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带着人在杭州府查了1个多月,连积年的账本都让人从库房里搬出来翻了一遍,查出来的不过是官府收粮时用的大斗,调拨军粮却用的小斗之类的小毛小病,除此以外,在账本上根本看不出军粮有什么可供做手脚的地方。
奇怪的是,查了这如此久,这钦差却看不出来一点回京复命的意思,依旧待在杭州不紧不慢地查他的账。
朱理山倒是回了湖州。
不管钦差走不走,黄历上的日子倒是一天天地在走。
中秋过后转眼就到了重阳。
重阳既是插茱萸登高的日子,也是敬老的节日。温氏自然要为章老太太隆重操办。
章老太太除了年初三月出门去了趟九觉寺,这一年再没出过门。温氏就想着全家陪着老太太去城郊的琅山登高。
琅山在湖州近郊,山势不高不险,山中却有溪流,树木婆娑,官府还出资修了山道,可供骑马、坐车,是湖州城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郊游都喜欢去的地方。为了迎合贵人们附庸风雅的意趣,琅山下的村民还在山上水流边建起众多茶寮,不但提供山泉水煮的茶,茶点,还能吃饭,甚至住宿。渐渐地,不少官家富商们纷纷在琅山上建起了别院,兴致一起便来小住几日,喝喝山茶,吃吃山珍。
章家在琅山上也是有别院的,不过因为家里的男人都不在,女眷外宿多有不便,所以去得极少。
章岚早听说过琅山,却一直没有去过。
出门都赶早,章府众人用过早饭就准备出发。
除了章府的几位主子,章老太太还让人去请了章柘的先生一同出门。这位冯老夫子学识渊博却一点也不迂腐,章老太太请他出门,他欣然答应,还说读书不光是钻进书里读死书,还要走出书斋多看多听多学,他要在路上指点章柘“多识民生之多艰”。
章老太太和章岚一个车,温氏带着章槿坐一个车,章柘则陪着冯老夫子一个车,下人们和出门带的物品则安置在后面2辆车。
上了马车,章岚拿出一个特意准备的厚垫子给章老太太,又让赶车的车把式放慢点速度,别颠着章老太太,还让白芷拿出备着路上吃既解闷又防晕车的蜜饯零嘴儿。
章老太太看她忙来忙去,笑眯眯地拉她坐下:“好了,岚丫头,别忙活了,活像我是八九十动弹不得的老骨头,”
章岚笑着说:“祖母松柏长青,自然不是老骨头,我呀,只是好不容易能跟着祖母出门,兴奋得像个猴子坐不住,得意忘形上蹿下跳,”
章老太太哈哈大笑:“你呀你,哪有女孩子自己说自己是猴子的,让人听见了不得笑话我们章家啊,别人家的都是大家闺秀,我们家倒养出个小猴子!”连同车的何妈妈和白芷都忍不住笑了。
何妈妈作为章老太太的陪房,一直贴身服侍老太太,在章府也有几十年了,地位相当于半个主子,温氏见了她也得客客气气见礼。她在旁边冷眼看章家的这几个小主子,章柘活泼外向,但男孩子晚熟,心性尚未完全定,眼跟着冯老夫子进学后虽眼见着沉稳了许多,但到底时日尙短,离撑起章府二房的门楣尚且需要磨练。章槿方两岁,脾性如何还有待观察。倒是这位岚大小姐,可能是因为母亲早逝,父亲也不在身边,又是长姐,心智早熟,待人温和有礼,遇事沉稳有度,对待继母虽不远不近不算亲密,对两个异母弟妹却关爱教导,对待章老太太更是孝爱有加,在外人面前沉稳,在章老太太面前却时时故意“自毁形象”说笑逗老太太开心,是个难得有大家风范的好孩子。
早上起得早,马车又晃悠悠的,说笑了一阵章老太太就开始打瞌睡,章岚小心地在她腿上盖了张薄毯子,示意白芷她们安静,然后坐在旁边看车窗外的风景。
江南九月还较热,车窗上挂的还是竹笭,影影绰绰还能看到外面走动的车马人影。章岚怕卷起竹笭光线会影响章老太太,就只从旁边掀起一条缝往外张望。
时已九月,天高云淡,没风的时候,几丝云彩就在远远的天边挂着不动。
她们已经出了城门,路上却车马麟麟的,看来湖州城重阳节出城登高的都赶在一块了,路上还有不少挑着担,推着独轮车,赶着驴车的,还有不少可能是一家子的,男人在前头挑着担,女人在后面一手挎个包袱,一手拉个孩子,看起来也是全家出动出城游玩,虽然安步当车,脸上却都洋溢着期待、兴奋的神情。
章岚觉得,她还没机会到过其他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是这样。但是湖州人对待节日的仪式感比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有一一对应的食物或者庆祝活动,让人感受到一种敬畏自然,感恩生命,认真生活的虔诚感。这些能给人留下记忆的生活仪式让日子变得丰富立体,而不只是日历牌上干枯的数字。
路不远,但走得不快,章府一行人到琅山的时候已是大中晌儿,他们没有在路边茶寮用饭,而是将就着用自家带来的糕点填了肚子。进了山,山道不平,还有许多以前留下的深深车辙,马车颠簸了许多,大家都想早一点到别院。
到了别院,众人下得车来,活动下手脚,都深深地舒了口气。
温氏提前派了人来洒扫别院,又预备下山泉水煮的茶水。
章岚搀扶着章老太太,章柘则虚扶着冯老夫子,进屋坐定,喝了口温温的茶,大家才又活泛过来。
章老太太和冯老夫子寒暄:“老先生也有年纪了,坐这一路辛苦了,腰酸了吧?回头让小子给你捶捶,疏散疏散,”
冯老夫子放下茶杯,顺了一下下巴上的胡子,不在意地摆摆手:“老太君客气了,不辛苦不辛苦,想我年轻时上京赶考,那是坐车换船坐轿,比这可辛苦不止百倍,哈哈哈哈哈哈”
“年轻时那可真是,熬一晚上睡个时辰起来又生龙活虎的,只要能出门,走多少路坐多久的车都不觉得辛苦,我那会儿跟着我们家老太爷走南闯北到各地任上就没觉得苦过,哎唷,现在是不能比咯,就坐这么一会子车,就腰酸背痛的,人呐,还是得服老。。。。。。”
山中别院没有城中章府这般大,冯老夫子安排在了客院,章府众人也作了分配,章岚在章老太太院里的东厢,温氏带着章槿在左边的一个小院子,右边的院子则被章柘占了,三个院子都有月牙洞门连着,虽是分开的院子,却鸡犬相闻,到了夜晚也不至于害怕。当初设计别院的人可谓是别具匠心,细心如发。
晚饭以山珍食材为主,虽不十分精致,却别具风味,众人都比平日吃多了,连讲究养生的章老太太都多喝了一碗山鸡菌汤,算是把对付的午饭给补了回来。
吃完晚饭,章老太太歪在屋里和何妈妈说话,温氏还是忙,章柘被冯老夫子叫去温习功夫,章槿则在院子里看2只从山下农户买来的鸡。
章岚向章老太太禀告想出去散散步,章老太太叮嘱了一句“别往偏僻地方走,走走就回来”就放她出去了。
章岚留下细心的白芷收拾屋子,带着青露从别院后门出去。
白芷和青露都是一等大丫头,不过二人性子却各有千秋。白芷细心稳重,话不多却事事留心,青露性子活跃擅长和人打交道,在章府里和哪个院的妈妈丫头小子都能说上话。
“青露,你来过别院么?”章岚和青露一面走,一面随意聊着天。
“很小的时候跟着我娘来过一次,那时候小姐还在二太太,嗯,就是小姐的娘亲的肚子里的时候。那年夏天格外的热,二太太苦夏,怀着身孕却用不得冰,二老爷就陪着老太太和二太太上山到别院来避暑,我娘带着几个人先上山来布置,我缠着我娘硬要跟来,那会儿好像还没有这么多人家在山上起别院呢。。。。。。”青露说起十几年前的事依然头头是道,
章岚听她提起原身的母亲,心情有点复杂。作为穿越的人,章岚虽然感情上无法把原来的二太太当做亲生母亲,但到底是她给予了这具身体生命,没有她,章岚不会存在于这个世上,现代的李静也绝不会与古代的章岚有任何交集,即使穿越,可能灵魂飘飘荡荡不知道着陆在何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她的确是给了李静第二次生命。可惜在她穿越来之前原来的宋氏已经病逝,如今她也只能在他人的口中才对这位母亲了解一二。
青露见章岚沉默不语,知道是提起母亲让她伤心的了,忙说别的,“除了别院,我还跟着我爹去过杭州府呢,”青露虽是丫鬟,看来在家也是受爹娘宠爱的,爹娘外出工作,还肯带着女儿。
“你还去过杭州府?”章岚收拾心情,好奇地问青露,
青露点头,“嗯,以前管家让我爹去杭州采买,我跟着去了。喏,就是从山脚下那个渡头上的船,”
湖州城南门外是三岔路,往东去就上去往琅山,往西去就通往渡头。
“那你路上都经过哪些地方?”
“坐的夜船,吃过晚饭上的船,坐了一夜,到处黑漆漆的,我睡的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哪儿跟哪儿,只模模糊糊听到船家说过了菱湖,到了武林港什么的,第二日下午才到的杭州府。倒是记得杭州府可热闹了,街上到处是铺子,卖的东西比我们这多多了,我记得我爹还给我买了个糖糕,真甜。。。。。。”青露说着还砸吧了嘴,看来这块糖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章岚“噗呲”地笑了出来。
奇怪的是,查了这如此久,这钦差却看不出来一点回京复命的意思,依旧待在杭州不紧不慢地查他的账。
朱理山倒是回了湖州。
不管钦差走不走,黄历上的日子倒是一天天地在走。
中秋过后转眼就到了重阳。
重阳既是插茱萸登高的日子,也是敬老的节日。温氏自然要为章老太太隆重操办。
章老太太除了年初三月出门去了趟九觉寺,这一年再没出过门。温氏就想着全家陪着老太太去城郊的琅山登高。
琅山在湖州近郊,山势不高不险,山中却有溪流,树木婆娑,官府还出资修了山道,可供骑马、坐车,是湖州城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郊游都喜欢去的地方。为了迎合贵人们附庸风雅的意趣,琅山下的村民还在山上水流边建起众多茶寮,不但提供山泉水煮的茶,茶点,还能吃饭,甚至住宿。渐渐地,不少官家富商们纷纷在琅山上建起了别院,兴致一起便来小住几日,喝喝山茶,吃吃山珍。
章家在琅山上也是有别院的,不过因为家里的男人都不在,女眷外宿多有不便,所以去得极少。
章岚早听说过琅山,却一直没有去过。
出门都赶早,章府众人用过早饭就准备出发。
除了章府的几位主子,章老太太还让人去请了章柘的先生一同出门。这位冯老夫子学识渊博却一点也不迂腐,章老太太请他出门,他欣然答应,还说读书不光是钻进书里读死书,还要走出书斋多看多听多学,他要在路上指点章柘“多识民生之多艰”。
章老太太和章岚一个车,温氏带着章槿坐一个车,章柘则陪着冯老夫子一个车,下人们和出门带的物品则安置在后面2辆车。
上了马车,章岚拿出一个特意准备的厚垫子给章老太太,又让赶车的车把式放慢点速度,别颠着章老太太,还让白芷拿出备着路上吃既解闷又防晕车的蜜饯零嘴儿。
章老太太看她忙来忙去,笑眯眯地拉她坐下:“好了,岚丫头,别忙活了,活像我是八九十动弹不得的老骨头,”
章岚笑着说:“祖母松柏长青,自然不是老骨头,我呀,只是好不容易能跟着祖母出门,兴奋得像个猴子坐不住,得意忘形上蹿下跳,”
章老太太哈哈大笑:“你呀你,哪有女孩子自己说自己是猴子的,让人听见了不得笑话我们章家啊,别人家的都是大家闺秀,我们家倒养出个小猴子!”连同车的何妈妈和白芷都忍不住笑了。
何妈妈作为章老太太的陪房,一直贴身服侍老太太,在章府也有几十年了,地位相当于半个主子,温氏见了她也得客客气气见礼。她在旁边冷眼看章家的这几个小主子,章柘活泼外向,但男孩子晚熟,心性尚未完全定,眼跟着冯老夫子进学后虽眼见着沉稳了许多,但到底时日尙短,离撑起章府二房的门楣尚且需要磨练。章槿方两岁,脾性如何还有待观察。倒是这位岚大小姐,可能是因为母亲早逝,父亲也不在身边,又是长姐,心智早熟,待人温和有礼,遇事沉稳有度,对待继母虽不远不近不算亲密,对两个异母弟妹却关爱教导,对待章老太太更是孝爱有加,在外人面前沉稳,在章老太太面前却时时故意“自毁形象”说笑逗老太太开心,是个难得有大家风范的好孩子。
早上起得早,马车又晃悠悠的,说笑了一阵章老太太就开始打瞌睡,章岚小心地在她腿上盖了张薄毯子,示意白芷她们安静,然后坐在旁边看车窗外的风景。
江南九月还较热,车窗上挂的还是竹笭,影影绰绰还能看到外面走动的车马人影。章岚怕卷起竹笭光线会影响章老太太,就只从旁边掀起一条缝往外张望。
时已九月,天高云淡,没风的时候,几丝云彩就在远远的天边挂着不动。
她们已经出了城门,路上却车马麟麟的,看来湖州城重阳节出城登高的都赶在一块了,路上还有不少挑着担,推着独轮车,赶着驴车的,还有不少可能是一家子的,男人在前头挑着担,女人在后面一手挎个包袱,一手拉个孩子,看起来也是全家出动出城游玩,虽然安步当车,脸上却都洋溢着期待、兴奋的神情。
章岚觉得,她还没机会到过其他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是这样。但是湖州人对待节日的仪式感比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有一一对应的食物或者庆祝活动,让人感受到一种敬畏自然,感恩生命,认真生活的虔诚感。这些能给人留下记忆的生活仪式让日子变得丰富立体,而不只是日历牌上干枯的数字。
路不远,但走得不快,章府一行人到琅山的时候已是大中晌儿,他们没有在路边茶寮用饭,而是将就着用自家带来的糕点填了肚子。进了山,山道不平,还有许多以前留下的深深车辙,马车颠簸了许多,大家都想早一点到别院。
到了别院,众人下得车来,活动下手脚,都深深地舒了口气。
温氏提前派了人来洒扫别院,又预备下山泉水煮的茶水。
章岚搀扶着章老太太,章柘则虚扶着冯老夫子,进屋坐定,喝了口温温的茶,大家才又活泛过来。
章老太太和冯老夫子寒暄:“老先生也有年纪了,坐这一路辛苦了,腰酸了吧?回头让小子给你捶捶,疏散疏散,”
冯老夫子放下茶杯,顺了一下下巴上的胡子,不在意地摆摆手:“老太君客气了,不辛苦不辛苦,想我年轻时上京赶考,那是坐车换船坐轿,比这可辛苦不止百倍,哈哈哈哈哈哈”
“年轻时那可真是,熬一晚上睡个时辰起来又生龙活虎的,只要能出门,走多少路坐多久的车都不觉得辛苦,我那会儿跟着我们家老太爷走南闯北到各地任上就没觉得苦过,哎唷,现在是不能比咯,就坐这么一会子车,就腰酸背痛的,人呐,还是得服老。。。。。。”
山中别院没有城中章府这般大,冯老夫子安排在了客院,章府众人也作了分配,章岚在章老太太院里的东厢,温氏带着章槿在左边的一个小院子,右边的院子则被章柘占了,三个院子都有月牙洞门连着,虽是分开的院子,却鸡犬相闻,到了夜晚也不至于害怕。当初设计别院的人可谓是别具匠心,细心如发。
晚饭以山珍食材为主,虽不十分精致,却别具风味,众人都比平日吃多了,连讲究养生的章老太太都多喝了一碗山鸡菌汤,算是把对付的午饭给补了回来。
吃完晚饭,章老太太歪在屋里和何妈妈说话,温氏还是忙,章柘被冯老夫子叫去温习功夫,章槿则在院子里看2只从山下农户买来的鸡。
章岚向章老太太禀告想出去散散步,章老太太叮嘱了一句“别往偏僻地方走,走走就回来”就放她出去了。
章岚留下细心的白芷收拾屋子,带着青露从别院后门出去。
白芷和青露都是一等大丫头,不过二人性子却各有千秋。白芷细心稳重,话不多却事事留心,青露性子活跃擅长和人打交道,在章府里和哪个院的妈妈丫头小子都能说上话。
“青露,你来过别院么?”章岚和青露一面走,一面随意聊着天。
“很小的时候跟着我娘来过一次,那时候小姐还在二太太,嗯,就是小姐的娘亲的肚子里的时候。那年夏天格外的热,二太太苦夏,怀着身孕却用不得冰,二老爷就陪着老太太和二太太上山到别院来避暑,我娘带着几个人先上山来布置,我缠着我娘硬要跟来,那会儿好像还没有这么多人家在山上起别院呢。。。。。。”青露说起十几年前的事依然头头是道,
章岚听她提起原身的母亲,心情有点复杂。作为穿越的人,章岚虽然感情上无法把原来的二太太当做亲生母亲,但到底是她给予了这具身体生命,没有她,章岚不会存在于这个世上,现代的李静也绝不会与古代的章岚有任何交集,即使穿越,可能灵魂飘飘荡荡不知道着陆在何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她的确是给了李静第二次生命。可惜在她穿越来之前原来的宋氏已经病逝,如今她也只能在他人的口中才对这位母亲了解一二。
青露见章岚沉默不语,知道是提起母亲让她伤心的了,忙说别的,“除了别院,我还跟着我爹去过杭州府呢,”青露虽是丫鬟,看来在家也是受爹娘宠爱的,爹娘外出工作,还肯带着女儿。
“你还去过杭州府?”章岚收拾心情,好奇地问青露,
青露点头,“嗯,以前管家让我爹去杭州采买,我跟着去了。喏,就是从山脚下那个渡头上的船,”
湖州城南门外是三岔路,往东去就上去往琅山,往西去就通往渡头。
“那你路上都经过哪些地方?”
“坐的夜船,吃过晚饭上的船,坐了一夜,到处黑漆漆的,我睡的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哪儿跟哪儿,只模模糊糊听到船家说过了菱湖,到了武林港什么的,第二日下午才到的杭州府。倒是记得杭州府可热闹了,街上到处是铺子,卖的东西比我们这多多了,我记得我爹还给我买了个糖糕,真甜。。。。。。”青露说着还砸吧了嘴,看来这块糖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章岚“噗呲”地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