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从叛乱中开启了,也许便预示着今年的整体节奏。
长社人许绚会读谶文对刘兰说:“天下有长年者,都说刘将军会成为天下之主。”
刘兰的儿子刘昭又说:“谶书说海北出天子,咱们家就住在北海。”
刘兰听了后心中痒痒的,又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兵权,皇帝这个位置,自己也能坐一坐。
然后,鄠县尉游文芝犯罪,被判了死刑,游文芝怀着自己死前能咬一个人下来就咬一个人下来的心情,便开始胡乱攀咬,
刘兰很不幸的就被游文芝给咬到了,哪怕朝廷大员,但稍稍调查一下刘兰就查到了刘家居心不良,然后刘家党羽都被杀尽,刘兰本人则被腰斩。
这件事情里面,最显眼得,既不是刘兰,也不是游文芝,而是右骁卫大将军丘行恭。
丘行恭很凶残的拿走刘兰心肝当场吃掉,直接抢戏成为这件事情的主角。
李世民听说后召见丘行恭斥责:“国家典刑自有常科,你何必做到这地步!
如果一定要说吃掉逆贼心肝才能称得上忠孝,那刘兰的心肝就会被太子魏王等吃掉。
哪里轮得到你呢!”
丘行恭听到这话,倒也沉默无言。
总而言之,虽然出现刘兰谋反,或者说只是想谋反,但年初就发生这件事,到底不是什么好兆头。
只不过,这件事情只是今年大戏的序幕而已。
不过,对李泰来说倒是把手头的工作,也就是凌烟阁给修建好了。
然后跟随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一一被挂上了凌烟阁,当然上面排名有了些变化,比如杜如晦原本历史上是排行第三的,结果现在排行到房玄龄之后。
而李泰随着把凌烟阁的事情处理好,便把心思放到洛阳到长安的驰道上了。
事实不仅李泰,随着李泰腾出手来开始修建这条驰道时,京兆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总算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们或多或少都找人入了股,若李泰再不修建,那他们就要急起来了。
这次李泰倒是来到了工部,开始任用起工部官员,以前不用是怕工部掣肘,现在要用,自然是因为工部本身就拥有整个大唐最是最顶尖的工匠人才,以及最广泛的材料网。
同时,既然自己准备把工匠评论等级的模式推行开来,自然要对工部的工匠进行评级。
很快像阎立行、徐孝德、李升、贾某等人倒出现在李泰面前。
阎立行是阎立本的弟弟,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协助李泰掌控工部的最大帮手,职务是工部侍郎,同时负责执掌四部之一的工部。
李升看起来是一个老者,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但是阎立行对他很是尊重,执掌着四部之一的虞部。
徐孝德原本是将作监的,但干得不错,便被调入工部做郎中,兼职四部之一屯部。
以及最后的贾某,掌握得是四部之一的水部。
简单的说,工部工作不仅只给皇帝修修建筑而已,其中虞部执掌山川沼泽,基本上这方面的生产资料都跟虞部有关。
徐孝德的屯部则是负责分田,像李泰身为亲王每年都有的田亩,就是工部分的。
倒是贾某的水部,自己算打交道最多的,因为理论上来说天下运河设施都归水部管理,甚至李泰一手建立的漕运体系,严格来说也是挂在水部名下。
所以李泰跟贾某到底是或多或少打过交道,知道这是个比较好相处的主。
李泰看着众人,开口道,“诸位,接下来修建长安到洛阳的驰道是我来工部真正主持施工的第一项工程,希望能够跟诸位和谐相处,一起把这个工程妥善完成。
因为我对工部的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所以这次依旧以我手下徭役为主。”
“魏王?!”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阎立行虽想到李泰强势,但没想到李泰会这般强势。
毕竟魏王一直以来都是用他自己的徭役体系也就算了,但没想到众人已承认他的实力,主动向魏王靠拢时,魏王还是以自己手下的徭役为主。
而李泰则伸出手来阻止了阎立行的话,继续道,“工部的结构我清楚。
除了官员与大匠以外,实行大的工程基本上都要征召徭役进行建设。
只不过我感觉这种工作效率实在是太缓慢了,所以用我手下徭役来干苦力活。
就这点来说,跟你们们平时的工作应当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听到李泰的话,在场众人不由张张嘴吧,很想说,李泰这种行为,实在太费钱了。
不过想想是李泰,钱这种东西还真没什么好担心,阎立行口:“那魏王希望我们做什么?”
“我希望对工部的工匠进行评级。”李泰开口道,
“我以前也给我徭役工匠进行评级,像分为什么大匠,精英匠人,匠人学徒等等。
但是我希望工部进行更细致的分级制度,把匠人分成九级。
前三级认为是合格匠人,能帮百姓修理相应工具。
中三级则认为是优秀匠人,如果出了什么事情需要紧急征召,通过点名册,也能直接寻找这些匠人。
至于上三级,则是天下最优秀的大匠了,自然要尽可能收纳入工部。
当然,匠人评级后,便会有些细小福利,比如我每年发年节时,他们也会有。
总之,会让这些匠人享受到一定好处,我们朝廷需要匠人工作时,也能第一时间把这些人给找到,从而增加工部的整体效率。”
“魏王,工匠评级的标准是什么?”李升对李泰行礼,然后开口问道。
“我不知道!”李泰中气十足的回答道,看得眼前几人面面相觑。
而李泰坦然道,“我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让朝廷根据账册,能更有效率的找到相应工匠。
但工匠有千奇百怪的工作,怎么样的评定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少我总不可能把他们全部都召集起来,然后考试看看吧。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让所有匠人们进行参加大型工程,在这工程中,把他们按照表现的优异进行评级。”() ()
“若如此一些大型工程倒好说,但一些铁匠之类的擅长小型锻造的匠人们呢?那么又应该要怎么样进行分级!”李升又询问道。
李泰对着李升回答道:“如果只是单纯的打造出兵器,那就算是再优秀也只是良匠。
想要获得上三品的大匠资格至少能够研究出可以增加炼铁效率,或者让铁器变得更加锋利与韧性的方法才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我一开始也不想直接向整个国家推广,但至少要对工部的大匠们进行考核。”
“魏王还想要把这个工程推向全国,把全国所有工匠都进行考核?”阎立行问道。
“嗯!”李泰点头道,“只是有个隐约想法而已。
就是下三级需要当地考试,中三级则需要跟随大型工程进行工作,至于上三级则是看有没有提出对整个行业有帮助的法子。
另外,阿耶给了我许诺,这次驰道若表现得最好的匠人则被允许授予从五品的县男!”
在场的几人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惊讶,哪怕对在场几人来说,从五品县男也不是都有,没想到这次圣人居然愿意把县男授予某一位匠人。
这对这些匠人来说,足以让他拼命。
哪怕这种爵位是不能传承的,但对匠人们来说,至少让他们这一代有了跨越阶级的机会。
甚至他的儿子哪怕是跟着他一样是匠人,但也不是干活的匠人,而是能进入到工部内府将作监中当管理的技术官员。
“这工匠评级工程,以及长安到洛阳的驰道,这整个工程就当我跟工部的磨合吧。”
李泰看着四位,开始介绍身边的王真儒道,“以后我未必会常常来工部,以后若我不在工部,我的私人参军王真儒能完全替代我,来处理工部事宜。”
“见过诸位,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相处愉快!”王真儒倒相当和气的跟众人道。
王真儒这般和气,但在场的几人却也没有任何人敢小看王真儒。
因为如果魏王是规划师的话,那么王真儒就是工程师,所有魏王的规划,全部都是由王真儒来完成的。
幽州如此,洛阳如此,河南如此,现在轮到了长安到洛阳的驰道,依旧交给了王真儒。
王真儒在李泰的信任下,协助李泰完成一手打造的徭役体系跟工部原本体系的磨合。
比如说工部的工程计划从来只是一个大概,每天做多少都是看徭役们的自觉,以及身后的士卒们拿着皮鞭去不断催促。
而王真儒来了,那就一个字,改。
每月每周每日都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应该多少每天就工作多少,做完之后就能休息。
做不完,那就是加班加点到天黑了,也必须要把自己的工程给完成。
比如工部官员的伙食肯定是不错的,但是徭役都是要自带干粮的。
另外每次做五修一,也让工部多有微词。
毕竟在他们看来徭役就不应该休息,又不是什么法定节假日,让徭役们多做做工怎么了。
毕竟只有对大唐没用的人才会想着去休息,像自己身为大唐的官员,都从来没想过休息。
】
这些徭役有钱拿,居然还要休息!
对官员的这些抱怨,王真儒也不理会,或者说来自李泰的支持,让王真儒做事时,能按照高陵徭役们的工作流程持续下去。
如果这些官员们想要反对,那把他踢出这个项目也就好,他继续做他的工部官员,只不过会被边缘化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李泰要先把万象神宫给修建了起来,因为工部的人很清楚,魏王的徭役体系自己就能把驰道给修建起来。
现在魏王给了机会带着他们一起玩,但要是他们不识抬举,那就别怪魏王撇下他们。
所以工部人员虽抱怨归抱怨,但还是非常主动的融入到李泰的徭役体系中。
而工部的这些人少说也是世家出身,只要他们愿意融入到李泰的徭役体系中,实际上他们掌握东西的速度是很快的,至少比自己培养一个合格徭役要容易的多。
与此同时,李泰也尝试把自己改良版本的考成法,加入到这次工部磨合的尝试中。
简单的说,就是制定三本账簿,第一本在自己这里,每个月过来核对监督整个工程的进行程度。
第二本送到了房玄龄的手上,让它库存留底,以监督自己的工作效率。
最后一本在王真儒手上,他负责执行,督促每人按照留底内容完成工作。
说实话房玄龄从李泰的手上收到了第一份账簿的时候还是挺惊讶的。
因为一般上工部干活,向来都只是向朝廷催钱再催钱,像李泰这般如此详细的制作了工部这个月任务,以及需要的钱粮,至少让房玄龄心中有谱了不少。
翻开一页,哪个官员这月负责项目,更是能够追责到每一个具体的官员。
但这种督促官员的管理办法,房玄龄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倒也默认了李泰在工部进行考成法的尝试。
毕竟魏王自己都在这里面,那房玄龄又还有什么好说的。
而李泰非常清楚,考成法这种东西,最适合的就是放在跟数据打交道的工部工程。
至少初期放在这些地方比较方便,因为这种东西能用数学去验证,干多少就是多少。
要是放到了那修书人手里,别人为了一句话争论个半小时,才能确定是不是用这一句话,考成法的存在未必能让他们把修书做得更好。
不过对李泰来说,考成法能帮助自己选出,更合适自己工作效率的人。
至于不符合自己工作效率的人,继续让他呆在工部也就是了,将来想办法把他裁撤掉。
但李泰没有想到的是,考成法这种东西尝试了两个月,李泰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房玄龄越用越是两眼冒光。
对一直以来都秉承精简官僚机构的房玄龄来说,自己好像拿到了一柄很适合自己的绝世好剑啊!
长社人许绚会读谶文对刘兰说:“天下有长年者,都说刘将军会成为天下之主。”
刘兰的儿子刘昭又说:“谶书说海北出天子,咱们家就住在北海。”
刘兰听了后心中痒痒的,又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兵权,皇帝这个位置,自己也能坐一坐。
然后,鄠县尉游文芝犯罪,被判了死刑,游文芝怀着自己死前能咬一个人下来就咬一个人下来的心情,便开始胡乱攀咬,
刘兰很不幸的就被游文芝给咬到了,哪怕朝廷大员,但稍稍调查一下刘兰就查到了刘家居心不良,然后刘家党羽都被杀尽,刘兰本人则被腰斩。
这件事情里面,最显眼得,既不是刘兰,也不是游文芝,而是右骁卫大将军丘行恭。
丘行恭很凶残的拿走刘兰心肝当场吃掉,直接抢戏成为这件事情的主角。
李世民听说后召见丘行恭斥责:“国家典刑自有常科,你何必做到这地步!
如果一定要说吃掉逆贼心肝才能称得上忠孝,那刘兰的心肝就会被太子魏王等吃掉。
哪里轮得到你呢!”
丘行恭听到这话,倒也沉默无言。
总而言之,虽然出现刘兰谋反,或者说只是想谋反,但年初就发生这件事,到底不是什么好兆头。
只不过,这件事情只是今年大戏的序幕而已。
不过,对李泰来说倒是把手头的工作,也就是凌烟阁给修建好了。
然后跟随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一一被挂上了凌烟阁,当然上面排名有了些变化,比如杜如晦原本历史上是排行第三的,结果现在排行到房玄龄之后。
而李泰随着把凌烟阁的事情处理好,便把心思放到洛阳到长安的驰道上了。
事实不仅李泰,随着李泰腾出手来开始修建这条驰道时,京兆那些大大小小的世家总算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们或多或少都找人入了股,若李泰再不修建,那他们就要急起来了。
这次李泰倒是来到了工部,开始任用起工部官员,以前不用是怕工部掣肘,现在要用,自然是因为工部本身就拥有整个大唐最是最顶尖的工匠人才,以及最广泛的材料网。
同时,既然自己准备把工匠评论等级的模式推行开来,自然要对工部的工匠进行评级。
很快像阎立行、徐孝德、李升、贾某等人倒出现在李泰面前。
阎立行是阎立本的弟弟,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协助李泰掌控工部的最大帮手,职务是工部侍郎,同时负责执掌四部之一的工部。
李升看起来是一个老者,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但是阎立行对他很是尊重,执掌着四部之一的虞部。
徐孝德原本是将作监的,但干得不错,便被调入工部做郎中,兼职四部之一屯部。
以及最后的贾某,掌握得是四部之一的水部。
简单的说,工部工作不仅只给皇帝修修建筑而已,其中虞部执掌山川沼泽,基本上这方面的生产资料都跟虞部有关。
徐孝德的屯部则是负责分田,像李泰身为亲王每年都有的田亩,就是工部分的。
倒是贾某的水部,自己算打交道最多的,因为理论上来说天下运河设施都归水部管理,甚至李泰一手建立的漕运体系,严格来说也是挂在水部名下。
所以李泰跟贾某到底是或多或少打过交道,知道这是个比较好相处的主。
李泰看着众人,开口道,“诸位,接下来修建长安到洛阳的驰道是我来工部真正主持施工的第一项工程,希望能够跟诸位和谐相处,一起把这个工程妥善完成。
因为我对工部的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所以这次依旧以我手下徭役为主。”
“魏王?!”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阎立行虽想到李泰强势,但没想到李泰会这般强势。
毕竟魏王一直以来都是用他自己的徭役体系也就算了,但没想到众人已承认他的实力,主动向魏王靠拢时,魏王还是以自己手下的徭役为主。
而李泰则伸出手来阻止了阎立行的话,继续道,“工部的结构我清楚。
除了官员与大匠以外,实行大的工程基本上都要征召徭役进行建设。
只不过我感觉这种工作效率实在是太缓慢了,所以用我手下徭役来干苦力活。
就这点来说,跟你们们平时的工作应当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听到李泰的话,在场众人不由张张嘴吧,很想说,李泰这种行为,实在太费钱了。
不过想想是李泰,钱这种东西还真没什么好担心,阎立行口:“那魏王希望我们做什么?”
“我希望对工部的工匠进行评级。”李泰开口道,
“我以前也给我徭役工匠进行评级,像分为什么大匠,精英匠人,匠人学徒等等。
但是我希望工部进行更细致的分级制度,把匠人分成九级。
前三级认为是合格匠人,能帮百姓修理相应工具。
中三级则认为是优秀匠人,如果出了什么事情需要紧急征召,通过点名册,也能直接寻找这些匠人。
至于上三级,则是天下最优秀的大匠了,自然要尽可能收纳入工部。
当然,匠人评级后,便会有些细小福利,比如我每年发年节时,他们也会有。
总之,会让这些匠人享受到一定好处,我们朝廷需要匠人工作时,也能第一时间把这些人给找到,从而增加工部的整体效率。”
“魏王,工匠评级的标准是什么?”李升对李泰行礼,然后开口问道。
“我不知道!”李泰中气十足的回答道,看得眼前几人面面相觑。
而李泰坦然道,“我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让朝廷根据账册,能更有效率的找到相应工匠。
但工匠有千奇百怪的工作,怎么样的评定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少我总不可能把他们全部都召集起来,然后考试看看吧。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让所有匠人们进行参加大型工程,在这工程中,把他们按照表现的优异进行评级。”() ()
“若如此一些大型工程倒好说,但一些铁匠之类的擅长小型锻造的匠人们呢?那么又应该要怎么样进行分级!”李升又询问道。
李泰对着李升回答道:“如果只是单纯的打造出兵器,那就算是再优秀也只是良匠。
想要获得上三品的大匠资格至少能够研究出可以增加炼铁效率,或者让铁器变得更加锋利与韧性的方法才行。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我一开始也不想直接向整个国家推广,但至少要对工部的大匠们进行考核。”
“魏王还想要把这个工程推向全国,把全国所有工匠都进行考核?”阎立行问道。
“嗯!”李泰点头道,“只是有个隐约想法而已。
就是下三级需要当地考试,中三级则需要跟随大型工程进行工作,至于上三级则是看有没有提出对整个行业有帮助的法子。
另外,阿耶给了我许诺,这次驰道若表现得最好的匠人则被允许授予从五品的县男!”
在场的几人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惊讶,哪怕对在场几人来说,从五品县男也不是都有,没想到这次圣人居然愿意把县男授予某一位匠人。
这对这些匠人来说,足以让他拼命。
哪怕这种爵位是不能传承的,但对匠人们来说,至少让他们这一代有了跨越阶级的机会。
甚至他的儿子哪怕是跟着他一样是匠人,但也不是干活的匠人,而是能进入到工部内府将作监中当管理的技术官员。
“这工匠评级工程,以及长安到洛阳的驰道,这整个工程就当我跟工部的磨合吧。”
李泰看着四位,开始介绍身边的王真儒道,“以后我未必会常常来工部,以后若我不在工部,我的私人参军王真儒能完全替代我,来处理工部事宜。”
“见过诸位,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相处愉快!”王真儒倒相当和气的跟众人道。
王真儒这般和气,但在场的几人却也没有任何人敢小看王真儒。
因为如果魏王是规划师的话,那么王真儒就是工程师,所有魏王的规划,全部都是由王真儒来完成的。
幽州如此,洛阳如此,河南如此,现在轮到了长安到洛阳的驰道,依旧交给了王真儒。
王真儒在李泰的信任下,协助李泰完成一手打造的徭役体系跟工部原本体系的磨合。
比如说工部的工程计划从来只是一个大概,每天做多少都是看徭役们的自觉,以及身后的士卒们拿着皮鞭去不断催促。
而王真儒来了,那就一个字,改。
每月每周每日都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应该多少每天就工作多少,做完之后就能休息。
做不完,那就是加班加点到天黑了,也必须要把自己的工程给完成。
比如工部官员的伙食肯定是不错的,但是徭役都是要自带干粮的。
另外每次做五修一,也让工部多有微词。
毕竟在他们看来徭役就不应该休息,又不是什么法定节假日,让徭役们多做做工怎么了。
毕竟只有对大唐没用的人才会想着去休息,像自己身为大唐的官员,都从来没想过休息。
】
这些徭役有钱拿,居然还要休息!
对官员的这些抱怨,王真儒也不理会,或者说来自李泰的支持,让王真儒做事时,能按照高陵徭役们的工作流程持续下去。
如果这些官员们想要反对,那把他踢出这个项目也就好,他继续做他的工部官员,只不过会被边缘化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李泰要先把万象神宫给修建了起来,因为工部的人很清楚,魏王的徭役体系自己就能把驰道给修建起来。
现在魏王给了机会带着他们一起玩,但要是他们不识抬举,那就别怪魏王撇下他们。
所以工部人员虽抱怨归抱怨,但还是非常主动的融入到李泰的徭役体系中。
而工部的这些人少说也是世家出身,只要他们愿意融入到李泰的徭役体系中,实际上他们掌握东西的速度是很快的,至少比自己培养一个合格徭役要容易的多。
与此同时,李泰也尝试把自己改良版本的考成法,加入到这次工部磨合的尝试中。
简单的说,就是制定三本账簿,第一本在自己这里,每个月过来核对监督整个工程的进行程度。
第二本送到了房玄龄的手上,让它库存留底,以监督自己的工作效率。
最后一本在王真儒手上,他负责执行,督促每人按照留底内容完成工作。
说实话房玄龄从李泰的手上收到了第一份账簿的时候还是挺惊讶的。
因为一般上工部干活,向来都只是向朝廷催钱再催钱,像李泰这般如此详细的制作了工部这个月任务,以及需要的钱粮,至少让房玄龄心中有谱了不少。
翻开一页,哪个官员这月负责项目,更是能够追责到每一个具体的官员。
但这种督促官员的管理办法,房玄龄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倒也默认了李泰在工部进行考成法的尝试。
毕竟魏王自己都在这里面,那房玄龄又还有什么好说的。
而李泰非常清楚,考成法这种东西,最适合的就是放在跟数据打交道的工部工程。
至少初期放在这些地方比较方便,因为这种东西能用数学去验证,干多少就是多少。
要是放到了那修书人手里,别人为了一句话争论个半小时,才能确定是不是用这一句话,考成法的存在未必能让他们把修书做得更好。
不过对李泰来说,考成法能帮助自己选出,更合适自己工作效率的人。
至于不符合自己工作效率的人,继续让他呆在工部也就是了,将来想办法把他裁撤掉。
但李泰没有想到的是,考成法这种东西尝试了两个月,李泰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房玄龄越用越是两眼冒光。
对一直以来都秉承精简官僚机构的房玄龄来说,自己好像拿到了一柄很适合自己的绝世好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