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议改州制
六月十六日。
距离行宫营造完成已经过去六天,一直被军政事务缠身的赵祯无暇他顾,直到今日才派遣了五十名内侍、五十名宫女,进入行宫内各处殿阁打扫,为接下来的移宫之事做准备。
赵祯来到垂拱殿,处理内东门司分类整理好的奏疏。
这些奏疏劄子都是昨日宫门落锁前,诸司百官交上来的,内侍们按轻重缓急整理好,等赵祯今日批复。
若有要紧的事,官员可以直接前往内东门或垂拱门,请求入内奏对,也就是跟皇帝当面讨论。
小事奏疏朱批后下发执行,这个很快就处理完毕。
大事奏疏有三本:一为政事院所上,请求设立‘陕西路行政事院’的劄子;二为枢密院所上,请求设立‘陕西路行枢密院’的劄子;三为三司所上,请求设立‘陕西路行三司’的劄子。
赵祯昨日还在思考,该如何梳理平衡路一级机构的权力。
今日三大机构就已经各自写好了劄子,将设置‘行院’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各位主官大抵是认为,此事尚未形成决议,那就还有转圜余地,前几日小朝会上简单的讨论了一下后,三大机构的主官还是不约而同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上奏争取权力。
赵祯选择了画×,也就是不同意。
而后他提笔书写词头:
制诏‘权知政事院事’晏殊,朕欲新设‘陕西路行政使司’,统管陕西路民政,官秩定为正四品,由你举荐一人。
制诏‘陕西路经略使’程琳,路五司治所将并于一城,衙署设于京兆府城正中,‘五官议事厅’另设一院,不得置于五司官署,若有大事,五司主官入院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后,五司同时钤印签署,而后施行本路。
制诏‘陕西路转运使、陕西路提点刑狱使、陕西路提举常平使’,接到诏令后,免去‘知州差遣’,州政暂交‘通判’专掌,限期十日,将‘使司’治所转移至京兆府。
写好了三份诏书词头,赵祯将其递给张茂则,开口道:“送去翰林学士院拟定制词,明日早朝朕要昭告天下。”
张茂则点头,双手接过,转身下去安排。
赵祯起身前往内阁,商讨新政。
……
“前几日,朕召开小朝会,对陕西路制进行了梳理完善,如今正在制作诏书,明日下发。”
“朕以为,路级机构梳理清楚了,接下来该对州级机构展开梳理了。”
“朕觉得,相比于路,州衙门的机构设置,既混乱又冗余,今日对州衙门下梳理补充,不知三位阁老有何想法?”
赵祯说完,满含期待的看向三人。
吕夷简开口道:“官家,臣以为州制已经足够清晰,无需再行梳理,反倒是县的数量过多,且机构不全,官员缺失,急需梳理补充。”
“据臣了解,有些县除了‘知县事’是流内官,其下的各个机构,都是靠‘吏役’撑着,臣觉得,合并诸县也许更有效果。”
赵祯摇了摇头,反驳道:“朕觉得,权力要从上往下顺,中间不能断。”
“路权的行使,最先落在州衙门,若只改了路制,而不动州制,上层的政策,下层无法贯彻落实,那不就是白费力气?”
吕夷简思索了一二,开口道:“官家,州衙门下机构虽多,却各有所掌,职权清晰,臣还是觉得,无需补充。”
赵祯想了想道:“既然吕阁老坚持,那不妨给朕说一说,州衙门下都设有哪些机构,授予哪些差遣,说完再论也不迟。”
吕夷简一怔,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而后拱手道:“那臣就为官家梳理一遍。”() ()
“州衙门下,主要设有十六个名目的下级机构。”
“分别为:录事参军厅、司户参军厅、司法参军厅、司寇参军厅、签署判官公事厅、节度判官厅、观察判官厅、军事判官厅、节度推官厅、观察推官厅、军事推官厅、节度掌书记厅、教授厅、驻泊都监厅、兵马都监厅、兵马监押厅。”
“州级官僚,主要授予:知军州事、通判军州事、录事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法参军事、签署判官公事、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军事判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军事推官、节度掌书记、教授、驻泊都监、兵马都监、兵马监押’等差遣。”
“机构设置完整,官僚差遣有序,如此州制,还要如何梳理补充?臣觉得,州制不用再变。”
吕夷简说完,拱手一礼,静待赵祯答复。
赵祯开口道:“如吕阁老所言,朕且问你,‘司户参军厅’若按职权划分归属,当属中枢哪个衙门?”
吕夷简想了想道:“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收纳,应当属于……三司户赋司、政事院民部以及司农寺。”
吕夷简瞬间清楚了赵祯的意图。
只听赵祯说道:“吕阁老说的不错,这就是朕要改州制的原因,州衙门下机构,若按职权划分,很难找到单一且明确的归属。”
“如今路权一分为五,州县二级下设机构,理应参照路级机构,重新更定名称,划分归处,如此才能隶属分明,上下贯通。”
张耆见缝插针的说道:“官家所言极是。州衙门下,机构虽然完备,但却只隶属于知州和通判。”
“如今已然重新梳理了路制,路一级的‘五司’直接隶属于中枢的‘五衙’,理应顺着‘五司’向更深处延伸才是。”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朕就是这个意思。”
揣测赵祯心思成功的张耆,闻言也微微露出笑容。
吕夷简拱手道:“方才是臣会错了意,臣还以为官家是觉得州衙门下机构不完整,想要另行增设。”
“如今听张阁老一言,原来官家是想划定州下各厅归属,那臣没有意见,臣附议张阁老所言。”
赵祯看向李谘,他开口道:“臣也认为,应当对州下各厅重新设置,但臣建议官家设立后,先在一州试行一年,看看成效,完善细则,而后再推及天下也不迟。”
赵祯开口道:“理当如此,不实践验证一下,怎知新政是好是坏?”
“朕意,路治不设主官而只设五司,州治却可既设主官又设五厅。”
“将州衙门下各机构合并为五厅,由主官‘知军州事’和倅官‘通判军州事’共掌,官秩分别为正五品和从五品。”
“第一厅称:录事厅。主管民政,主官称‘录事’,官秩正六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案,一案主官称‘参事’,官秩正七品。”
“第二厅称:都监厅。主管军政,主官称‘都监’,官秩正六品,下设‘驻泊、马军、步军’三案,一案主官称‘监押’,官秩正七品。”
“第三厅称:签判厅。主管财政,主官称‘签判’,官秩从六品,下设‘度支、盐铁、户赋’三案,一案主官称‘判官’,官秩从七品。”
“第四厅称:签推厅。主管刑狱,主官称‘签推’,官秩从六品,下设‘典刑、典寇、典狱’三案,一案主官称‘推官’,官秩从七品。”
“第五厅称:掌书记厅。主管风闻监察,主官称‘掌书记’,官秩从六品,下设‘风闻、监察’二案,一案主官称‘书记官’,官秩从七品。”
“如此设置,诸位觉得如何?”
距离行宫营造完成已经过去六天,一直被军政事务缠身的赵祯无暇他顾,直到今日才派遣了五十名内侍、五十名宫女,进入行宫内各处殿阁打扫,为接下来的移宫之事做准备。
赵祯来到垂拱殿,处理内东门司分类整理好的奏疏。
这些奏疏劄子都是昨日宫门落锁前,诸司百官交上来的,内侍们按轻重缓急整理好,等赵祯今日批复。
若有要紧的事,官员可以直接前往内东门或垂拱门,请求入内奏对,也就是跟皇帝当面讨论。
小事奏疏朱批后下发执行,这个很快就处理完毕。
大事奏疏有三本:一为政事院所上,请求设立‘陕西路行政事院’的劄子;二为枢密院所上,请求设立‘陕西路行枢密院’的劄子;三为三司所上,请求设立‘陕西路行三司’的劄子。
赵祯昨日还在思考,该如何梳理平衡路一级机构的权力。
今日三大机构就已经各自写好了劄子,将设置‘行院’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
各位主官大抵是认为,此事尚未形成决议,那就还有转圜余地,前几日小朝会上简单的讨论了一下后,三大机构的主官还是不约而同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上奏争取权力。
赵祯选择了画×,也就是不同意。
而后他提笔书写词头:
制诏‘权知政事院事’晏殊,朕欲新设‘陕西路行政使司’,统管陕西路民政,官秩定为正四品,由你举荐一人。
制诏‘陕西路经略使’程琳,路五司治所将并于一城,衙署设于京兆府城正中,‘五官议事厅’另设一院,不得置于五司官署,若有大事,五司主官入院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后,五司同时钤印签署,而后施行本路。
制诏‘陕西路转运使、陕西路提点刑狱使、陕西路提举常平使’,接到诏令后,免去‘知州差遣’,州政暂交‘通判’专掌,限期十日,将‘使司’治所转移至京兆府。
写好了三份诏书词头,赵祯将其递给张茂则,开口道:“送去翰林学士院拟定制词,明日早朝朕要昭告天下。”
张茂则点头,双手接过,转身下去安排。
赵祯起身前往内阁,商讨新政。
……
“前几日,朕召开小朝会,对陕西路制进行了梳理完善,如今正在制作诏书,明日下发。”
“朕以为,路级机构梳理清楚了,接下来该对州级机构展开梳理了。”
“朕觉得,相比于路,州衙门的机构设置,既混乱又冗余,今日对州衙门下梳理补充,不知三位阁老有何想法?”
赵祯说完,满含期待的看向三人。
吕夷简开口道:“官家,臣以为州制已经足够清晰,无需再行梳理,反倒是县的数量过多,且机构不全,官员缺失,急需梳理补充。”
“据臣了解,有些县除了‘知县事’是流内官,其下的各个机构,都是靠‘吏役’撑着,臣觉得,合并诸县也许更有效果。”
赵祯摇了摇头,反驳道:“朕觉得,权力要从上往下顺,中间不能断。”
“路权的行使,最先落在州衙门,若只改了路制,而不动州制,上层的政策,下层无法贯彻落实,那不就是白费力气?”
吕夷简思索了一二,开口道:“官家,州衙门下机构虽多,却各有所掌,职权清晰,臣还是觉得,无需补充。”
赵祯想了想道:“既然吕阁老坚持,那不妨给朕说一说,州衙门下都设有哪些机构,授予哪些差遣,说完再论也不迟。”
吕夷简一怔,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而后拱手道:“那臣就为官家梳理一遍。”() ()
“州衙门下,主要设有十六个名目的下级机构。”
“分别为:录事参军厅、司户参军厅、司法参军厅、司寇参军厅、签署判官公事厅、节度判官厅、观察判官厅、军事判官厅、节度推官厅、观察推官厅、军事推官厅、节度掌书记厅、教授厅、驻泊都监厅、兵马都监厅、兵马监押厅。”
“州级官僚,主要授予:知军州事、通判军州事、录事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法参军事、签署判官公事、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军事判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军事推官、节度掌书记、教授、驻泊都监、兵马都监、兵马监押’等差遣。”
“机构设置完整,官僚差遣有序,如此州制,还要如何梳理补充?臣觉得,州制不用再变。”
吕夷简说完,拱手一礼,静待赵祯答复。
赵祯开口道:“如吕阁老所言,朕且问你,‘司户参军厅’若按职权划分归属,当属中枢哪个衙门?”
吕夷简想了想道:“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收纳,应当属于……三司户赋司、政事院民部以及司农寺。”
吕夷简瞬间清楚了赵祯的意图。
只听赵祯说道:“吕阁老说的不错,这就是朕要改州制的原因,州衙门下机构,若按职权划分,很难找到单一且明确的归属。”
“如今路权一分为五,州县二级下设机构,理应参照路级机构,重新更定名称,划分归处,如此才能隶属分明,上下贯通。”
张耆见缝插针的说道:“官家所言极是。州衙门下,机构虽然完备,但却只隶属于知州和通判。”
“如今已然重新梳理了路制,路一级的‘五司’直接隶属于中枢的‘五衙’,理应顺着‘五司’向更深处延伸才是。”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朕就是这个意思。”
揣测赵祯心思成功的张耆,闻言也微微露出笑容。
吕夷简拱手道:“方才是臣会错了意,臣还以为官家是觉得州衙门下机构不完整,想要另行增设。”
“如今听张阁老一言,原来官家是想划定州下各厅归属,那臣没有意见,臣附议张阁老所言。”
赵祯看向李谘,他开口道:“臣也认为,应当对州下各厅重新设置,但臣建议官家设立后,先在一州试行一年,看看成效,完善细则,而后再推及天下也不迟。”
赵祯开口道:“理当如此,不实践验证一下,怎知新政是好是坏?”
“朕意,路治不设主官而只设五司,州治却可既设主官又设五厅。”
“将州衙门下各机构合并为五厅,由主官‘知军州事’和倅官‘通判军州事’共掌,官秩分别为正五品和从五品。”
“第一厅称:录事厅。主管民政,主官称‘录事’,官秩正六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案,一案主官称‘参事’,官秩正七品。”
“第二厅称:都监厅。主管军政,主官称‘都监’,官秩正六品,下设‘驻泊、马军、步军’三案,一案主官称‘监押’,官秩正七品。”
“第三厅称:签判厅。主管财政,主官称‘签判’,官秩从六品,下设‘度支、盐铁、户赋’三案,一案主官称‘判官’,官秩从七品。”
“第四厅称:签推厅。主管刑狱,主官称‘签推’,官秩从六品,下设‘典刑、典寇、典狱’三案,一案主官称‘推官’,官秩从七品。”
“第五厅称:掌书记厅。主管风闻监察,主官称‘掌书记’,官秩从六品,下设‘风闻、监察’二案,一案主官称‘书记官’,官秩从七品。”
“如此设置,诸位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