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觉不能久留,故而他们休整一日,第二天就去了茶园和工厂。他对贫穷边县一朝奔小康的经济形势十分好奇,问东问西,安蕴秀也知无不言,尽量让自己的实践变成于户部有益的东西。
“不过荒山茶扬名后,合该维护这份声誉,怎么还由着草药布艺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分流呢?”
安蕴秀道:“这个问题,白朔来说。”
白朔愣了一下,立刻上前解释。
自从跟在知县身边,安大人与时先生倾囊相授,他不但要学经史子集,政务策论也接触了不少,这都是以前没有机会见识到的。两位大人学识渊博,尤其是安大人,总会在民生之事上有独到见解,走动调查时也总不忘叫上自己。
几个月下来,他提笔再写策论时比之以往顺畅不少,终于有点摸着门道的感觉了。
白朔感念这份恩德,他本就对行商有兴趣,这下算是找到了益友良师,因此每次外出公干都很是带劲,安大人指哪儿打哪儿,干什么都冲在最前面。
这边杨新觉也在白朔的解释下弄清了缘由,连连感叹“原来如此”。
奉山县最初扬名的是荒山茶,可在安蕴秀的授意下,草药、矿物、山货等物品也跟随商队卖出去,久而久之便只剩“奉山”这个头衔。到现在,即便不再跟随荒山茶的商队,众人自行组队行商也有人买账。
由此产生的采药、培育、工匠、舵手等职位自然不必多说,安蕴秀走遍奉山统计人口时发觉,人口已经由她初来时的七千增至一万,更可喜的是,流民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有知县统筹大局,他们只要肯干,随便找个活计便能营生。加把劲还有望给自己盖间敞亮屋子,自然是不愿过回露宿街头的流民生活了。
杨新觉刚想到这一点,就有几只羔羊从面前跑过,他一乐:“哟,还喂上羊了?”
“没听你说起还喂了牛羊啊。”
“我要事事都亲自去办那不得累死。”安蕴秀没好气道,“大家有什么点子去做就是了,我的任务是为这些点子保驾护航。”
畜牧的事她确实不知道,只是听说前段日子李老家的牛产了两只牛犊,隔壁村子的村长用粮食换了一只回去,说是见年轻人风风火火的自己也闲不住。看样子,有这样想法的村民还不少呢。
“大家知道有你托底,才敢去尝试这些想法呀。”
杨新觉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册,一边记录一边低声呢喃:“想法更多,路也会越走越宽。”
小册是他记录所探公务和一路见闻的,无论去茶园工坊还是书院县衙,杨新觉都带着这个,不曾离手半分。当记满这本册子时,他也该打道回京了。
安蕴秀与时逢君前来送行,近来他们走遍山川河流绘制舆图,也算小有成就。安蕴秀将新得的地图赠送于他,又整理了绘制舆图和人口统计新法,笑言是为新政添一份力。
杨新觉颠了颠到手的文书,笑道:“合该让那些人知道,当初他们排挤出京的探花郎不改宏愿,还是猛得很呐。”
“你可别害我。”安蕴秀瞪他一眼,“事办成了就好,现在是你跟江抒怀在为新政奔波,可别再把我推上风口浪尖。”
税事的第一篇策论是自己写的,地方第一封税银是奉山县交的。安蕴秀知道,京城中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杨新觉,盯着他带回去的成果。
这种时候就算自己有心相帮,也不能放到明面上。因此她叮嘱道:“这事是宋首辅在掌舵,有你们在,我很放心。此番回去,还真要有劳新觉替我藏拙。”
“户部的事是你们的,若有人打探我,不如说些工部之事。”
时逢君自从琢磨出碳条画法后,除了绘人像追捕逃犯,在工程图纸上也有大用处。近来根据奉山县的行商需求,安蕴秀有意始建各类工程,思及从前工部尚书方松鹤似乎对自己比较特殊,她心道与其被人揪着新政说事,倒不如以各色工程作掩。
工部是六部中最小的,可工程开拔以后也少不得与户部往来论及钱款。杨新觉点了点头:“也唯有这个折中之法了。”
他们一路走到潼江渡口,想到相聚不过月余又要各奔东西,难免伤怀。可再看渡口边日渐繁荣起来的商队、田地中一望无际的绿色和众人脸上洋溢的笑容,便知一切都是值得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书上说索州目之所及尽是蓑草寒烟,什么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我还真以为奉山县是什么荒凉之所,现在看来也不差嘛。”
时逢君道:“现在跟我来时的景象相比已是翻天覆地,更何况蕴林来的时候?”
杨新觉嘿嘿笑了一声:“我知道是你们的功劳。”
“东西我收下了。”他将图纸文书收好,回了个满是朝气的笑,“我走了,时兄安兄——”
“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后续的字眼并未发声,逆光的方向也瞧不清他的口型,安蕴秀却忽然想起了似曾相识的一幕,自动填充了未说完的这句话:
“我们定要顶峰相见才好!”
顶峰相见啊……
自保之后才会论及宏愿,扎根之后方能向上生长。时至今日,确实可以开始考虑这些事了。
两年下来,行商这事已经不怎么需要她担心了,时逢君全心投入书院教学,白朔也迅速成长起来。安蕴秀给自己的工作重新做了规划,一边是武力防御不可松懈,另一边就是之前提到的工程了。
自当初赵县尉之事过后,梅成之于武力方面从未懈怠,如今奉山县的武力相较于周边县已经强出不少。安蕴秀犹觉不够,还试图将以梅成为首的一众人丢到腾蛟军中历练。
对此梅成不可思议道:“人家能同意吗?”
安蕴秀浑不在意:“没事,他们知道我脸皮厚。”
没有明令禁止的事,未尝不可一试,大不了就是一个拒绝。更何况有益边防拱卫自身这事,与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应当也不会拒绝。
后续腾蛟军果然松口,梅成他们便稀里糊涂地进去进修了。
而之于工程,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随着行商队伍日益壮大,商队需要更大的船只来运货;同时这两年众人开垦荒地,奉山县的农田有增多的趋势,如何引潼江的水灌溉也是个问题。两班人马寻不到解决办法,便求到了安蕴秀这儿。
而安蕴秀对着图纸写写画画,最后也只能哀嚎一声:“为什么我是个文科生啊。”
阙香默默沏了一壶茶送过来。
安蕴秀偏头来看,认出这正是自家的金字招牌荒山茶,立刻目移:“咳。”
话说回来,女子书院已经落成,姜夫人还推荐了女教习过来,很多姑娘都入了学堂。唯独阙香,去了一次后就说什么也不肯去,每日还是执着于厨艺。
妹妹不爱上学怎么办?
安蕴秀拉她坐下,同时不动声色地将那壶茶推远了,问道:“前几日姜姑娘还来问你呢,为何不愿意去书院?”
阙香的回应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她也不勉强,继续道:“不去书院也行,没有什么事是必须要做的。但是阙香,你得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不必每天围绕在我身边做这些端茶倒水的活儿。”
“有的姑娘在采茶,有的在织布做成衣服,还有些喜欢做首饰。多出去走走,你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
“我没有想做的事。”阙香摇摇头,“你做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
顺着她的目光,安蕴秀看到了自己桌上乱七八糟的图纸,老脸一红:“我只是不会做。”
“但是术业有专攻,不必我样样都会,只要找到会这个的人就好了——这是我必须做的。”
仔细想想,自己在这方面似乎没什么天赋,去做的理由也只是有用,谈不上什么喜欢。小孩子家家的,直来直往有时候还真能触到本质。
安蕴秀看着阙香,她从前没有兄弟姐妹,这个时空的安蕴林也早早离世,关于亲情的感受仅局限于脑海中孪生兄妹的记忆。而自从阙香叫自己一声哥哥——即便这份羁绊虚无缥缈,即便连这声称呼都是假的,她还是会有说不清的感受,会以兄长的心态希冀她平安喜乐。
安蕴秀道:“我现在做事确实不会计较喜欢与否了,但我希望你能。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人行于世,总要向前看的。”
她忽然伸手,自腰间解下一个坠饰。
一个粗糙的、由石头磨成的环形坠饰,被红绳串着,是个手链。
安蕴秀一边给阙香戴上,一边道:“小孩子家家的不要总是那么苦大仇深嘛,遇见好玩的多玩玩,遇见好吃的多吃两口。要真喜欢做饭,出去跟那些姑姑婶婶讨教下也是好的,别总闷着自己。”
“我明日就要出去物色工匠筹划水利工程,在解决这事之后,我希望你已经不是在围着锅台打转了,可以吗?”
阙香摸了摸手腕上的石头。
一块普通的山石打磨而成的普通坠饰,在兄长腰间挂了那么久。这是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如今给了自己。
她握住石头,乖巧点头:“好。”
“不过荒山茶扬名后,合该维护这份声誉,怎么还由着草药布艺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分流呢?”
安蕴秀道:“这个问题,白朔来说。”
白朔愣了一下,立刻上前解释。
自从跟在知县身边,安大人与时先生倾囊相授,他不但要学经史子集,政务策论也接触了不少,这都是以前没有机会见识到的。两位大人学识渊博,尤其是安大人,总会在民生之事上有独到见解,走动调查时也总不忘叫上自己。
几个月下来,他提笔再写策论时比之以往顺畅不少,终于有点摸着门道的感觉了。
白朔感念这份恩德,他本就对行商有兴趣,这下算是找到了益友良师,因此每次外出公干都很是带劲,安大人指哪儿打哪儿,干什么都冲在最前面。
这边杨新觉也在白朔的解释下弄清了缘由,连连感叹“原来如此”。
奉山县最初扬名的是荒山茶,可在安蕴秀的授意下,草药、矿物、山货等物品也跟随商队卖出去,久而久之便只剩“奉山”这个头衔。到现在,即便不再跟随荒山茶的商队,众人自行组队行商也有人买账。
由此产生的采药、培育、工匠、舵手等职位自然不必多说,安蕴秀走遍奉山统计人口时发觉,人口已经由她初来时的七千增至一万,更可喜的是,流民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有知县统筹大局,他们只要肯干,随便找个活计便能营生。加把劲还有望给自己盖间敞亮屋子,自然是不愿过回露宿街头的流民生活了。
杨新觉刚想到这一点,就有几只羔羊从面前跑过,他一乐:“哟,还喂上羊了?”
“没听你说起还喂了牛羊啊。”
“我要事事都亲自去办那不得累死。”安蕴秀没好气道,“大家有什么点子去做就是了,我的任务是为这些点子保驾护航。”
畜牧的事她确实不知道,只是听说前段日子李老家的牛产了两只牛犊,隔壁村子的村长用粮食换了一只回去,说是见年轻人风风火火的自己也闲不住。看样子,有这样想法的村民还不少呢。
“大家知道有你托底,才敢去尝试这些想法呀。”
杨新觉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册,一边记录一边低声呢喃:“想法更多,路也会越走越宽。”
小册是他记录所探公务和一路见闻的,无论去茶园工坊还是书院县衙,杨新觉都带着这个,不曾离手半分。当记满这本册子时,他也该打道回京了。
安蕴秀与时逢君前来送行,近来他们走遍山川河流绘制舆图,也算小有成就。安蕴秀将新得的地图赠送于他,又整理了绘制舆图和人口统计新法,笑言是为新政添一份力。
杨新觉颠了颠到手的文书,笑道:“合该让那些人知道,当初他们排挤出京的探花郎不改宏愿,还是猛得很呐。”
“你可别害我。”安蕴秀瞪他一眼,“事办成了就好,现在是你跟江抒怀在为新政奔波,可别再把我推上风口浪尖。”
税事的第一篇策论是自己写的,地方第一封税银是奉山县交的。安蕴秀知道,京城中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杨新觉,盯着他带回去的成果。
这种时候就算自己有心相帮,也不能放到明面上。因此她叮嘱道:“这事是宋首辅在掌舵,有你们在,我很放心。此番回去,还真要有劳新觉替我藏拙。”
“户部的事是你们的,若有人打探我,不如说些工部之事。”
时逢君自从琢磨出碳条画法后,除了绘人像追捕逃犯,在工程图纸上也有大用处。近来根据奉山县的行商需求,安蕴秀有意始建各类工程,思及从前工部尚书方松鹤似乎对自己比较特殊,她心道与其被人揪着新政说事,倒不如以各色工程作掩。
工部是六部中最小的,可工程开拔以后也少不得与户部往来论及钱款。杨新觉点了点头:“也唯有这个折中之法了。”
他们一路走到潼江渡口,想到相聚不过月余又要各奔东西,难免伤怀。可再看渡口边日渐繁荣起来的商队、田地中一望无际的绿色和众人脸上洋溢的笑容,便知一切都是值得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书上说索州目之所及尽是蓑草寒烟,什么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我还真以为奉山县是什么荒凉之所,现在看来也不差嘛。”
时逢君道:“现在跟我来时的景象相比已是翻天覆地,更何况蕴林来的时候?”
杨新觉嘿嘿笑了一声:“我知道是你们的功劳。”
“东西我收下了。”他将图纸文书收好,回了个满是朝气的笑,“我走了,时兄安兄——”
“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后续的字眼并未发声,逆光的方向也瞧不清他的口型,安蕴秀却忽然想起了似曾相识的一幕,自动填充了未说完的这句话:
“我们定要顶峰相见才好!”
顶峰相见啊……
自保之后才会论及宏愿,扎根之后方能向上生长。时至今日,确实可以开始考虑这些事了。
两年下来,行商这事已经不怎么需要她担心了,时逢君全心投入书院教学,白朔也迅速成长起来。安蕴秀给自己的工作重新做了规划,一边是武力防御不可松懈,另一边就是之前提到的工程了。
自当初赵县尉之事过后,梅成之于武力方面从未懈怠,如今奉山县的武力相较于周边县已经强出不少。安蕴秀犹觉不够,还试图将以梅成为首的一众人丢到腾蛟军中历练。
对此梅成不可思议道:“人家能同意吗?”
安蕴秀浑不在意:“没事,他们知道我脸皮厚。”
没有明令禁止的事,未尝不可一试,大不了就是一个拒绝。更何况有益边防拱卫自身这事,与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应当也不会拒绝。
后续腾蛟军果然松口,梅成他们便稀里糊涂地进去进修了。
而之于工程,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随着行商队伍日益壮大,商队需要更大的船只来运货;同时这两年众人开垦荒地,奉山县的农田有增多的趋势,如何引潼江的水灌溉也是个问题。两班人马寻不到解决办法,便求到了安蕴秀这儿。
而安蕴秀对着图纸写写画画,最后也只能哀嚎一声:“为什么我是个文科生啊。”
阙香默默沏了一壶茶送过来。
安蕴秀偏头来看,认出这正是自家的金字招牌荒山茶,立刻目移:“咳。”
话说回来,女子书院已经落成,姜夫人还推荐了女教习过来,很多姑娘都入了学堂。唯独阙香,去了一次后就说什么也不肯去,每日还是执着于厨艺。
妹妹不爱上学怎么办?
安蕴秀拉她坐下,同时不动声色地将那壶茶推远了,问道:“前几日姜姑娘还来问你呢,为何不愿意去书院?”
阙香的回应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她也不勉强,继续道:“不去书院也行,没有什么事是必须要做的。但是阙香,你得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不必每天围绕在我身边做这些端茶倒水的活儿。”
“有的姑娘在采茶,有的在织布做成衣服,还有些喜欢做首饰。多出去走走,你会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
“我没有想做的事。”阙香摇摇头,“你做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
顺着她的目光,安蕴秀看到了自己桌上乱七八糟的图纸,老脸一红:“我只是不会做。”
“但是术业有专攻,不必我样样都会,只要找到会这个的人就好了——这是我必须做的。”
仔细想想,自己在这方面似乎没什么天赋,去做的理由也只是有用,谈不上什么喜欢。小孩子家家的,直来直往有时候还真能触到本质。
安蕴秀看着阙香,她从前没有兄弟姐妹,这个时空的安蕴林也早早离世,关于亲情的感受仅局限于脑海中孪生兄妹的记忆。而自从阙香叫自己一声哥哥——即便这份羁绊虚无缥缈,即便连这声称呼都是假的,她还是会有说不清的感受,会以兄长的心态希冀她平安喜乐。
安蕴秀道:“我现在做事确实不会计较喜欢与否了,但我希望你能。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人行于世,总要向前看的。”
她忽然伸手,自腰间解下一个坠饰。
一个粗糙的、由石头磨成的环形坠饰,被红绳串着,是个手链。
安蕴秀一边给阙香戴上,一边道:“小孩子家家的不要总是那么苦大仇深嘛,遇见好玩的多玩玩,遇见好吃的多吃两口。要真喜欢做饭,出去跟那些姑姑婶婶讨教下也是好的,别总闷着自己。”
“我明日就要出去物色工匠筹划水利工程,在解决这事之后,我希望你已经不是在围着锅台打转了,可以吗?”
阙香摸了摸手腕上的石头。
一块普通的山石打磨而成的普通坠饰,在兄长腰间挂了那么久。这是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如今给了自己。
她握住石头,乖巧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