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不觉得脸红乎
听到杨帆应允,司马才章顿时欣喜不已,傲然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切磋切磋,你放心,老夫定然会好生指点你。”
“另外,今日正好有一些助教和学子在学院,不如让他们一起前来旁听如何,老夫也顺便给他们讲解讲解。”
说着,直接挥手让站在门外的小吏前去通传。
见到司马才将如此显摆,孔颖达不喜了,老脸一冷,说道:“才章,自古以来,有大学问者都是谦虚谨慎之辈,你都一大把年纪了,怎么悟不透这个道理?”
“更何况,你也太小看忠义侯了,正所谓达者为先,怎能以年龄大小来判断一个人的学问高低?”
对于这位老友的不依不饶,孔颖达再没有刚才的客气,直接出言喝斥。
刚才还才章兄、才章兄的喊,如今却直呼姓名,显然是有些生气这位老友的不知好歹。
同时,看向杨帆的眼神也充满了愧疚。
而杨帆此时也被司马才章的自以为是给惊呆了!
娘西皮的,这老头也太不懂人情世故了,即使有才也不能如此大言不惭吧?
更何况,这种狂妄至极的心态,真的是满腹的饱学之士?
杨帆有些持怀疑态度,可他又怎么知道司马才章的心思呢?
在司马才章看来,杨帆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对于古之经典怎么也不可能有多么深的感悟。
毕竟这东西是与人生阅历挂钩的,杨帆毛都还没长齐,司马才章当然不以为意。
可惜司马才章怎么也想不到,杨帆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挂逼,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
见司马才章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孔颖达恨铁不成钢的继续劝道:
“才章啊,虽然你才学不凡,性格桀骜自负,难道不知学无止境乎?”
“汝作为国子监教授,当知治学需严谨,求学需心怀若谷谦虚谨慎,学识才能日渐增长。”
“若一个人心高气傲眼高于顶,总以为自己是天下之牛耳,听不得别家之言,见不得别家之书,如此固步自封,岂是进学的态度?”
“你若是不虚心求教,今生的成就也就止于此矣。”
孔颖达这番话可以说是毫不留情面,完全把司马才章当成一个晚辈来训斥。
直接说司马才章嫉贤妒能、心性浮躁,不是教学之人应当拥有的心境。
可令杨帆惊奇的是,司马才章对于孔颖达的话既不恼火亦不反驳,显然全当孔颖达在放屁。
两人一个严谨谦逊,一个恃才傲物,风格完全不同,很难想像两人平时是如何相处的。
可是司马才章根本不理会孔颖达的劝导,等到陆陆续续有人赶到,他才死死盯着杨帆说道:
“既然大家都来了,老夫现在就跟你说道说道……”
“某自幼勤学苦读,得名师指导钻研古之经典的奥秘,不说学之无遗,但也学之十有八九。”
“如今皇恩浩荡,让某参加《五经》的编撰,时时不敢相怠,历经数年,此书才大致落定,可你一介懵懂小儿,如今却想出书立撰,岂不是可笑乎?”
“某作为长辈,又是国子监的教授,指导晚辈也是我的职责,虽然我从未看过你的《杨氏启蒙学》,但想来只是小儿舞棒的着作,我应当提点提点。”
看着对方方大言不惭的样子,杨帆直接笑喷了。
果然是不要脸则无敌!
居然把看不起别人说得如此清新脱俗,已太特么不要脸了,这岂是一个学者该有的品质?
虽然说才能和人品不是一回事儿,但是有时候它们又是息息相关的。
像司马才章这种目空一切的心态怎么也不可能像一个大儒该有的为人处事原则和治学理念。
贬低晚辈,蔑视同辈,抬高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饱学之士,这岂能是一个教育者该有的处世态度?
虽然作为教习者不必每一个都做到谦恭有礼,但也不能狂妄到如此地步吧。
有这种心态支配,难怪这家伙相比起孔颖达的成就,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
即使司马才章参与了《五经》的编撰又如何,他这种目空一切的心态注定了他的成就有限。
因为司马才章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并不是去虚心学习,而是嗤之以鼻,这样的人能有多大成就才怪!
见杨帆居然满脸嘲讽,司马才将顿时不干了,老脸一肃,不悦地道:“汝为何发笑,难道我说的不对?”
“像你这种不知尊老的人,即使身居高位又怎配着书立说流芳百世,岂不惹人笑话乎?”
杨帆面色不变,反而憋了憋嘴道:“请前辈恕罪,晚辈听到前辈的金科预言,又即将得到您的指点,是以心中高兴……”
心中却悱腹不已,谁的成就大,谁会流芳百世名流千古,没有人比杨帆更有资格评判。
千百年后,谁在历史的浪潮中泯然湮灭,谁又万人尊崇,又有谁比杨帆更清楚?
单单从名气来说,司马才章的成就和名声比起孔颖达差得远了,可也没见孔颖达这么狂妄。
即使是作为主持编撰《五经》这种文学巨着的领头人,孔颖达也没有时时刻刻把自己与《五经》联系起来。
反而是司马才章这个配角却总拿这样的事出来显摆。
在杨帆看来,也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不过,杨帆这番恭维的话,却让司马才章更加傲然自得,很是得意的朝孔颖达瞥了一眼。
好像在说,你看……这个长安城人人称道的棒槌还不是被我的魅力折服了?
孔颖达轻轻拍打着额头,苦笑不已,这位老友难道就没听出来这话是反话?
若非这司马才章与自己都是隋朝的博士,又同时在唐朝效力,如今更是一同编撰《五经》,自己又怎么会与其相交数十年?
单单司马才章这份治学态度,就让孔颖达不敢苟同,两人为人处事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孔颖达却不想再劝。
如今有这么多的助教和学子在旁听,若是再如同训斥后辈一般,司马才章定然会恼羞成怒。
给了杨帆一个我不管的眼神以后,孔颖达直接把郁闷发泄在了茶水之上。
而一旁的助教和学子看着针锋相对的司马才章和杨帆,大家顿时变得兴致勃勃。
一个是性格孤傲,脾气又臭又硬的士林大儒,一个是年纪轻轻就身居礼部尚书高位的幸运儿。
虽然唐朝在学术上持开放态度,经常有大儒名家相互探讨,世人皆可旁听,但如此龙争虎斗是很难得的。
毕竟既能让自己的见识有所增益,有机会甚至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机会很少!
于是乎,只要听到消息的人三三两两的悄然进来,静静的围站在一旁,把整个房间挤得满满当当。
杨帆对此并没有感到不适,毕竟在后世随便上台发表讲话都比这里的人多。
而司马才章更是神采奕奕,眼中精芒暴闪,人越多,越能将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
一旦李二陛下又想起自己的才能,在官场上更进一步也是有可能的。
本来杨帆对这个司马才章就没有丝毫好感,又见到孔颖达不再管这事儿,杨帆便决定让这洋洋得意的老家伙出出丑。
如果拿《杨氏启蒙学》来打击这老头,这老家伙肯定不服。
看来得要从这家伙最擅长的方面打击他体无完肤才行,于是心底一动,便说道:“前辈学识渊博,对于圣人之意的见解定然有独到之处,实乃是我等末学后进学习的榜样。”
“今日能有幸与前辈请教,实在是三生有幸,只不过前些时日晚辈拜读《论语》之时,曾遇到一些困惑,某苦思不得其解,不知前辈可否为晚辈解惑?”
请教圣人之意么?这可是自己的拿手好戏!
司马才章心里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般畅快,真是想哪样就来哪样。
这位长安城人人称道的棒槌果然是够憨的!
在他看来,杨帆有不知道的困惑请教与他,还选择他最擅长的。
只要为杨帆解答了,既能将杨帆这个棒槌震服,又能将他提携后进、知识渊博的名声传扬出去,简直是一举两得!
对于古之经典的理解,司马才章自信满满,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古之典籍,从不认为自己有不能解答的。
想到这儿,司马才章自信满满地说道:“有什么不懂的你只管道来,老夫一定好好为你解答。”
杨帆微微一笑:“本侯前几日拜读《论语》时,看到其中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何解,请前辈解惑。”
听到杨帆居然问出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众人无不惊愕。
因为只要是读书人,《论语》的这些内容释译在场的人早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如今杨帆却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岂不是赤裸裸的打脸么?
一时间,众人都认为杨帆是故意这么做的。
而司马才章更是脸色阴晴不定,不知道该不该开口回答。
假如回答,又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
如果不回答,岂不让人觉得他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丢人丢到家了!
……
看到司马才章如同便秘的表情,杨帆并不理会,反而自顾自的问道:“前辈如此为难,是不是觉得晚辈提的问题是太难了?”
“不过,晚辈也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强人所难,我这么聪慧的人也是考虑了好几宿才想通,前辈不知道也理所当然。”
此话一出,众人一片哗然。
大家虽然都听说过杨帆的名声,可都是凶名在外。
这里大多数的人都没见过杨帆的口才,如今杨帆一开口就能让人气死,简直是太坏了。
司马才章更是气得浑身发抖,连花白的胡子都翘了起来,真特么想骂娘。
这小子显然想让他出丑。
可如今骑虎难下,只能硬着脖子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秦伯篇。
此篇内容为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说着,司马才章巴拉巴拉背了一通,显然对《论语》极其熟悉。
背完后,还得意朝杨帆看了一眼,好像在说——老子把全文都背出来了,你小子觉得我会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吗?
“前辈学识渊博,晚辈佩服。”
可还没等司马才章高兴,却听杨帆悠悠一叹继续说道:“虽然前辈学识不凡,可脑子好像有些不灵光啊!”
“晚辈请教的是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显然前辈的回答有些词不达意。”
“以这样的姿态去教学,岂不是有误人子弟之嫌?”
此话一出,众人无不惊谔,杨帆这也太大胆了吧,居然敢如此调侃。
虽然司马才章的官阶地位远远不如杨帆,可他在士林之中的名气却是不弱于孔颖达多少。
杨帆如此羞辱司马才章,司马才章不恼羞成怒才怪。
果不其然,只见司马才章颤颤巍巍的指着杨帆怒骂道:“竖子实在太无礼尔!你听好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当众人以为杨帆无话可说之时,却见杨帆撇撇嘴,腾的一声站起身来,大喝道:“真是一派胡言,而且狗屁不通,如此曲解圣人之意,这样也配称为大儒乎,吾真是羞与你为伍……”
被杨帆一通大骂,司马才章直接懵逼了。
这句话千百年来不都是这么理解的吗?
这小子居然说自己的解释狗屁不通,司马才章哪里还能忍,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赤红着眼睛紧盯着杨帆。
显然,只要杨帆不给出个合理的解释,他拼着老命也要用这老胳膊与杨帆干上一架。
没让他失望,只见杨帆缓缓环视一周后问道:“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么?”
围观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司马才章真的解释错了。
可想来想去,他们从小学习的,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呀!
随着众人眼神交流过后,围观的人三三两两不由自主点了点头。
但更多的是观望,反正他们今天是吃瓜群众,即使不发表意见也没人说什么。
只有孔颖达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惜微蹙的眉头也显示了其内心的困惑。
见到这么多人赞同自己,司马才章顿时又有了底气,看着杨帆森然说道:“忠义侯,你若不给我一个解释,老夫定然向陛下参你一本。”
杨帆浑然不惧,傲然挺胸道:“简直是一派胡言。”
“孔圣人主张仁者爱人、博施于民的长治久安计,怎么会说出如此愚民之话。”
“此句应该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圣人所理解的德政就是让每个人的道德都高尚,社会自然就发展得好,大家都讲仁、德政自然而行。
“老子无为治国,孔子教化万民治国,都是澹化统治者的存在。”
“这两种状态虽然是理想化的,但都是逻辑自洽的。”
“施行“德政”的逻辑,要求主政者成为道德典范,然后带领大家提高道德水平,完成仁治天下的德政。”
“民可,使由之……的意思就是如果民众道德素养足够,那么就让其自由发展即可,不必有过多的干涉。”
“如果民众道德素质达不到怎么办?圣人的意思就是想办法教化他们,提高他们的素质,这不就是‘不可,使知之’么。”
“只有了解了孔圣人的施政理念,在他的语境下解释出来这个句子的意思才能合理地进行逻辑自洽,才是正确的理解。”
“而你们却以‘愚民’之说理解圣人之意,是与圣人的理念相违背,那就必然是错误的,这不是一派胡言什么?”
“孔圣人提倡‘有教无类’,又是称万世之师的圣人,最讲究的就是教化。”
“也就是说通过诗书礼仪、楷模效应等,让全社会都达到一定程度的道德水平。”
“这正是‘使知之’的过程,怎么可能会‘不可使知之’?”
“你们却曲解是圣人之意,不觉得脸红乎?”
众人都被杨帆的这番话彻底惊呆了。
不过这样的解释却又是如此合情合理。
只有眼中孔颖达精光闪闪,好像听到了什么宝贝一般。
作为孔氏的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一直以来这句话都是对孔圣人的诟病。
如今有这样完美的解释,怎么不让他欣喜若狂?
“另外,今日正好有一些助教和学子在学院,不如让他们一起前来旁听如何,老夫也顺便给他们讲解讲解。”
说着,直接挥手让站在门外的小吏前去通传。
见到司马才将如此显摆,孔颖达不喜了,老脸一冷,说道:“才章,自古以来,有大学问者都是谦虚谨慎之辈,你都一大把年纪了,怎么悟不透这个道理?”
“更何况,你也太小看忠义侯了,正所谓达者为先,怎能以年龄大小来判断一个人的学问高低?”
对于这位老友的不依不饶,孔颖达再没有刚才的客气,直接出言喝斥。
刚才还才章兄、才章兄的喊,如今却直呼姓名,显然是有些生气这位老友的不知好歹。
同时,看向杨帆的眼神也充满了愧疚。
而杨帆此时也被司马才章的自以为是给惊呆了!
娘西皮的,这老头也太不懂人情世故了,即使有才也不能如此大言不惭吧?
更何况,这种狂妄至极的心态,真的是满腹的饱学之士?
杨帆有些持怀疑态度,可他又怎么知道司马才章的心思呢?
在司马才章看来,杨帆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对于古之经典怎么也不可能有多么深的感悟。
毕竟这东西是与人生阅历挂钩的,杨帆毛都还没长齐,司马才章当然不以为意。
可惜司马才章怎么也想不到,杨帆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挂逼,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
见司马才章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孔颖达恨铁不成钢的继续劝道:
“才章啊,虽然你才学不凡,性格桀骜自负,难道不知学无止境乎?”
“汝作为国子监教授,当知治学需严谨,求学需心怀若谷谦虚谨慎,学识才能日渐增长。”
“若一个人心高气傲眼高于顶,总以为自己是天下之牛耳,听不得别家之言,见不得别家之书,如此固步自封,岂是进学的态度?”
“你若是不虚心求教,今生的成就也就止于此矣。”
孔颖达这番话可以说是毫不留情面,完全把司马才章当成一个晚辈来训斥。
直接说司马才章嫉贤妒能、心性浮躁,不是教学之人应当拥有的心境。
可令杨帆惊奇的是,司马才章对于孔颖达的话既不恼火亦不反驳,显然全当孔颖达在放屁。
两人一个严谨谦逊,一个恃才傲物,风格完全不同,很难想像两人平时是如何相处的。
可是司马才章根本不理会孔颖达的劝导,等到陆陆续续有人赶到,他才死死盯着杨帆说道:
“既然大家都来了,老夫现在就跟你说道说道……”
“某自幼勤学苦读,得名师指导钻研古之经典的奥秘,不说学之无遗,但也学之十有八九。”
“如今皇恩浩荡,让某参加《五经》的编撰,时时不敢相怠,历经数年,此书才大致落定,可你一介懵懂小儿,如今却想出书立撰,岂不是可笑乎?”
“某作为长辈,又是国子监的教授,指导晚辈也是我的职责,虽然我从未看过你的《杨氏启蒙学》,但想来只是小儿舞棒的着作,我应当提点提点。”
看着对方方大言不惭的样子,杨帆直接笑喷了。
果然是不要脸则无敌!
居然把看不起别人说得如此清新脱俗,已太特么不要脸了,这岂是一个学者该有的品质?
虽然说才能和人品不是一回事儿,但是有时候它们又是息息相关的。
像司马才章这种目空一切的心态怎么也不可能像一个大儒该有的为人处事原则和治学理念。
贬低晚辈,蔑视同辈,抬高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饱学之士,这岂能是一个教育者该有的处世态度?
虽然作为教习者不必每一个都做到谦恭有礼,但也不能狂妄到如此地步吧。
有这种心态支配,难怪这家伙相比起孔颖达的成就,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
即使司马才章参与了《五经》的编撰又如何,他这种目空一切的心态注定了他的成就有限。
因为司马才章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并不是去虚心学习,而是嗤之以鼻,这样的人能有多大成就才怪!
见杨帆居然满脸嘲讽,司马才将顿时不干了,老脸一肃,不悦地道:“汝为何发笑,难道我说的不对?”
“像你这种不知尊老的人,即使身居高位又怎配着书立说流芳百世,岂不惹人笑话乎?”
杨帆面色不变,反而憋了憋嘴道:“请前辈恕罪,晚辈听到前辈的金科预言,又即将得到您的指点,是以心中高兴……”
心中却悱腹不已,谁的成就大,谁会流芳百世名流千古,没有人比杨帆更有资格评判。
千百年后,谁在历史的浪潮中泯然湮灭,谁又万人尊崇,又有谁比杨帆更清楚?
单单从名气来说,司马才章的成就和名声比起孔颖达差得远了,可也没见孔颖达这么狂妄。
即使是作为主持编撰《五经》这种文学巨着的领头人,孔颖达也没有时时刻刻把自己与《五经》联系起来。
反而是司马才章这个配角却总拿这样的事出来显摆。
在杨帆看来,也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不过,杨帆这番恭维的话,却让司马才章更加傲然自得,很是得意的朝孔颖达瞥了一眼。
好像在说,你看……这个长安城人人称道的棒槌还不是被我的魅力折服了?
孔颖达轻轻拍打着额头,苦笑不已,这位老友难道就没听出来这话是反话?
若非这司马才章与自己都是隋朝的博士,又同时在唐朝效力,如今更是一同编撰《五经》,自己又怎么会与其相交数十年?
单单司马才章这份治学态度,就让孔颖达不敢苟同,两人为人处事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孔颖达却不想再劝。
如今有这么多的助教和学子在旁听,若是再如同训斥后辈一般,司马才章定然会恼羞成怒。
给了杨帆一个我不管的眼神以后,孔颖达直接把郁闷发泄在了茶水之上。
而一旁的助教和学子看着针锋相对的司马才章和杨帆,大家顿时变得兴致勃勃。
一个是性格孤傲,脾气又臭又硬的士林大儒,一个是年纪轻轻就身居礼部尚书高位的幸运儿。
虽然唐朝在学术上持开放态度,经常有大儒名家相互探讨,世人皆可旁听,但如此龙争虎斗是很难得的。
毕竟既能让自己的见识有所增益,有机会甚至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机会很少!
于是乎,只要听到消息的人三三两两的悄然进来,静静的围站在一旁,把整个房间挤得满满当当。
杨帆对此并没有感到不适,毕竟在后世随便上台发表讲话都比这里的人多。
而司马才章更是神采奕奕,眼中精芒暴闪,人越多,越能将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
一旦李二陛下又想起自己的才能,在官场上更进一步也是有可能的。
本来杨帆对这个司马才章就没有丝毫好感,又见到孔颖达不再管这事儿,杨帆便决定让这洋洋得意的老家伙出出丑。
如果拿《杨氏启蒙学》来打击这老头,这老家伙肯定不服。
看来得要从这家伙最擅长的方面打击他体无完肤才行,于是心底一动,便说道:“前辈学识渊博,对于圣人之意的见解定然有独到之处,实乃是我等末学后进学习的榜样。”
“今日能有幸与前辈请教,实在是三生有幸,只不过前些时日晚辈拜读《论语》之时,曾遇到一些困惑,某苦思不得其解,不知前辈可否为晚辈解惑?”
请教圣人之意么?这可是自己的拿手好戏!
司马才章心里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般畅快,真是想哪样就来哪样。
这位长安城人人称道的棒槌果然是够憨的!
在他看来,杨帆有不知道的困惑请教与他,还选择他最擅长的。
只要为杨帆解答了,既能将杨帆这个棒槌震服,又能将他提携后进、知识渊博的名声传扬出去,简直是一举两得!
对于古之经典的理解,司马才章自信满满,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古之典籍,从不认为自己有不能解答的。
想到这儿,司马才章自信满满地说道:“有什么不懂的你只管道来,老夫一定好好为你解答。”
杨帆微微一笑:“本侯前几日拜读《论语》时,看到其中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何解,请前辈解惑。”
听到杨帆居然问出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众人无不惊愕。
因为只要是读书人,《论语》的这些内容释译在场的人早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如今杨帆却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岂不是赤裸裸的打脸么?
一时间,众人都认为杨帆是故意这么做的。
而司马才章更是脸色阴晴不定,不知道该不该开口回答。
假如回答,又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
如果不回答,岂不让人觉得他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丢人丢到家了!
……
看到司马才章如同便秘的表情,杨帆并不理会,反而自顾自的问道:“前辈如此为难,是不是觉得晚辈提的问题是太难了?”
“不过,晚辈也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强人所难,我这么聪慧的人也是考虑了好几宿才想通,前辈不知道也理所当然。”
此话一出,众人一片哗然。
大家虽然都听说过杨帆的名声,可都是凶名在外。
这里大多数的人都没见过杨帆的口才,如今杨帆一开口就能让人气死,简直是太坏了。
司马才章更是气得浑身发抖,连花白的胡子都翘了起来,真特么想骂娘。
这小子显然想让他出丑。
可如今骑虎难下,只能硬着脖子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秦伯篇。
此篇内容为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说着,司马才章巴拉巴拉背了一通,显然对《论语》极其熟悉。
背完后,还得意朝杨帆看了一眼,好像在说——老子把全文都背出来了,你小子觉得我会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吗?
“前辈学识渊博,晚辈佩服。”
可还没等司马才章高兴,却听杨帆悠悠一叹继续说道:“虽然前辈学识不凡,可脑子好像有些不灵光啊!”
“晚辈请教的是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显然前辈的回答有些词不达意。”
“以这样的姿态去教学,岂不是有误人子弟之嫌?”
此话一出,众人无不惊谔,杨帆这也太大胆了吧,居然敢如此调侃。
虽然司马才章的官阶地位远远不如杨帆,可他在士林之中的名气却是不弱于孔颖达多少。
杨帆如此羞辱司马才章,司马才章不恼羞成怒才怪。
果不其然,只见司马才章颤颤巍巍的指着杨帆怒骂道:“竖子实在太无礼尔!你听好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当众人以为杨帆无话可说之时,却见杨帆撇撇嘴,腾的一声站起身来,大喝道:“真是一派胡言,而且狗屁不通,如此曲解圣人之意,这样也配称为大儒乎,吾真是羞与你为伍……”
被杨帆一通大骂,司马才章直接懵逼了。
这句话千百年来不都是这么理解的吗?
这小子居然说自己的解释狗屁不通,司马才章哪里还能忍,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赤红着眼睛紧盯着杨帆。
显然,只要杨帆不给出个合理的解释,他拼着老命也要用这老胳膊与杨帆干上一架。
没让他失望,只见杨帆缓缓环视一周后问道:“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么?”
围观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都有些怀疑是不是司马才章真的解释错了。
可想来想去,他们从小学习的,本来就是这个意思呀!
随着众人眼神交流过后,围观的人三三两两不由自主点了点头。
但更多的是观望,反正他们今天是吃瓜群众,即使不发表意见也没人说什么。
只有孔颖达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可惜微蹙的眉头也显示了其内心的困惑。
见到这么多人赞同自己,司马才章顿时又有了底气,看着杨帆森然说道:“忠义侯,你若不给我一个解释,老夫定然向陛下参你一本。”
杨帆浑然不惧,傲然挺胸道:“简直是一派胡言。”
“孔圣人主张仁者爱人、博施于民的长治久安计,怎么会说出如此愚民之话。”
“此句应该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圣人所理解的德政就是让每个人的道德都高尚,社会自然就发展得好,大家都讲仁、德政自然而行。
“老子无为治国,孔子教化万民治国,都是澹化统治者的存在。”
“这两种状态虽然是理想化的,但都是逻辑自洽的。”
“施行“德政”的逻辑,要求主政者成为道德典范,然后带领大家提高道德水平,完成仁治天下的德政。”
“民可,使由之……的意思就是如果民众道德素养足够,那么就让其自由发展即可,不必有过多的干涉。”
“如果民众道德素质达不到怎么办?圣人的意思就是想办法教化他们,提高他们的素质,这不就是‘不可,使知之’么。”
“只有了解了孔圣人的施政理念,在他的语境下解释出来这个句子的意思才能合理地进行逻辑自洽,才是正确的理解。”
“而你们却以‘愚民’之说理解圣人之意,是与圣人的理念相违背,那就必然是错误的,这不是一派胡言什么?”
“孔圣人提倡‘有教无类’,又是称万世之师的圣人,最讲究的就是教化。”
“也就是说通过诗书礼仪、楷模效应等,让全社会都达到一定程度的道德水平。”
“这正是‘使知之’的过程,怎么可能会‘不可使知之’?”
“你们却曲解是圣人之意,不觉得脸红乎?”
众人都被杨帆的这番话彻底惊呆了。
不过这样的解释却又是如此合情合理。
只有眼中孔颖达精光闪闪,好像听到了什么宝贝一般。
作为孔氏的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一直以来这句话都是对孔圣人的诟病。
如今有这样完美的解释,怎么不让他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