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空,佳木成阴。
别院中,卫枢解开一捆木头,一刀刀地劈了下去。
“吱呀……”,木门被人推开。
卫枢手上动作不停,随意道:“灶上有刚蒸的野菜,你若是饿了,可以吃些。”
苏叶无奈地扶额,“殿下你怎么又在这里。陛下和皇后一直问我,为何不见你在东宫。”
“找我有急事?”卫枢微微蹙眉。
“倒不是什么急事。就是乐坊新进了一个胡姬,舞姿出众,陛下和皇后都非常喜欢,想与殿下你一同赏舞。”
卫枢沉默半晌,拎起炉上的銚子,倒了一大碗水,仰头饮尽。
苏叶心知他不喜皇宫生活,劝慰道:“之前陛下和皇后担惊受怕了好些年,好不容易等到叛乱平息,现在求些安逸的生活也是常情。”
二人说话之际,哑巴老仆走进来,一顿比手画脚,才说清楚,有一位姑娘要见太子殿下。
“莫不是任知宜?”苏叶问道。
老仆点点头。
苏叶想起什么,抚着下巴笑了一会儿。
“我在兴盛赌坊见到这位任姑娘。”
卫枢挑眉,静静地等他把话说下去。
“懂得利用状元局探听举子的消息,倒是个聪明人。她带着一个落榜举子和一个丫鬟,在赌坊里跟解州举子李佑康打了起来。”
卫枢长眉深蹙。
苏叶继续笑道:“不用担心。她身边那个傻呆呆的丫鬟竟然是个绝顶高手,难怪两个弱女子敢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地來兆京!”
卫枢思忖片刻,吩咐老仆,“你出去告诉任知宜,说孤不会见她。”
老仆领命离去。
苏叶不解,“殿下不是接了此女的投名状?”
卫枢将砍好的木柴捆扎起来,落在墙角,淡淡道:“七日为限。”
“回宫吧!”
卫枢披上墨青色外衣,一方汉玉九龙珏挂于腰间,广袖轻甩,繁复的祥云纹饰在光下清晰可见。
锦衣着身,眉目凛冽了三分,似是又恢复了如碎玉般的清冷矜贵。
苏叶紧跟其后,嘱咐道:“陛下近日为了重修懿华宫的事儿心中不快,你今日回宫,记得切不可提此事。”
…… ……
马车行至皇宫东英门,卫枢隔门下马,宫道之上众人跪伏两侧,谒太子千岁。
宫城分东西两侧,正中为正极殿和清和殿,由文华门而入,可直接到达西侧的文昌阁和乾元殿议事堂。
将至文华门,卫枢听到“哒哒”的马蹄声,疾走的脚步顿时停下来。
大胤为官者,可于文华门下马的朝中仅一人而已,乃是当朝中书令,人称景相的景郦。
顺着重叠的宫门望去,景郦的身影渐行渐近,座下的白义马通体雪白,胸叶缀满珠片,赤色的飞卢极其耀目。
据说,这是当年安丘国进献的贡马,陛下赞此马“类景卿之高洁儒雅”,将其赐予他。
卫枢站在文华门前,静静地等待着景郦。
“景相辛苦!”卫枢施礼,态度恭谨。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
景郦历经两朝,花甲之年,早已得圣令加恩免跪,可是每次见到卫枢,他都要正式地行君臣之礼。
他身姿挺拔,双目矍铄,惟有面如沟壑,似刀斧镌刻一般,显得人不怒自威。
“殿下可是去面圣?”
“正是!”卫枢问道:“景相是否要与孤同行?”
景郦眉间紧皱,像是在思考什么,眼角的纹路显得愈加深刻,“陛下看到老臣,恐怕什么好兴致都没有了。”
卫枢淡淡道:“景相何出此言?”
“殿下稍后见到陛下,务必多多规劝。当年懿华宫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如今再说修葺也是毫无意义,请陛下三思。”
嘉以元年,赣南道节度使叛乱。叛军一路打到了兆京,帝后出逃,只留下一些嫔妃和宫女因为反抗叛军而被烧死在懿华宫。
皇帝回京后想要重修懿华宫,可是景相一直不同意。
卫枢面色平静,目送景郦的背影远去,目色幽深。
他随口问道:“景相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禀殿下,听说是有流民作乱的奏报呈上来,景相与几位尚书在文昌阁会谈。”内侍叹道:“今夜恐怕又是一宿,如此操劳,不知道景相的身体吃不吃得消!”
“嗯……”,卫枢淡淡地应了一声。
——
御苑之中,琴音袅袅,绵密轻柔。
风情万种的胡姬站在舞台正中,和着节拍,舞动着细软的腰肢,足尖旋转,宛若即将飞升的仙子。
待卫枢的身影出现,皇帝微笑着挥挥手,示意他近前。
藤萝掩映,水净空明。
“枢儿,你来得正好!快看这胡舞,与我大胤的舞姿截然不同!”
皇帝捋着几缕髯须,看上去像个儒雅的文士,“几日不见,我儿怎地又瘦了些!”
“见过父皇、母后!”
“真得瘦了!宫人是如何伺候的!”郑皇后生着一张白皙的圆脸,整个人丰腴圆润。
“母后!”卫枢按住她的手,轻拍着安抚道,“和宫人没有关系,儿臣很好!”
郑皇后因关切而绷紧的身子渐渐放松了下来,“当年你走失之后,我夜夜睡不安稳,梦见你饿得瘦骨嶙峋,哭喊着让母后救你……”
说着说着,她又禁不住落下泪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怎地又提起此事!”皇帝有些无奈道,递上帕子为她拭泪。
御前的胡内侍见状,赶忙让舞姬散去,自己也远远地退到一旁。
郑皇后攥着帕子,抚着卫枢的脸颊,“我儿受了这么多苦!母后当年发过誓,若能将你找回,定要将最好的都补偿于你……”
见皇帝亦笑着附和,卫枢心内微叹,薄唇轻动,终究没有将心内所想说出来。
“父皇最近身体可好,可有按时召见太医?”
“李太医说朕和你母后身体都不错,下个月参加春猎绝无问题。”
卫枢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微笑道:“春猎时,儿臣想与父皇一同狩猎,猎些山鸡兔子,给父皇下酒。”
“哈哈哈………好啊!”皇帝开怀大笑,“朕还记得你小的时候,朕让你端臂执弓两个时辰,你却说什么弓无箭矢,实在寡淡无趣!”
卫枢想起自己年少时的任性,唇角轻轻勾起。
皇帝继续笑道:“等琼林宴一过,咱们好好地踏马游春,也让今年的新科进士见识一下我们父子的骑射。”
听到皇帝提及新科,卫枢笑容略淡了一些,修长的手指微微蜷起,“父皇,今科的主考官可是范昉范大人?”
皇帝笑道:“不错,范昉的学问极高,也有选拔人才的眼光,春闱过后朕还打算让他参与前朝修史。”
“父皇觉得范大人人品如何?”
皇帝面上笑意骤停,蹙眉道:“范昉怎么了……你又听说了什么?”
“儿臣只是随口一问!”卫枢缓缓道。
“枢儿,你实话实说,这次又要做什么?”
皇帝凝视着他,面露忧色。
自从卫枢回宫之后,他便觉得这个儿子变了许多,卫枢以前是个桀骜不羁的性子,如今却变得深沉内敛,让人看不清他心中所想。
“去年入朝,你亲手查办三位文官,惹得朝廷上下都对你极为不满。”
“父皇!他们贪墨渎职,是罪有应得。”
“可是……”,皇帝蹙眉道:“你甫入朝堂,根基尚且不稳,不宜与朝臣起冲突。”
卫枢眸色不变,“若要我卫氏江山稳固,如此蠹虫,除之方可得民心。”
四下寂静。
皇帝沉默半晌,“皇儿真得是这样想的?”
卫枢垂下眼睫,掩去眼底深处的幽微,“如今朝廷之内,文臣结党,掣肘皇权,已失臣子之本分,外面还有郓国虎视眈眈。儿臣根基尚浅,空有抱负,却只是空谈,但是儿臣仍然想要一试。”
“你……”
皇帝凝视着自己唯一的嫡子,想起了嘉以之乱的那一年。
当时,叛军一路杀到皇宫,他和郑皇后带着八岁的卫枢仓皇逃窜。
箭矢如阵雨般飞掠而下,宫中禁卫以血肉之躯挡住乱箭,才救下他们三人的性命。
深夜漆黑一片,待到他们跑出城门时,身边已无一个守卫。
眼看叛兵快要追上来,他将准备好的刀匕拔出,放于颈间,也给郑皇后和卫枢各留了一把匕首。
他做好了最后的打算。
若是被发现,他们便自裁于人前。卫氏子孙绝不会做任人摆布的傀儡。
火光渐近。
靠在他身前的卫枢却突然攥着匕首冲了出去,陡然的声响吸引了所有追兵的注意。
他的嫡子,当年只有八岁,就有勇气将生还的希望留给父母。如今再一次毫无畏惧地站在他面前,说要守卫氏江山。
遥遥望去,越过重重的宫檐,高耸的城墙之外是浩瀚的沃土和巍峨的高山。
兆京城的似锦繁华隐藏在大胤曾经的支离破碎之下,掩盖着其下的风起暗涌。
皇帝露出慈爱的笑容,“枢儿能有此心,父皇很欣慰。”
卫枢揽起衣袍,缓缓跪地,“儿臣不惧前路。”
皇帝起身,“父皇老了!你想做什么,就做吧!”
卫枢垂眸,向着帝后远去的身影深深地伏拜下去,久未起身。
别院中,卫枢解开一捆木头,一刀刀地劈了下去。
“吱呀……”,木门被人推开。
卫枢手上动作不停,随意道:“灶上有刚蒸的野菜,你若是饿了,可以吃些。”
苏叶无奈地扶额,“殿下你怎么又在这里。陛下和皇后一直问我,为何不见你在东宫。”
“找我有急事?”卫枢微微蹙眉。
“倒不是什么急事。就是乐坊新进了一个胡姬,舞姿出众,陛下和皇后都非常喜欢,想与殿下你一同赏舞。”
卫枢沉默半晌,拎起炉上的銚子,倒了一大碗水,仰头饮尽。
苏叶心知他不喜皇宫生活,劝慰道:“之前陛下和皇后担惊受怕了好些年,好不容易等到叛乱平息,现在求些安逸的生活也是常情。”
二人说话之际,哑巴老仆走进来,一顿比手画脚,才说清楚,有一位姑娘要见太子殿下。
“莫不是任知宜?”苏叶问道。
老仆点点头。
苏叶想起什么,抚着下巴笑了一会儿。
“我在兴盛赌坊见到这位任姑娘。”
卫枢挑眉,静静地等他把话说下去。
“懂得利用状元局探听举子的消息,倒是个聪明人。她带着一个落榜举子和一个丫鬟,在赌坊里跟解州举子李佑康打了起来。”
卫枢长眉深蹙。
苏叶继续笑道:“不用担心。她身边那个傻呆呆的丫鬟竟然是个绝顶高手,难怪两个弱女子敢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地來兆京!”
卫枢思忖片刻,吩咐老仆,“你出去告诉任知宜,说孤不会见她。”
老仆领命离去。
苏叶不解,“殿下不是接了此女的投名状?”
卫枢将砍好的木柴捆扎起来,落在墙角,淡淡道:“七日为限。”
“回宫吧!”
卫枢披上墨青色外衣,一方汉玉九龙珏挂于腰间,广袖轻甩,繁复的祥云纹饰在光下清晰可见。
锦衣着身,眉目凛冽了三分,似是又恢复了如碎玉般的清冷矜贵。
苏叶紧跟其后,嘱咐道:“陛下近日为了重修懿华宫的事儿心中不快,你今日回宫,记得切不可提此事。”
…… ……
马车行至皇宫东英门,卫枢隔门下马,宫道之上众人跪伏两侧,谒太子千岁。
宫城分东西两侧,正中为正极殿和清和殿,由文华门而入,可直接到达西侧的文昌阁和乾元殿议事堂。
将至文华门,卫枢听到“哒哒”的马蹄声,疾走的脚步顿时停下来。
大胤为官者,可于文华门下马的朝中仅一人而已,乃是当朝中书令,人称景相的景郦。
顺着重叠的宫门望去,景郦的身影渐行渐近,座下的白义马通体雪白,胸叶缀满珠片,赤色的飞卢极其耀目。
据说,这是当年安丘国进献的贡马,陛下赞此马“类景卿之高洁儒雅”,将其赐予他。
卫枢站在文华门前,静静地等待着景郦。
“景相辛苦!”卫枢施礼,态度恭谨。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
景郦历经两朝,花甲之年,早已得圣令加恩免跪,可是每次见到卫枢,他都要正式地行君臣之礼。
他身姿挺拔,双目矍铄,惟有面如沟壑,似刀斧镌刻一般,显得人不怒自威。
“殿下可是去面圣?”
“正是!”卫枢问道:“景相是否要与孤同行?”
景郦眉间紧皱,像是在思考什么,眼角的纹路显得愈加深刻,“陛下看到老臣,恐怕什么好兴致都没有了。”
卫枢淡淡道:“景相何出此言?”
“殿下稍后见到陛下,务必多多规劝。当年懿华宫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如今再说修葺也是毫无意义,请陛下三思。”
嘉以元年,赣南道节度使叛乱。叛军一路打到了兆京,帝后出逃,只留下一些嫔妃和宫女因为反抗叛军而被烧死在懿华宫。
皇帝回京后想要重修懿华宫,可是景相一直不同意。
卫枢面色平静,目送景郦的背影远去,目色幽深。
他随口问道:“景相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禀殿下,听说是有流民作乱的奏报呈上来,景相与几位尚书在文昌阁会谈。”内侍叹道:“今夜恐怕又是一宿,如此操劳,不知道景相的身体吃不吃得消!”
“嗯……”,卫枢淡淡地应了一声。
——
御苑之中,琴音袅袅,绵密轻柔。
风情万种的胡姬站在舞台正中,和着节拍,舞动着细软的腰肢,足尖旋转,宛若即将飞升的仙子。
待卫枢的身影出现,皇帝微笑着挥挥手,示意他近前。
藤萝掩映,水净空明。
“枢儿,你来得正好!快看这胡舞,与我大胤的舞姿截然不同!”
皇帝捋着几缕髯须,看上去像个儒雅的文士,“几日不见,我儿怎地又瘦了些!”
“见过父皇、母后!”
“真得瘦了!宫人是如何伺候的!”郑皇后生着一张白皙的圆脸,整个人丰腴圆润。
“母后!”卫枢按住她的手,轻拍着安抚道,“和宫人没有关系,儿臣很好!”
郑皇后因关切而绷紧的身子渐渐放松了下来,“当年你走失之后,我夜夜睡不安稳,梦见你饿得瘦骨嶙峋,哭喊着让母后救你……”
说着说着,她又禁不住落下泪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怎地又提起此事!”皇帝有些无奈道,递上帕子为她拭泪。
御前的胡内侍见状,赶忙让舞姬散去,自己也远远地退到一旁。
郑皇后攥着帕子,抚着卫枢的脸颊,“我儿受了这么多苦!母后当年发过誓,若能将你找回,定要将最好的都补偿于你……”
见皇帝亦笑着附和,卫枢心内微叹,薄唇轻动,终究没有将心内所想说出来。
“父皇最近身体可好,可有按时召见太医?”
“李太医说朕和你母后身体都不错,下个月参加春猎绝无问题。”
卫枢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微笑道:“春猎时,儿臣想与父皇一同狩猎,猎些山鸡兔子,给父皇下酒。”
“哈哈哈………好啊!”皇帝开怀大笑,“朕还记得你小的时候,朕让你端臂执弓两个时辰,你却说什么弓无箭矢,实在寡淡无趣!”
卫枢想起自己年少时的任性,唇角轻轻勾起。
皇帝继续笑道:“等琼林宴一过,咱们好好地踏马游春,也让今年的新科进士见识一下我们父子的骑射。”
听到皇帝提及新科,卫枢笑容略淡了一些,修长的手指微微蜷起,“父皇,今科的主考官可是范昉范大人?”
皇帝笑道:“不错,范昉的学问极高,也有选拔人才的眼光,春闱过后朕还打算让他参与前朝修史。”
“父皇觉得范大人人品如何?”
皇帝面上笑意骤停,蹙眉道:“范昉怎么了……你又听说了什么?”
“儿臣只是随口一问!”卫枢缓缓道。
“枢儿,你实话实说,这次又要做什么?”
皇帝凝视着他,面露忧色。
自从卫枢回宫之后,他便觉得这个儿子变了许多,卫枢以前是个桀骜不羁的性子,如今却变得深沉内敛,让人看不清他心中所想。
“去年入朝,你亲手查办三位文官,惹得朝廷上下都对你极为不满。”
“父皇!他们贪墨渎职,是罪有应得。”
“可是……”,皇帝蹙眉道:“你甫入朝堂,根基尚且不稳,不宜与朝臣起冲突。”
卫枢眸色不变,“若要我卫氏江山稳固,如此蠹虫,除之方可得民心。”
四下寂静。
皇帝沉默半晌,“皇儿真得是这样想的?”
卫枢垂下眼睫,掩去眼底深处的幽微,“如今朝廷之内,文臣结党,掣肘皇权,已失臣子之本分,外面还有郓国虎视眈眈。儿臣根基尚浅,空有抱负,却只是空谈,但是儿臣仍然想要一试。”
“你……”
皇帝凝视着自己唯一的嫡子,想起了嘉以之乱的那一年。
当时,叛军一路杀到皇宫,他和郑皇后带着八岁的卫枢仓皇逃窜。
箭矢如阵雨般飞掠而下,宫中禁卫以血肉之躯挡住乱箭,才救下他们三人的性命。
深夜漆黑一片,待到他们跑出城门时,身边已无一个守卫。
眼看叛兵快要追上来,他将准备好的刀匕拔出,放于颈间,也给郑皇后和卫枢各留了一把匕首。
他做好了最后的打算。
若是被发现,他们便自裁于人前。卫氏子孙绝不会做任人摆布的傀儡。
火光渐近。
靠在他身前的卫枢却突然攥着匕首冲了出去,陡然的声响吸引了所有追兵的注意。
他的嫡子,当年只有八岁,就有勇气将生还的希望留给父母。如今再一次毫无畏惧地站在他面前,说要守卫氏江山。
遥遥望去,越过重重的宫檐,高耸的城墙之外是浩瀚的沃土和巍峨的高山。
兆京城的似锦繁华隐藏在大胤曾经的支离破碎之下,掩盖着其下的风起暗涌。
皇帝露出慈爱的笑容,“枢儿能有此心,父皇很欣慰。”
卫枢揽起衣袍,缓缓跪地,“儿臣不惧前路。”
皇帝起身,“父皇老了!你想做什么,就做吧!”
卫枢垂眸,向着帝后远去的身影深深地伏拜下去,久未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