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坐在书案前,精神矍铄,手里捧着一本书,逐字逐句的念诵着,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可是仔细一看,老者竟然是闭着眼睛沉醉在字里行间。
在这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三个学子的课堂,已经有俩个趴在桌子上睡得很香,剩下的另一个在认真的学习着。为什么说他是在学习而不是在听课?因为老者念诵的文章他已经熟读于心,他在学习着老者以后要教习的文章。
老者停下了他的沉醉,看着空荡荡的教室,整洁干净,地上都铺着木板,可是二十几张桌子和三个学生,他的失落变成了气愤大吼:“古无病,朱有花,你们俩个给我上来”。
朱有花被吓醒,踢了一脚旁边还在睡着的男孩“啪,砰”,这一脚可不得了,男孩连人带凳子摔在了地上,凳子腿还断了一根。
女孩瞪了摔在地上的男孩,还一脚踩在了他身上,男孩“啊”的大叫了一声,女孩却看都不看,乖乖的样子走上讲台。
男孩被踢了一脚,抬起头看到朱有花走向讲台,他爬起来,恭下身,捂着疼痛,推了推边上女孩的另一个同学:“夫子叫你呢”
古无病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朱有花这一小姑娘异于常人得大力气,但每次看到我都是惊讶无比,他缓过神来,二话没说也走上了讲台,古去病坐到了他的位置上疼得眼睛都出来了。
老者很气愤从书案下找出戒尺,古无病和朱有花乖乖的伸出手。
“啪啪啪啪”老者打了几下两人的手板:“古无病,把我刚才教习的文章背一遍”
“你刚教了一遍,鬼才背得出来”朱有花满脸得不服气。
古无病却没有抱怨,磕磕巴巴得背了两三句。
“上课就知道睡觉,古去病你来背”
“啊”古去病还在低着头捂着缓解疼痛,被夫子突如其来的点名,他发出了惊讶的叫声,可是嘴角却露出了微笑,站起来后却是一脸犯愁的表情开始背诵文章,虽然背的磕磕绊绊,也错了几处,但是还是把文章全背诵了下来。
朱有花看傻了,夫子喜喜得意,毕竟夫子只是读了一遍,竟然有人能背出来。
其实古去病在昨天晚上已经把老师今天要教习的文章背到了深夜,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叔”古无病走进这座青砖黛瓦的小庭院,说它小,可已经是村里最豪华的了。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更有青砖铺地。
古无病盯着女人看半天才说道:“婶”。
“去病,无病,今天有没有好好听夫子的话”老古的老婆还是一样,每天看到两个孩子下课回来,都是这一句。
“娘,你烦不烦啊,天天就这句”古去病很不耐烦。
“你娘也是关心你们两个”老古说道。
“哦,饭准备好了没有”古去病很着急。
“好了,好了”老古老婆说着拿出两个食盒说道:“这个是夫子的,这个是大伯和无病的”。
“干什么呢?没点规矩”母亲要阻止还是满了,夫子的食盒已经被无病打开。
“青菜,炒豆子,咸菜,就着”古去病看着食盒里的饭菜抱怨道。
古去病捉起一把炒豆子往嘴里塞还不忘抱怨道:“都快十天半来月没吃过肉了”
“明天杀只鸡”母亲没有责备去病反倒是笑嘻嘻的。
“还是娘疼我”去病又捉了一把豆子,塞了一半给古无病,另一半自己塞到了嘴了。
古无病看着去病给他的豆子,又看了看“婶”。
婶:“吃吧,我在给夫子添点”
母亲刚把食盒盖好,古去病一把捉过食盒拉着无病说道:“娘我们走了快点,快点走了”
刚走出家门就被朱有花叫住:“去病”
去病:“小花,你没回家?”
“没”
“特意来找我的”古去病挤眼笑了笑。
“我才不等你呢”
“那我们去干什么?”
“去游泳”
去病把食盒塞到无病手里:“夫子那,你帮我去送吧”说着就拉着朱有花两人高高兴兴的跑了。
傍晚前阳光褪去狂躁,像个温柔的壮汉,照耀着大地。古无病伫立在原地,看着少年牵着少女的手在阳光下奔跑,自由的奔跑,那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少年。
大哥给了老古两个金元宝,老古建起了村里最好的院子,还在村中心建了个学堂,去外地聘请了个满腹经纶的老师,他想让村里所有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学堂不收钱,开始还有一些孩子去上课,可是在这乱世,没有人明白读书能有什么用。毕竟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科举,可是科举只有村里的老人听说在唐朝的时候有过,他们都没有见过。在加上读书苦,很多孩子吃不了这个苦,慢慢的也就没有人去学堂了,毕竟孩子也要是要干活的,去读书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
老古还是不死心,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坚持着想让村子里的孩子都读书,他就在学堂边上搭起炉灶,只要来读书的孩子中午都有一顿饭吃。刚开始的时候那人乌泱泱的,不仅孩子来吃饭,村里人也都来。老古这么说这么劝,大道理一遍一遍,没人听,你不给他们吃,他们就骂人,更可恨的是很多人吃了还往家里拿。你煮的少,不仅骂人,还争抢着打起架来。
老古看着这样下去不行,也就死心了。停了下来,以为能安心了,可是村民突然免费的吃食没了,骂的更狠。
现在学堂也就只剩下朱一的闺女,古去病和古无病三个学生。
老古一直坚持着让他们读书,在加上夫子也不肯走,夫子不仅不走,还不要钱,只要有口饭吃。所以学堂也就这样一直开着。
“去病,你把我今天教的文章在背一遍”无病刚把食盒拿到夫子面前,就背夫子叫住。
每天都是古去病给夫子送饭,所有夫子也就把今天送饭的无病当成了去病。
“啊,着”无病看了看外面的太阳,天已经快黑了。
“背完了在回家吃饭”夫子以为他是急着要回家吃饭。
无病慌张得都冒汗了。
夫子却拿起蒲扇帮他扇着。
无病没有办法,语数极快一字不差的把今天去病背诵的文章背了出来。
夫子很满意:“学而时习之,我昨天教的文章,你在背一遍”
“啊”无病看着天已经黑下,慌忙说道:“我娘喊我回家吃饭了”说完急忙跑开了。
看着他跑出去的背影夫子却笑了。
这就是夫子懒着不走的原因,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碰到只教一遍就能背下文章的学生。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没有了科举,但碰到了古去病这样过目不忘又很聪明的学子,是他一生最后的期望,也是活着的希望。
古无病提着食盒疯狂的往山里跑。
当他跑到山里的木屋,天已经黑了好一会。
他敲了敲门,得到允许走进木屋,放下食盒,脱下衣服,木条“啪,啪,啪”的往他身上抽着,他一声不吭。
木条打在身上不同吗?痛,但是对于古无病来说已经没有那么痛了。他背上已经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长年累月的被抽到一层一层的伤疤,他的背后好像长出了一个龟壳一样,所以已经没有那么痛了。
打他的人是他的大伯,但是他却要叫这个人叫做“爹”。
老古建好庭院本来是要大哥和自己一起住的,但是大哥却不肯,老古只好把山上的木屋修缮。
奇怪的大哥还不许别人来木屋。
开的时候还是老古送饭,后来古无病长大了就他送饭。
古无病不仅要送饭,还要洗衣,劈材留冬天。除了去上课,他就要照顾这个“爹”。可是这个“爹”却不让他住到木屋里。
这个奇怪的爹从来不出木屋,整天在木屋里弄着一块会发光的石头。这是古无病一次偷偷看到的。
古无病除了送饭,倒粪盆,平时都不能进木屋里去。
所以他自己在木屋旁边自己搭了个小木屋,自己住。
不过也不是自己住,还有只猴子,他捡到的一只没有母亲的猴子。他感觉这只猴子和自己一样,没有“母亲”,也许他比这只猴子幸运,他有母亲,而且天天能见到,只是不能叫一声“娘”,所以就把它养大,两个人一起生活。
回到他自己的小木屋,点上油灯,他把草药碾碎,铺到了地上,然受躺了上去,背后凉凉的很舒服。他拿起书看了起来。猴子很聪明给他摘来了果子。
食盒里是他和爹的饭,但是他送回来晚了,不仅被打了一顿,还不给吃的。
他一遍大口的吃着,眼睛却没有离开过书本。
可是仔细一看,老者竟然是闭着眼睛沉醉在字里行间。
在这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三个学子的课堂,已经有俩个趴在桌子上睡得很香,剩下的另一个在认真的学习着。为什么说他是在学习而不是在听课?因为老者念诵的文章他已经熟读于心,他在学习着老者以后要教习的文章。
老者停下了他的沉醉,看着空荡荡的教室,整洁干净,地上都铺着木板,可是二十几张桌子和三个学生,他的失落变成了气愤大吼:“古无病,朱有花,你们俩个给我上来”。
朱有花被吓醒,踢了一脚旁边还在睡着的男孩“啪,砰”,这一脚可不得了,男孩连人带凳子摔在了地上,凳子腿还断了一根。
女孩瞪了摔在地上的男孩,还一脚踩在了他身上,男孩“啊”的大叫了一声,女孩却看都不看,乖乖的样子走上讲台。
男孩被踢了一脚,抬起头看到朱有花走向讲台,他爬起来,恭下身,捂着疼痛,推了推边上女孩的另一个同学:“夫子叫你呢”
古无病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朱有花这一小姑娘异于常人得大力气,但每次看到我都是惊讶无比,他缓过神来,二话没说也走上了讲台,古去病坐到了他的位置上疼得眼睛都出来了。
老者很气愤从书案下找出戒尺,古无病和朱有花乖乖的伸出手。
“啪啪啪啪”老者打了几下两人的手板:“古无病,把我刚才教习的文章背一遍”
“你刚教了一遍,鬼才背得出来”朱有花满脸得不服气。
古无病却没有抱怨,磕磕巴巴得背了两三句。
“上课就知道睡觉,古去病你来背”
“啊”古去病还在低着头捂着缓解疼痛,被夫子突如其来的点名,他发出了惊讶的叫声,可是嘴角却露出了微笑,站起来后却是一脸犯愁的表情开始背诵文章,虽然背的磕磕绊绊,也错了几处,但是还是把文章全背诵了下来。
朱有花看傻了,夫子喜喜得意,毕竟夫子只是读了一遍,竟然有人能背出来。
其实古去病在昨天晚上已经把老师今天要教习的文章背到了深夜,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叔”古无病走进这座青砖黛瓦的小庭院,说它小,可已经是村里最豪华的了。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更有青砖铺地。
古无病盯着女人看半天才说道:“婶”。
“去病,无病,今天有没有好好听夫子的话”老古的老婆还是一样,每天看到两个孩子下课回来,都是这一句。
“娘,你烦不烦啊,天天就这句”古去病很不耐烦。
“你娘也是关心你们两个”老古说道。
“哦,饭准备好了没有”古去病很着急。
“好了,好了”老古老婆说着拿出两个食盒说道:“这个是夫子的,这个是大伯和无病的”。
“干什么呢?没点规矩”母亲要阻止还是满了,夫子的食盒已经被无病打开。
“青菜,炒豆子,咸菜,就着”古去病看着食盒里的饭菜抱怨道。
古去病捉起一把炒豆子往嘴里塞还不忘抱怨道:“都快十天半来月没吃过肉了”
“明天杀只鸡”母亲没有责备去病反倒是笑嘻嘻的。
“还是娘疼我”去病又捉了一把豆子,塞了一半给古无病,另一半自己塞到了嘴了。
古无病看着去病给他的豆子,又看了看“婶”。
婶:“吃吧,我在给夫子添点”
母亲刚把食盒盖好,古去病一把捉过食盒拉着无病说道:“娘我们走了快点,快点走了”
刚走出家门就被朱有花叫住:“去病”
去病:“小花,你没回家?”
“没”
“特意来找我的”古去病挤眼笑了笑。
“我才不等你呢”
“那我们去干什么?”
“去游泳”
去病把食盒塞到无病手里:“夫子那,你帮我去送吧”说着就拉着朱有花两人高高兴兴的跑了。
傍晚前阳光褪去狂躁,像个温柔的壮汉,照耀着大地。古无病伫立在原地,看着少年牵着少女的手在阳光下奔跑,自由的奔跑,那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少年。
大哥给了老古两个金元宝,老古建起了村里最好的院子,还在村中心建了个学堂,去外地聘请了个满腹经纶的老师,他想让村里所有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学堂不收钱,开始还有一些孩子去上课,可是在这乱世,没有人明白读书能有什么用。毕竟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科举,可是科举只有村里的老人听说在唐朝的时候有过,他们都没有见过。在加上读书苦,很多孩子吃不了这个苦,慢慢的也就没有人去学堂了,毕竟孩子也要是要干活的,去读书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
老古还是不死心,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坚持着想让村子里的孩子都读书,他就在学堂边上搭起炉灶,只要来读书的孩子中午都有一顿饭吃。刚开始的时候那人乌泱泱的,不仅孩子来吃饭,村里人也都来。老古这么说这么劝,大道理一遍一遍,没人听,你不给他们吃,他们就骂人,更可恨的是很多人吃了还往家里拿。你煮的少,不仅骂人,还争抢着打起架来。
老古看着这样下去不行,也就死心了。停了下来,以为能安心了,可是村民突然免费的吃食没了,骂的更狠。
现在学堂也就只剩下朱一的闺女,古去病和古无病三个学生。
老古一直坚持着让他们读书,在加上夫子也不肯走,夫子不仅不走,还不要钱,只要有口饭吃。所以学堂也就这样一直开着。
“去病,你把我今天教的文章在背一遍”无病刚把食盒拿到夫子面前,就背夫子叫住。
每天都是古去病给夫子送饭,所有夫子也就把今天送饭的无病当成了去病。
“啊,着”无病看了看外面的太阳,天已经快黑了。
“背完了在回家吃饭”夫子以为他是急着要回家吃饭。
无病慌张得都冒汗了。
夫子却拿起蒲扇帮他扇着。
无病没有办法,语数极快一字不差的把今天去病背诵的文章背了出来。
夫子很满意:“学而时习之,我昨天教的文章,你在背一遍”
“啊”无病看着天已经黑下,慌忙说道:“我娘喊我回家吃饭了”说完急忙跑开了。
看着他跑出去的背影夫子却笑了。
这就是夫子懒着不走的原因,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碰到只教一遍就能背下文章的学生。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没有了科举,但碰到了古去病这样过目不忘又很聪明的学子,是他一生最后的期望,也是活着的希望。
古无病提着食盒疯狂的往山里跑。
当他跑到山里的木屋,天已经黑了好一会。
他敲了敲门,得到允许走进木屋,放下食盒,脱下衣服,木条“啪,啪,啪”的往他身上抽着,他一声不吭。
木条打在身上不同吗?痛,但是对于古无病来说已经没有那么痛了。他背上已经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长年累月的被抽到一层一层的伤疤,他的背后好像长出了一个龟壳一样,所以已经没有那么痛了。
打他的人是他的大伯,但是他却要叫这个人叫做“爹”。
老古建好庭院本来是要大哥和自己一起住的,但是大哥却不肯,老古只好把山上的木屋修缮。
奇怪的大哥还不许别人来木屋。
开的时候还是老古送饭,后来古无病长大了就他送饭。
古无病不仅要送饭,还要洗衣,劈材留冬天。除了去上课,他就要照顾这个“爹”。可是这个“爹”却不让他住到木屋里。
这个奇怪的爹从来不出木屋,整天在木屋里弄着一块会发光的石头。这是古无病一次偷偷看到的。
古无病除了送饭,倒粪盆,平时都不能进木屋里去。
所以他自己在木屋旁边自己搭了个小木屋,自己住。
不过也不是自己住,还有只猴子,他捡到的一只没有母亲的猴子。他感觉这只猴子和自己一样,没有“母亲”,也许他比这只猴子幸运,他有母亲,而且天天能见到,只是不能叫一声“娘”,所以就把它养大,两个人一起生活。
回到他自己的小木屋,点上油灯,他把草药碾碎,铺到了地上,然受躺了上去,背后凉凉的很舒服。他拿起书看了起来。猴子很聪明给他摘来了果子。
食盒里是他和爹的饭,但是他送回来晚了,不仅被打了一顿,还不给吃的。
他一遍大口的吃着,眼睛却没有离开过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