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霖此刻就走在乡间小路上,大山里的麦野四处藏着生机,不时有几只鸟儿突然从草丛、树林中跃出,惊落了一池露水,好景当前,伊霖脸上却无一丝笑意。
她能理解宋茗峪为什么会那么生气,她想回去找他,但她……拎得清孰轻孰重,私事……姑且放一下吧,无论是她还是宋茗峪,需要的都是冷静。
更何况,她不想什么都依赖他们,她也想要有点用,能帮上忙,而不是躲在他们身后当个什么用都没有的花瓶。
不久,她终于走到了有人烟的地方。来这一带旅游的人不算少,虽然此刻太阳才冒出山头,这个镇子外就已经有好几辆大巴车了。
伊霖心道:说不定能找本地人打听一下。
这儿依山傍水,风景怡人,木制、竹制的小楼间是恍若迷宫般的石板街道,街边有各种小吃、小手工艺品,有各种织制品,木雕人偶,还有银饰。
大概还是太早,店铺中的老板正在往货架上摆东西,偶尔,还能见着几只打瞌睡的猫儿趴在屋檐上,四下宁静美好,伊霖不安的心渐渐平息,好奇地漫步在这别具一格的小村寨,直到她看到几个戴着无角银帽、发髻中插着银梳、项戴银锁、穿着类似汉服的青黑长裙的女孩,还有那鼓楼……
她意识到了这是一个侗寨。
话说……宋茗峪给她介绍过的,玉屏这一带,本就是侗族聚居地,她不由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宋服,突然感觉自己的打扮有点儿突兀,但……应该不会冒犯到当地习俗吧?
不过,顾荏,在梦里好像就是侗寨的女孩,说不定能有什么线索……
突然,狭长的石阶上多出几个小小的人影,一群小孩从石阶的尽头你追我打地冲下来,其中一个小男孩没看路,仍歪着头与身后的伙伴吆喝,就这样直直撞上了伊霖。
伊霖简直是措不及防,回过神来时已经失去重心向后倒去。
完了!
伊霖眼中尽是错愕,正以为她必定要摔跤了,一只手稳稳当当将她扶住了。
那人满脸寒气,眼中尽是责备,还有无可奈何。
“茗峪……”
“现在走路都走不好了?在出什么神?”
宋茗峪一把将她拉了起来,满脸不愉,眼见得伊霖的脸越来越红,头越来越低,他无奈叹了口气。
“以后留神。”
“我在想你……”
两人近乎是同时开口,宋茗峪一怔,伊霖的脸更红了,不安地死死咬着嘴唇。
“我……在担心你……”
宋茗峪一听,轻笑出了声,面上的寒气终于散去了。
“傻子。”
他小声嘀咕着,他有什么可担心的?
“我才不是!我……我只是想帮上忙!”伊霖却是听见了,据理力争道。
“所以才是傻子。”宋茗峪轻轻弹了一下伊霖的额头,“你又不是个头最高的,天塌下来了,也是高个儿的顶着,你瞎逞个什么能?”
“又不是不让你去做,但至少,你要让我们知道,毕竟……我们会担心的。”
伊霖眨了眨眼,见宋茗峪不再疏远她了,她知道他已经理解了,也不生气了。
宋茗峪哪儿敢告诉伊霖,在她说出她担心自己的时候,他就已经心软了呢?
“对不起……阿姐,我不该不看路的……”
那个冲撞了伊霖的男孩儿正满脸愧色地站在一旁,连同那一众孩子,一起对伊霖道了个歉。
见他们真诚的样子,伊霖已不忍说些什么了,但是,宋茗峪还是蹲下身子,很严肃地告诉这群孩子,上下楼梯时一定要万分小心,孩子们点头如捣蒜一样,应下了。
“阿姐不是我们寨里的人吧?”另有一个稍大的男孩询问道。
“是的,我们来寻一位叫‘顾荏’的姑娘。”伊霖回答道。
“顾……荏?阿姐说的,莫非是顾老师?”
~
真是巧得很,这群孩子恰巧要去找顾荏,一听伊霖他们也是来找顾荏的,都又惊又喜,笑着帮伊霖引路。
“已经很久外地人来看过顾老师了,真没想到,除了我们,还会有人来寻她!”那个不看路的男孩脸上跳跃着欣喜,这孩子,话匣子打开了就关不上了。
“顾老师在几十年前就没有亲人了,听说,那会儿她还在县城上学呢!顾老师可厉害了,她可是我们寨里第一个大学生呢!”
“奇怪的是……寨里的人都说,顾老师毕业后就流连在各个偏远的乡村,条件比我们寨还要差的地方,直到二十年前,顾老师回到了侗寨,用所有积蓄创建了我们这里的第一所小学。阿姐看,就在那儿!”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来到了一片杏林,杏林中央有几幢小小的红楼,围成三面,中间则是操场,迎面则是飘扬的五星红旗。
虽然还没到九月开学季,伊霖却能见到孩子们在操场上踢球的身影,甚至能听见轻轻的读书声。
“学校有一个图书馆,东边那幢楼的二层全是顾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藏书,一般是开放的。顾老师说,她想要更多人能享受读书的快乐。”有一个男孩笑着给伊霖介绍着,“顾老师住在学校边的木屋里,走吧走吧!”
伊霖正出神地看着这几幢只有两层的小楼,如果细细朝教室里望去,其实设备是很齐全的,可见这儿被打理得非常好。
她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但那念头转瞬即逝,她没抓住。
“嗯,走吧。”
他们绕到了学校后头更深的杏林中,宋茗峪留意到这条小路上有深深浅浅的车轮印,眉头微蹙。他们隐隐约约还听到了箫声。
直到他们来到一片满是铃兰花的院落,古朴的小茅屋前,有一个女孩正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精神不错,正拿着一支洞箫吹奏着。
伊霖神色一凛,这曲子……她在兰影先生的梦里听过。
“采薇姊姊!我们来了!”
男孩儿向轮椅上的老人行了一礼,冲到推轮椅的女孩面前,箫声未绝,那女孩措不及防被男孩抱住,但她没出声,只是摇了摇头,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箫声悠悠,杏树下的老人坐在轮椅上,闭着眼,仍沉浸在乐曲中。
那银白的发丝被风吹起又垂落,她穿着侗族老人的传统服饰,那只有在盛大节日里才拿出来的银帽、银锁整齐地穿戴在她身上,在风中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煞是好听。
院中那八月桂子的香浸润着音符,曲中的自在、婉转,似乎令老人额间的皱纹都柔和了许多。
伊霖对宋茗峪点了点头,宋茗峪会意,取出了一片枫叶和墨笔,写道:
“夫子,找到了。”
然后将枫叶送入风中,风会将他的话连同这片传音红枫带给青溟。
箫声未绝,那叫采薇的女孩看着怀中小小的孩子,没好气地揉了揉他的脑袋,温和一笑,低声道:“阿梓,你们今天有点迟了哦,顾老师都等了你们好一会儿了。”
“……有客人来了嘛!”
那个叫阿梓的男孩嘟起了小嘴,指了指站在篱笆外的两人,女孩微微一怔,望向伊霖一行人,脸上写满了意外。
伊霖冲那女孩轻轻笑了笑,拽住了想要走进去的宋茗峪,静静等待着,等待这一曲结束。
一曲毕,老人将箫放在腿上,缓慢将轮椅转了过来,“真是不好意思啊,各位久等了。”
“姑娘可是有词藻不解?”
伊霖深吸了一口气,回道:“朝露日暖蝉证序。”
老人微微一愣,随即和蔼地回道:“晚棠月华萤赋诗。”
“姑娘怎么会知道这句话呢?”
伊霖从袖中取出一支盛开的铃兰花,对顾老师行了一礼:“鹿鸣书院的先生告诉我的,顾荏老师,非常高兴见到您。”
顾荏本有些浑浊的双眼刹那间变得流光溢彩:
“是小先生?”
~
后来,伊霖在与顾荏的交流中才明白,这位七旬老人从未忘记自己的恩师。但她腿脚不便,又不愿麻烦周边的人,便一直没法儿去赴约。
但其实更真实的原因是……
“孩子……真是很抱歉……但,我不能离开。”
当伊霖提出让他们带顾荏去莲月峰时,顾荏和蔼的面容略过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坚决。
“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顾老师平时确实很忙。”一直立在一边的阿梓说道,“我叫杨梓,大家都叫我阿梓,是我们侗寨的侗族大歌少年合唱团的团长。”
“今天是我们比赛的日子,顾老师要一起去啦!”
“对啊对啊!顾老师可是评委之一呢!”
“比赛?”伊霖看着兴高采烈的孩子,微微一愣。
不说伊霖还没注意,男孩们都戴着头巾,还插着花,穿着白色衫子,腰上系着一条红腰带,原来这群孩子都穿着侗族人过节的时候才穿的衣服。
“姑娘可知道……侗族大歌?”顾荏笑着问道。
“侗族大歌?”伊霖愣住了,“抱歉……我并不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顾荏望向那群追逐打闹的孩子,不由流露出淡淡的微笑。
她能理解宋茗峪为什么会那么生气,她想回去找他,但她……拎得清孰轻孰重,私事……姑且放一下吧,无论是她还是宋茗峪,需要的都是冷静。
更何况,她不想什么都依赖他们,她也想要有点用,能帮上忙,而不是躲在他们身后当个什么用都没有的花瓶。
不久,她终于走到了有人烟的地方。来这一带旅游的人不算少,虽然此刻太阳才冒出山头,这个镇子外就已经有好几辆大巴车了。
伊霖心道:说不定能找本地人打听一下。
这儿依山傍水,风景怡人,木制、竹制的小楼间是恍若迷宫般的石板街道,街边有各种小吃、小手工艺品,有各种织制品,木雕人偶,还有银饰。
大概还是太早,店铺中的老板正在往货架上摆东西,偶尔,还能见着几只打瞌睡的猫儿趴在屋檐上,四下宁静美好,伊霖不安的心渐渐平息,好奇地漫步在这别具一格的小村寨,直到她看到几个戴着无角银帽、发髻中插着银梳、项戴银锁、穿着类似汉服的青黑长裙的女孩,还有那鼓楼……
她意识到了这是一个侗寨。
话说……宋茗峪给她介绍过的,玉屏这一带,本就是侗族聚居地,她不由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宋服,突然感觉自己的打扮有点儿突兀,但……应该不会冒犯到当地习俗吧?
不过,顾荏,在梦里好像就是侗寨的女孩,说不定能有什么线索……
突然,狭长的石阶上多出几个小小的人影,一群小孩从石阶的尽头你追我打地冲下来,其中一个小男孩没看路,仍歪着头与身后的伙伴吆喝,就这样直直撞上了伊霖。
伊霖简直是措不及防,回过神来时已经失去重心向后倒去。
完了!
伊霖眼中尽是错愕,正以为她必定要摔跤了,一只手稳稳当当将她扶住了。
那人满脸寒气,眼中尽是责备,还有无可奈何。
“茗峪……”
“现在走路都走不好了?在出什么神?”
宋茗峪一把将她拉了起来,满脸不愉,眼见得伊霖的脸越来越红,头越来越低,他无奈叹了口气。
“以后留神。”
“我在想你……”
两人近乎是同时开口,宋茗峪一怔,伊霖的脸更红了,不安地死死咬着嘴唇。
“我……在担心你……”
宋茗峪一听,轻笑出了声,面上的寒气终于散去了。
“傻子。”
他小声嘀咕着,他有什么可担心的?
“我才不是!我……我只是想帮上忙!”伊霖却是听见了,据理力争道。
“所以才是傻子。”宋茗峪轻轻弹了一下伊霖的额头,“你又不是个头最高的,天塌下来了,也是高个儿的顶着,你瞎逞个什么能?”
“又不是不让你去做,但至少,你要让我们知道,毕竟……我们会担心的。”
伊霖眨了眨眼,见宋茗峪不再疏远她了,她知道他已经理解了,也不生气了。
宋茗峪哪儿敢告诉伊霖,在她说出她担心自己的时候,他就已经心软了呢?
“对不起……阿姐,我不该不看路的……”
那个冲撞了伊霖的男孩儿正满脸愧色地站在一旁,连同那一众孩子,一起对伊霖道了个歉。
见他们真诚的样子,伊霖已不忍说些什么了,但是,宋茗峪还是蹲下身子,很严肃地告诉这群孩子,上下楼梯时一定要万分小心,孩子们点头如捣蒜一样,应下了。
“阿姐不是我们寨里的人吧?”另有一个稍大的男孩询问道。
“是的,我们来寻一位叫‘顾荏’的姑娘。”伊霖回答道。
“顾……荏?阿姐说的,莫非是顾老师?”
~
真是巧得很,这群孩子恰巧要去找顾荏,一听伊霖他们也是来找顾荏的,都又惊又喜,笑着帮伊霖引路。
“已经很久外地人来看过顾老师了,真没想到,除了我们,还会有人来寻她!”那个不看路的男孩脸上跳跃着欣喜,这孩子,话匣子打开了就关不上了。
“顾老师在几十年前就没有亲人了,听说,那会儿她还在县城上学呢!顾老师可厉害了,她可是我们寨里第一个大学生呢!”
“奇怪的是……寨里的人都说,顾老师毕业后就流连在各个偏远的乡村,条件比我们寨还要差的地方,直到二十年前,顾老师回到了侗寨,用所有积蓄创建了我们这里的第一所小学。阿姐看,就在那儿!”
不知不觉间,他们已来到了一片杏林,杏林中央有几幢小小的红楼,围成三面,中间则是操场,迎面则是飘扬的五星红旗。
虽然还没到九月开学季,伊霖却能见到孩子们在操场上踢球的身影,甚至能听见轻轻的读书声。
“学校有一个图书馆,东边那幢楼的二层全是顾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藏书,一般是开放的。顾老师说,她想要更多人能享受读书的快乐。”有一个男孩笑着给伊霖介绍着,“顾老师住在学校边的木屋里,走吧走吧!”
伊霖正出神地看着这几幢只有两层的小楼,如果细细朝教室里望去,其实设备是很齐全的,可见这儿被打理得非常好。
她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但那念头转瞬即逝,她没抓住。
“嗯,走吧。”
他们绕到了学校后头更深的杏林中,宋茗峪留意到这条小路上有深深浅浅的车轮印,眉头微蹙。他们隐隐约约还听到了箫声。
直到他们来到一片满是铃兰花的院落,古朴的小茅屋前,有一个女孩正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精神不错,正拿着一支洞箫吹奏着。
伊霖神色一凛,这曲子……她在兰影先生的梦里听过。
“采薇姊姊!我们来了!”
男孩儿向轮椅上的老人行了一礼,冲到推轮椅的女孩面前,箫声未绝,那女孩措不及防被男孩抱住,但她没出声,只是摇了摇头,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箫声悠悠,杏树下的老人坐在轮椅上,闭着眼,仍沉浸在乐曲中。
那银白的发丝被风吹起又垂落,她穿着侗族老人的传统服饰,那只有在盛大节日里才拿出来的银帽、银锁整齐地穿戴在她身上,在风中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煞是好听。
院中那八月桂子的香浸润着音符,曲中的自在、婉转,似乎令老人额间的皱纹都柔和了许多。
伊霖对宋茗峪点了点头,宋茗峪会意,取出了一片枫叶和墨笔,写道:
“夫子,找到了。”
然后将枫叶送入风中,风会将他的话连同这片传音红枫带给青溟。
箫声未绝,那叫采薇的女孩看着怀中小小的孩子,没好气地揉了揉他的脑袋,温和一笑,低声道:“阿梓,你们今天有点迟了哦,顾老师都等了你们好一会儿了。”
“……有客人来了嘛!”
那个叫阿梓的男孩嘟起了小嘴,指了指站在篱笆外的两人,女孩微微一怔,望向伊霖一行人,脸上写满了意外。
伊霖冲那女孩轻轻笑了笑,拽住了想要走进去的宋茗峪,静静等待着,等待这一曲结束。
一曲毕,老人将箫放在腿上,缓慢将轮椅转了过来,“真是不好意思啊,各位久等了。”
“姑娘可是有词藻不解?”
伊霖深吸了一口气,回道:“朝露日暖蝉证序。”
老人微微一愣,随即和蔼地回道:“晚棠月华萤赋诗。”
“姑娘怎么会知道这句话呢?”
伊霖从袖中取出一支盛开的铃兰花,对顾老师行了一礼:“鹿鸣书院的先生告诉我的,顾荏老师,非常高兴见到您。”
顾荏本有些浑浊的双眼刹那间变得流光溢彩:
“是小先生?”
~
后来,伊霖在与顾荏的交流中才明白,这位七旬老人从未忘记自己的恩师。但她腿脚不便,又不愿麻烦周边的人,便一直没法儿去赴约。
但其实更真实的原因是……
“孩子……真是很抱歉……但,我不能离开。”
当伊霖提出让他们带顾荏去莲月峰时,顾荏和蔼的面容略过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坚决。
“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顾老师平时确实很忙。”一直立在一边的阿梓说道,“我叫杨梓,大家都叫我阿梓,是我们侗寨的侗族大歌少年合唱团的团长。”
“今天是我们比赛的日子,顾老师要一起去啦!”
“对啊对啊!顾老师可是评委之一呢!”
“比赛?”伊霖看着兴高采烈的孩子,微微一愣。
不说伊霖还没注意,男孩们都戴着头巾,还插着花,穿着白色衫子,腰上系着一条红腰带,原来这群孩子都穿着侗族人过节的时候才穿的衣服。
“姑娘可知道……侗族大歌?”顾荏笑着问道。
“侗族大歌?”伊霖愣住了,“抱歉……我并不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顾荏望向那群追逐打闹的孩子,不由流露出淡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