着李泰。
“一个?这是打发要饭!我要见阿耶,见母亲,告你们这些朝臣连点小钱钱都不让我赚!”
李泰看着杜如晦展露出来的诚意,却是毫不犹豫准备耍无赖。
“那燕王您想要几个?”杜如晦看着李泰闹事,倒是徐徐开口说道。
“至少三个,幽州,洛阳,余杭,这三处我想要建立港口!”李泰坦然说道。
“这三个吗?倒是比意料之中的少!朝廷的底线好像是十以下来着。”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思索了一下,继续道,
“这三个城市的港口倒可以给您,不过修建时,您需要拿出钱粮来供应这个港口产业。
然后除了这三处地点以外,其他津口您就碰不得了。
若被朝廷知道您参与其他的港口,那必然少不了御史弹劾!”
杜如晦一脸严肃的对着李泰警告。
“额……我说的幽州港口应该不包括天津港这一座才刚刚兴建起来的渡口吧!”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眼巴巴的养着杜如晦,感觉自己再占点便宜好了。
“幽州有两座港口,需要这般多吗?”杜如晦看着李泰疑惑道。
“如果高丽愿意与我过开放通商口岸,那就不算多,如果不愿意,就当买三赠一好了!”李泰看着杜如晦,到底很是诚恳的说道。
“好吧,记得到时候修建时,把钱粮拿出来,否则取消了资格可别赖我。
另外这些港口是有时限的,三十年后会全部收归朝廷所有。”
杜如晦却又是补充了一句!
“这是谁想出来的?!”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有几分惊愕,因为在封建时代这种渡口归属居然有时间限制,实在太令人感觉到意外了。
“玄龄提出来的!”杜如晦说道这里,感叹道,“渭河漕运来钱越来越快了。
若这些港口一直拿在私人的手中怕是将来会发生什么变故,所以玄龄便由你如此建议。
当然这些主要是针对世家而言,燕王的话,您应该会明白朝廷的苦楚吧!”
“所以到现在为止,你都还没有拉拢来什么世家投进去吗!”李泰看着杜如晦道。
“如果不是我京兆杜氏实在距离大运河太远,其实杜氏是很愿意投钱的!”
杜如晦的目光稍稍的撇开,显然对很多世家来说,现在多少是在观望。
毕竟租赁跟直接整个购买下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也是杜如晦过来找李泰的重要原因。
只要李泰第一个投了钱把这些渡口兴建了起来,那这些世家自然肯投钱了。
毕竟就算三十年的租赁时限,但只要这段时间内收过路费的获利,还是无比丰厚的。
“不愧是大唐第一相啊!”李泰倒是有些感叹房玄龄的目光长远。
三十年对世家来说又是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这就让这些出钱的世家很难受了。
毕竟自己出钱出力,最后这津口最后还是要收给朝廷的,这谁受得了啊!
所以,世家多少还是在观望,且先出现一个人看看他的收获怎么样。
毕竟对世家来说稳一手吃不到第一口肉,但能安安心心的喝上一口汤来,也相当不错。
“好吧,我大概知道了!”李泰看了一眼在苦笑的马周,说道,
“我们先把疏通幽州境内的大运河的消息发布出来吧。
顺着大运河设定徭役们居住的区域,储备炭棉,建立仓储下雪前,把东西先准备好。
若这些都完成了,冬日还能赶赶进度,否则怕要等到明年开春冰雪融化,才能进行工作!”
李泰说到这里,对马周道,“这件事情需要淳风协助才行,他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及他对幽州地形的熟悉,能帮助我们最短时间的确定最适合的徭役居住地点,你今日便是来幽州,我们几个聚一聚。”
听到李泰有条不紊的安排,杜如晦不由流露出了几分欣然的笑容。
虽然靠着房玄龄的思维模拟,以及杜如晦自己的迅捷判断,都能判断出李泰是最适合破局的人。
但真等到来到幽州前,杜如晦与房玄龄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李泰对自己离开长安心是否会有那么几分的怨气。
现在看起来,李泰的确是贤达的亲王,只要涉及到了国家的事情,他终究还是挺身而出承接重担。
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太子继续保持这般聪慧,燕王能够继续这般忠君体国,至少大唐的宗室会稳定得很多。
对家天下的构筑之中,实际上宗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都不希望李泰夺嫡,但却希望李泰能成为李唐的宗正卿,成为李唐皇室的中流砥柱。
最重要得是燕王是文臣,不是武将,是宗正的天生人选。
李泰不知道杜如晦与房玄龄两人的心思,但杜如晦的到来,让自己能有权调度整个幽州的资源力量开始整个幽州段的大运河,对李泰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
第一时间,便是把以马周,王真儒,以及李淳风三人为核心的小组建立起来。
自己也开始把所有心思全部都投入到了修建这条大运河中。
所以如果李泰做出什么不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幽州的决策自己可以直接反对或者驳斥。
甚至退一万步,对李泰做出的某些不认同的决策保留意见,在无力改变的情况下上书李世民做出决策。
比如说当初的天津城的名字,就是通过这一种方式来决断的。
但这样的话高季辅的权利便全部都来自上级,至少他所认为他的权利全部来自上级。
这样的他,面对杜如晦这种从上面派遣下来的高官显贵时,他是很难抵挡的。
另外还有些官员则认为自己的权利与职责来自的是底下的百姓,他们就是要为民请命。
所以面对上面派遣下来的官员,只要命令不合理的,哪怕拼了官职不要也都会驳斥。
不过这种人就比较罕见,史书留名最出名的应该是明朝的海瑞。
但无论怎么说,对李泰来说需要想办法应付的高季辅,在杜如晦面前,几乎没什么说话余地,因为杜如晦是右仆射,天生在官场上碾压高季辅。
同时,在杜如晦来了不久,很快圣旨便送到幽州,朝廷要在京杭大运河开始建造津口,执行《漕运计划》。
圣旨赋予了杜如晦在《漕运计划》执行过程中,罢黜沿岸州县四品以下官员的权利,可以先罢免,后上奏,以方便杜如晦执行整个大运河的《漕运计划》。
而杜如晦接到这任务的第一时间,便来到幽州,找上了李泰。
高季辅在现在的杜如晦面前,甚至连贴头都算不上,不过只是顺手敲打一下而已。
所以在高季辅答应徭役的事情后,杜如晦与李泰便离开了幽州长史府,来到幽州刺史府。
李泰一般上不会来这里,多是在天津城待着,毕竟李泰现阶段的核心还是在天津。
“多谢杜相相助,不然高长史不畏皇亲贵胃,我还真拿那他没什么办法!”李泰道。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喝了一口茶水,然后道,“此小事而,幽州本就防御北地的重镇,季辅不愿意借调徭役入天津也是情理中,燕王能体谅季辅就好。
臣此次前来幽州,想以幽州这段运河为标杆,也希望燕王能出力相助的意思。”
“如何相助!”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微微一愣却是开口道。
“运河若全部用徭役梳理,实在是耗民耗力,而事情若拖延下来,怕会成大运河旧事。
所以此次来找燕王,便想参照燕王当初管理高陵的法子,来操作大运河的幽州这一段。
若可以,便打算向着整个永济渠河段进行尝试。”杜如晦看着李泰坦白道。
说实话,朝廷想要开这运河的心思是坚定的,但当初有着李泰搭把手整个《漕运计划》在渭水那边修建,几乎没有出什么钱上面的问题,不论李泰怎么解决的,至少是解决掉了。
但现在轮到要翻新整条从幽州到余杭的京杭大运河时,哪怕有当地世家豪门愿意承包津口,但所需要的钱财,以及需要的徭役,数目还是有些太惊人了。
至少现在的唐朝已经欣欣向荣,但要真是向着杨广一样的征调民力,还没有忘记大隋是怎么二世而亡的百姓,怕不是会直接让李唐灵魂超度。
所以,通过那种大规模征发徭役的办法直接被否掉了,所以,当初李泰的那种专业化徭役的办法自然被提了出来。
但这办法太消耗钱了,李泰能用那是李泰来钱的能力强,其他人没法复制,就算国家给官员发俸禄也就算了,但专门给徭役发俸禄……提出这想法就觉得自己脑袋有病。
不过,杜如晦还是答应下来,首先多少有给自己的弟弟杜楚客擦屁股的意思。
另外,杜如晦也需要从李泰这里取取经,毕竟高陵兴建,李泰是能吏这件事情是朝廷上下公认且证明的。
这样的情况下,杜如晦便是判断出这件事情如果交给李泰来处成本实际上是最合适的。
“杜相的意思是,打算把幽州这一段包给我,看我是如何操作完成整个幽州这段运河兴建,然后再打算学我的样子,把整个永济渠也这么进行操作!?”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是若有所思的对杜如晦道。
“在这期间,我给你镇压幽州官场,宾王为你副手,依旧是当初你们在高陵时候的搭档。
至于完成后的功绩,燕王您肯定不需要的,但这些功绩给了宾王,应该能协助他迈过五品到四品下的门槛,到时候,也可以理所当然的作为我的副手!”
杜如晦缓缓的说着这件事情的利益分配,倒是没有跟李泰来虚的。
“毕竟燕王您管理幽州这段运河,甚至沧州,以圣人当初给你的旨意,倒也说得过去。
但永济渠流通的其他州县,您可插手不得,所以到时候需要干活得还要是宾王!”
“杜相,您有些不地道,您这是吃定我了啊!”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很无奈!
至于马周面对着两个大老在进行的有关自己的py交易,多少有几分的尴尬。
不过马周也清楚,两个人一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一个对自己算是倾囊相授,都是为了自己好啊!
“燕王,臣会来幽州,不就是因为燕王贤达而重情吗!”杜如晦悠悠然道。
“好吧……”李泰道,“幽州这段运河的清淤工程开始,杜相觉得从哪里入手!”
“吏治!”杜如晦看李泰一样道,“如果是老式的徭役体系,我也无需来找你了。
但老式的徭役体系修建起来又是效率不高,百姓艰苦,这也是老夫来找你的原因。”
“但杜相您知道的,高陵徭役模式实际上是很耗钱的。除了钱,后勤保障工作也很重要。
别得不说幽州即将进入冬日,我觉得想要修建运河,且先把热水房给修建起来。
没充足热水供应,衣服保暖,甚至充足的粮食,想让百姓冬日修建运河是不现实的。
另外还有就是食盐,冬雪冰封,有食盐大面积的铺洒,也能加速我们的工作速度!”
李泰看着杜如晦,却是开口仔细的解释这件事情的困难。() ()
“直接说,你想要什么!”杜如晦明白,只是马周对李泰来说还不够。
“要不给再给我几个津口!”李泰果断舔着脸对着杜如晦询问道。
“燕王,您手上还有现钱吗?”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目光锐利起来。
“钱这种东西挤一挤终归是会有的!”李泰看着杜如晦的锐利目光却是毫不退缩道。
“当初渭河的津口给您太多了,因为燕王您提出《漕运计划》所以大臣们虽有非议,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但如今这条大运河贯穿大唐南北,地位比渭河可是要重要得多了!
燕王若再想要取得一半之数,是不可能的!”
“那能给几个?”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马上欣喜起来,显然朝廷也不做绝嘛!
杜如晦伸出了一个手指,稍稍点了这么几下,不怎么说话,就这么看着李泰。
“一个?这是打发要饭!我要见阿耶,见母亲,告你们这些朝臣连点小钱钱都不让我赚!”
李泰看着杜如晦展露出来的诚意,却是毫不犹豫准备耍无赖。
“那燕王您想要几个?”杜如晦看着李泰闹事,倒是徐徐开口说道。
“至少三个,幽州,洛阳,余杭,这三处我想要建立港口!”李泰坦然说道。
“这三个吗?倒是比意料之中的少!朝廷的底线好像是十以下来着。”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思索了一下,继续道,
“这三个城市的港口倒可以给您,不过修建时,您需要拿出钱粮来供应这个港口产业。
然后除了这三处地点以外,其他津口您就碰不得了。
若被朝廷知道您参与其他的港口,那必然少不了御史弹劾!”
杜如晦一脸严肃的对着李泰警告。
“额……我说的幽州港口应该不包括天津港这一座才刚刚兴建起来的渡口吧!”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眼巴巴的养着杜如晦,感觉自己再占点便宜好了。
“幽州有两座港口,需要这般多吗?”杜如晦看着李泰疑惑道。
“如果高丽愿意与我过开放通商口岸,那就不算多,如果不愿意,就当买三赠一好了!”李泰看着杜如晦,到底很是诚恳的说道。
“好吧,记得到时候修建时,把钱粮拿出来,否则取消了资格可别赖我。
另外这些港口是有时限的,三十年后会全部收归朝廷所有。”
杜如晦却又是补充了一句!
“这是谁想出来的?!”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有几分惊愕,因为在封建时代这种渡口归属居然有时间限制,实在太令人感觉到意外了。
“玄龄提出来的!”杜如晦说道这里,感叹道,“渭河漕运来钱越来越快了。
若这些港口一直拿在私人的手中怕是将来会发生什么变故,所以玄龄便由你如此建议。
当然这些主要是针对世家而言,燕王的话,您应该会明白朝廷的苦楚吧!”
“所以到现在为止,你都还没有拉拢来什么世家投进去吗!”李泰看着杜如晦道。
“如果不是我京兆杜氏实在距离大运河太远,其实杜氏是很愿意投钱的!”
杜如晦的目光稍稍的撇开,显然对很多世家来说,现在多少是在观望。
毕竟租赁跟直接整个购买下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也是杜如晦过来找李泰的重要原因。
只要李泰第一个投了钱把这些渡口兴建了起来,那这些世家自然肯投钱了。
毕竟就算三十年的租赁时限,但只要这段时间内收过路费的获利,还是无比丰厚的。
“不愧是大唐第一相啊!”李泰倒是有些感叹房玄龄的目光长远。
三十年对世家来说又是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这就让这些出钱的世家很难受了。
毕竟自己出钱出力,最后这津口最后还是要收给朝廷的,这谁受得了啊!
所以,世家多少还是在观望,且先出现一个人看看他的收获怎么样。
毕竟对世家来说稳一手吃不到第一口肉,但能安安心心的喝上一口汤来,也相当不错。
“好吧,我大概知道了!”李泰看了一眼在苦笑的马周,说道,
“我们先把疏通幽州境内的大运河的消息发布出来吧。
顺着大运河设定徭役们居住的区域,储备炭棉,建立仓储下雪前,把东西先准备好。
若这些都完成了,冬日还能赶赶进度,否则怕要等到明年开春冰雪融化,才能进行工作!”
李泰说到这里,对马周道,“这件事情需要淳风协助才行,他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及他对幽州地形的熟悉,能帮助我们最短时间的确定最适合的徭役居住地点,你今日便是来幽州,我们几个聚一聚。”
听到李泰有条不紊的安排,杜如晦不由流露出了几分欣然的笑容。
虽然靠着房玄龄的思维模拟,以及杜如晦自己的迅捷判断,都能判断出李泰是最适合破局的人。
但真等到来到幽州前,杜如晦与房玄龄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李泰对自己离开长安心是否会有那么几分的怨气。
现在看起来,李泰的确是贤达的亲王,只要涉及到了国家的事情,他终究还是挺身而出承接重担。
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太子继续保持这般聪慧,燕王能够继续这般忠君体国,至少大唐的宗室会稳定得很多。
对家天下的构筑之中,实际上宗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都不希望李泰夺嫡,但却希望李泰能成为李唐的宗正卿,成为李唐皇室的中流砥柱。
最重要得是燕王是文臣,不是武将,是宗正的天生人选。
李泰不知道杜如晦与房玄龄两人的心思,但杜如晦的到来,让自己能有权调度整个幽州的资源力量开始整个幽州段的大运河,对李泰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
第一时间,便是把以马周,王真儒,以及李淳风三人为核心的小组建立起来。
自己也开始把所有心思全部都投入到了修建这条大运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