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钰午时初到了养心殿,薛傅延与萧懿恒也在。
明德帝面相仁爱慈和,常人看来是位通情达理的天子,但若涉及政事权柄,他能面带最祥和的笑要了人的性命。
码头事起,今日明德帝脸上少有地挂上了几分阴沉,不怒自威。
“朕听闻你前天去码头,是去寻药材?”
“母后卧病在床,儿臣心里难受得紧,有味药材名叫肉苁蓉,生自西北,春季采摘,数量极其稀少,宫内与京中诸多铺子还未上货,”萧钰道:“前天货郎来信说,晚间恰有今年首批采摘的肉苁蓉运至上京,不曾料到水路上耽搁了,昨日清晨才到货。”
“父皇叫儿臣来,可是要询问码头走水一事?”
萧懿恒与薛傅延俱是神色一暗,掩去了眼底的潮涌。
“那晚人多杂乱,你没受伤就好。”明德帝眸光微寒,又很快消融如春:“皇后的身子为大,等朕处理完这摊子事,挑个吉日,一同去香云寺为皇后祈福。”
萧钰不知明德帝又要唱哪一出,毒是他种下的,眼下又装模作样祈福庇佑。
她眉眼微弯,眼中露出欣喜之意:“祈福贵在心诚,得父皇挂念,母后定能病祛灾消,恢复康健。”
明德帝又同薛傅延和萧懿恒谈到了徐启善一事,最终也没得出银子究竟去哪了,他骂了几句慎刑司办事不力,接着又说起了薛傅延和萧懿姝的婚期。
约莫一个时辰后,苏公公提醒明德帝用午膳,他揉揉额心:“都退下吧。”
御下三人朝明德帝行一礼。
明德帝叫住萧钰:“钰儿陪朕用顿午膳吧。”
他揶揄道:“还是年轻人好,近来姝儿光顾着陪薛爱卿,都忘了朕了。”听闻此言,薛傅延的步子一滞,继而神色如常同萧懿恒往殿外走去。
屏风内,明德帝略带怨言道:“你也不来陪朕说说话。”
萧钰察觉到明德帝的挽留之意,乖巧地说了几句好话,不过以她父皇的性子,当不只是留她吃顿午膳这么简单。
苏公公布好菜后,躬身退出殿外,室内徒留萧钰与明德帝二人。
“朕不信薛傅延能被一封无名信函诓骗到码头去,”明德帝挑眉问她:“你信吗?”
“此举的确不太符合薛公子的行事风格。”萧钰正色道:“只是儿臣愚钝,想不出此番缘由何在。”
“钰儿说自己愚钝,可朕信那把火是你放的。”明德帝眉眼中带着盛气凌人的威严,截断了她的话。
萧钰一顿,羽睫轻动,再抬眸已是神色自若:“是儿臣做的。”
明德帝如此直白,她也没有了打哑谜的必要。
“依儿臣看——”
“初到码头,儿臣便遇见了那伙暹罗商人,生意人向来心细,何况他们是境外的商人,在大夏都城脚下,更应谨言慎行,唯恐出了纰漏。”
明德帝执箸,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反观这伙人行事放纵,丝毫没有忌惮……”萧钰斟酌着语句。
当时情景店小二看在眼里,一问便知,至于商贩与她说了什么,是蓄意而为还是说漏了嘴,就不得而知了。
她面上浮气哀戚之色:“目的是刻意让人发现箱中私运的军械,军械暴露,这伙商贩立即被尽数灭了口。”
明德帝的视线落在萧钰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他心中并不意外,早先他便发现,一向守拙的萧钰变了。
掩去遇见景珩一事,萧钰事无巨细地道出当夜种种和心中所想。
明德帝朗声夸赞道:“钰儿果真聪慧,方才薛爱卿与你所见略同。”
“朕也认为如此。”明德帝似乎心情不错。
萧钰缄默不言,她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将心中惊惧全然掩盖。
明德帝一言,此前扑朔迷离的猜想终于揭开了面纱——她几乎可以确定,薛傅延同她一样,又活了一世。
大殿之外。
“臣,多谢殿下信任。”
“薛大人言重了,孤当要谢过薛大人的提点,”萧懿恒面上神色渐敛:“两位皇叔素来低调,但在谋略一事上,孤这个晚辈自愧不如。”
码头之事,萧懿恒不出所料地对薛傅延持疑,然而薛傅延权衡利弊的一番话,真将他的心底撬得松动了几分。
萧懿恒是明德帝膝下唯一的皇子,大夏无二的储君,但世事如棋,局势瞬息万变,现今的储君也不一定稳坐将来的帝王之位。
朝堂明面上没有出现多厢纷争的局面,暗地里不知有多少双手伸向这个十六岁的太子。
萧懿恒深谙此理,但“姜桂之性,老而弥辣”,以他的手段,尚且斗不过朝堂上一群活了几十岁的老狐狸,他需要诸如薛傅延这般的左膀右臂。
“归功于殿下聪慧,明辨是非,殿下与薛某生了嫌隙事小,若让有心人钻了空子就得不偿失了。”
“所言极是。”萧懿恒无奈喟叹,面色缓和了几分。
他话锋忽然一转,眸光悠远似有神伤:“不知从何时起,这位皇姐对孤冷淡了不少。”
薛傅延袖中的手微紧,不动声色。
落下的扶光洒在他的外袍上,分明是个朗日,他心里却下着一场连绵的雨,胸口那方传来隐隐阵痛。
一如前世宫变的雨夜,尖刃没入他的胸口,殷红的血顺着刀鞘淌出。
他目睹了萧懿恒被五花大捆扔在地上,明黄袍摆龙爪飞舞,沾满了血渍尘灰。
那个乱臣贼子用黑靴拨正大夏皇帝的脸,薛傅延勉强听清那人说:“纯良之人含恨而去,真正该死的人却坐在龙椅上苟且偷生,可笑。”
纯良之人……
意识将尽时,薛傅延想到了一个人,无数个夜晚,他悔过,他自知对不住萧钰。
再次醒来,已然回到了六年前的端午宴上。
薛傅延不信鬼神之事,但此事又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他身上。
坏在,不止发生在了他身上。
二人并肩走在甬道上,薛傅延温然一笑:“殿下此言差矣,长宁公主性子如此,殿下如若猜忌,只怕会寒了公主的心,伤了手足之情。”
“方才还在说孤两位皇叔的不是,”萧懿恒忽然朗声笑道:“转眼就替孤的皇姐说起话来了,薛大人真是变脸如翻书。”
“长宁公主同殿下一样,年纪尚小,性情纯良,与二位亲王不同。”
*
萧钰同明德帝用完午膳后,又去坤宁宫看望陈皇后,她的气色已然好了许多。
这毒性发作得快去得也快,只怕不久后再卷土重来,既折磨人又损耗身子,栖云山上的杜蘅来信说,已经在想法子了。
直至落阳如酒,醉倒天边的晚霞,她才出宫去。
马车逐渐慢下来,萧钰抬手半挑绉纱,迎面一辆华贵的马车,四面皆是昂贵精美的丝绸所装裹,镶金嵌宝的窗牖被一帘淡蓝色的纱帘遮挡。
此处是宫外通往朱雀大街的一处近道,两侧牌坊林立,容不下两辆马车并驾,未等墨玦开口提醒,对方已命人驾马车退出巷口,给萧钰的车驾让出道来。
马车轱辘动起来,错身而过时,熏风将对面丝绸所织的精美帘子掀起,龙脑香从里飘散逸出,交织缠绕钻进萧钰的车舆内。
她看见马车里坐着一个男人,和一方艳红的衣角。
那人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隔着一层薄纱朝她颔首,优雅的轮廓依稀可见,帘后的影子未束发冠,长发披肩,朦胧神秘。
就马车规格装饰来看,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萧钰记忆中竟查无此人。
他是谁?
……
马车驶出朱雀大街,碾过驿桥,桥影如虹倒映水中,粼粼波光随江风浮沉,桥边绿柳拂堤,合欢花开得正盛。
突然传来马匹的嘶鸣和几声狗吠,马车骤然停下,车舆内的萧钰险些一个踉跄。
“团团,你太淘气了!”呼喊埋怨夹杂着气喘吁吁,是尚且稚嫩的少年声音,“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了!你不极圆圆半点乖!”
景珩的声音紧跟着传来:“将它抱回去,见着圆圆它就乖了。”
似有小猫爪子在心上挠了一下,萧钰忍不住撩起车帘。
只见一个俊郎的小公子怀中抱着只周身乌黑的长毛犬——当是方才逼停马车的罪魁祸首。
它的脑袋趴在景澄肩上,不停摇着尾巴蹬着爪子,看得出是个淘气的性子。
车舆内的女子面容清朗,姝丽的眉眼顾盼神飞,景澄心中明了,她便是那位对侯府有恩情的长宁公主。
他被萧钰打量得有些不好意思,心中又惶恐方才之举惹她不快。
景澄面上涨得通红,立即行礼道歉:“公主请恕罪,怪我没有看好团团,冲撞了公主的车驾。”
大黑狗夹在他怀中,被挤得“嗷嗷”叫了两声。
场面有些滑稽,萧钰淡声道:“无事。”
她知景珩有个小十岁的幼弟,应当就是眼前这个少年,仔细瞧来,他的五官与景珩有三分相似,少了景珩身上的慵懒痞气。
景澄见萧钰的目光落在怀里的团团身上,却捉摸不透她眼底的喜怒,景澄话语严肃,带着茫然无措:“公主若是不喜欢狗,我这就将它抱走。”
景澄年幼,乖巧有礼,不知道长大后的秉性会不会随他的兄长。
萧钰摇头:“没有不喜欢。”
闻言,景澄眼睛一亮,盛情难却:“公主若是喜欢,等团团和圆圆生了小崽,我挑两只最好看的给公主送去。”
“团团圆圆”当是和睦美满之意,这名字做小名司空见惯,多为讨个好兆头。
她的小字叫“沅沅”,只有帝后夫妻和淑贵妃他们知道,她长大之后便叫得少了。
“圆圆”与之谐音,或许是因幼时陈皇后日日叫着小字哄她,方才从他们口中叫出时,萧钰听来莫名有些古怪。
罢了,只是一条犬的名字。
也不知道是他们兄弟二人谁取的。
“团团和圆圆……”萧钰歪头对上景澄的眼睛,问:“它们的名字是你取的吗?”
团团是条乌黑的长毛犬,她忽然有些好奇“圆圆”的模样了。
“公主猜错了,”景澄羞赧道:“它们的名字都是我阿兄取的。”
老长平侯与其夫人已经去世五年,一家人团圆之于兄弟二人,是无法实现的。从伤痛中走出来,尚且不是一件易事。
萧钰颔首意会,她看见景珩抱臂立在一旁,额前碎发随风曳动,神情慵懒,一言不发,只听着二人说话。
他眸子微眯,似有笑意倏然蔓延开来,湖畔粼粼波光皆映其中。
景澄抿抿嘴唇,有些紧张地问:“公主觉得不好听吗?”
萧钰莞尔一笑,回答景澄:“好听的。”
明德帝面相仁爱慈和,常人看来是位通情达理的天子,但若涉及政事权柄,他能面带最祥和的笑要了人的性命。
码头事起,今日明德帝脸上少有地挂上了几分阴沉,不怒自威。
“朕听闻你前天去码头,是去寻药材?”
“母后卧病在床,儿臣心里难受得紧,有味药材名叫肉苁蓉,生自西北,春季采摘,数量极其稀少,宫内与京中诸多铺子还未上货,”萧钰道:“前天货郎来信说,晚间恰有今年首批采摘的肉苁蓉运至上京,不曾料到水路上耽搁了,昨日清晨才到货。”
“父皇叫儿臣来,可是要询问码头走水一事?”
萧懿恒与薛傅延俱是神色一暗,掩去了眼底的潮涌。
“那晚人多杂乱,你没受伤就好。”明德帝眸光微寒,又很快消融如春:“皇后的身子为大,等朕处理完这摊子事,挑个吉日,一同去香云寺为皇后祈福。”
萧钰不知明德帝又要唱哪一出,毒是他种下的,眼下又装模作样祈福庇佑。
她眉眼微弯,眼中露出欣喜之意:“祈福贵在心诚,得父皇挂念,母后定能病祛灾消,恢复康健。”
明德帝又同薛傅延和萧懿恒谈到了徐启善一事,最终也没得出银子究竟去哪了,他骂了几句慎刑司办事不力,接着又说起了薛傅延和萧懿姝的婚期。
约莫一个时辰后,苏公公提醒明德帝用午膳,他揉揉额心:“都退下吧。”
御下三人朝明德帝行一礼。
明德帝叫住萧钰:“钰儿陪朕用顿午膳吧。”
他揶揄道:“还是年轻人好,近来姝儿光顾着陪薛爱卿,都忘了朕了。”听闻此言,薛傅延的步子一滞,继而神色如常同萧懿恒往殿外走去。
屏风内,明德帝略带怨言道:“你也不来陪朕说说话。”
萧钰察觉到明德帝的挽留之意,乖巧地说了几句好话,不过以她父皇的性子,当不只是留她吃顿午膳这么简单。
苏公公布好菜后,躬身退出殿外,室内徒留萧钰与明德帝二人。
“朕不信薛傅延能被一封无名信函诓骗到码头去,”明德帝挑眉问她:“你信吗?”
“此举的确不太符合薛公子的行事风格。”萧钰正色道:“只是儿臣愚钝,想不出此番缘由何在。”
“钰儿说自己愚钝,可朕信那把火是你放的。”明德帝眉眼中带着盛气凌人的威严,截断了她的话。
萧钰一顿,羽睫轻动,再抬眸已是神色自若:“是儿臣做的。”
明德帝如此直白,她也没有了打哑谜的必要。
“依儿臣看——”
“初到码头,儿臣便遇见了那伙暹罗商人,生意人向来心细,何况他们是境外的商人,在大夏都城脚下,更应谨言慎行,唯恐出了纰漏。”
明德帝执箸,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反观这伙人行事放纵,丝毫没有忌惮……”萧钰斟酌着语句。
当时情景店小二看在眼里,一问便知,至于商贩与她说了什么,是蓄意而为还是说漏了嘴,就不得而知了。
她面上浮气哀戚之色:“目的是刻意让人发现箱中私运的军械,军械暴露,这伙商贩立即被尽数灭了口。”
明德帝的视线落在萧钰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他心中并不意外,早先他便发现,一向守拙的萧钰变了。
掩去遇见景珩一事,萧钰事无巨细地道出当夜种种和心中所想。
明德帝朗声夸赞道:“钰儿果真聪慧,方才薛爱卿与你所见略同。”
“朕也认为如此。”明德帝似乎心情不错。
萧钰缄默不言,她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将心中惊惧全然掩盖。
明德帝一言,此前扑朔迷离的猜想终于揭开了面纱——她几乎可以确定,薛傅延同她一样,又活了一世。
大殿之外。
“臣,多谢殿下信任。”
“薛大人言重了,孤当要谢过薛大人的提点,”萧懿恒面上神色渐敛:“两位皇叔素来低调,但在谋略一事上,孤这个晚辈自愧不如。”
码头之事,萧懿恒不出所料地对薛傅延持疑,然而薛傅延权衡利弊的一番话,真将他的心底撬得松动了几分。
萧懿恒是明德帝膝下唯一的皇子,大夏无二的储君,但世事如棋,局势瞬息万变,现今的储君也不一定稳坐将来的帝王之位。
朝堂明面上没有出现多厢纷争的局面,暗地里不知有多少双手伸向这个十六岁的太子。
萧懿恒深谙此理,但“姜桂之性,老而弥辣”,以他的手段,尚且斗不过朝堂上一群活了几十岁的老狐狸,他需要诸如薛傅延这般的左膀右臂。
“归功于殿下聪慧,明辨是非,殿下与薛某生了嫌隙事小,若让有心人钻了空子就得不偿失了。”
“所言极是。”萧懿恒无奈喟叹,面色缓和了几分。
他话锋忽然一转,眸光悠远似有神伤:“不知从何时起,这位皇姐对孤冷淡了不少。”
薛傅延袖中的手微紧,不动声色。
落下的扶光洒在他的外袍上,分明是个朗日,他心里却下着一场连绵的雨,胸口那方传来隐隐阵痛。
一如前世宫变的雨夜,尖刃没入他的胸口,殷红的血顺着刀鞘淌出。
他目睹了萧懿恒被五花大捆扔在地上,明黄袍摆龙爪飞舞,沾满了血渍尘灰。
那个乱臣贼子用黑靴拨正大夏皇帝的脸,薛傅延勉强听清那人说:“纯良之人含恨而去,真正该死的人却坐在龙椅上苟且偷生,可笑。”
纯良之人……
意识将尽时,薛傅延想到了一个人,无数个夜晚,他悔过,他自知对不住萧钰。
再次醒来,已然回到了六年前的端午宴上。
薛傅延不信鬼神之事,但此事又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他身上。
坏在,不止发生在了他身上。
二人并肩走在甬道上,薛傅延温然一笑:“殿下此言差矣,长宁公主性子如此,殿下如若猜忌,只怕会寒了公主的心,伤了手足之情。”
“方才还在说孤两位皇叔的不是,”萧懿恒忽然朗声笑道:“转眼就替孤的皇姐说起话来了,薛大人真是变脸如翻书。”
“长宁公主同殿下一样,年纪尚小,性情纯良,与二位亲王不同。”
*
萧钰同明德帝用完午膳后,又去坤宁宫看望陈皇后,她的气色已然好了许多。
这毒性发作得快去得也快,只怕不久后再卷土重来,既折磨人又损耗身子,栖云山上的杜蘅来信说,已经在想法子了。
直至落阳如酒,醉倒天边的晚霞,她才出宫去。
马车逐渐慢下来,萧钰抬手半挑绉纱,迎面一辆华贵的马车,四面皆是昂贵精美的丝绸所装裹,镶金嵌宝的窗牖被一帘淡蓝色的纱帘遮挡。
此处是宫外通往朱雀大街的一处近道,两侧牌坊林立,容不下两辆马车并驾,未等墨玦开口提醒,对方已命人驾马车退出巷口,给萧钰的车驾让出道来。
马车轱辘动起来,错身而过时,熏风将对面丝绸所织的精美帘子掀起,龙脑香从里飘散逸出,交织缠绕钻进萧钰的车舆内。
她看见马车里坐着一个男人,和一方艳红的衣角。
那人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隔着一层薄纱朝她颔首,优雅的轮廓依稀可见,帘后的影子未束发冠,长发披肩,朦胧神秘。
就马车规格装饰来看,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萧钰记忆中竟查无此人。
他是谁?
……
马车驶出朱雀大街,碾过驿桥,桥影如虹倒映水中,粼粼波光随江风浮沉,桥边绿柳拂堤,合欢花开得正盛。
突然传来马匹的嘶鸣和几声狗吠,马车骤然停下,车舆内的萧钰险些一个踉跄。
“团团,你太淘气了!”呼喊埋怨夹杂着气喘吁吁,是尚且稚嫩的少年声音,“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了!你不极圆圆半点乖!”
景珩的声音紧跟着传来:“将它抱回去,见着圆圆它就乖了。”
似有小猫爪子在心上挠了一下,萧钰忍不住撩起车帘。
只见一个俊郎的小公子怀中抱着只周身乌黑的长毛犬——当是方才逼停马车的罪魁祸首。
它的脑袋趴在景澄肩上,不停摇着尾巴蹬着爪子,看得出是个淘气的性子。
车舆内的女子面容清朗,姝丽的眉眼顾盼神飞,景澄心中明了,她便是那位对侯府有恩情的长宁公主。
他被萧钰打量得有些不好意思,心中又惶恐方才之举惹她不快。
景澄面上涨得通红,立即行礼道歉:“公主请恕罪,怪我没有看好团团,冲撞了公主的车驾。”
大黑狗夹在他怀中,被挤得“嗷嗷”叫了两声。
场面有些滑稽,萧钰淡声道:“无事。”
她知景珩有个小十岁的幼弟,应当就是眼前这个少年,仔细瞧来,他的五官与景珩有三分相似,少了景珩身上的慵懒痞气。
景澄见萧钰的目光落在怀里的团团身上,却捉摸不透她眼底的喜怒,景澄话语严肃,带着茫然无措:“公主若是不喜欢狗,我这就将它抱走。”
景澄年幼,乖巧有礼,不知道长大后的秉性会不会随他的兄长。
萧钰摇头:“没有不喜欢。”
闻言,景澄眼睛一亮,盛情难却:“公主若是喜欢,等团团和圆圆生了小崽,我挑两只最好看的给公主送去。”
“团团圆圆”当是和睦美满之意,这名字做小名司空见惯,多为讨个好兆头。
她的小字叫“沅沅”,只有帝后夫妻和淑贵妃他们知道,她长大之后便叫得少了。
“圆圆”与之谐音,或许是因幼时陈皇后日日叫着小字哄她,方才从他们口中叫出时,萧钰听来莫名有些古怪。
罢了,只是一条犬的名字。
也不知道是他们兄弟二人谁取的。
“团团和圆圆……”萧钰歪头对上景澄的眼睛,问:“它们的名字是你取的吗?”
团团是条乌黑的长毛犬,她忽然有些好奇“圆圆”的模样了。
“公主猜错了,”景澄羞赧道:“它们的名字都是我阿兄取的。”
老长平侯与其夫人已经去世五年,一家人团圆之于兄弟二人,是无法实现的。从伤痛中走出来,尚且不是一件易事。
萧钰颔首意会,她看见景珩抱臂立在一旁,额前碎发随风曳动,神情慵懒,一言不发,只听着二人说话。
他眸子微眯,似有笑意倏然蔓延开来,湖畔粼粼波光皆映其中。
景澄抿抿嘴唇,有些紧张地问:“公主觉得不好听吗?”
萧钰莞尔一笑,回答景澄:“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