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大朝会
六月十一日,大庆殿朝会。
赵祯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纹大衮服,端坐龙椅上,百官朝拜完毕,宣旨官开始朗读昨日议定的几份诏书。
朝臣们对宋夏边境发生之事并不尽然知晓,突闻诏令,一片哗然。
大殿之上满是晃动的长翅,看着乱糟糟的场面,赵祯选择闭眼,等他们吵完了再说。
片刻后,殿中侍御史呵斥道:“肃静!”众臣这才停止交谈。
范讽出班,拱手行礼后,开口道:“臣,‘从三品·宪官衔·御史中丞·权知御史台事’范讽,敬问皇帝陛下,陛下这是要兴兵革之事吗?”
赵祯睁开眼,开口反问:“党项人以如此下作手段,折辱逼死我朝百姓,朕身为君父,为子民讨回公道,让元昊交出凶手,难道不应该?”
范讽点头弯腰,沉声道:“陛下为民做主,应该。”肯定了这一点后,范讽跪地,叩首,而后跪着直起身道:
“陛下亲政至今,先修二太后陵寝,再修开封内外三道城墙,又修城内诸般道路,兼修内城行宫,虽罢天下寺观修葺事,却依旧大兴土木,至今不过三月,所用资材,靡费巨万。”
“今陛下又欲挥兵锋,行征伐。以土木之工劳民伤财还未完,又要兴兵革,使国朝上下陷入战火。”
“臣请陛下收敛急功好胜之心,为国朝百姓的平稳生活,想一想。”
范讽说完,手持笏板再次磕头。
赵祯身子微微前倾,开口道:
“朕兴土木之事,何曾靡费巨万?修二太后陵寝乃是成例,待陵寝建完,朕自会下诏免去应役民户租赋科役。”
“再说修城修路拆坊墙,这些都是为了百姓考量,同时也是加强京城防御,并非朕的私心。”
“至于行宫一事,所花钱款均来自内帑,未曾动用国库一钱。范中丞说朕为满足私心而大兴土木,朕不同意你的说法。”
“至于兵革之事,朕以为,自澶渊之盟签订以来,我朝已有三十余年不闻战事,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这才使宵小部族胆敢轻视中原。”
“朕今日下诏,遴选兵将,提振武力,就是为了震慑宵小。”
“昔有汉将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若党项元昊如期交出凶手,此事到此为止,若不然……”
“朕虽不愿发动战争,但不代表朕害怕战争。今日党项人在边境逼死我朝一名女子,我朝视若无睹。明日,那元昊就敢侵吞我国疆土,屠戮百姓,朕此举乃是防微杜渐,早做准备。”
“范中丞问朕是不是想发动战争,朕告诉你,朕不愿,朕也不想,但为了庇护百姓,为了讨回公道,为了维护家国颜面,朕不惜一战。”
范讽抬头,见赵祯一脸坚定的看着自己,心中感到欣慰。
他倒不是反对赵祯兴兵,而是想探探赵祯到底有多大的决心。
开战容易,结束难,若赵祯只是一时兴起而全无准备,那还是趁早熄了此念。
于是他叩首再问:“臣请陛下三思:
一思,若与党项开战时,辽国趁机南下,我朝两面受敌,该当如何?() ()
二思,一旦开战,若不能迅速平定,使西北战事陷入焦灼,朝廷该如何维持巨额军费开支?
三思,若开战后钱粮储备不足,是否要加赋,近些年来本就旱灾连绵,加赋必会引发百姓造反,到时又该如何应对?”
赵祯掩在袖中的手不自觉的握紧,眉头微皱。
这三个问题,问的都是要命事,哪一个处理不好都有可能亡国。
‘同知政事院事’王曾出班奏道:“范中丞,陛下已明言,开战非陛下本意,今日之事,乃是党项挑衅在先,陛下为民做主在后。”
“元昊若无反心,就当遵从我朝君主令旨,将那贼人遣送过来。”
“此事明明错在党项,怎么听范中丞的意思,陛下为民做主反而不对,难道我朝百姓就该被党项欺辱?”
王曾问完范讽,转头向赵祯说道:“陛下,臣认为,应当先查明此事是否为元昊授意。若不是,想必元昊会立刻将贼首遣送我朝。若是元昊授意,其定会百般推诿。而无论是与不是,元昊治下不严,陛下都该下旨申饬。”
“党项屡有犯边之举,此事既然拿来廷议,就必须要让元昊给出一个交代。”
‘权知枢密院事’夏竦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党项不过弹丸之地,其民总数堪堪百万有余,元昊可用之精兵超不出十万,我朝只需派出十万精兵,不期数月,足以平定党项。”
“陛下今日愿为一小民做主,乃是圣贤明君之相,大宋必兴,臣为陛下贺。”
夏竦说完,跪地叩拜,大殿之上有数人跟着拜了下来,口中喊着‘陛下圣明’。
这就是纯纯的轻敌了,赵祯脸皮有些刺痛,他抬手道:“诸位请起,朕并非好战之君,只是昨日突闻边境急奏,盛怒之下才起了兴兵之念。”
“此事本就是需要查明,若元昊确实没有反心,乃是他麾下将士自作主张,那么等元昊将那百夫长押送入境,用其首级为百姓讨回公道后,此事便作罢。”
“朕遴兵选将,也不全是为了攻打党项,正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我朝已有三十余年不闻兵事,武备废弛,正是时候提振武力。”
“诸位之言,朕已记下,今日廷议只作提醒,若真有战事起,诸位也可早思对策。”
“廷议就到这里,散朝。”
赵祯说完,不待群臣反应,起身离开。
……
回到垂拱殿后,赵祯一边在后殿更换常服,一边让张茂则去通知内阁三老和政事院、枢密院、三司、三衙主官前来开小朝会。
片刻后,九名紫袍金带,头顶长翅帽的大宋最高臣权掌控者,依次进入大殿。
吕夷简领衔拱手道:“臣等参见官家,官家圣躬安。”
赵祯开口:“朕安,诸公免礼,来人,赐座。”
赵祯示意张茂则将殿门关闭,无关人等全部退出殿外,除了赵祯和九位相公,以及殿门内侍立的张茂则外,其余人全部清空。
九位公卿面容凝重,各有心思。
赵祯开门见山的说道:“朕欲在十年之内覆灭党项,郡县置之。”
赵祯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纹大衮服,端坐龙椅上,百官朝拜完毕,宣旨官开始朗读昨日议定的几份诏书。
朝臣们对宋夏边境发生之事并不尽然知晓,突闻诏令,一片哗然。
大殿之上满是晃动的长翅,看着乱糟糟的场面,赵祯选择闭眼,等他们吵完了再说。
片刻后,殿中侍御史呵斥道:“肃静!”众臣这才停止交谈。
范讽出班,拱手行礼后,开口道:“臣,‘从三品·宪官衔·御史中丞·权知御史台事’范讽,敬问皇帝陛下,陛下这是要兴兵革之事吗?”
赵祯睁开眼,开口反问:“党项人以如此下作手段,折辱逼死我朝百姓,朕身为君父,为子民讨回公道,让元昊交出凶手,难道不应该?”
范讽点头弯腰,沉声道:“陛下为民做主,应该。”肯定了这一点后,范讽跪地,叩首,而后跪着直起身道:
“陛下亲政至今,先修二太后陵寝,再修开封内外三道城墙,又修城内诸般道路,兼修内城行宫,虽罢天下寺观修葺事,却依旧大兴土木,至今不过三月,所用资材,靡费巨万。”
“今陛下又欲挥兵锋,行征伐。以土木之工劳民伤财还未完,又要兴兵革,使国朝上下陷入战火。”
“臣请陛下收敛急功好胜之心,为国朝百姓的平稳生活,想一想。”
范讽说完,手持笏板再次磕头。
赵祯身子微微前倾,开口道:
“朕兴土木之事,何曾靡费巨万?修二太后陵寝乃是成例,待陵寝建完,朕自会下诏免去应役民户租赋科役。”
“再说修城修路拆坊墙,这些都是为了百姓考量,同时也是加强京城防御,并非朕的私心。”
“至于行宫一事,所花钱款均来自内帑,未曾动用国库一钱。范中丞说朕为满足私心而大兴土木,朕不同意你的说法。”
“至于兵革之事,朕以为,自澶渊之盟签订以来,我朝已有三十余年不闻战事,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这才使宵小部族胆敢轻视中原。”
“朕今日下诏,遴选兵将,提振武力,就是为了震慑宵小。”
“昔有汉将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若党项元昊如期交出凶手,此事到此为止,若不然……”
“朕虽不愿发动战争,但不代表朕害怕战争。今日党项人在边境逼死我朝一名女子,我朝视若无睹。明日,那元昊就敢侵吞我国疆土,屠戮百姓,朕此举乃是防微杜渐,早做准备。”
“范中丞问朕是不是想发动战争,朕告诉你,朕不愿,朕也不想,但为了庇护百姓,为了讨回公道,为了维护家国颜面,朕不惜一战。”
范讽抬头,见赵祯一脸坚定的看着自己,心中感到欣慰。
他倒不是反对赵祯兴兵,而是想探探赵祯到底有多大的决心。
开战容易,结束难,若赵祯只是一时兴起而全无准备,那还是趁早熄了此念。
于是他叩首再问:“臣请陛下三思:
一思,若与党项开战时,辽国趁机南下,我朝两面受敌,该当如何?() ()
二思,一旦开战,若不能迅速平定,使西北战事陷入焦灼,朝廷该如何维持巨额军费开支?
三思,若开战后钱粮储备不足,是否要加赋,近些年来本就旱灾连绵,加赋必会引发百姓造反,到时又该如何应对?”
赵祯掩在袖中的手不自觉的握紧,眉头微皱。
这三个问题,问的都是要命事,哪一个处理不好都有可能亡国。
‘同知政事院事’王曾出班奏道:“范中丞,陛下已明言,开战非陛下本意,今日之事,乃是党项挑衅在先,陛下为民做主在后。”
“元昊若无反心,就当遵从我朝君主令旨,将那贼人遣送过来。”
“此事明明错在党项,怎么听范中丞的意思,陛下为民做主反而不对,难道我朝百姓就该被党项欺辱?”
王曾问完范讽,转头向赵祯说道:“陛下,臣认为,应当先查明此事是否为元昊授意。若不是,想必元昊会立刻将贼首遣送我朝。若是元昊授意,其定会百般推诿。而无论是与不是,元昊治下不严,陛下都该下旨申饬。”
“党项屡有犯边之举,此事既然拿来廷议,就必须要让元昊给出一个交代。”
‘权知枢密院事’夏竦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党项不过弹丸之地,其民总数堪堪百万有余,元昊可用之精兵超不出十万,我朝只需派出十万精兵,不期数月,足以平定党项。”
“陛下今日愿为一小民做主,乃是圣贤明君之相,大宋必兴,臣为陛下贺。”
夏竦说完,跪地叩拜,大殿之上有数人跟着拜了下来,口中喊着‘陛下圣明’。
这就是纯纯的轻敌了,赵祯脸皮有些刺痛,他抬手道:“诸位请起,朕并非好战之君,只是昨日突闻边境急奏,盛怒之下才起了兴兵之念。”
“此事本就是需要查明,若元昊确实没有反心,乃是他麾下将士自作主张,那么等元昊将那百夫长押送入境,用其首级为百姓讨回公道后,此事便作罢。”
“朕遴兵选将,也不全是为了攻打党项,正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我朝已有三十余年不闻兵事,武备废弛,正是时候提振武力。”
“诸位之言,朕已记下,今日廷议只作提醒,若真有战事起,诸位也可早思对策。”
“廷议就到这里,散朝。”
赵祯说完,不待群臣反应,起身离开。
……
回到垂拱殿后,赵祯一边在后殿更换常服,一边让张茂则去通知内阁三老和政事院、枢密院、三司、三衙主官前来开小朝会。
片刻后,九名紫袍金带,头顶长翅帽的大宋最高臣权掌控者,依次进入大殿。
吕夷简领衔拱手道:“臣等参见官家,官家圣躬安。”
赵祯开口:“朕安,诸公免礼,来人,赐座。”
赵祯示意张茂则将殿门关闭,无关人等全部退出殿外,除了赵祯和九位相公,以及殿门内侍立的张茂则外,其余人全部清空。
九位公卿面容凝重,各有心思。
赵祯开门见山的说道:“朕欲在十年之内覆灭党项,郡县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