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锰锌矿不但有自己的医院,还有加油站。

    这在全县的十个公社里,唯独就是山梨公社建有加油站。

    加油站里有汽油,也有柴油,机油和润滑油等。

    汽油主要是方便给自己车队的汽车加油。

    而柴油呢,主要是供给矿区的柴油发电机使用。

    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力,除了生活、照明之外,还提供给矿井的鼓风机和抽风机使用。

    同时,它还建有自己的电影院。

    这个电影院,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院。

    它原来是锰锌矿的一个大食堂改造而成,可以容纳五六百名观众。

    这个电影院内的地面也是平坦的,不像正规的电影院,前面排最低,后面排依次升高。

    即使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坐在后面一排的观众观看。

    因为电影银幕是挂在会议主席台上的。

    由于银幕挂的位置高,坐在后面排的人一样看得见。

    在这里放电影时,是不收取门票的。

    每次放映的时候,连人行道都坐得满满当当的。

    你如果想在那里找一个熟人,挤了很久也挪动不了几步远。

    如果你来得晚了,银幕的前面已经坐满了人,那也只能站在银幕后面去观看了。

    这种情况,人们叫做“反过来看”。

    就是在背面观看的意思。

    七十年代的文化生活和娱乐场地极少。

    只要有哪个去赶圩的人,看到附近有电影或者唱戏的海报。回来跟生产队的人一说,吃过晚饭,后准会有七八个人,或者十多个人一起,结帮成对的前去观看。

    尽管有电影或唱戏的地方,离自己居住地有六七公里远的路程。

    一旦有电影或者演出,生产队的青壮年和小孩子,都会一起走路出去观看。

    哪怕是第二天要上学,家里的父母都不会干涉子女出去看电影。也不担心孩子第二天早上起不了床,影响上学。

    在锰锌矿的这个电影院里,杨辰与生产队插青的哥哥、姐姐们也前来看过好几次电影。

    像《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三进山城》《侦察兵》《难忘的战斗》《小花》等电影,都是在这个电影院里面看的。

    在距离电影院两百米的地方,就是山梨公社粮所。

    有一次,轮到父亲跟车来装米和面条。杨辰坐在运粮的拖拉机上,跟着来过一次,里面有很多排仓库。

    仓库墙壁上写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标语。

    一看,就知道那是储藏粮食的地方,也是整个公社农民来交公购粮(也叫公粮)的地方。

    里面还有晒谷场,遇到收购上来的稻谷,若是水分超标,这些收购上来的谷子还要经过再晒干,达标的稻谷才能够进库储藏。

    每到月底,粮所会根据附近的吃商品粮居民的人数进行打谷子碾米。

    然后,粮所会在街道上出通告。通知居民按照自己的排队序号和日期,到粮所购买大米或面条。

    面条作为稀缺配粮,一般来说并不是你想要买多少就能买多少。根据粮所的规定,一个月每个人不得超过两斤。一个大一点的家庭,一个月搭配面条不能超过二十斤。

    农场也属于国营单位的职工,尽管干的是又苦又累的农活。一直以来,都是吃国家商品粮的。

    每一个劳动力,不分男女,一个月统一四十斤口粮。

    凡是家属,不论男女,一个月固定是二十六斤。

    小孩子也是从小到大,依次分为若干个等级。

    当职工的孩子一出生时,他就有指标粮供应了。只不过,这个指标的数量不多,从几斤到十几斤不等。要是读到了初中以上的,就是每个人一个月三十斤的指标。

    粮所出售大米的价钱也是按等价来划分的。

    二号米每斤价格.元,三号米每斤.元。

    一号米是.元,虽然有价钱,一般来说,粮所是没有这个级别的大米出售的。

    一号米属于“特供米”,一般居民是买不到的。

    与粮所隔着一条马路的对面,就是山梨饭店。

    以其说是饭店,不如说是粉店。

    饭店就是一个星期,也不一定有一个顾客到饭店炒菜吃饭。() ()

    尽管饭菜的价格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收入低,不敢在粉店里面炒菜吃饭。

    而卖粉就不同了,几乎每一天都是顾客盈门,排队等候吃粉是常有的事。

    当你想去吃粉时,不是说身上有钱就可以买粉了。

    除了要交钱外,还要交上本省的二两粮票。

    如果你手上没有粮票的话,就必须从家里带上二两米。然后交给饭店,才可以吃到一碗米粉。

    杨辰以前到街上去吃粉的时候,也是从家里米缸带上一把米,用小手帕包好,放在一个小口袋里。然后,就跟着家里人或同伴一起出发。

    大约走一个小时之后,几个小伙伴们就来到了这家粉店,打算好好地吃上一碗心中向往已久的米粉。

    如果用自己的米带到粉店换成米粉,一般都要带得多一点。如果是想吃一碗二两的,你至少要多带一点,才有余地。

    这主要是怕售货员说,你带来的米不够量,那是不能够买粉来吃的。

    你带去的米若是不够斤两,她也是有权拒绝把粉卖给你吃的。

    遇到这种情况,你今天就是白跑一趟了。

    饿着肚子走一来一回的路程,那可是将近十六公里的距离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要想吃肉粉的话,必须得交上分钱才得一碗。

    如果你吃的是素粉,那就是分钱一碗。

    不得不说,粉店的粉还真好吃。

    首先是粉好,米粉基本上都是现蒸现卖。

    刚蒸好的米粉洁白如玉,软滑兼备。

    粉的表面上还有一层淡淡的花生油香味。

    师傅说,蒸这些米粉前,先把浸泡好的大米在磨成米浆之后,要配入适量的熟浆。

    这样,蒸出来的米粉才有韧劲。

    它不仅爽滑,而且还很有嚼头。

    这种口感的米粉,最受食客的喜爱。

    从制作技术层面来说,在磨好的生米浆中添加多少熟浆,是一个做米粉的师傅们必须掌握的秘诀。

    也可以这样讲,熟浆的添加量就是做好高质量米粉的灵魂。

    要说饭店的粉好吃,主要是体现在汤料的配方和熬制上。

    师傅熬汤时,用的是一个直径-厘米的大铝锅。里面放有半锅的猪筒骨,还有干草、小茴香、香草等天然食材。

    最终,经过精心熬制出来的汤汁浓郁、洁白、鲜香,口感绝佳。

    还有,就是饭店调配的香油,一般是用花生油、猪油和鸡油等小火慢熬而成,准备起锅时加入葱头。

    这样的出来的香油,放在一个瓦罐内备用。

    当一碗粉在烫好的时候,再淋上一小勺香油,撒上些许葱花。

    顿时,这碗香飘四溢的米粉就放在了你的面前。还没等你动筷子,便令人垂涎欲滴了。

    为了能够吃上一碗向往已久的米粉,你就必须从家里带米去到粉店,而且是预多不预少。

    七、八十年代,一般的家庭都极少买有秤。

    家里面煮饭,都是用米筒来计量。

    有的家庭只有两个米筒。

    即:一个一斤的,一个半斤的。

    也有的大家庭有一个一斤半的,再加上一个半斤的。

    这样,主要是便于每餐的用米量有一个计量。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细水长流,保证一个月的指标粮能够吃得到月底。

    也有的家庭不按计划量米煮饭煮粥,结果还没到月底,只是当月多日,家里的米缸就已经见底。

    这种时候,你能去哪里买米?街上的自由市场也没有米来卖。

    再说,你又去和谁借,又有谁的家里会有米借给你?

    这种时候,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有的家庭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也只能厚着脸皮,回到农村老家,去借一点红薯或者木薯来顶替饥荒。

    要不然,全家六七口人只能喝白开水度日了。

    杨辰跟着爷爷走过小时候经常光顾的这家粉店,里面依然人头攒动,热闹如初。

    因为才在章家吃过午餐不久,爷爷也不打算在街上作短暂的停留或休息,而是继续往前赶路。

章节目录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宾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宾汉并收藏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