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楹死时只有一个感觉,疼。她是金尊玉贵长大的,最后碰壁也是在精神上受了委屈,吃穿用度上到死都是顶尖。所以在濒死的混沌中,她想若是下辈子能选死法,她一定要选一个不这么疼的死法。
再度睁开眼,闻人楹颇有种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入眼是空白的顶,让她反应了好一阵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她不是死了吗?现在是又投胎转世了?
不等闻人楹有什么反应,她就听到耳边传来快乐的叫声:“娘!娘!盈醒过来了!郎中打的针好有用!”
听到动静,闻人楹费劲地侧过头去,见豆丁大的男孩儿一溜烟儿地从房中窜出去,她都没来得及把人叫住问是怎么回事。
真是来生了?
闻人楹使尽全力地举起双臂,只是这个动作就令她筋疲力尽,但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不是她之前那具身体了,看这胳膊和手,还是小孩子的模样,和刚刚跑出去的小男孩的差不多。不过她没办法从身体大小推算出身体的年龄,她没有过孩子,不清楚孩子大小与年龄的关系。
但听刚刚的小豆丁叫她“盈”……名字倒是没变。
闻人楹放下双臂,打量起房间,看房间陈设,有些燕国的味道,但又不是完全的燕国风味儿。身体上的疲惫很快袭来,既然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那就不搞了。
既来之,则安之。
很快,房门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闻人楹心虚,下意识将眼睛闭上。
“妹妹刚刚还醒了!”男孩推门进来,看她双目紧闭大为震惊,解释起来。
“春。”温柔的女声在房间中响起,闻人楹一下子睁开双眼,顾不得继续伪装,向声源看去。
那是她的母亲。那是闻人楹的母亲。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会是现在的场景,但是母亲还是她的母亲,真是太好了。她宁愿不做闻人楹,不享受荣华富贵,来换母亲回来。现在,她衷心感谢世间一切神佛,让她做回了母亲的女儿。
无需伪装情绪,眼泪顺理成章地涌入眼眶,让她呼唤:“母亲。”
女人将她搂在怀里,笑道:“看你妹妹,生一回病倒安生了,这是病怕了。”
她轻拍着闻人楹的后背,说话像唱歌一样好听:“好了,好了,没事了,盈。高热已经退了,不会再难受了。”
闻人楹埋头大哭,将过去所有的委屈、痛苦、害怕、遗憾都哭了出来。
哭过之后,闻人楹开始了她的新人生。她的新身体今年六岁,名叫任盈,平常在镇上的学校上学。与闻人楹一样,任盈有父母,有兄长,是燕国人。父母与兄长和她做闻人楹时候的父母性情相同,只是模样有些出入。但这辈子他们不再是权贵,而是燕国平民百姓中的一员。此时距她死时已有数十载,什么都变了。任盈前些时候玩水贪凉发了高热,一直不下,还是任父到镇上求了镇卫生所的郎中来给她打了针,高热才退下。
无论是上学、打针还是镇卫生所等等,对任盈来说都是很陌生的词。她曾经是燕国的王后,却对如今燕国百姓的生活一无所知。不是她不称职,而是时代变化太快了。但好在作为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有足够时间来了解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没有沈绍,也没有燕国和夏国间的死仇。
做燕国大王的是个女人,是沈缘的后代,与沈绍无关。沈绍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气得要死。女人做了大王啊,可真好。
任盈又不免怅然若失地想,她若在世,告诉她两国之间的血海深仇数十载就消弭了,她肯定不信的。但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眼下提到夏国,燕国人的反应不再是恨之入骨,而是心向往之,真叫人感慨。
她如今是任盈,有了新的身份,便与上辈子彻底划开界限,对夏国的态度自然随着如今的燕国人来,而不是随着上辈子的闻人楹来。
小儿脾气不定,加上任盈也是娇惯的性格,她对家人的心没变,倒没让人看出什么端倪。
任盈面对的第一件令她震惊的事,上学。犹记闻人楹活着那时前期,书籍是很珍贵的物品,燕国贵族都以藏书众多为荣。这会儿任她多么冷静端庄,见到家里一架子藏书,也不禁有些傻眼的心情复杂。
夏国人竟然允许他们随意买书吗。她的王后并非是白做的,自然知道书籍意味着知识,而知识能给平民百姓带来什么。能让他们明智,让他们不甘于困苦,不服从于偏颇。
任盈来不及感慨良久,她的小姐妹们就来看望她,兼给她补课。上学的意思她当然明白,上学堂嘛。除了她醒来那日,春白天都要去上学的。但她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要上学!
家里只是再普通不过的燕国家庭,任盈想的是家里既然供了兄长读书应该就不会供她了。燕国的女性地位虽然较高,实打实的好处却还是落在男人身上,这一点闻人楹不能再深有体会。但看着眼前要给她补课的萝卜头们,她意识到原来上学这事儿也有她的份儿。不止有她的份儿,这些女孩子们都有份儿。
她看着萝卜头们心情复杂。她想着自己能去上学心情复杂。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啊。
一开始去上学时任盈还很不习惯,总有种自己仗着年纪与阅历以大欺小的感觉。待在学堂学了知识以后,她便意识到自己实在不该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想法。学堂中学的不只是识文断字,还有术数、历史、纺织等等。识文断字让人不易受蒙骗,术数让人头脑更加灵活,历史让人明智,纺织让人能够在世间生活有一门手艺。种种反而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这些容易陷入桎梏,即固有的思维当中。
另一件叫她很震惊的事情则要数她家的餐前礼仪了。第一次病愈下床和大家一起在餐桌前用饭时她简直惊掉下巴,感到自己从一个开放文明的世界到了另一个莫名其妙的世界,画风和之前完全不同!
数十载已经很能改变世界,虽然任盈还没有切切实实地出门走过,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但她却觉得现在比以前变化极大。是向着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方向去的。
但吃饭前要向根本不认识的画像行礼是怎么回事啊……
家中成员坐齐以后,碗碟菜肴摆放齐全,本来该开动的。然而她母亲却珍重地从书架上拿出一卷画轴,严肃展开。
画中是个很有气质的女人,哪怕只是在画里,依旧给人以观之可亲之感。她手拿棒针,正在神态认真地织毛衣。画里的女人穿着燕国的衣裳,但长相可不是燕国人的长相。她眉眼温柔,怎么看都是个穿着燕国衣服的夏国人。
画轴一被展开,全家站起。任盈跟着站起。
全家向画中的女人鞠躬,神态郑重。任盈学着家里人的样子向女人鞠躬,整个人都很茫然。为什么要这样做啊?他们家甚至没有如今燕国大王的画像,却要如此虔诚地向这样一个夏国女人行礼。
大约是她脸上的茫然太过明显,行过礼后,到吃饭的时间,母亲微笑开口:“盈,你不是一直好奇咱们日日是在向谁致谢?如今你病了一遭,开窍懂事许多,今日我也能同你好好说说了。”
任盈心想原来过去母亲不曾说过这些,今日正好告诉她了,便十分求知若渴地看向母亲。母亲上辈子也是她母亲,是以她在母亲面前扮小孩没有丝毫压力。
母亲娓娓道来:“这是织毛衣图,画的是给予我们燕国平民百姓一条新生路的方夏大人。”
任盈看着画中人喃喃:“方夏大人?”
母亲应道:“没错。当年燕国疫病战争之后,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大型废墟。”
任盈听着自己死后燕国的发展不禁唏嘘,生灵涂炭并非她所乐见。只是母亲的三言两语,她就能想象出当时情形有多艰难。
在艰难的情形下,活得最难的就是百姓。
“是方夏女郎带着纺线与织造的技艺到燕国来。”母亲说到这里十分动情,眼中有隐隐闪烁的泪意,“将技艺无私地传授给每一个燕国人。”
任盈怔怔听着,仿佛打开了新的大门。她甚至能够看到画里的女人游走在燕国的大街小巷,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百姓生活的本事。
原来女人不仅可以做大王,做王后,还可以为苍生百姓做事,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人能够活得这样多姿多彩啊。
“燕国人从她那里学到了纺线与织造,不再是贩卖羊毛这样低级的产品,而是能够向外卖出纺织品,人有了活路。”母亲继续道,“同时在寒冷的冬日,冻死的燕国人少了许多。”
“盈,你也是燕国人,同样要对方夏大人敬畏感激。”
任盈凝视着画像,不再有适才古怪的想法,认真答应:“母亲,我会的。”
我会敬畏感激,谢谢你拯救这么多燕国人,也谢谢你让我看到了新的活法。
再度睁开眼,闻人楹颇有种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入眼是空白的顶,让她反应了好一阵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她不是死了吗?现在是又投胎转世了?
不等闻人楹有什么反应,她就听到耳边传来快乐的叫声:“娘!娘!盈醒过来了!郎中打的针好有用!”
听到动静,闻人楹费劲地侧过头去,见豆丁大的男孩儿一溜烟儿地从房中窜出去,她都没来得及把人叫住问是怎么回事。
真是来生了?
闻人楹使尽全力地举起双臂,只是这个动作就令她筋疲力尽,但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不是她之前那具身体了,看这胳膊和手,还是小孩子的模样,和刚刚跑出去的小男孩的差不多。不过她没办法从身体大小推算出身体的年龄,她没有过孩子,不清楚孩子大小与年龄的关系。
但听刚刚的小豆丁叫她“盈”……名字倒是没变。
闻人楹放下双臂,打量起房间,看房间陈设,有些燕国的味道,但又不是完全的燕国风味儿。身体上的疲惫很快袭来,既然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那就不搞了。
既来之,则安之。
很快,房门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闻人楹心虚,下意识将眼睛闭上。
“妹妹刚刚还醒了!”男孩推门进来,看她双目紧闭大为震惊,解释起来。
“春。”温柔的女声在房间中响起,闻人楹一下子睁开双眼,顾不得继续伪装,向声源看去。
那是她的母亲。那是闻人楹的母亲。尽管不知道为什么会是现在的场景,但是母亲还是她的母亲,真是太好了。她宁愿不做闻人楹,不享受荣华富贵,来换母亲回来。现在,她衷心感谢世间一切神佛,让她做回了母亲的女儿。
无需伪装情绪,眼泪顺理成章地涌入眼眶,让她呼唤:“母亲。”
女人将她搂在怀里,笑道:“看你妹妹,生一回病倒安生了,这是病怕了。”
她轻拍着闻人楹的后背,说话像唱歌一样好听:“好了,好了,没事了,盈。高热已经退了,不会再难受了。”
闻人楹埋头大哭,将过去所有的委屈、痛苦、害怕、遗憾都哭了出来。
哭过之后,闻人楹开始了她的新人生。她的新身体今年六岁,名叫任盈,平常在镇上的学校上学。与闻人楹一样,任盈有父母,有兄长,是燕国人。父母与兄长和她做闻人楹时候的父母性情相同,只是模样有些出入。但这辈子他们不再是权贵,而是燕国平民百姓中的一员。此时距她死时已有数十载,什么都变了。任盈前些时候玩水贪凉发了高热,一直不下,还是任父到镇上求了镇卫生所的郎中来给她打了针,高热才退下。
无论是上学、打针还是镇卫生所等等,对任盈来说都是很陌生的词。她曾经是燕国的王后,却对如今燕国百姓的生活一无所知。不是她不称职,而是时代变化太快了。但好在作为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有足够时间来了解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没有沈绍,也没有燕国和夏国间的死仇。
做燕国大王的是个女人,是沈缘的后代,与沈绍无关。沈绍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气得要死。女人做了大王啊,可真好。
任盈又不免怅然若失地想,她若在世,告诉她两国之间的血海深仇数十载就消弭了,她肯定不信的。但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眼下提到夏国,燕国人的反应不再是恨之入骨,而是心向往之,真叫人感慨。
她如今是任盈,有了新的身份,便与上辈子彻底划开界限,对夏国的态度自然随着如今的燕国人来,而不是随着上辈子的闻人楹来。
小儿脾气不定,加上任盈也是娇惯的性格,她对家人的心没变,倒没让人看出什么端倪。
任盈面对的第一件令她震惊的事,上学。犹记闻人楹活着那时前期,书籍是很珍贵的物品,燕国贵族都以藏书众多为荣。这会儿任她多么冷静端庄,见到家里一架子藏书,也不禁有些傻眼的心情复杂。
夏国人竟然允许他们随意买书吗。她的王后并非是白做的,自然知道书籍意味着知识,而知识能给平民百姓带来什么。能让他们明智,让他们不甘于困苦,不服从于偏颇。
任盈来不及感慨良久,她的小姐妹们就来看望她,兼给她补课。上学的意思她当然明白,上学堂嘛。除了她醒来那日,春白天都要去上学的。但她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要上学!
家里只是再普通不过的燕国家庭,任盈想的是家里既然供了兄长读书应该就不会供她了。燕国的女性地位虽然较高,实打实的好处却还是落在男人身上,这一点闻人楹不能再深有体会。但看着眼前要给她补课的萝卜头们,她意识到原来上学这事儿也有她的份儿。不止有她的份儿,这些女孩子们都有份儿。
她看着萝卜头们心情复杂。她想着自己能去上学心情复杂。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啊。
一开始去上学时任盈还很不习惯,总有种自己仗着年纪与阅历以大欺小的感觉。待在学堂学了知识以后,她便意识到自己实在不该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想法。学堂中学的不只是识文断字,还有术数、历史、纺织等等。识文断字让人不易受蒙骗,术数让人头脑更加灵活,历史让人明智,纺织让人能够在世间生活有一门手艺。种种反而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这些容易陷入桎梏,即固有的思维当中。
另一件叫她很震惊的事情则要数她家的餐前礼仪了。第一次病愈下床和大家一起在餐桌前用饭时她简直惊掉下巴,感到自己从一个开放文明的世界到了另一个莫名其妙的世界,画风和之前完全不同!
数十载已经很能改变世界,虽然任盈还没有切切实实地出门走过,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但她却觉得现在比以前变化极大。是向着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方向去的。
但吃饭前要向根本不认识的画像行礼是怎么回事啊……
家中成员坐齐以后,碗碟菜肴摆放齐全,本来该开动的。然而她母亲却珍重地从书架上拿出一卷画轴,严肃展开。
画中是个很有气质的女人,哪怕只是在画里,依旧给人以观之可亲之感。她手拿棒针,正在神态认真地织毛衣。画里的女人穿着燕国的衣裳,但长相可不是燕国人的长相。她眉眼温柔,怎么看都是个穿着燕国衣服的夏国人。
画轴一被展开,全家站起。任盈跟着站起。
全家向画中的女人鞠躬,神态郑重。任盈学着家里人的样子向女人鞠躬,整个人都很茫然。为什么要这样做啊?他们家甚至没有如今燕国大王的画像,却要如此虔诚地向这样一个夏国女人行礼。
大约是她脸上的茫然太过明显,行过礼后,到吃饭的时间,母亲微笑开口:“盈,你不是一直好奇咱们日日是在向谁致谢?如今你病了一遭,开窍懂事许多,今日我也能同你好好说说了。”
任盈心想原来过去母亲不曾说过这些,今日正好告诉她了,便十分求知若渴地看向母亲。母亲上辈子也是她母亲,是以她在母亲面前扮小孩没有丝毫压力。
母亲娓娓道来:“这是织毛衣图,画的是给予我们燕国平民百姓一条新生路的方夏大人。”
任盈看着画中人喃喃:“方夏大人?”
母亲应道:“没错。当年燕国疫病战争之后,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大型废墟。”
任盈听着自己死后燕国的发展不禁唏嘘,生灵涂炭并非她所乐见。只是母亲的三言两语,她就能想象出当时情形有多艰难。
在艰难的情形下,活得最难的就是百姓。
“是方夏女郎带着纺线与织造的技艺到燕国来。”母亲说到这里十分动情,眼中有隐隐闪烁的泪意,“将技艺无私地传授给每一个燕国人。”
任盈怔怔听着,仿佛打开了新的大门。她甚至能够看到画里的女人游走在燕国的大街小巷,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百姓生活的本事。
原来女人不仅可以做大王,做王后,还可以为苍生百姓做事,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人能够活得这样多姿多彩啊。
“燕国人从她那里学到了纺线与织造,不再是贩卖羊毛这样低级的产品,而是能够向外卖出纺织品,人有了活路。”母亲继续道,“同时在寒冷的冬日,冻死的燕国人少了许多。”
“盈,你也是燕国人,同样要对方夏大人敬畏感激。”
任盈凝视着画像,不再有适才古怪的想法,认真答应:“母亲,我会的。”
我会敬畏感激,谢谢你拯救这么多燕国人,也谢谢你让我看到了新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