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何解?”傅嘉笙不答反问。

    燕行如实回答:“一声惊叹而已,总不好让六姐的话落了空。”

    傅嘉笙提醒道:“我不管你是阴阳怪气还是真心附和。若是前者,为兄须得提醒你,阿弥已是王府八郎,我六姐便是你六姐,关上门再有不睦,对外总是一家子。若是后者,五姐有句话却没说错,郎君的好坏干系着平王府的前程,可我猜,你应当没有那么天真无知。”

    “阿兄何须如此防备。”燕行垂下头,“其实这话徘徊在赞许和不满之间,恰如佛偈,真假虚实都在你眼前,端看人怎么选择。”

    他讲话还是这么云里雾里的,嘉笙说了那么多,也没探听到有用的消息,便回他一句。

    “好啊,那你也善哉。”

    燕行跟在她身后,“阿兄,其实我只是习惯了这么说话。”

    不知为何,傅嘉笙暂时不想理他。

    “阿兄勿恼。”

    “阿兄不要生气了。”

    “阿兄……”

    偏那郎君不死心,跟在人身后叨扰个没完,俨然平京城中最常见的家族幼子——

    虽没胡闹到纨绔地步,但因家中早有长兄承继,便将他们放养成不理俗事、只想着逗人取乐的无忧无虑小郎。

    傅嘉笙咬牙,“八郎对你这身份倒适应得好。”

    燕行实诚点头,面容白净,一丝羞愧也无。

    傅嘉笙服气,“为兄只是在想事情,暂时顾不得同你交谈。你大可自寻乐趣,早些去找父王他们也好,你刚见过的几个姐姐都在那里,不必非得在我身边拘着。”

    更不必念经。

    傅嘉笙让他念叨得头晕。她这是老毛病了,心绪一不好,就不爱搭理人。

    但她并不认为这等私密事需要与刚结识不久的燕行解释。

    故此,傅嘉笙严肃道:“为兄知道八郎是从外头来的,诸多事情上不必待你过分苛刻。可你终究是王府郎君……”

    正愁那书院拜帖的事,燕行这样子……倒是瞌睡来了送枕头,现成的借口就有了。

    自家小郎和秦宋那等沾不上边的大外孙,就算是平王,也清楚该选哪个。

    “你也大了,该明白些治世方略,再不济,懂些学问道理也好,左右你已不再做人家替僧,也不好在佛门里太过钻研。再休息一段时日,早晚还是得送你上学堂。”嘉笙想及此处,便没有先前那般不耐烦了。

    “阿弥此前从未经历过这般鲜活趣事,艳羡还来不及,又怎会故意扰乱一池春水。”燕行唇角弯弯,还是含笑模样,面上未有半分气恼,“阿兄的吩咐,阿弥自是听从。”

    傅嘉笙没由来的一通乱拳便好似砸进了棉花里。

    她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为着这两日经历的事情太多,这时节便说不出个究竟来,只得将这丝疑虑搁置。

    “家中虽有书塾,为着一大家子女孩儿众多,都是紧着女郎们教导。我是个惫懒的,一向俗务又多,去了也是厮混度日,倒不如不去。”嘉笙此刻便如同真心实意的好兄长,满脸都是真诚期盼。

    她循循善诱,“阿弥若能上平江书院,也算替我们王府挣了颜面。那是平京十四州的读书人心中最好的去处了,又极热闹,你去了,正好也认一认人。”

    燕行则道: “说到热闹,平王府才养了六个女郎便这般闹腾活泼,若算上隔房的七娘、八娘、九娘、十娘……当真是父王口中百年望族,着实人丁兴旺。平王府尚且如此,那平江书院更是不敢想了。”

    “书院的事且不急。倒是父王,他老人家没有同阿弟你讲么,平王府主枝自有排行,不分男女,不与族人共论。自六娘以后,府中便只有七郎、八郎。”

    燕行面无波澜。

    “七郎自然是我。“傅嘉笙仍没放弃试探,“而今阿弥是八郎,父王在外若还有遗珠,也只能自九而起,往后排一排了。”

    “原来我以为的七娘是七郎么。”燕行挑一挑眉,好似被自己不甚妥当的话笑到了。

    傅嘉笙一时未答。

    她从那人扬起的眉峰上看出了锋刃已开的桀骜。

    但愿她没看错。

    但愿……这个新八郎能在必要时刻成为她手中利刃,来得及狠狠地伤人一刀。

    燕行明朗眉目沾染上些许羞涩,“那么阿兄是喜欢九郎还是九娘?反正阿弥想要个妹妹。家里姐姐这么多,若有个排行最末的小娘子,不知道多招人疼爱。”

    傅嘉笙回答道:“我喜欢九郎。”

    家中最幼的小娘子便很好吗?她经历过,并不觉得有多好。

    傅嘉笙也不知道自己怎么鬼使神差的就跟燕行讨论起这些,但她莫名笃定,这个燕行便如廊下燕子一般,迟早是要飞走的,而傅嘉善有一天还会回来,她得在家里给他留个位置。

    燕行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那屋里举门帘子的小丫头终于撑不住了,哗啦啦的声响惊动了此处僵持的两人。

    却见三娘嘉璨迎面走来,“八郎先进去吃茶点罢,我与你阿兄说些秦家小郎君在外院安置的事情。”

    燕行未有反驳,依言先行。

    嘉璨来来回回几趟也算看够了新奇景,仍忍不住望着燕行背影,道:“八郎这相貌风华,若是个不通六艺的莽夫,还真是可惜了。”

    “那就打发他上学去,也省去这桩烦心事。”嘉笙正愁没有借口回绝那可能会发生的拜帖一事,正巧这阿弥占了傅嘉善的身份,“我已与他提过一句,他倒不曾有异议。”

    她亦久久注视那渐行渐远身影,“这八郎究竟是父王从外头带回来的,我虽不知他先前经历,身上又担着世子的差事,横竖离不得王府,就让他去书院苦读历练一番也好。”

    “你一向坐得稳,这回遇上了不错的苗子,想培养个臂膀也好。”嘉璨忙与她通气,“我才问了母妃帖子的事,还好大姐只在信上提了一句,并未像咱们原先以为的那般,真的开口相借,彼此倒不至于为难。”

    嘉笙亦道:“大姐的为人你我还不知道,最妥帖顾全大局的。只是这拜帖的事她既开了口,想来是在秦家遇着了难处,又不好排解,这才另想了由头。大姐既回来了,少不得咱们替她分忧解难。”

    嘉璨也赞同道:“外人不知,本地待久了的人还不了解么,平江书院说是那样说,真要往进去塞人,也不是绝对没法子的事。咱们再帮大姐细细寻摸着就是了。最好能拖一拖,再留她一留,等过了中秋,一家子圆满和乐,尽享天伦才好。”

    团团圆圆么?

    已是九月初,风却带了深秋寒凉。

    嘉笙抬眼看了室内,那里人头攒动,她还是一眼就看到了燕行。

    “秦家根基浅薄,也有两三代可数,那秦小郎君未必需要人强助,没准他自家修炼的本事尽够去考学的。平江书院名声虽响,教出来的徒子徒孙大多活跃在文途,拉帮结派成了气候,于武学上并不如何显耀。”

    这也是实话了。

    所以在她初嫁陆鸣野时,秦宋这个背靠将门秦家、文坛平江的齐王府长史说出去的话,远比她这个齐王妃管用。她着实废了不少心思力气才将王府众人笼络过来,将夫家的大小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郎婿的爱重、周围人的尊敬,到最后,却都是给孔德音做了嫁衣裳。

    那个她多傻啊。

    傅嘉笙或许曾觉得自己可怜,到如今却不会了。若一味的自怜自哀,她才是白活了。

    她给出的借口足够让人信服,“秦氏将门,最好的修学之地是在疆场。这样狂狷耿介的儿郎,该往风沙里磨砺摔打,若困于文思,再学了官场酸腐习气,未尝不是让明珠蒙尘。”

    “是这个理儿。”嘉璨略点点头,“我是姨母,轻易见不得他,也不知他为人。你这做舅舅的,难保没机会同他打交道,好不好的,先看看再说吧。”

    傅嘉璨的心思全放在了屋里忙着拭泪的傅嘉宜身上,她情绪低落,闷闷道:“大姐嫁过去几年才回门,我瞧她眼光都暗淡了。”

    嘉笙起先就因那几个女郎的吵闹声烦恼。此时不过因事议论了秦宋一番,想起些许模糊往事,顿觉头疼。亏得她来前才喝了药,压下大半去,只留几分隐痛。待听见这话,更觉不好。

    “不该嫁的……”

    嘉璨没听清这呓语,“小七?”

    “世子,三娘,里头快坐好了,二位且该进去了。”

    平王妃身边几个嬷嬷端了各色表礼进出,行走间不忘催促。

    看几个女郎并燕行都按序次进了屋落了座,傅嘉笙和傅嘉璨也就按照嬷嬷们的指引,一前一后跟着进屋。

    那块御笔亲题的“瑞霭华光”的紫檀匾额下,平王傅道恒携王妃并列而坐,底下八张鬼脸花梨木椅相对而设,这是给女郎并郎君们安的位置。能进屋的姨娘和仆妇侍女等照例站在各人主家身旁。

    左朝右穆,尽显序次。

    平王正在座上哈哈大笑,“一家团聚,不负春晖啊!”

    平王妃则在座上拭泪,不忘分神同身旁侍立着的佟姨娘说话,“阿宜见瘦了。”

    就有经年的老嬷嬷带着几个侍女搬了各色蒲团到正中间地下,大娘傅嘉宜率先起身,来到平王夫妇座下,盈盈而跪,长拜不起。

    平王妃连声唤道:“不必拘礼了,好孩子,这是回家了,你再这么懂事,可是要招惹我们哭了。”

    平王笑着笑着就带了哭腔,“犹记得那年送嫁,小女郎扮上新娘妆,还跟她母妃哭着说妆面不好看,像个南来的大阿福。把你母妃又是好笑又是心疼,一口气开了十七八个箱子,就为了找一套你喜欢的胭脂水粉来改妆……”

    佟姨娘咬着帕子就流下两行泪来。

    春晖堂上,悲泣声骤起。

章节目录

择枝嫁替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兰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宛并收藏择枝嫁替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