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招福寺就要到了。”
招福寺是一座尼寺,坐落于都城东郊,建于河水中间,内有比丘尼五十有六。
马车经过石桥,绕行半圈,停在招福寺角门前,赶车的流赮下车扣门,“笃笃”两三声,便有知客的小尼闻声出来,将她一行引至后院客舍。
招福寺地处偏僻,烟火不甚旺盛,平日也没什么香客,客舍泰半是空着的,只有靠西一间住着人,门上加着锁,还未走近就听到里面传来呜呜的哭声。
知客的小尼法蕙从腰间解下一串钥匙,打开门,语气熟稔:“进去吧,我去给你们端水来。”
奚骊珠冲她点了下头,提着医箱进门。
室内一榻一案,简陋到一目了然。
深秋天气,还只是一条布衾。榻上人蜷缩着,身上衣也单寒。
听到有人进来,她止哭望来:“是、是怀郎派人来接我了?”
奚骊珠搁下医箱走过去给她探脉。
女子顺从地递出枯枝似的胳膊,小心翼翼地瞅她,语气中带着讨好:“我的病好了,怀郎是不是就来接我了?”
奚骊珠避重就轻,“快好了。”
女子霎时笑逐颜开,双眼一改先前的混沌,有了点光亮。即便那光微乎其微、风吹即灭。
“我就知道,怀郎绝不会弃了我,他最宠爱的便是我了。从前——”
葵香在旁直叹气,“又开始了。”
无外乎就是那个怀郎如何如何地爱她,但是突然间又不爱了,因为她骄纵任性、喜好奢华,且不识一丁,肤浅无知。
后来她就病了,生了很严重的病,人人都说治不好了。怀郎念着旧日情分,遂把她送到了这儿来,还告诉她,待病好便接她回去。
这话她逢人就诉说,回回来,回回都要听上一遍,耳朵都起茧子了。
起初跟着潸然泪下,听得多了,同情也变得稀薄起来。
女子总说那怀郎对她有情,葵香环顾空无所有的房舍,心道这情分恐怕还抵不上旁人微不足道的同情。
就像她一厢情愿地认为是怀郎请了娘子来给她看诊,实则才不是呢,“你那怀郎早不——”
奚骊珠瞧了她一眼,葵香捂嘴低头,再不说话了。
女子又开始呜咽落泪:“明明是他说更喜欢我小性儿一些,让我不必遵循那些死板规矩;明明是他把那些绫罗锦缎钗环首饰尽往我房里送,他说我衣锦着绣珠光宝气最是好看……怎么突然就不喜欢了呢?怎么最后就成了我的错……”
奚骊珠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关于女子的事她从法蕙还有其亲阿姊处已知道了大概。
女子叫越娘,原居宣平里,十五岁那年嫁给一寻常商户,夫妇二人卖饼为生,起早贪黑、勤勤勉勉,日子倒也过得去。
直到有一天,一贵胄公子经过饼铺,见当垆妇人生得鲜妍娇美,一霎间便生了据为己有之心。
她那夫郎也曾找上门来,试图要回被强占的妻子,被一锭金给打发了。
越娘一开始寻死觅活百般不愿,后得知夫郎拿着那锭金另置新居、娶了新妇,也便不闹了。
再后来,在贵胄公子花招百出地殷勤讨好下,一天天被其真诚与情意所打动,遂就认了命,安生做了那人的侧室。
“我阿妹绝不是贪逸恶劳之人,那人把她抢去,满院姬妾独宠她一人,把她宠上了天,从自食其力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意纵了她一身娇奢之气。谁能想到,也就三年两载间,他就改变了心意,撒手不问另觅新欢去了。只可怜我阿妹被他抛闪下——”
越娘的阿姊曾对奚骊珠诉苦。
“我阿妹从小就认死理,她想不通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也不相信过去那些浓情蜜意都是假的,一心想找他问个究竟。那薄幸郎早已恶了我阿妹,恶眼看人,便什么都是恶的,非说我阿妹得了疯病,让人把她送来此处,任她自生自灭。”
爹娘早亡,前夫又已另娶,越娘阿姊的夫家也并不宽绰,无法安置她,只好让她长住尼寺。
“他还不算太丧尽天良,好歹给了尼寺食宿钱。”
可这良心到底也有限,任越娘阿姊怎么哀求,就是不肯给越娘延医诊治,只让人扔下冷冰冰一句:“她是死是活与我再无干系。”
至于什么病好了接她回去的话,都是越娘阿姊编来哄越娘的。
奚骊珠也是越娘阿姊亲自请来的。
越娘没疯,她所患是气机郁滞不畅、情志郁结不舒而发的郁证,所以才会悲伤啼哭、食少神倦,情志异常。
此病最是易怒易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脏腑阴阳气血失调①,终致心失所养。心神失守日久,便成精神惑乱。
并非顽疾,可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也是万不可轻忽的。②
要治这病,难也不难,不过疏肝健脾,兼之养血清心安神而已。
奚骊珠看了舌苔脉象,“苔薄,舌哄,脉弦数……”扭头唤葵香。
葵香弯身打开矮案上的医箱。
这四四方方的医箱是娘子特意找人定制的,每次出诊都随身携带。外面朴实无华,内里却是五脏俱全。
最上层摆着些瓶瓶罐罐,全是治外伤和急救的药。
往下一层有三四个小屉,里面装着砭石、针灸之类。
第三层则是两个大屉,一个存放医书及其他杂物,另一个摆放着笔墨纸砚。
恰巧法蕙送水来,葵香铺纸研墨。
“娘子,好了。”
奚骊珠走过去执笔蘸墨,仍旧是解郁定神汤的方子,只用药上做了些加减变化。
写好后连同所需银钱一并交给法蕙,“还有一事——”
这病本就是情志内伤引起的,不能单靠药物疏泄,精神上也需有个出口,总这样关着,哪里好得了?
奚骊珠建议家人常常陪伴,哪怕出去走走,吹吹风、散散心,也好过这样囚于斗室。
越娘阿姊困于家事,近来总算说服了丈夫和舅姑,过几日就会搬来小住一阵。
“届时门就别上锁了。”
“谁也不想锁着她,可寺里人手不够,一错眼她就往内城跑,再被人打出来,遍体鳞伤的,又是何必?奚檀越既如此说,待她阿姊来,这房门不锁便就是了。”
“劳你费心。我再给你瞧瞧吧。”
法蕙是冲任失养导致的经闭不行,算是女子常见的病症。
法蕙边伸手边道:“我照着你给开的方子抓了药喝,这次信期虽则少,倒也有了,胀坠疼痛也大大减轻,就是仍旧怕冷。”
奚骊珠观她舌苔白、脉弦细软,将上回的方子斟酌着改了改:“老样子,一副药煎三沥……”
“我晓得的。”法蕙接过方子,折叠了几下贴身放好。
其实寺内就有药师,比丘尼们生病从不找外医诊治。
法蕙是住持捡来的,从小养在寺里,虽则做了尼姑,她对于佛法经文并不感兴趣,又未受具足戒,自觉百无禁忌,药师既治不好,那就换能治好的,不想还真找对人了。
流赮从马车里抱了被褥进来,还有一大包秋冬穿的衣物。
奚骊珠让其他人先出去,单独陪越娘说了会儿话。
等法蕙把烧好的热水送来,又在葵香流赮的帮手下给她擦洗了身上,而后更换上新衣。
从招福寺离开时日头已经偏西。
马车辘辘过了石桥,向内城驶去。
车内,葵香晃了晃钱袋:“娘子,行医一日,又赔了不少呢!”
越娘的阿姊为何会请娘子来给越娘看诊?无非是娘子便宜呀。
至于为何找上娘子……娘子起先其实是给越娘阿姊的左邻诊病的。
那家是由朝廷抑配给僧曹的僧祇户,又被僧曹拨给了慈恩寺,成了慈恩寺的依附民,在慈恩寺的公地上劳作。
虽说僧祇户可豁免赋役,生产所需的农具和种子皆由寺院提供,可他们不仅要承受寺院的压榨,每年还需向僧曹上交六十斛谷子,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这样的人家,生了病全靠硬扛,请医吃药都是奢望。
有一回,当家的老妇人倒在街旁,她们恰巧经过,便将其送还家,顺便给治了病。
老妇人性情要强,不肯平白受惠,娘子就象征性地收了几个铜板。
越娘阿姊见诊费不高,起效却快,这才咬咬牙请了娘子来给自家妹子瞧病……
开了方,让法蕙代为抓药,一来二去的,已是贴进去不少。还有今日的被褥和衣物。
奚娘子一看就是自小到大都没在钱财上犯过愁的。
得亏着陛下没把之前赏赐的宅舍庄田收回,不然光靠杜家二郎君的俸禄,即便府中已遣散大半仆役,养活一家人仍旧勉强,哪里还容的娘子做散财观音。
奚骊珠并非不知柴米贵贱的人,只是觉得当下绰有余裕,力所能及,就不必过多忧虑。
至于以后,她也不是没考虑过。
本想开一家医铺坐诊,奈何舅姑和杜郎都不同意,只好先这样走街串巷。
“无需发愁,等今后有了些名气,也有富人来找我看诊,那些人家一般出手阔绰,届时就能把窟窿补上了。”
葵香歪头问:“那娘子,你这算不算杀富济贫?”
奚骊珠一愣,抿嘴笑了起来。
葵香自己说完也噗嗤一乐。
郊野的路不甚平整,马车颠簸了一下,葵香扶着腰哎呦一声。
“还是在内城好,往外城来一趟,浑身都要颠散架。”
奚骊珠心道,这算不得什么,阿娘以前常常要翻山越岭,有时去其他郡县出诊,一走就是好几天,留下她和阿爹在家相依为命,眼巴眼望地等她回来。
有一次走了半个月之久,阿爹不放心,把家门一锁,直接带着她去接阿娘……
她倒没有这种顾虑,因为最多就到外郭城了,未经准许,他们一家是不能离开邺都的。
虽离了魏宫,自由仍旧有限,不过有限的自由也是自由。
淙淙的流水声淌在耳畔,奚骊珠侧身挑开车帘:“流赮,停一下。”
招福寺是一座尼寺,坐落于都城东郊,建于河水中间,内有比丘尼五十有六。
马车经过石桥,绕行半圈,停在招福寺角门前,赶车的流赮下车扣门,“笃笃”两三声,便有知客的小尼闻声出来,将她一行引至后院客舍。
招福寺地处偏僻,烟火不甚旺盛,平日也没什么香客,客舍泰半是空着的,只有靠西一间住着人,门上加着锁,还未走近就听到里面传来呜呜的哭声。
知客的小尼法蕙从腰间解下一串钥匙,打开门,语气熟稔:“进去吧,我去给你们端水来。”
奚骊珠冲她点了下头,提着医箱进门。
室内一榻一案,简陋到一目了然。
深秋天气,还只是一条布衾。榻上人蜷缩着,身上衣也单寒。
听到有人进来,她止哭望来:“是、是怀郎派人来接我了?”
奚骊珠搁下医箱走过去给她探脉。
女子顺从地递出枯枝似的胳膊,小心翼翼地瞅她,语气中带着讨好:“我的病好了,怀郎是不是就来接我了?”
奚骊珠避重就轻,“快好了。”
女子霎时笑逐颜开,双眼一改先前的混沌,有了点光亮。即便那光微乎其微、风吹即灭。
“我就知道,怀郎绝不会弃了我,他最宠爱的便是我了。从前——”
葵香在旁直叹气,“又开始了。”
无外乎就是那个怀郎如何如何地爱她,但是突然间又不爱了,因为她骄纵任性、喜好奢华,且不识一丁,肤浅无知。
后来她就病了,生了很严重的病,人人都说治不好了。怀郎念着旧日情分,遂把她送到了这儿来,还告诉她,待病好便接她回去。
这话她逢人就诉说,回回来,回回都要听上一遍,耳朵都起茧子了。
起初跟着潸然泪下,听得多了,同情也变得稀薄起来。
女子总说那怀郎对她有情,葵香环顾空无所有的房舍,心道这情分恐怕还抵不上旁人微不足道的同情。
就像她一厢情愿地认为是怀郎请了娘子来给她看诊,实则才不是呢,“你那怀郎早不——”
奚骊珠瞧了她一眼,葵香捂嘴低头,再不说话了。
女子又开始呜咽落泪:“明明是他说更喜欢我小性儿一些,让我不必遵循那些死板规矩;明明是他把那些绫罗锦缎钗环首饰尽往我房里送,他说我衣锦着绣珠光宝气最是好看……怎么突然就不喜欢了呢?怎么最后就成了我的错……”
奚骊珠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关于女子的事她从法蕙还有其亲阿姊处已知道了大概。
女子叫越娘,原居宣平里,十五岁那年嫁给一寻常商户,夫妇二人卖饼为生,起早贪黑、勤勤勉勉,日子倒也过得去。
直到有一天,一贵胄公子经过饼铺,见当垆妇人生得鲜妍娇美,一霎间便生了据为己有之心。
她那夫郎也曾找上门来,试图要回被强占的妻子,被一锭金给打发了。
越娘一开始寻死觅活百般不愿,后得知夫郎拿着那锭金另置新居、娶了新妇,也便不闹了。
再后来,在贵胄公子花招百出地殷勤讨好下,一天天被其真诚与情意所打动,遂就认了命,安生做了那人的侧室。
“我阿妹绝不是贪逸恶劳之人,那人把她抢去,满院姬妾独宠她一人,把她宠上了天,从自食其力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意纵了她一身娇奢之气。谁能想到,也就三年两载间,他就改变了心意,撒手不问另觅新欢去了。只可怜我阿妹被他抛闪下——”
越娘的阿姊曾对奚骊珠诉苦。
“我阿妹从小就认死理,她想不通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也不相信过去那些浓情蜜意都是假的,一心想找他问个究竟。那薄幸郎早已恶了我阿妹,恶眼看人,便什么都是恶的,非说我阿妹得了疯病,让人把她送来此处,任她自生自灭。”
爹娘早亡,前夫又已另娶,越娘阿姊的夫家也并不宽绰,无法安置她,只好让她长住尼寺。
“他还不算太丧尽天良,好歹给了尼寺食宿钱。”
可这良心到底也有限,任越娘阿姊怎么哀求,就是不肯给越娘延医诊治,只让人扔下冷冰冰一句:“她是死是活与我再无干系。”
至于什么病好了接她回去的话,都是越娘阿姊编来哄越娘的。
奚骊珠也是越娘阿姊亲自请来的。
越娘没疯,她所患是气机郁滞不畅、情志郁结不舒而发的郁证,所以才会悲伤啼哭、食少神倦,情志异常。
此病最是易怒易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脏腑阴阳气血失调①,终致心失所养。心神失守日久,便成精神惑乱。
并非顽疾,可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也是万不可轻忽的。②
要治这病,难也不难,不过疏肝健脾,兼之养血清心安神而已。
奚骊珠看了舌苔脉象,“苔薄,舌哄,脉弦数……”扭头唤葵香。
葵香弯身打开矮案上的医箱。
这四四方方的医箱是娘子特意找人定制的,每次出诊都随身携带。外面朴实无华,内里却是五脏俱全。
最上层摆着些瓶瓶罐罐,全是治外伤和急救的药。
往下一层有三四个小屉,里面装着砭石、针灸之类。
第三层则是两个大屉,一个存放医书及其他杂物,另一个摆放着笔墨纸砚。
恰巧法蕙送水来,葵香铺纸研墨。
“娘子,好了。”
奚骊珠走过去执笔蘸墨,仍旧是解郁定神汤的方子,只用药上做了些加减变化。
写好后连同所需银钱一并交给法蕙,“还有一事——”
这病本就是情志内伤引起的,不能单靠药物疏泄,精神上也需有个出口,总这样关着,哪里好得了?
奚骊珠建议家人常常陪伴,哪怕出去走走,吹吹风、散散心,也好过这样囚于斗室。
越娘阿姊困于家事,近来总算说服了丈夫和舅姑,过几日就会搬来小住一阵。
“届时门就别上锁了。”
“谁也不想锁着她,可寺里人手不够,一错眼她就往内城跑,再被人打出来,遍体鳞伤的,又是何必?奚檀越既如此说,待她阿姊来,这房门不锁便就是了。”
“劳你费心。我再给你瞧瞧吧。”
法蕙是冲任失养导致的经闭不行,算是女子常见的病症。
法蕙边伸手边道:“我照着你给开的方子抓了药喝,这次信期虽则少,倒也有了,胀坠疼痛也大大减轻,就是仍旧怕冷。”
奚骊珠观她舌苔白、脉弦细软,将上回的方子斟酌着改了改:“老样子,一副药煎三沥……”
“我晓得的。”法蕙接过方子,折叠了几下贴身放好。
其实寺内就有药师,比丘尼们生病从不找外医诊治。
法蕙是住持捡来的,从小养在寺里,虽则做了尼姑,她对于佛法经文并不感兴趣,又未受具足戒,自觉百无禁忌,药师既治不好,那就换能治好的,不想还真找对人了。
流赮从马车里抱了被褥进来,还有一大包秋冬穿的衣物。
奚骊珠让其他人先出去,单独陪越娘说了会儿话。
等法蕙把烧好的热水送来,又在葵香流赮的帮手下给她擦洗了身上,而后更换上新衣。
从招福寺离开时日头已经偏西。
马车辘辘过了石桥,向内城驶去。
车内,葵香晃了晃钱袋:“娘子,行医一日,又赔了不少呢!”
越娘的阿姊为何会请娘子来给越娘看诊?无非是娘子便宜呀。
至于为何找上娘子……娘子起先其实是给越娘阿姊的左邻诊病的。
那家是由朝廷抑配给僧曹的僧祇户,又被僧曹拨给了慈恩寺,成了慈恩寺的依附民,在慈恩寺的公地上劳作。
虽说僧祇户可豁免赋役,生产所需的农具和种子皆由寺院提供,可他们不仅要承受寺院的压榨,每年还需向僧曹上交六十斛谷子,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这样的人家,生了病全靠硬扛,请医吃药都是奢望。
有一回,当家的老妇人倒在街旁,她们恰巧经过,便将其送还家,顺便给治了病。
老妇人性情要强,不肯平白受惠,娘子就象征性地收了几个铜板。
越娘阿姊见诊费不高,起效却快,这才咬咬牙请了娘子来给自家妹子瞧病……
开了方,让法蕙代为抓药,一来二去的,已是贴进去不少。还有今日的被褥和衣物。
奚娘子一看就是自小到大都没在钱财上犯过愁的。
得亏着陛下没把之前赏赐的宅舍庄田收回,不然光靠杜家二郎君的俸禄,即便府中已遣散大半仆役,养活一家人仍旧勉强,哪里还容的娘子做散财观音。
奚骊珠并非不知柴米贵贱的人,只是觉得当下绰有余裕,力所能及,就不必过多忧虑。
至于以后,她也不是没考虑过。
本想开一家医铺坐诊,奈何舅姑和杜郎都不同意,只好先这样走街串巷。
“无需发愁,等今后有了些名气,也有富人来找我看诊,那些人家一般出手阔绰,届时就能把窟窿补上了。”
葵香歪头问:“那娘子,你这算不算杀富济贫?”
奚骊珠一愣,抿嘴笑了起来。
葵香自己说完也噗嗤一乐。
郊野的路不甚平整,马车颠簸了一下,葵香扶着腰哎呦一声。
“还是在内城好,往外城来一趟,浑身都要颠散架。”
奚骊珠心道,这算不得什么,阿娘以前常常要翻山越岭,有时去其他郡县出诊,一走就是好几天,留下她和阿爹在家相依为命,眼巴眼望地等她回来。
有一次走了半个月之久,阿爹不放心,把家门一锁,直接带着她去接阿娘……
她倒没有这种顾虑,因为最多就到外郭城了,未经准许,他们一家是不能离开邺都的。
虽离了魏宫,自由仍旧有限,不过有限的自由也是自由。
淙淙的流水声淌在耳畔,奚骊珠侧身挑开车帘:“流赮,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