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正文卷第三十七章规划高陵从长安回到高陵,马周已经学府中等着,见李泰回来便马上迎接上来,开口问道:
“听闻大王受到刺杀,现在情况如何?”
“已经处理掉了!”李泰从容道,
“另外阿耶重建了高陵县,并让我做县令,县令以下的职务,许我自行任免。
他想看看,我能不能在这三年,把这高陵县治理到上上评价,从而证明我有甘罗之才!”
“大王您是答应了?!”听到这话,马周微微皱眉开口道。
“那是自然!”李泰拍拍马周大腿,自信满满道,
“还是我来做县令负责计划,你来做县丞负责实施。
我们两人联手,这农业学府办理得如此红红火火,一县之地又算得了什么!”
李泰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清楚,让自己做具体工作,那还是别了,自己是什么水平别人不知道自己难道还不清楚吗?
与之相比,倒是马周身为未来的名相,若是这县之地都做不了,那才是一个大笑话!
所以李泰表示,自己给予马周无限信任。
听到李泰直接便给自己县丞职务,马周也有几分哭笑不得。
但不得不说,李泰身为越王能这般礼贤下士,马周还是相当感动的。
也正如同李泰所说,高陵这地方基本上是李泰负责规划,自己负责一点一滴的建设起来。
这种看着一处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因自己而变得富饶,这种成就感对马周来说,也具有相当大欣慰,所以面对李泰的邀请,马周道:“敢不从命!”
李泰继续说道:“既然阿耶给我们三年时间把这城市建设到上上评价,那我们便要对此地应该有资源进行评估,因地制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起去我书房秉烛夜谈,把未来给最快的规划出来!”
“诺!”听到李泰的话语,马周也兴致勃勃。
对马周来说,最喜欢的就是与君主秉烛夜谈了,唯有这样才能显得对自己的重视啊。
“白鹤,你来掌灯,另外在一旁做好记录!”李泰对白鹤道,
“另外让厨房做好夜宵,毕竟黑夜天寒需要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白鹤听到李泰的话,刚想要说什么,但李泰拉着马周进了书房了。
白鹤看了一眼身边的卢安寿,卢安寿面对白鹤的目光重重点头。
这意思是自己只是保镖,李泰不睡觉,自己也只能在门口站着。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夜宵的话,请、一定、不要忘记我啊!
李泰拉着马周来到房间,白鹤跟到了里面掌灯,一边磨墨进行记录。
李泰开口道,“你先说说,你觉得高陵这地方有什么优势?!”
马周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杯酒杯,仰头喝了一口,长出一口气,才缓缓道:
“高陵区位于关中腹地,泾河、渭河两岸交汇,顺着这两河支流几乎能够到达关各地。
如果把这关中比喻成菜,那这高陵便是菜的菜心,可谓四通八达,无所不至!
其次便是此地本身土壤肥沃,水脉发达,若开垦出来更是良田遍地!
最关键的是,这地方靠近长安,这是此地想要突破的最难点,也是让此地突破的关键点。
毕竟我们一直以来,便吃着靠近长安的便利!”
李泰听到马周的话,点点头也赞同道,“你说得没有错,最关键的还是这里靠近长安!”
靠近帝都的好处,李泰自然明白,但真正重要得还是要抓住这区位优势。
李泰眯着眼睛,道,“基本上吏部考核便从土地开垦、户口增减、农业丰欠、赋税征收等等项目之上进行测评。
至于我的个人评价,那是只有我阿耶才能评价,其他人却也没有资格。
所以,我们要干实事就好,把每件事做好,让那些官吏无话可说!”
“大王准备从何处入手!”听到李泰的话语,马周面带笑蓉道。
李泰从容的说着:“有农业学府的存在,开垦土地上并不需要我来担心。
至于是否丰收,虽然今年的小麦收成并算不上好,但土地经过一年的开垦却是成熟得多。
更经过试验田一年尝试,今年开始所有试验田的优种方式能全面整合,进行全方位推行。
只要来年不是天灾,相信我们的收成说不定能够冲到两石以上,后面也会更多。
有农业学府的学员们在,哪怕我们是靠天吃饭,我们也至少能够吃到最可口的那一口!”
马周听着李泰的话,不由苦笑了起来。
说实话,今年所谓冬小麦的收成跟其他普通百姓开垦出来的田亩实际上相差并不多。
所以马周真没李泰这般自信!
但无论怎么说,对比起其他百姓种植纯粹是在吃经验,李泰一手搭建的农业学府至少养成了些实验日记的习惯,至少这实验数据上看起来相对让人安心一些。
而实际上,李泰非常清楚,唐代就已经是封建时代巅峰。
在这时代古代的传统农业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什么粪土堆肥,什么水利修建,各种各样的种田技术,就不是李泰这个种田门外汉靠某样技术就能让产量大增。
所以李泰需要做得不是自己发明创造出什么逆天的种植手段,而是把这些零零散散被各自农民当做绝活的种田技术全部整理出来,把这些技术形成体系完整发挥出来。
这就是自己建立农业学府的第一目标,就是整理过去的所有种田技术并消化成体系。
这就是李泰愿意当高陵县令的原因,因为自己需要时间去消化过去的种田技术。
只有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自己才能继续尝试推广种田的规模化与专业化,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生产力,否则基础不够扎实,以后想要推行新技术是非常麻烦的。
而马周没见过资源整合,或者说技术整合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
所以对今年耕田种植出来的小麦,也跟其他那些新开垦出来的小麦没有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李泰第一年,不过只是在进行大规模多种类的实验。
等到第二年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再加上第一年积累技术的整合,李泰相信自己明年的收成绝对会非常的惊人。() ()
“毕竟明年可是历史上少有被记载的大丰年,粮食价格跌到每斗三钱的时代!”
李泰心中想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蹭上明年的天气。
到时候,粮食直接从每亩一石上下徘徊,攀登到两石,到时候就说自己农业学府学员的技术高超,谁又能够反驳了!
“总而言之,有农业学府的学员在,我并不担心在农耕上的事情!”李泰认真道。
“那下个问题就到了人口方面了!”马周见李泰不担心,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大不了自己工作的时候辛苦一点多多劝课农桑,让百姓们尽力耕田也就是了。
李泰认真道:“嗯嗯,想要让当地百姓安心生育,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安稳无忧!
当然,我们也要进行鼓励,不过这件事情需要循序渐进进行,这要长时间才能见效的。
与之对比,我觉得我们可以打那些流动人口的主意!”
“流动人口?!”听到李泰的话,马周皱皱眉头。
“嗯!”李泰点头道,“人口这件事情首先要做得就是要把我们现在的人口编辑入册。
我不想要知道户,而是要精确的知道高陵县每个人!”
“虽然我们高陵现在暂时没有豪族,但时间若是久了,怕是很难做到!”马周皱眉道。
“没事,每年让农业学府的学生来替代官员,每年对整个高陵县进行普查一次就好!”
李泰简单道,“尤其让外地的学生做,本地的学生监督,并且成果计入学分。
若出出错了,则举报的本地学生获得学分,所以至少在人手上绝对足够。”
“这个看起来好像在模拟清量田亩!”李泰的话语一出,马周马上反应了过来。
说实话,这种直接拿学员这么的用法,马周还真的是没有见到过啊。
只一县之地用农业学府学员进行全面普查,马周感觉李泰准备的还真充分啊!
“就在清量田亩!”李泰看着马周神采奕奕的样子,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继续装糊涂下去。
毕竟以马周的才智,纵然因历史局限性一时没想到这些学子的真正用途,但这种事只要稍稍冷静下来想一想,相信马周马上就会明白李泰培养农业学员的真正目的。
所以,李泰对马周摊牌道,“我记得我一直有说过的吧。
农业学府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成为贫农代言人,等找到机会让他们成为当地的农官。
从小的方面来说,那就是传播从农业学府学习过去的农业知识,增加田亩产量。
但真正目的,是希望他们能与朝廷形成配合,加强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力度!”
听到这话,马周看着李泰的目光迥然一惊,马周突然站起来对李泰鞠躬:
“马周愿意效犬马之劳,协助大王完成这个计划!”
李泰目光瞥了一眼在不断做记录的白鹤,连忙上前把马周扶起,“这般正式做什么!”
李泰摇头道,“这也不过只是个设想,想这设想实现,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时间。
甚至到底是不是真有用谁也不知道,就先这么执行下去吧。等将来,再说这计划!”
马周正色说道,“如此计划虽艰难无比,却乃是堂堂正道。
哪怕世家知道这农业学员用处,但只要他们的田亩还想增产,那他们就必须要接受学员。
而这些学员每到一处,那他们就会成为朝廷的眼睛与耳朵,帮朝廷看清楚底下的百姓。”
李泰不在这个问题纠结,而是继续的说道:
“完成了人口普查,那就能想办法吸收人口进入到我们县城。
如果是流民则需要为高陵工作,为县城修桥铺路,贡献劳力后才能被允许加入。
另一种是落榜举子,只要愿意在高陵落户的,那我们便让他们落户,并帮他们解决掉住房与工作问题,毕竟农业学府的永远都是缺少教师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赋税徭役了!”马周不由按按太阳穴道,
“今年我们不需要太担心,且不说这县城是去年才是大人努力修建起来的,按惯例一般都会免除第一年的田亩税负。
当然也因为开垦的第一年也种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朝廷也不会把这一口救命粮食给吃了。
但税赋可免,徭役却未必能免,等今年农闲时,说不定朝廷就会来要人充当徭役了!
不论朝廷有没有派发徭役,我觉得大人都要做好准备。”
“徭役……”李泰听到马周的想法,思索了一会儿,道,
“我是这么想的,你能不能算出我们需要多少的人需要服徭役。
我打算直接组织一批人让他们专门负责县里徭役。
而其他不想要充徭役的人,只要交笔钱或者一份绸布,就能够让他们替代徭役。”
“大王放心,租庸调制北魏以来便有,而且我大唐开国便按照此制度而行!”
马周笑笑道,“大王不懂此事也正常,大王单凭思量便能想到此法,真乃甘罗之才!”
李泰知道唐朝的租庸调制相当出名,但真没有想到这东西居然在北魏就有了,还以为这东西是到了李隆基的时候才真正发展起来呢。
不过李泰也从容道,“既如此那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不过那支服役队伍,需得加入懂得计算的人才才行!”
“服役之人只要苦力就好,为何还要加入计算的人才!”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语疑惑道。
“因为唯有计算清楚了工程的总量,计算好每天干多少,多久能干好,剩下来的时间便是属于这些百姓的,唯有如此,这才能调度起百姓的积极性。
否则让他们浑浑噩噩的服役,这不就是让他们混日子嘛!”
李泰摇摇头,习惯了现代化的九九六和零零七的节奏,在古代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节奏实在是让李泰看不上眼。
这样的节奏,怎么可能让华夏再次成为基建狂魔啊!
自己将来还准备制造奇观的,真靠徭役怕不是要被骂成昏君了!
“听闻大王受到刺杀,现在情况如何?”
“已经处理掉了!”李泰从容道,
“另外阿耶重建了高陵县,并让我做县令,县令以下的职务,许我自行任免。
他想看看,我能不能在这三年,把这高陵县治理到上上评价,从而证明我有甘罗之才!”
“大王您是答应了?!”听到这话,马周微微皱眉开口道。
“那是自然!”李泰拍拍马周大腿,自信满满道,
“还是我来做县令负责计划,你来做县丞负责实施。
我们两人联手,这农业学府办理得如此红红火火,一县之地又算得了什么!”
李泰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清楚,让自己做具体工作,那还是别了,自己是什么水平别人不知道自己难道还不清楚吗?
与之相比,倒是马周身为未来的名相,若是这县之地都做不了,那才是一个大笑话!
所以李泰表示,自己给予马周无限信任。
听到李泰直接便给自己县丞职务,马周也有几分哭笑不得。
但不得不说,李泰身为越王能这般礼贤下士,马周还是相当感动的。
也正如同李泰所说,高陵这地方基本上是李泰负责规划,自己负责一点一滴的建设起来。
这种看着一处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因自己而变得富饶,这种成就感对马周来说,也具有相当大欣慰,所以面对李泰的邀请,马周道:“敢不从命!”
李泰继续说道:“既然阿耶给我们三年时间把这城市建设到上上评价,那我们便要对此地应该有资源进行评估,因地制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起去我书房秉烛夜谈,把未来给最快的规划出来!”
“诺!”听到李泰的话语,马周也兴致勃勃。
对马周来说,最喜欢的就是与君主秉烛夜谈了,唯有这样才能显得对自己的重视啊。
“白鹤,你来掌灯,另外在一旁做好记录!”李泰对白鹤道,
“另外让厨房做好夜宵,毕竟黑夜天寒需要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白鹤听到李泰的话,刚想要说什么,但李泰拉着马周进了书房了。
白鹤看了一眼身边的卢安寿,卢安寿面对白鹤的目光重重点头。
这意思是自己只是保镖,李泰不睡觉,自己也只能在门口站着。
最重要的是,如果有夜宵的话,请、一定、不要忘记我啊!
李泰拉着马周来到房间,白鹤跟到了里面掌灯,一边磨墨进行记录。
李泰开口道,“你先说说,你觉得高陵这地方有什么优势?!”
马周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杯酒杯,仰头喝了一口,长出一口气,才缓缓道:
“高陵区位于关中腹地,泾河、渭河两岸交汇,顺着这两河支流几乎能够到达关各地。
如果把这关中比喻成菜,那这高陵便是菜的菜心,可谓四通八达,无所不至!
其次便是此地本身土壤肥沃,水脉发达,若开垦出来更是良田遍地!
最关键的是,这地方靠近长安,这是此地想要突破的最难点,也是让此地突破的关键点。
毕竟我们一直以来,便吃着靠近长安的便利!”
李泰听到马周的话,点点头也赞同道,“你说得没有错,最关键的还是这里靠近长安!”
靠近帝都的好处,李泰自然明白,但真正重要得还是要抓住这区位优势。
李泰眯着眼睛,道,“基本上吏部考核便从土地开垦、户口增减、农业丰欠、赋税征收等等项目之上进行测评。
至于我的个人评价,那是只有我阿耶才能评价,其他人却也没有资格。
所以,我们要干实事就好,把每件事做好,让那些官吏无话可说!”
“大王准备从何处入手!”听到李泰的话语,马周面带笑蓉道。
李泰从容的说着:“有农业学府的存在,开垦土地上并不需要我来担心。
至于是否丰收,虽然今年的小麦收成并算不上好,但土地经过一年的开垦却是成熟得多。
更经过试验田一年尝试,今年开始所有试验田的优种方式能全面整合,进行全方位推行。
只要来年不是天灾,相信我们的收成说不定能够冲到两石以上,后面也会更多。
有农业学府的学员们在,哪怕我们是靠天吃饭,我们也至少能够吃到最可口的那一口!”
马周听着李泰的话,不由苦笑了起来。
说实话,今年所谓冬小麦的收成跟其他普通百姓开垦出来的田亩实际上相差并不多。
所以马周真没李泰这般自信!
但无论怎么说,对比起其他百姓种植纯粹是在吃经验,李泰一手搭建的农业学府至少养成了些实验日记的习惯,至少这实验数据上看起来相对让人安心一些。
而实际上,李泰非常清楚,唐代就已经是封建时代巅峰。
在这时代古代的传统农业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什么粪土堆肥,什么水利修建,各种各样的种田技术,就不是李泰这个种田门外汉靠某样技术就能让产量大增。
所以李泰需要做得不是自己发明创造出什么逆天的种植手段,而是把这些零零散散被各自农民当做绝活的种田技术全部整理出来,把这些技术形成体系完整发挥出来。
这就是自己建立农业学府的第一目标,就是整理过去的所有种田技术并消化成体系。
这就是李泰愿意当高陵县令的原因,因为自己需要时间去消化过去的种田技术。
只有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自己才能继续尝试推广种田的规模化与专业化,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生产力,否则基础不够扎实,以后想要推行新技术是非常麻烦的。
而马周没见过资源整合,或者说技术整合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
所以对今年耕田种植出来的小麦,也跟其他那些新开垦出来的小麦没有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李泰第一年,不过只是在进行大规模多种类的实验。
等到第二年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再加上第一年积累技术的整合,李泰相信自己明年的收成绝对会非常的惊人。() ()
“毕竟明年可是历史上少有被记载的大丰年,粮食价格跌到每斗三钱的时代!”
李泰心中想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蹭上明年的天气。
到时候,粮食直接从每亩一石上下徘徊,攀登到两石,到时候就说自己农业学府学员的技术高超,谁又能够反驳了!
“总而言之,有农业学府的学员在,我并不担心在农耕上的事情!”李泰认真道。
“那下个问题就到了人口方面了!”马周见李泰不担心,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大不了自己工作的时候辛苦一点多多劝课农桑,让百姓们尽力耕田也就是了。
李泰认真道:“嗯嗯,想要让当地百姓安心生育,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安稳无忧!
当然,我们也要进行鼓励,不过这件事情需要循序渐进进行,这要长时间才能见效的。
与之对比,我觉得我们可以打那些流动人口的主意!”
“流动人口?!”听到李泰的话,马周皱皱眉头。
“嗯!”李泰点头道,“人口这件事情首先要做得就是要把我们现在的人口编辑入册。
我不想要知道户,而是要精确的知道高陵县每个人!”
“虽然我们高陵现在暂时没有豪族,但时间若是久了,怕是很难做到!”马周皱眉道。
“没事,每年让农业学府的学生来替代官员,每年对整个高陵县进行普查一次就好!”
李泰简单道,“尤其让外地的学生做,本地的学生监督,并且成果计入学分。
若出出错了,则举报的本地学生获得学分,所以至少在人手上绝对足够。”
“这个看起来好像在模拟清量田亩!”李泰的话语一出,马周马上反应了过来。
说实话,这种直接拿学员这么的用法,马周还真的是没有见到过啊。
只一县之地用农业学府学员进行全面普查,马周感觉李泰准备的还真充分啊!
“就在清量田亩!”李泰看着马周神采奕奕的样子,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继续装糊涂下去。
毕竟以马周的才智,纵然因历史局限性一时没想到这些学子的真正用途,但这种事只要稍稍冷静下来想一想,相信马周马上就会明白李泰培养农业学员的真正目的。
所以,李泰对马周摊牌道,“我记得我一直有说过的吧。
农业学府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成为贫农代言人,等找到机会让他们成为当地的农官。
从小的方面来说,那就是传播从农业学府学习过去的农业知识,增加田亩产量。
但真正目的,是希望他们能与朝廷形成配合,加强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力度!”
听到这话,马周看着李泰的目光迥然一惊,马周突然站起来对李泰鞠躬:
“马周愿意效犬马之劳,协助大王完成这个计划!”
李泰目光瞥了一眼在不断做记录的白鹤,连忙上前把马周扶起,“这般正式做什么!”
李泰摇头道,“这也不过只是个设想,想这设想实现,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时间。
甚至到底是不是真有用谁也不知道,就先这么执行下去吧。等将来,再说这计划!”
马周正色说道,“如此计划虽艰难无比,却乃是堂堂正道。
哪怕世家知道这农业学员用处,但只要他们的田亩还想增产,那他们就必须要接受学员。
而这些学员每到一处,那他们就会成为朝廷的眼睛与耳朵,帮朝廷看清楚底下的百姓。”
李泰不在这个问题纠结,而是继续的说道:
“完成了人口普查,那就能想办法吸收人口进入到我们县城。
如果是流民则需要为高陵工作,为县城修桥铺路,贡献劳力后才能被允许加入。
另一种是落榜举子,只要愿意在高陵落户的,那我们便让他们落户,并帮他们解决掉住房与工作问题,毕竟农业学府的永远都是缺少教师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赋税徭役了!”马周不由按按太阳穴道,
“今年我们不需要太担心,且不说这县城是去年才是大人努力修建起来的,按惯例一般都会免除第一年的田亩税负。
当然也因为开垦的第一年也种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朝廷也不会把这一口救命粮食给吃了。
但税赋可免,徭役却未必能免,等今年农闲时,说不定朝廷就会来要人充当徭役了!
不论朝廷有没有派发徭役,我觉得大人都要做好准备。”
“徭役……”李泰听到马周的想法,思索了一会儿,道,
“我是这么想的,你能不能算出我们需要多少的人需要服徭役。
我打算直接组织一批人让他们专门负责县里徭役。
而其他不想要充徭役的人,只要交笔钱或者一份绸布,就能够让他们替代徭役。”
“大王放心,租庸调制北魏以来便有,而且我大唐开国便按照此制度而行!”
马周笑笑道,“大王不懂此事也正常,大王单凭思量便能想到此法,真乃甘罗之才!”
李泰知道唐朝的租庸调制相当出名,但真没有想到这东西居然在北魏就有了,还以为这东西是到了李隆基的时候才真正发展起来呢。
不过李泰也从容道,“既如此那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不过那支服役队伍,需得加入懂得计算的人才才行!”
“服役之人只要苦力就好,为何还要加入计算的人才!”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语疑惑道。
“因为唯有计算清楚了工程的总量,计算好每天干多少,多久能干好,剩下来的时间便是属于这些百姓的,唯有如此,这才能调度起百姓的积极性。
否则让他们浑浑噩噩的服役,这不就是让他们混日子嘛!”
李泰摇摇头,习惯了现代化的九九六和零零七的节奏,在古代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节奏实在是让李泰看不上眼。
这样的节奏,怎么可能让华夏再次成为基建狂魔啊!
自己将来还准备制造奇观的,真靠徭役怕不是要被骂成昏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