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中一切事务恢复康熙没有御驾亲征前的井井有条,惇本殿的胤礽开始考虑起银子这样的小事。

    以前他想要用钱的话直接吩咐一声就可以了。

    但这段时间看着石宁鸢为了她的那些陪嫁庄子店铺忙碌,他再不思进取那肯定是不行的。

    “德住,孤一年的俸禄是多少?”

    从小被康熙教导不能与民争利的胤礽脑子里完全想不到任何有效赚钱的计划,开口对德住问道。

    德住在胤礽的身边伺候这么久了,和他也算有点默契。

    可见他突然问起俸禄的事情,德住委实不明白他想什么。

    但是见太子还等着他的答案,德住只能说道:“回太子爷的话,您的俸禄是万岁爷亲自吩咐,按他的份例来,一年是十万两,是亲王俸银的十倍。”

    听起来太子的俸禄好像很高,但其实不是这么算的,亲王一年俸银是一万两,可他还有禄米一万斛,就这也只是朝廷发的。

    因为除了亲王俸禄,还有冰敬、炭敬和底下人的孝敬之类杂七杂八的收入,加起来比十万两多了好几万两。

    其实不说亲王好了,只是普通官员,有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只是一个廉洁的知府三年就可以收获十万两银子,这笔钱还是皇上默许的。

    这么一看胤礽的岁俸十万两可真是一点不经用,要维持毓庆宫的开支和后宫的人情往来,可以说每一年都在亏空。

    “孤今年十万两的俸禄什么时候可以取?”

    德住提醒道:“禀太子爷,因为万岁爷西征,从五年前后宫就开始削减开支,您……您主动削减了一半的俸禄。”

    这件事胤礽还有点印象,削减开支的事还是惠妃娘娘提出来的,为了不让大阿哥专美于前,惠妃娘娘说后宫削减三分之一的开支,他便捐献了他一半的俸禄,“……那不是还有五万两吗?”

    德住闭了闭眼才说道:“除去已经花了的钱,剩余的都转交给太子妃。”

    其实德住没敢说的是毓庆宫一年的花销要十二、三万两银子,之前太子俸禄没有减半的时候,也就亏空二、三万两,十年下来,仁孝皇后嫁妆里压箱底的银子也就用了一半,可这五年一下子把剩下一半的银子给消耗尽了。

    不,不止,这几年索额图大人每年都会送一笔钱进来,多则七、八万,少则四、五万,可都花完了,就剩下四万两银子。

    “哦,啊?”胤礽也想到石宁鸢给他看的账本上清清楚楚的记录着只剩下四万两银子,“那怎么只剩下四万两银子呢?是不是毓庆宫有人不安分?”

    胤礽想的是会不会有宫人“贪”了库房里的银子,这种事在宫里并不少见。

    就像后妃们的开支是固定的,贵妃岁薪白银六百两,日用猪肉九斤八两,羊肉半盘,鸡或鸭半只。

    妃位岁薪白银三百两,日用猪肉九斤,羊肉半盘,鸡鸭相加每月十只。

    嫔位的岁薪白银两百两,日用猪肉六斤八两,羊肉半盘,鸡鸭相加每月十只。

    ……

    答应的岁薪只有白银三十两,日用猪肉一斤八两,羊肉半盘,鸡鸭相加每月五只。

    这是明面上的各个级别的后妃应该有的待遇,但能不能落到实处还是另说。

    不受宠的后妃不必说,能有三分之一落到她们身上就已经是求神拜佛了。

    要想每天都有肉,不管是猪肉还是羊肉,就得另外付钱,岁银完全不足以支付她们的吃食。

    得宠的也不是很好过,就像储秀宫里的王庶妃,她因为生了两个小阿哥,享受的是嫔位的待遇。

    胤礽听宁鸢提过,王庶妃每一年的岁银都用来打赏下人了,她要是想要吃好的用好的花的都是当初进宫时带的银子。

    胤礽知道这话有偏颇,即使他身居高位,也知道小选的一二事,宫女小选进宫就算带了很多银子也会在一层层的选拔中,用来收买嬷嬷公公们花完。

    王庶妃的银子应该是她生了小十五的这几年李煦派人送进宫的。

    李煦这事做的隐秘,但谁让王庶妃住在储秀宫,而储秀宫的主位是姨母呢。

    即使姨母不像四妃她们执掌宫权,身体也不好,但她对储秀宫的掌控是毋庸置疑的。

    王庶妃膝下有两个小阿哥都过得“如此拮据”,更不用说其她后妃了。

    可别小瞧紫禁城里的宫人,为了显示满人尊贵,先帝时期就制定了旗人制度。

    而宫女都来自包衣八旗,原因很简单,皇宫里只有皇上说了算,而且在这个男尊女卑,皇权至上的时代,皇上看上哪个宫女随时就可以宠幸。

    如果导致宫女怀孕,那生下的便是皇阿哥,皇室认为既然是皇上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一个纯良的血统。

    为了避免汉人混淆满人血统的事发生,宫里的宫女一般都是满人。

    而太监不一样,满人天生觉得汉人比他们低一等,把太监这种又脏又累还没有人权的事情交给汉人,算是一种歧视,就觉得汉人应该伺候满人。

    如果把汉人和满人看成两个种族,男人是种族的象征,让汉人做太监是对汉人的一种震慑,提醒着他们的身份,不要越界,天下永远是满人的。

    其实大清立国已经几十年了,有很多满人的家底在一代代的传承和败家子的“努力”下都耗尽了,还不如汉人。

    储秀宫娘娘的阿玛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本事又喜挥霍,真要靠他养活家里人,只怕得卖儿卖女。

    只是有皇室补贴供给他们吃喝,她们一家的生活才得到保证的。

    可也是因为宫女有可能一步登天,给了太监一条路走。

    太监都是穷苦出身的汉人,但因为他们不像宫女有可能得皇帝宠幸生下皇阿哥,他们在后宫的待遇比同级别的宫女好,也更得宫妃们的信任。

    可就像朝臣们会上下一心,沆瀣一气的欺瞒皇帝,宫女太监自然也会利用他们本身的便利为他们自己谋福利。

    比如说宫妃让身边的宫女赏赐其她人,宫女手松一点,这银钱哗啦啦的就溜走了。

    又比如去御膳房传个膳,这个要赏,那个要赏,没个几两银子是连一盘新鲜的素菜都点不了的……

    胤礽对自己的地位有着清晰的认识,没人敢明目张胆的给他使绊子,偷他的银子,但要是负责赏赐的人松一松手,那……

    “太子爷,奴才们哪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太子妃进宫前奴才和嬷嬷也不是没有想过节流,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德住信誓旦旦的表忠心道,开始细细的跟太子爷说起每一年毓庆宫的花销。

    旁的不说,万岁爷现在有十五个阿哥。

    先说和太子的关系向来比较好的三阿哥和四阿哥,三阿哥还有亲额娘关照,四阿哥在当初孝懿仁皇后过世后在宫里的处境断崖式下滑。

    四阿哥是个爱面的人,哪怕处境艰难,也没有跟太子爷说过一句。

    还是康熙三十年四阿哥成亲前被太子爷发现了端倪,太子爷为了让四阿哥的处境变好,每年得比以前多赏赐两、三万两。

    也多亏了三阿哥不是在银钱上斤斤计较的性子,不然的话库房里的四万两银子早就没有了。

    大阿哥和他家太子爷从小斗到大,哪怕一点小事都要争个高低,他家太子爷也是不服输的性子,哪里会容得下大阿哥的挑衅,即使赏粗使宫人这种小钱也会因为大阿哥的在场多一些,更何况是送礼这种大钱上。

    还有其他几位阿哥,他们和太子爷的关系不远不近,总得来说在太子爷和大阿哥之间还是偏向太子爷的,那他们的生辰礼物不就得用心点。

    虽然有些礼物直接从库房里拿就行,但也有些是要花银子的。

    这还是看得到的一年一次的生辰,看不到的零零碎碎的还有很多。

    就像德住话里说的那样,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节流,但又能怎么节呢?

    即使是为了太子爷的脸面,这节流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真要计较起来,他们太子爷还真不是奢侈靡费的品性,可身为储君,不是他不想奢侈就能不奢侈的。

    胤礽愣了好一会儿才从德住算得帐中回过神来,“那要按你这么说的话,孤的岁俸还撑不起一年的开支?”

    德住:“……”

    是的,事实就是这样,可他不敢这么回。

    德住的沉默倒是让胤礽不知道怎么说,不过他也慢慢理清了这里面的帐,“那按照你这么说的话,毓庆宫的帐早就亏空了,怎么会还剩四万两银子?”

    德住提醒道:“太子爷,万岁爷恩典户部可以借银?”

    胤礽也想起这件事,还是当初很多低品官员入不敷出,闹出印子钱的风波,皇阿玛便允许他们可以从国库借钱,只是他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他也会是其中一员。

    “……你说是不是真的多亏了皇阿玛开放国库,允许我们去户部借银,要不然的话这日子还怎么过得下去。”

    “您说得是,可不就是多亏了万岁爷宅心仁厚嘛。”

    德住附和道,“要是没有万岁爷的皇恩浩荡,这年头谁能够随随便便的就找人借钱,还不用还利息呢。”

    何止是不用还利息,甚至连什么时候还钱都没有限制,这种情况下,借的越多越划算,毕竟这样的好事可是千年难遇啊。

    别说太子了,就是那些官员借钱的时候都说日后有钱了就还,可真没钱的话皇上没有发话,户部尚书都不好硬叫他们还钱的,毕竟借钱是皇上恩准的。

    德住试探的问道:“太子爷,要不奴才去户部走一趟?”

    听完德住的话,就见胤礽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想起石宁鸢曾经和他说过的话又咽了下去。

    石宁鸢知道毓庆宫在户部打借条的事一开始没有在很在意,这事她还在闺中她额娘就已经告诉过她了,这种事在官场上很常见,即使以前石文炳远在杭州当将军也从国库借过钱。

    石文炳借钱可不是因为没钱用,只不过是因为其他官员都借了,他不借就是官员里面的另类,很多工作都不好开展,甚至会受到阻挠。

    当然,他也不是特例,很多官员,特别是一、二品,甚至是三品大员他们收到的孝敬足以应付他们的开支还有结余可是他们都借了。

    胤礽不知道的是石宁鸢也不确定问国库借钱一事是好是坏。

    要说好事嘛,也算好事,京城大居不易,京城大官多,一板砖下去能砸到一大片的一品二品官员,还有很多贝勒贝子被砸碎的板砖刮出一个口子,但更多是小官小爵,他们要在京城生活,完全就是拮据甚至是贫困的,在康熙没有开放国库之前,有那过不下去的小官逼不得已只能去借印子钱才能保证一家的口粮。

    有了户部借银,他们的生活才得了缓解。

    要说坏事嘛,石宁鸢想得不远,但她想着国事跟家事也差不多,就像一个府邸的公中好了,一个府邸的主子有很多个,要是他们人人都可以凭借借条随意从公中拿银子,那这公中还能有银子吗?

    到最后她也只能凭借感觉让胤礽最好不要再去户部借银。

    “不用,你去孤宫外的那些庄子、店铺看看,想个法子让店铺钱生钱。”不与民争利不代表胤礽没有商铺,这些都是仁孝皇后的嫁妆。

    德住是奴才,向来是胤礽怎么说,他怎么做,但是这次他忍不住对胤礽说道:“太子爷,咱们为什么要那么麻烦,您要是想要用钱,奴才去趟户部不就行了吗?”

    宰相门前七品官,他德住可是伺候太子的人,哪怕是内大臣见到他都要给他一个面子,富贵日子过多了,哪里还记得进宫前过的苦日子。

    “你不懂。”胤礽也是被石宁鸢的态度感染了,而且宁鸢说的对,他是太子,如果连他都带头借银,其他人借银岂不是更肆无忌惮?

    胤礽想到他的死对头大阿哥,“也不知大哥缺不缺银子,有没有跟户部借过银子?”

    毕竟问户部借银不用还利息,以他的性子岂不是可着劲儿的借。

    终于有德住能大声禀告的事了,他迫不及待的说道:“这事奴才知道,大阿哥的借银只比太子爷您少五千两。”

    要不然为什么说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呢,事实上胤礽真的把大阿哥的心思猜得准准的,从大阿哥娶妻到现在,他借的银子都快赶上胤礽的量了。

    可他们两个的情况不一样,大阿哥还有执掌宫权到惠妃的支援,又有那拉一族和李佳一族的支持,他还借那么多银子可不仅仅是南三所的开支。

    胤礽听到这话更是打定主意不借银子了,他是太子,大阿哥借银不好超过他,他那要看看大哥没有银子怎么养活那一大家子还有收买朝臣。

    **

    胤礽这边为了钱“苦哈哈”想法子,去储秀宫找姨母的石宁鸢正好碰到准备离开的十一阿哥三人。

    十一阿哥带着十二阿哥对石宁鸢行礼道:“见过太子妃。”

    他们两个身后还跟着踉踉跄跄的三头身的十五阿哥。

    石宁鸢没有说让他们称呼她为二嫂,这皇阿哥和皇子福晋不一样,十一阿哥和十二阿哥都已经十、十一岁了,男女七岁不同席,太子和储秀宫娘娘都要注意分寸,更遑论他们叔嫂之间的关系了。

    “你们这是来找小阿哥玩吗?”

    十二阿哥想说什么,被十一阿哥截住了话头,“是啊,太子妃……十五弟想去御花园玩,弟弟们先告辞了。”

    十一阿哥就跟后面有狗撵似的拉着十二阿哥走了,十五阿哥由奶嬷嬷抱着跟着后面。

    十一阿哥他们走后,石宁鸢和翠玉站在大殿外面说着“悄悄话”。

    主要是石宁鸢吩咐翠玉不要让宫外的事再惊扰到储秀宫娘娘。

    “太子妃,您放心吧,奴才一定会盯紧的,不叫娘娘再因为“俗事”伤了身体。”翠玉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之前娘娘重病垂危也着实吓坏了她,就算太子妃不吩咐,现在宫外来的消息翠玉都不敢轻易告诉娘娘。

    石宁鸢倒是听出翠玉的话外之音,“凌柱又不安分了?”

    翠玉可没把太子妃当外人,要不是太子妃,她家娘娘的七七都过了。

    “是啊,太子妃,你都不知道他们有多过分,我家福晋本来就在病中,结果那不要脸的花魁还大摇大摆去正院气我家福晋,说什么我家老爷那样的渣男送给她她都不要,让福晋管好自己的男人,不要把她当垃圾站,还说了很多难听,不堪入耳的话……”

    翠玉说起宫外的事,越说越气愤,她很是为她家娘娘抱不平。

    如果以前的凌柱只是十分荒唐的话,那么现在纳了花魁进府的他完全是十二分的荒唐外加十二分的糊涂。

    明明那个花魁不喜欢他,凌柱还把她捧在手心,连原配的性命之忧都比不上花魁的一个笑脸。

    石宁鸢和翠玉说起这些宫外的事的时候完全没想到离开又折返了回来的十一阿哥在大门后面,竖起耳朵把她和翠玉的对话都给一字不漏地偷听了下来。

    十一阿哥叉着腰,扬着小脑袋,心想他储秀宫额娘可不是好欺负的。

    听到石宁鸢往里走的脚步声的十一阿哥站在那里想清楚该如何惩罚让储秀宫娘娘不高兴的人之后,连忙转身就往外跑,十二弟和十五弟还在等他呢。

    而且他还去给储秀宫娘娘出气呢,十一阿哥还小,又是住在宫里,要想教训凌柱,只能使唤其他人。

    聪明的十一阿哥很快想到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他不是一个拖延的人,很快就开始行动。

    于是还没等回到住处的十一阿哥已经把教训人命令吩咐下去。

    今天十一阿哥跑来跑去累到了,他刚准备休息下,翊坤宫派人来了,他就跟着翊坤宫大宫女去看他额娘。

    “额娘,额娘,我想你了,你想我没……”十一阿哥打小就养在宜妃膝下,没少用撒娇这一招。

    让十一阿哥没想到的是,他今天对着德妃用这一招,居然不好使了。

    以前看到十一阿哥这副撒娇的模样,宜妃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还让嬷嬷提前准备好他喜欢吃的糕点。

    然而今天不仅桌子上没有糕点,她还完全无动于衷,甚至是面无表情地说道:“回来了?又是去哪混了?”

    十一阿哥:“……”

    他额娘怎么了?怎么板着个脸?比他四哥的脸还冷,一点慈母爱都没有。

    宜妃要是知道他心里想什么的话,肯定会说如果不是怕吓到他的话,更没有母子情谊的话她都说得出来,更凶恶的表情她也做得出来。

    她都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叫他没事别往储秀宫娘娘面前凑,结果他倒好,硬是把她说的话当做是耳旁风。

    而且他自己去也就算了,他还把他十二弟也带去了。

    今天在储秀宫发生了什么事宜妃并不知道,但是听之前宫女的禀告,她也大概能猜得到。

    毕竟在她进宫的时候,郭络罗氏在包衣世家里并不强盛,一路走到今天,宜妃靠的可不仅仅只是可有可无的美貌。

    若是没有一定的心计和脑子的话,她哪里能和乌雅氏那个女人斗得平分秋色。

    宜妃很清楚储秀宫妃不会害小十一,还特意派人来告诉她这件事,也是为了不让她怪罪到小十一身上。

    其实宜妃也不想深究,十一阿哥是宜妃的亲儿子,还是她亲手抚养长大的幼子,母子感情自然是非常不错的。

    可这不是情况不一般吗?

    储秀宫妃可是被太医判过死刑的人,到现在都还病病怏怏的,这样的人身上都有死气,她和储秀宫妃相处都尽量远着点,小十一从小的身体就不是很好,宜妃怕他和储秀宫妃相处久了,过了病气就不好了。

    而且她觉得自己要是再不收拾十一阿哥一顿的话,他日后说不定会做出更多阳奉阴违的事情来那可不是宜妃愿意看到的。

    “你给我乖乖待在南三所和尚书房,别往储秀宫和前朝跑。”

    “额娘。”十一阿哥并不想答应,他刚吩咐人去教训凌柱,要是不能去前朝的话,岂不是就不知道结果了。

    “你要是还认我这个额娘就别惹我不高兴。”

    “是,额娘。”十一阿哥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章节目录

大清太子妃听到心声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半西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西夏并收藏大清太子妃听到心声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