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李渊一族乃是北周独孤氏之后,其母乃隋文帝皇后独孤迦楼之姊,亦是这隋朝贵族之后,深受文帝夫妻所喜,隋末起义,李氏一族曾与窦、王二人三分天下,若非李家二郎雄霸天下,兵贵神勇,这九州黎民仍饱受战乱之苦。
自李世民状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秽乱后宫,李渊是头疼欲裂、气升血涌,令三子殿前对峙。未曾想,只那半日不到,长子、四子皆为刀下亡魂。
白日,李渊于早朝前泛舟海池之上,却只见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戎服入见,李渊大惊:“何方贼子?!欲弑君乎?”尉迟敬德不惧其威,正言:“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举兵将其诛杀,唯恐惊动陛下,特派臣来宿卫。”
及三更日上之时,秦王李世民缓行于朝,跪地叩首曰:“太子齐王犯上作乱,儿臣已斩之于玄武门外,请陛下发落治罪。”
李渊俱惊,悲恸,责之:“太子齐王乃汝之同母手足,汝安敢狠心至此乎?”秦王不语,但守其言。李渊见状,问其左右:“事已至此,亦何乎?”大将萧瑀诸人答:“恳请陛下托国事于秦王,保天下之太平矣。”
遂下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平乱。
及秦王离宫,李渊望其项背,心下思忖:时也命也。三日已过,却思及月前阿诗勒部遣使,欲求宗室贵女为姻亲,遂下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传召太子妃长孙氏之四女入宫觐见。
李世民于东宫闻得此意,大惊,思揣莫非为突厥之姻乎?乃传太子妃长孙氏:“观音婢,此乃陛下之计尔,势必要舍以你我之女远赴塞北,充作姻亲。”
闻之,长孙氏甚忧,思及膝下四女,惟长女丽质已有牡丹之色,道:“此乃陛下对东宫之罚尔!丽质已是十三之年,待嫁之姿,先前阿兄来访,虽未明言,却已有为丽质、冲儿结亲之意。此等和亲之事,于丽质,有害无益。”
边塞距长安,千里之遥。古有汉昭君之辈,远赴塞外,换汉匈一甲子之时友好。今日大唐其雄力远盛汉朝之时,竟亦有和亲之举乎?!
长孙氏爱女之心拳拳,世民亦是。而丽质亦是惴惴不安于心,自入主东宫之日始,一举一动,皆不如秦王府之自由,万般不由人:“皓郎君,此番入宫,圣人定是要为难我等姊妹。玄武门之事,虽阿耶得其位,然圣人优柔寡断,又怜隐太子*之辈,如今竟是以私心为难我等女流之辈……”实乃非君子所为。
往后之语,丽质吞入腹中,未敢言,恐遭变故。世民晋东宫之位,任命皓都为东宫右内率*,总揽东宫巡防。字李丽质诞辰,皓都于秦王府后院所见,二人皆有青梅竹马之意,相伴已十年又三,其情意无人可比:“属下斗胆进言,还望郡主见谅。”
丽质柔声道:“皓郎君但言,无所顾忌。”
皓都言:“圣人虽已定大王于东宫,但偏倚于先隐太子、齐王。此番郡主入宫,圣人必提及突厥阿诗勒部和亲之事,如今大唐内忧未定,外患突至,郡主金枝玉叶,东宫正当盛年,太子妃溺于郡主,不得让郡主远嫁。”
听皓都之言,李丽质了然于胸,阿娘溺爱,父母尚在世,不远游,更遑论远嫁:“多谢皓郎君,听君一言,宛若拨云见月。”
三日后,太子妃长孙氏所诞四女——李丽质、李程阳、李明达、李新城,四位郡主入大明宫含元殿觐见圣人。
四人以李丽质为长,其余三女皆为总角幼童,四人由内宦所引,在大殿中行大礼,参拜圣人。
李渊坐于天子之位,观四女行至,其余三女年纪尚幼,不能所见其性,惟有李丽质德备幽闲、行归柔顺,乃大唐宗室女之风范;其容貌昳丽,远盛东吴二乔魏国甄宓。此番却是生出一番怜爱之心:“丽质行至上首。”
李丽质闻言,举止端庄,行至李渊跟前,李渊近观丽质之容,愈有不舍之心,却道:“阿翁今日问询,犹记得娡娘年岁已过十三?”
“回阿翁,是如此。”两人这番言语,竟颇有祖孙天伦之乐。
李渊颔首:“太子可有提及娡娘婚配之事?”
李丽质故作含羞之状,垂眸低语:“未曾有此言,娡娘年幼,适才是承欢之年,不曾有婚配心思。”
“这倒是二郎的不是了,”李渊以手抚丽质青丝,“二郎与长孙氏自幼结发,彼时二郎才二八年华,长孙氏更是如今你的这番年岁。这番年纪,是到了婚嫁之年。可需阿翁为娡娘许一门姻亲?”
李丽质心中一紧,知晓这圣人定是要以与突厥和亲之事难于她,便起身,俯身跪拜,言语恭顺:“阿翁所赐,乃长辈心意,娡娘本不该推却。阿翁所言阿娘十三岁与阿耶结发,彼时乃隋末乱世,炀帝不仁,招来天下祸害,男丁皆从军,死伤皆是,故世人善幼时结亲。阿翁得蒙龙气庇护,我大唐得阿翁庇护,臣民安居乐业,百姓躬耕于地,世间太平,乃阿翁之功。是故子女得以承欢父母膝下,以孝为道;妻得以相伴夫婿之侧,以和为道。丽质幸得父母溺爱,当以父母之意为先,承欢膝下,以尽孝道。”
她言语之中字字不言拒和亲之意,但其奉承之语,着实动容。李渊观其行,察其言,心道不亏为李家子女。却亦是难以打消和亲之念,便又与其余三女言天伦之乐后,叫内宦送四女返东宫。
时值皓都巡防交班之际,皓都得了空闲,立于宫门,明面巡视宫防,实际承太子之命,待郡主归。宫门下钥之际,皓都得以等到四女归:“臣皓都拜见四位郡主。”
“皓郎君不必多礼,阿耶阿娘可歇下了?”李丽质打发了姊妹们回后院,独身对皓都。
皓都引着她朝东宫书房去:“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忧心郡主,自郡主入了大明宫便一直候于书房内,至今不食一粟。”
这该是她的不是,让阿耶阿娘忧心了:“多亏皓郎君所言,圣人果提及宗室与阿诗勒部和亲之举,此番虽是一时拒了和亲,但难免圣人有前瞻之举,乃是我等闺中女子所不能及之处。”
皓都平日里着实不是个善言语之人,连其副将都曾言:“杜小将军多言,譬如这六月飞雪至,寒冬牡丹开。”但逢见了李丽质,这话匣子像是被急流冲破般,自然流露:“无论圣人对东宫有何心,这番劫难已过,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当是欢喜,往后千般皆有二位殿下,还望郡主宽心。”
李世民与长孙氏忧心忡忡,直到皓都来报,见爱女平安而归,长孙氏便止住了泪:“皓都辛苦,下值之后早些歇息,与将士们领些赏赐。”
“多谢太子妃。”皓都领了命,本该径直回房歇息,行止三四步,只听得书房内欢声笑语,回首望去,见得一神妃仙子双唇微启,笑意盎然,这一笑,笑得他心神悸动,如银瓶乍破,但却思及己出身,心中长叹一声,疾步离去。
义父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世家望族。而自己不过是义父所收养一庶民,亦是未入杜氏宗谱家祠,竟是生了这觊觎之心,该是他妄想之过。
话说这边太子夫妻二人见爱女归来毫发无损,又闻爱女提及大明宫中所见所闻,面面相觑,不知圣人之心如何。
李世民道:“娡娘这般聪慧,该是你阿娘之功。其实圣人所言,有一处是如本宫之意。”
李丽质问道:“不知是何处?”
李世民缓声道:“娡娘已是十三之年,到底是长成。此次虽是借以年岁承欢本宫与观音婢膝下,但终归是该有个好归宿才是。”
“阿耶所言,娡娘也有所虑。若非是长于长安城中,娡娘更向往于平阳姑母*,如阿耶那般平定天下乱世,还世人太平人间。”
李丽质此言一出,李世民更是放声而言:“我儿有此志,与平阳一般,当是我李家之女。只是如今天下已平定,纵使非战乱之时,我李家女娘亦是有活法。圣人这次和亲是对着本宫而来,到底是为父连累了你。”
“阿耶莫要这样说,娡娘可受不起~”李丽质略微有些娇嗔,这些举止让夫妻二人看在眼里,是越发不舍了。
长孙氏道:“娡娘婚事,倒是有了些眉目,你如今还小,有这些许人选,往后相处着便是,待及笄之后,如若是瞧中了,我与你阿耶一道为你定下。”
闻此言,李丽质香靥凝羞,只道:“不知阿耶阿娘为娡娘看中了何许人?”
“这番有你舅父家的长子,便是你表兄长孙冲,与你一道长大的;房大人家的长子也是芝兰玉树之人,还未定亲;还有你太祖家的独孤兄长,也是世家大族;舅公高士廉长子高履行,如今也是千牛备身了,学问很不错……”
长孙氏所言这些人,皆是世家大族,祖辈荫封之人。李丽质甚觉奇异:“既是阿耶旧臣之子,为何没有皓郎君在其中呢?”
夫妻二人相视,双双叹气。这皓都长于夫妻二人眼下,其一言一行皆是夫妻所中意,奈何出身尚浅,不比世家子弟,李丽质是二人长女,无论往后如何,都是下嫁,莫要低嫁委屈了才是。
自李世民状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秽乱后宫,李渊是头疼欲裂、气升血涌,令三子殿前对峙。未曾想,只那半日不到,长子、四子皆为刀下亡魂。
白日,李渊于早朝前泛舟海池之上,却只见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戎服入见,李渊大惊:“何方贼子?!欲弑君乎?”尉迟敬德不惧其威,正言:“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举兵将其诛杀,唯恐惊动陛下,特派臣来宿卫。”
及三更日上之时,秦王李世民缓行于朝,跪地叩首曰:“太子齐王犯上作乱,儿臣已斩之于玄武门外,请陛下发落治罪。”
李渊俱惊,悲恸,责之:“太子齐王乃汝之同母手足,汝安敢狠心至此乎?”秦王不语,但守其言。李渊见状,问其左右:“事已至此,亦何乎?”大将萧瑀诸人答:“恳请陛下托国事于秦王,保天下之太平矣。”
遂下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平乱。
及秦王离宫,李渊望其项背,心下思忖:时也命也。三日已过,却思及月前阿诗勒部遣使,欲求宗室贵女为姻亲,遂下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传召太子妃长孙氏之四女入宫觐见。
李世民于东宫闻得此意,大惊,思揣莫非为突厥之姻乎?乃传太子妃长孙氏:“观音婢,此乃陛下之计尔,势必要舍以你我之女远赴塞北,充作姻亲。”
闻之,长孙氏甚忧,思及膝下四女,惟长女丽质已有牡丹之色,道:“此乃陛下对东宫之罚尔!丽质已是十三之年,待嫁之姿,先前阿兄来访,虽未明言,却已有为丽质、冲儿结亲之意。此等和亲之事,于丽质,有害无益。”
边塞距长安,千里之遥。古有汉昭君之辈,远赴塞外,换汉匈一甲子之时友好。今日大唐其雄力远盛汉朝之时,竟亦有和亲之举乎?!
长孙氏爱女之心拳拳,世民亦是。而丽质亦是惴惴不安于心,自入主东宫之日始,一举一动,皆不如秦王府之自由,万般不由人:“皓郎君,此番入宫,圣人定是要为难我等姊妹。玄武门之事,虽阿耶得其位,然圣人优柔寡断,又怜隐太子*之辈,如今竟是以私心为难我等女流之辈……”实乃非君子所为。
往后之语,丽质吞入腹中,未敢言,恐遭变故。世民晋东宫之位,任命皓都为东宫右内率*,总揽东宫巡防。字李丽质诞辰,皓都于秦王府后院所见,二人皆有青梅竹马之意,相伴已十年又三,其情意无人可比:“属下斗胆进言,还望郡主见谅。”
丽质柔声道:“皓郎君但言,无所顾忌。”
皓都言:“圣人虽已定大王于东宫,但偏倚于先隐太子、齐王。此番郡主入宫,圣人必提及突厥阿诗勒部和亲之事,如今大唐内忧未定,外患突至,郡主金枝玉叶,东宫正当盛年,太子妃溺于郡主,不得让郡主远嫁。”
听皓都之言,李丽质了然于胸,阿娘溺爱,父母尚在世,不远游,更遑论远嫁:“多谢皓郎君,听君一言,宛若拨云见月。”
三日后,太子妃长孙氏所诞四女——李丽质、李程阳、李明达、李新城,四位郡主入大明宫含元殿觐见圣人。
四人以李丽质为长,其余三女皆为总角幼童,四人由内宦所引,在大殿中行大礼,参拜圣人。
李渊坐于天子之位,观四女行至,其余三女年纪尚幼,不能所见其性,惟有李丽质德备幽闲、行归柔顺,乃大唐宗室女之风范;其容貌昳丽,远盛东吴二乔魏国甄宓。此番却是生出一番怜爱之心:“丽质行至上首。”
李丽质闻言,举止端庄,行至李渊跟前,李渊近观丽质之容,愈有不舍之心,却道:“阿翁今日问询,犹记得娡娘年岁已过十三?”
“回阿翁,是如此。”两人这番言语,竟颇有祖孙天伦之乐。
李渊颔首:“太子可有提及娡娘婚配之事?”
李丽质故作含羞之状,垂眸低语:“未曾有此言,娡娘年幼,适才是承欢之年,不曾有婚配心思。”
“这倒是二郎的不是了,”李渊以手抚丽质青丝,“二郎与长孙氏自幼结发,彼时二郎才二八年华,长孙氏更是如今你的这番年岁。这番年纪,是到了婚嫁之年。可需阿翁为娡娘许一门姻亲?”
李丽质心中一紧,知晓这圣人定是要以与突厥和亲之事难于她,便起身,俯身跪拜,言语恭顺:“阿翁所赐,乃长辈心意,娡娘本不该推却。阿翁所言阿娘十三岁与阿耶结发,彼时乃隋末乱世,炀帝不仁,招来天下祸害,男丁皆从军,死伤皆是,故世人善幼时结亲。阿翁得蒙龙气庇护,我大唐得阿翁庇护,臣民安居乐业,百姓躬耕于地,世间太平,乃阿翁之功。是故子女得以承欢父母膝下,以孝为道;妻得以相伴夫婿之侧,以和为道。丽质幸得父母溺爱,当以父母之意为先,承欢膝下,以尽孝道。”
她言语之中字字不言拒和亲之意,但其奉承之语,着实动容。李渊观其行,察其言,心道不亏为李家子女。却亦是难以打消和亲之念,便又与其余三女言天伦之乐后,叫内宦送四女返东宫。
时值皓都巡防交班之际,皓都得了空闲,立于宫门,明面巡视宫防,实际承太子之命,待郡主归。宫门下钥之际,皓都得以等到四女归:“臣皓都拜见四位郡主。”
“皓郎君不必多礼,阿耶阿娘可歇下了?”李丽质打发了姊妹们回后院,独身对皓都。
皓都引着她朝东宫书房去:“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忧心郡主,自郡主入了大明宫便一直候于书房内,至今不食一粟。”
这该是她的不是,让阿耶阿娘忧心了:“多亏皓郎君所言,圣人果提及宗室与阿诗勒部和亲之举,此番虽是一时拒了和亲,但难免圣人有前瞻之举,乃是我等闺中女子所不能及之处。”
皓都平日里着实不是个善言语之人,连其副将都曾言:“杜小将军多言,譬如这六月飞雪至,寒冬牡丹开。”但逢见了李丽质,这话匣子像是被急流冲破般,自然流露:“无论圣人对东宫有何心,这番劫难已过,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当是欢喜,往后千般皆有二位殿下,还望郡主宽心。”
李世民与长孙氏忧心忡忡,直到皓都来报,见爱女平安而归,长孙氏便止住了泪:“皓都辛苦,下值之后早些歇息,与将士们领些赏赐。”
“多谢太子妃。”皓都领了命,本该径直回房歇息,行止三四步,只听得书房内欢声笑语,回首望去,见得一神妃仙子双唇微启,笑意盎然,这一笑,笑得他心神悸动,如银瓶乍破,但却思及己出身,心中长叹一声,疾步离去。
义父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世家望族。而自己不过是义父所收养一庶民,亦是未入杜氏宗谱家祠,竟是生了这觊觎之心,该是他妄想之过。
话说这边太子夫妻二人见爱女归来毫发无损,又闻爱女提及大明宫中所见所闻,面面相觑,不知圣人之心如何。
李世民道:“娡娘这般聪慧,该是你阿娘之功。其实圣人所言,有一处是如本宫之意。”
李丽质问道:“不知是何处?”
李世民缓声道:“娡娘已是十三之年,到底是长成。此次虽是借以年岁承欢本宫与观音婢膝下,但终归是该有个好归宿才是。”
“阿耶所言,娡娘也有所虑。若非是长于长安城中,娡娘更向往于平阳姑母*,如阿耶那般平定天下乱世,还世人太平人间。”
李丽质此言一出,李世民更是放声而言:“我儿有此志,与平阳一般,当是我李家之女。只是如今天下已平定,纵使非战乱之时,我李家女娘亦是有活法。圣人这次和亲是对着本宫而来,到底是为父连累了你。”
“阿耶莫要这样说,娡娘可受不起~”李丽质略微有些娇嗔,这些举止让夫妻二人看在眼里,是越发不舍了。
长孙氏道:“娡娘婚事,倒是有了些眉目,你如今还小,有这些许人选,往后相处着便是,待及笄之后,如若是瞧中了,我与你阿耶一道为你定下。”
闻此言,李丽质香靥凝羞,只道:“不知阿耶阿娘为娡娘看中了何许人?”
“这番有你舅父家的长子,便是你表兄长孙冲,与你一道长大的;房大人家的长子也是芝兰玉树之人,还未定亲;还有你太祖家的独孤兄长,也是世家大族;舅公高士廉长子高履行,如今也是千牛备身了,学问很不错……”
长孙氏所言这些人,皆是世家大族,祖辈荫封之人。李丽质甚觉奇异:“既是阿耶旧臣之子,为何没有皓郎君在其中呢?”
夫妻二人相视,双双叹气。这皓都长于夫妻二人眼下,其一言一行皆是夫妻所中意,奈何出身尚浅,不比世家子弟,李丽质是二人长女,无论往后如何,都是下嫁,莫要低嫁委屈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