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萧清泽在位不足两年,突然驾崩,大泱举国哀痛。哀痛过后,朝臣更关注的是,何人继位?
为了争执四位亲王究竟拥立哪一位?朝臣之间自己内讧起来,最后他们那一方受到折损不说,最后的结果还不如他们之意。
而眼下,唯一的继承人就是萧清泽留下的唯一血脉,嫡公主——萧颂宜!
而现在萧颂宜年岁尚幼,自然当不了大泱的真正掌权人,所以就是她的母后谢星澜垂帘听政,而现在他们也明白,这个谢星澜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
所以他么又起了别的心思,想从皇室宗室之中选择一个来辅佐,总之就是不能动摇他们的利益。
谢星澜确实在萧清泽养病期间接触了一些朝政,可是真的要她亲自上手,为女儿扫清这些障碍,她确实没这个本事。所以她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仰仗闭门不出的太后。
谢星澜亲自抱着孩子,带着一些亲手制作的清淡养胃的美食前往慈寿宫,本以为会有一番周折才能入内,却不想早有宫人前来在宫门处等候,见到谢星澜,就为她带路。
大殿之中,太后头上只佩戴两根简单的玉簪,挽起已经有些花白的头发,她身着素服,安静的坐在桌旁,目光直直盯着手里拿着的东西。
那是一缕头发,看样子不是成人的,而是孩子的胎发的。
是谁的呢?谢星澜想,是萧知蕴?还是她女儿的?
谢星澜没有询问,而是从容行礼,太后看也没看她,直接开口平身赐座,并在谢星澜开口之前,先说出了谢星澜来此的目的。
“是想要哀家出手,帮你稳固眼下的朝政?”
谢星澜看了看怀中有些好动的孩子,坦诚的点头。
“是的母后,想来你也不希望大泱的实权落于那些宗室之手才是。”
太后终于抬头看向谢星澜,仔细一看,才发现太后未施粉黛,虽然气质出尘,但是岁月也在她脸上留下痕迹,而在经历丧女丧子之后,面容更显憔悴。
“那八位嫔妃也在你的安排之下,想来三年之后会重新参加科举吧?知蕴能做的,你现在也在做,这些都是哀家的心愿,所以哀家似乎没有理由不帮你。不过——”
太后话锋一转,看向谢星澜的目光变得犀利:“你得把知蕴的女儿还给哀家!”
萧知蕴的女儿在谢星澜手里,但究竟在什么地方?除了谢星澜没人知道。
看着太后的样子,谢星澜把女儿递给身旁的紫苏,这是谢星澜自己亲自提起来的大宫女。
孩子被抱走,谢星澜亲手舀了一晚药粥递给太后。
“太后关心外孙女儿,儿臣心中万分理解,现在儿臣也是个母亲,自然希望颂宜平安顺遂的长大,为了给她祈福,也不想手中造什么杀戮。不过儿臣行事欠佳,重心都放在朝政之上,怕忙起来没有时间顾及其他,若是底下的人因此懈怠可就不好了,所以请母后保重身体,替儿臣分担一下,只有这样,儿臣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照那个孩子。”
说完,谢星澜面含微笑,恭敬的双手递过去手里的碗。
毫不避讳的要挟,算是明确告诉太后,她今天来不是求她办事,而是告诉她,若是不做,那她唯一的念想,就真的没有了。
“你在要挟哀家?”
谢星澜笑道:“不敢。没有太后的协助,儿臣想要为颂宜撑起这片天肯定很艰难,但是有那些女官的支持,不一定会输,只是时间长些,过程艰难些罢了。人都有惰性,儿臣也不例外,能有平坦快速的道路可走,又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所以,还请母后支持!”
见太后迟迟不肯接过手里的碗,谢星澜索性放下:“你不疼爱清泽,那对我也不会有什么疼爱之心,既然如此,与其虚与委蛇,不如今日直白一点说透了!”
太后突然笑了,但是那笑容有几分苦涩。
“你在替清泽打抱不平?”
谢星澜沉默。
难道不应该吗?
她确实承认她对谢莺时说的话是真的,在爱情和前途之中,一定要选前途,但是并不表示她对萧清泽的感情是假的。
一个人一辈子能遇上一个知心人不容易,而现在这个人还死了,死在了谢星澜最爱他的时候。
“太后娘娘,您恨先帝我能理解,连带着先帝的血脉也不喜也很正常,可是长公主和清泽都是先帝血脉,你却厚此薄彼,对清泽来说未免有些不公平!先帝不疼爱他,但他却也是你亲自教导,你不相信他,难道不就是在否认你自己吗?”
听着谢星澜的话,太后陷入了沉默,但是却仅仅拽住了手心的胎发,这个行为当然没有瞒过谢星澜的眼睛。
随后室内是短暂的沉默,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后深呼吸一口气,像是放下,释然,她说道:“哀家并非对清泽完全不喜,只是不甘心年轻时壮烈之志无法实现,只能困于深宫之中。对于哀家而言,知蕴是唯一的指望,能实现哀家心中想法的唯一依靠!所以清泽一定是知蕴成功路上的障碍,与其将来舍不得,不如早些时候就少投入点儿感情,但是母子情分,有哪里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住......”
即便太后说的感人肺腑,双眼微红,但是谢星澜依旧不为所动。
萧清泽已经因为太后的默许,让萧知蕴下毒害死了,现在太后说什么也没用。
“本宫没时间与太后回忆往昔,不过有一点儿确实和太后一样,若是有人敢阻碍本宫女儿的路,本宫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前行之路失败了,本宫也怨不得别人,只不过,本宫一定会来个鱼死网破!”
说完,谢星澜冷哼一声摔袖离开了慈寿宫。
回到去正阳宫的路上,萧颂宜已经睡着了,看着眉眼之间已经有萧清泽的气息,坐在凤辇之上的谢星澜忍不住红了眼睛。
萧清泽,你留给我的境地真的不好过。
以为太后会抗拒谢星澜的话,甚至私下联合朝臣反过来对抗她,却不想第二日,太后穿戴整齐,一脸威严的出现在了大殿之上。
众女官见到太后,眼中满是激动之色,而其余官员脸色就很难看。
但即便太后为谢星澜和萧颂宜撑腰,朝臣还是按照之前说好的,开始上奏要在宗室之中选人继承大统。
这个提议自然被太后否定,表示萧颂宜是先帝唯一血脉,且大泱有祖制,公主亦可继承皇位,诸位大人所请,与逆贼萧衡无异。
虽然太后这样说,但是朝臣还是不愿意接受,与太后开始激烈的争执。
但是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多年为萧知蕴筹谋,早就料到有人反对萧知蕴上位,所以做好了应对之策,现在有人要用她已经料到的手段来反驳她,自然轻而易举就被太后对付回去。
这些应对没有帮到萧知蕴,没有帮到萧知蕴的女儿,最后却帮谢星澜的女儿做嫁衣。但是也是帮了萧清泽。
谢星澜抱着怀里的孩子,坐享太后争夺来的成果。最后的结局,当然是以太后的胜利而告终。
短短半月,太后终于稳固朝政,并定下萧颂宜为大泱新任女帝,并于一个月后举行册封大典!
谢星澜为太后,她为太皇太后,二人都垂帘听政。几位年长女官,以及张书艺成为萧颂宜的老师。
张书艺终于撑起张家的门楣,从此以后,松安县的百川书院名声更上一层楼,张山长夫妇更是为女儿张书艺骄傲。
这个消息一出,大泱所有女子都振奋了,少数的男子也振奋,但更多的,都是在心中对其谩骂。哀悼他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了。
可是为什么会觉得女子当皇帝,就一定是男子的苦日子来了呢?莫非是因为,他们当上位者的时候,清楚的知道女子受到什么样的压迫,所以现在形式反转,才会害怕?
否则,为什么要害怕呢?
谢星澜可不会去在意这些,她只知道,太后垂垂老矣,现在为萧颂宜稳固政权,却也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而女儿萧颂宜年岁尚幼,只有她处于年轻,所以眼下,是她的时代!她将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成为改变世界的人!
为了争执四位亲王究竟拥立哪一位?朝臣之间自己内讧起来,最后他们那一方受到折损不说,最后的结果还不如他们之意。
而眼下,唯一的继承人就是萧清泽留下的唯一血脉,嫡公主——萧颂宜!
而现在萧颂宜年岁尚幼,自然当不了大泱的真正掌权人,所以就是她的母后谢星澜垂帘听政,而现在他们也明白,这个谢星澜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
所以他么又起了别的心思,想从皇室宗室之中选择一个来辅佐,总之就是不能动摇他们的利益。
谢星澜确实在萧清泽养病期间接触了一些朝政,可是真的要她亲自上手,为女儿扫清这些障碍,她确实没这个本事。所以她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仰仗闭门不出的太后。
谢星澜亲自抱着孩子,带着一些亲手制作的清淡养胃的美食前往慈寿宫,本以为会有一番周折才能入内,却不想早有宫人前来在宫门处等候,见到谢星澜,就为她带路。
大殿之中,太后头上只佩戴两根简单的玉簪,挽起已经有些花白的头发,她身着素服,安静的坐在桌旁,目光直直盯着手里拿着的东西。
那是一缕头发,看样子不是成人的,而是孩子的胎发的。
是谁的呢?谢星澜想,是萧知蕴?还是她女儿的?
谢星澜没有询问,而是从容行礼,太后看也没看她,直接开口平身赐座,并在谢星澜开口之前,先说出了谢星澜来此的目的。
“是想要哀家出手,帮你稳固眼下的朝政?”
谢星澜看了看怀中有些好动的孩子,坦诚的点头。
“是的母后,想来你也不希望大泱的实权落于那些宗室之手才是。”
太后终于抬头看向谢星澜,仔细一看,才发现太后未施粉黛,虽然气质出尘,但是岁月也在她脸上留下痕迹,而在经历丧女丧子之后,面容更显憔悴。
“那八位嫔妃也在你的安排之下,想来三年之后会重新参加科举吧?知蕴能做的,你现在也在做,这些都是哀家的心愿,所以哀家似乎没有理由不帮你。不过——”
太后话锋一转,看向谢星澜的目光变得犀利:“你得把知蕴的女儿还给哀家!”
萧知蕴的女儿在谢星澜手里,但究竟在什么地方?除了谢星澜没人知道。
看着太后的样子,谢星澜把女儿递给身旁的紫苏,这是谢星澜自己亲自提起来的大宫女。
孩子被抱走,谢星澜亲手舀了一晚药粥递给太后。
“太后关心外孙女儿,儿臣心中万分理解,现在儿臣也是个母亲,自然希望颂宜平安顺遂的长大,为了给她祈福,也不想手中造什么杀戮。不过儿臣行事欠佳,重心都放在朝政之上,怕忙起来没有时间顾及其他,若是底下的人因此懈怠可就不好了,所以请母后保重身体,替儿臣分担一下,只有这样,儿臣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照那个孩子。”
说完,谢星澜面含微笑,恭敬的双手递过去手里的碗。
毫不避讳的要挟,算是明确告诉太后,她今天来不是求她办事,而是告诉她,若是不做,那她唯一的念想,就真的没有了。
“你在要挟哀家?”
谢星澜笑道:“不敢。没有太后的协助,儿臣想要为颂宜撑起这片天肯定很艰难,但是有那些女官的支持,不一定会输,只是时间长些,过程艰难些罢了。人都有惰性,儿臣也不例外,能有平坦快速的道路可走,又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所以,还请母后支持!”
见太后迟迟不肯接过手里的碗,谢星澜索性放下:“你不疼爱清泽,那对我也不会有什么疼爱之心,既然如此,与其虚与委蛇,不如今日直白一点说透了!”
太后突然笑了,但是那笑容有几分苦涩。
“你在替清泽打抱不平?”
谢星澜沉默。
难道不应该吗?
她确实承认她对谢莺时说的话是真的,在爱情和前途之中,一定要选前途,但是并不表示她对萧清泽的感情是假的。
一个人一辈子能遇上一个知心人不容易,而现在这个人还死了,死在了谢星澜最爱他的时候。
“太后娘娘,您恨先帝我能理解,连带着先帝的血脉也不喜也很正常,可是长公主和清泽都是先帝血脉,你却厚此薄彼,对清泽来说未免有些不公平!先帝不疼爱他,但他却也是你亲自教导,你不相信他,难道不就是在否认你自己吗?”
听着谢星澜的话,太后陷入了沉默,但是却仅仅拽住了手心的胎发,这个行为当然没有瞒过谢星澜的眼睛。
随后室内是短暂的沉默,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后深呼吸一口气,像是放下,释然,她说道:“哀家并非对清泽完全不喜,只是不甘心年轻时壮烈之志无法实现,只能困于深宫之中。对于哀家而言,知蕴是唯一的指望,能实现哀家心中想法的唯一依靠!所以清泽一定是知蕴成功路上的障碍,与其将来舍不得,不如早些时候就少投入点儿感情,但是母子情分,有哪里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住......”
即便太后说的感人肺腑,双眼微红,但是谢星澜依旧不为所动。
萧清泽已经因为太后的默许,让萧知蕴下毒害死了,现在太后说什么也没用。
“本宫没时间与太后回忆往昔,不过有一点儿确实和太后一样,若是有人敢阻碍本宫女儿的路,本宫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是前行之路失败了,本宫也怨不得别人,只不过,本宫一定会来个鱼死网破!”
说完,谢星澜冷哼一声摔袖离开了慈寿宫。
回到去正阳宫的路上,萧颂宜已经睡着了,看着眉眼之间已经有萧清泽的气息,坐在凤辇之上的谢星澜忍不住红了眼睛。
萧清泽,你留给我的境地真的不好过。
以为太后会抗拒谢星澜的话,甚至私下联合朝臣反过来对抗她,却不想第二日,太后穿戴整齐,一脸威严的出现在了大殿之上。
众女官见到太后,眼中满是激动之色,而其余官员脸色就很难看。
但即便太后为谢星澜和萧颂宜撑腰,朝臣还是按照之前说好的,开始上奏要在宗室之中选人继承大统。
这个提议自然被太后否定,表示萧颂宜是先帝唯一血脉,且大泱有祖制,公主亦可继承皇位,诸位大人所请,与逆贼萧衡无异。
虽然太后这样说,但是朝臣还是不愿意接受,与太后开始激烈的争执。
但是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多年为萧知蕴筹谋,早就料到有人反对萧知蕴上位,所以做好了应对之策,现在有人要用她已经料到的手段来反驳她,自然轻而易举就被太后对付回去。
这些应对没有帮到萧知蕴,没有帮到萧知蕴的女儿,最后却帮谢星澜的女儿做嫁衣。但是也是帮了萧清泽。
谢星澜抱着怀里的孩子,坐享太后争夺来的成果。最后的结局,当然是以太后的胜利而告终。
短短半月,太后终于稳固朝政,并定下萧颂宜为大泱新任女帝,并于一个月后举行册封大典!
谢星澜为太后,她为太皇太后,二人都垂帘听政。几位年长女官,以及张书艺成为萧颂宜的老师。
张书艺终于撑起张家的门楣,从此以后,松安县的百川书院名声更上一层楼,张山长夫妇更是为女儿张书艺骄傲。
这个消息一出,大泱所有女子都振奋了,少数的男子也振奋,但更多的,都是在心中对其谩骂。哀悼他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了。
可是为什么会觉得女子当皇帝,就一定是男子的苦日子来了呢?莫非是因为,他们当上位者的时候,清楚的知道女子受到什么样的压迫,所以现在形式反转,才会害怕?
否则,为什么要害怕呢?
谢星澜可不会去在意这些,她只知道,太后垂垂老矣,现在为萧颂宜稳固政权,却也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而女儿萧颂宜年岁尚幼,只有她处于年轻,所以眼下,是她的时代!她将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成为改变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