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
五年,岁月不堪数。
曾经懵懵懂懂的小女孩现在已经快要成年了。
迪亚兹夫人今天一直感慨:“明明感觉前几天还窝你在我怀里看童话书呢,怎么今天就要离家了呢?”
离家。
这个词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和弗洛琳娜熟悉起来的。
自十岁被食死徒袭击以后,迪亚兹夫妇深知家里也不再安全。因为只要有食死徒在这边被抓,弗洛琳娜被伏地魔发现的风险就不能说为零。
几乎就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他们就把弗洛琳娜塞进了美国当地一个不太知名的寄宿魔法学校中,她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
一开始,弗洛琳娜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大家发现自己的特殊,一直避着同学。
比如:
“弗洛琳娜,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嗯…我还有作业没写完,就差一点点了,你们先去吧!”
再比如:
“弗洛琳娜,这次的小组活动我们一起吧?”
“真的非常抱歉,我爸爸妈妈病了现在在医院住院,我已经请假回去了,不好意思哈。”
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同学邀请过弗洛琳娜了。
其实迪亚兹夫妇什么病也没有,活蹦乱跳的在医院照顾病人,真的请假出来的弗洛琳娜也只能找个咖啡厅坐上一天。那个时候的阳光总是会透过咖啡厅的落地窗散开在她身上,安慰着那个因为觉得欺骗了同学而内疚的身影…
…这些事迪亚兹夫妇是不知道的,倒不是弗洛琳娜刻意的隐瞒,其实在她心里曾经有过一丝丝的期盼,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发现她这些小小的裂痕。
但她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说出口,别人就是不知道,特别是心里的事情。
可是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还是希望他们可以察觉,因为她觉得自己说出来的和别人在意到是不一样的——这也算是青春期少女心里一点小小的别扭吧。
可惜迪亚兹夫妇越来越忙,经常是弗洛琳娜还没起床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了,等到弗洛琳娜睡着了他们才回来,甚至有一段时间,弗洛琳娜总是时隔好几个月才见能到自己的父母一面。
她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并非是埋怨他们,恰恰相反,弗洛琳娜很理解他们,也知道他们总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在外面奔波。
只是,她也慢慢变得沉默,就算在和爸爸妈妈难得一见的日子里。他们的对话也都是:
“最近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呀,同学们对我都很客气,学校的饭也很好吃,就是魔药课上的虫子真的很糟糕。”
“没关系习惯了就好了。”
“嗯”
“今天难得休假,想去吃什么吗?”
“算了吧,好好休息一下吧,我还有论文没写”
“嗯”
他们从不吵架,因为彼此足够相爱也足够理解对方。不过奇怪的是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弗洛琳娜心里还是忍不住失落难受。
她好像总是被迫路过那些走向她的人。
就像她偶然间听到的同学们的评价“弗洛琳娜人真的挺好的,成绩也挺好的,但是我可能没办法和她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千言万语的委屈最后化作叹息消散在雨里。
她知道一旦被伏地魔发现,那遭殃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她并非无牵无挂。
五年,她一个人在往返宿舍的路上观察着春夏秋冬留下的痕迹,一个人看着阳光扫过本子上的墨痕,一个人望着圣诞树上那颗孤独闪耀的星星,一个人看那树山茶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伏地魔的势力下,巫师们的血终究还是流的太多了。
那些细碎的难以言表的钝痛,像光脚走在鹅卵石地面上。这种感觉很难被形容出来,直到有一天她灵光乍现,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词“如坐针毡”。
再后来,她慢慢想开了——总不能还没被杀死就先被吓死吧。
她不再刻舟求剑般执着于回忆自己小有遗憾却无忧无虑的童年。她渐渐喜欢上身边一些细微的小事,她喜欢上躺在低矮的树枝上看微风拨动树梢,喜欢上光着脚在流光碎影般的小溪里吹笛子,喜欢上学校门口那树山茶花的花香——那是她无数个日夜里倾诉的好朋友给她的回应。
她渐渐变得像一团棉花般柔软温吞,撕不烂也揉不破,包容着自己所有的焦虑和难过,尽管她没有铠甲。
她告诉自己:“花开有期,花期不同。”
她劝解自己:缘分就像避不开的雨,无人能左右。
她开始允许一切的发生——大不了就是死亡嘛。
“活着并不比死了痛快”这句话她记了好久。
不过,先迎接死亡的不是她。
就像她一直坚信的那样——伏地魔不会胜利。
1981年10月31日,这个魔法界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哈利波特,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打败了伏地魔,拯救了魔法界。
这件事远在大西洋另一边的弗洛琳娜都有所耳闻,如果有机会,她真想谢谢这个男孩。
1981年在弗洛琳娜15岁的生日——11月29日那天,她接到了来自霍格沃兹的录取通知书——是一个星期之前迪亚兹夫妇替弗洛琳娜提交的申报转学的申请。
当然,邓布利多——现任霍格沃兹校长完全知道她的特殊能力。不过他同时也答应了迪亚兹夫妇的请求——不告诉其他学生和大部分的教授。
这件事情只有同年新就任的斯莱特林院长兼魔药课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和赫奇帕奇院长兼草药课教授:波莫娜·斯普劳特两个人知道。当然,也是经过迪亚兹夫妇同意的。
至于为什么是这两个人,他们认为邓布利多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
第一,他们所教授的学科是最可能会和弗洛琳娜的能力有关系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据他们对弗洛琳娜性格和能力的描述,可能邓布利多个人认为,弗洛琳娜最可能去的就是这两个学院,一个从能力考虑—天赐治疗者,一个从性格考虑—没心没肺。
第三,邓布利多自己很信任他们,从各个方面来讲。
于是,再次回到故土的弗洛琳娜还觉得真不真实,就像五年前离开它时一样。
对于爸爸妈妈的安排——她能猜到,她没有什么不满的,离开美国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对她好的。他们之间的爱也不需要通过这些事情来证明,这或许就是弗洛琳娜作为他们女儿的底气。
回来的只有弗洛琳娜一个人。五年里迪亚兹夫妇在医院里干得风生水起,实在没办法想五年前一样辞职离开——就算他们能离开也没什么用,毕竟霍格沃兹住校。
于是,就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在霍格沃兹开学的前两天,互相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弗洛琳娜也在冬季开学的前一天的傍晚抵达了霍格沃兹。
一别五年,英国更冷了。
曾经懵懵懂懂的小女孩现在已经快要成年了。
迪亚兹夫人今天一直感慨:“明明感觉前几天还窝你在我怀里看童话书呢,怎么今天就要离家了呢?”
离家。
这个词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和弗洛琳娜熟悉起来的。
自十岁被食死徒袭击以后,迪亚兹夫妇深知家里也不再安全。因为只要有食死徒在这边被抓,弗洛琳娜被伏地魔发现的风险就不能说为零。
几乎就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他们就把弗洛琳娜塞进了美国当地一个不太知名的寄宿魔法学校中,她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的时光。
一开始,弗洛琳娜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大家发现自己的特殊,一直避着同学。
比如:
“弗洛琳娜,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嗯…我还有作业没写完,就差一点点了,你们先去吧!”
再比如:
“弗洛琳娜,这次的小组活动我们一起吧?”
“真的非常抱歉,我爸爸妈妈病了现在在医院住院,我已经请假回去了,不好意思哈。”
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同学邀请过弗洛琳娜了。
其实迪亚兹夫妇什么病也没有,活蹦乱跳的在医院照顾病人,真的请假出来的弗洛琳娜也只能找个咖啡厅坐上一天。那个时候的阳光总是会透过咖啡厅的落地窗散开在她身上,安慰着那个因为觉得欺骗了同学而内疚的身影…
…这些事迪亚兹夫妇是不知道的,倒不是弗洛琳娜刻意的隐瞒,其实在她心里曾经有过一丝丝的期盼,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发现她这些小小的裂痕。
但她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说出口,别人就是不知道,特别是心里的事情。
可是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还是希望他们可以察觉,因为她觉得自己说出来的和别人在意到是不一样的——这也算是青春期少女心里一点小小的别扭吧。
可惜迪亚兹夫妇越来越忙,经常是弗洛琳娜还没起床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了,等到弗洛琳娜睡着了他们才回来,甚至有一段时间,弗洛琳娜总是时隔好几个月才见能到自己的父母一面。
她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并非是埋怨他们,恰恰相反,弗洛琳娜很理解他们,也知道他们总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在外面奔波。
只是,她也慢慢变得沉默,就算在和爸爸妈妈难得一见的日子里。他们的对话也都是:
“最近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呀,同学们对我都很客气,学校的饭也很好吃,就是魔药课上的虫子真的很糟糕。”
“没关系习惯了就好了。”
“嗯”
“今天难得休假,想去吃什么吗?”
“算了吧,好好休息一下吧,我还有论文没写”
“嗯”
他们从不吵架,因为彼此足够相爱也足够理解对方。不过奇怪的是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弗洛琳娜心里还是忍不住失落难受。
她好像总是被迫路过那些走向她的人。
就像她偶然间听到的同学们的评价“弗洛琳娜人真的挺好的,成绩也挺好的,但是我可能没办法和她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千言万语的委屈最后化作叹息消散在雨里。
她知道一旦被伏地魔发现,那遭殃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她并非无牵无挂。
五年,她一个人在往返宿舍的路上观察着春夏秋冬留下的痕迹,一个人看着阳光扫过本子上的墨痕,一个人望着圣诞树上那颗孤独闪耀的星星,一个人看那树山茶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伏地魔的势力下,巫师们的血终究还是流的太多了。
那些细碎的难以言表的钝痛,像光脚走在鹅卵石地面上。这种感觉很难被形容出来,直到有一天她灵光乍现,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词“如坐针毡”。
再后来,她慢慢想开了——总不能还没被杀死就先被吓死吧。
她不再刻舟求剑般执着于回忆自己小有遗憾却无忧无虑的童年。她渐渐喜欢上身边一些细微的小事,她喜欢上躺在低矮的树枝上看微风拨动树梢,喜欢上光着脚在流光碎影般的小溪里吹笛子,喜欢上学校门口那树山茶花的花香——那是她无数个日夜里倾诉的好朋友给她的回应。
她渐渐变得像一团棉花般柔软温吞,撕不烂也揉不破,包容着自己所有的焦虑和难过,尽管她没有铠甲。
她告诉自己:“花开有期,花期不同。”
她劝解自己:缘分就像避不开的雨,无人能左右。
她开始允许一切的发生——大不了就是死亡嘛。
“活着并不比死了痛快”这句话她记了好久。
不过,先迎接死亡的不是她。
就像她一直坚信的那样——伏地魔不会胜利。
1981年10月31日,这个魔法界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哈利波特,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打败了伏地魔,拯救了魔法界。
这件事远在大西洋另一边的弗洛琳娜都有所耳闻,如果有机会,她真想谢谢这个男孩。
1981年在弗洛琳娜15岁的生日——11月29日那天,她接到了来自霍格沃兹的录取通知书——是一个星期之前迪亚兹夫妇替弗洛琳娜提交的申报转学的申请。
当然,邓布利多——现任霍格沃兹校长完全知道她的特殊能力。不过他同时也答应了迪亚兹夫妇的请求——不告诉其他学生和大部分的教授。
这件事情只有同年新就任的斯莱特林院长兼魔药课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和赫奇帕奇院长兼草药课教授:波莫娜·斯普劳特两个人知道。当然,也是经过迪亚兹夫妇同意的。
至于为什么是这两个人,他们认为邓布利多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
第一,他们所教授的学科是最可能会和弗洛琳娜的能力有关系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据他们对弗洛琳娜性格和能力的描述,可能邓布利多个人认为,弗洛琳娜最可能去的就是这两个学院,一个从能力考虑—天赐治疗者,一个从性格考虑—没心没肺。
第三,邓布利多自己很信任他们,从各个方面来讲。
于是,再次回到故土的弗洛琳娜还觉得真不真实,就像五年前离开它时一样。
对于爸爸妈妈的安排——她能猜到,她没有什么不满的,离开美国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对她好的。他们之间的爱也不需要通过这些事情来证明,这或许就是弗洛琳娜作为他们女儿的底气。
回来的只有弗洛琳娜一个人。五年里迪亚兹夫妇在医院里干得风生水起,实在没办法想五年前一样辞职离开——就算他们能离开也没什么用,毕竟霍格沃兹住校。
于是,就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在霍格沃兹开学的前两天,互相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弗洛琳娜也在冬季开学的前一天的傍晚抵达了霍格沃兹。
一别五年,英国更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