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也没想到,这吆喝起来的效果,居然会这么好。

    明明看周围的摊贩每天都喊着,效果也一般。姜禾也是因此没有加入叫卖的队伍。

    怎么到张小花这里,生意就这么好?

    她的叫卖声和酱香饼的香味组合在一起,像是带了钩子一样,把路过的人一个一个往摊子前勾过来。

    姜禾提前准备好的面团到后面都不够用了,张小花倒也不废话,当场就和面调油,一天下来,卖出去整整十二个饼。

    收摊的时候,姜禾打算去买点肉和菜。想着张小花可能也要买点东西,就在收摊的时候,直接将钱结给她了。

    对现在的姜禾来说,一百来文,确实不是什么拿不出手的大钱。她只是叮嘱了张小花,叫她小心放好。而后就继续收拾东西了。

    等姜禾收拾完,回头准备招呼张小花一起把东西放去马车上,然后一起去买东西的时候。

    她惊讶地发现,张小花还怔在那里,一动没动。

    在火炉前站了那么久都不见她脸色变化,此时却是脸颊绯红,秀气的眉似皱非皱地扭着,眼眸里闪着亮光,像是下一秒就要掉眼泪了。

    想想她昨天还在鸡窝牛棚里忙活,想买根新头绳还要找娘要钱呢。

    现在身处京城,手里捧着的是从未拥有过的“巨款”。

    一笔,完全属于她自己的钱!!!

    张小花吸了吸鼻子,抬头看向姜禾,郑重道:“姐!我要请你吃饭。”

    ——

    既然每天要给杨瑞棠带酱香饼酱和肉松,姜禾回村的时候,顺道拐去了孙姨家,把今天卖肉松的钱结给她,顺便叫她之后可以每天多做两罐。

    这种分成的合作方式,大家的兴致都很高。

    反正每天都要开火,孙叔忙完地里的活后也会加入进来。

    多做几罐,不过是多撕一会肉罢了。

    年年都在做马蹄粉,孙姨是耐得下心来的,她恨不得姜禾把京城的肉松生意再扩大一轮。

    这样就能再多做几罐肉松了。

    孙大武的药已经续上了,孙姨还打听到最近有个神医要从南方过来。

    以现在的赚钱速度,攒诊金也不是很难。

    孙姨现在看姜禾的眼神,那是恨不得把她当财神爷给供起来。

    拒绝了孙姨热情挽留他们吃饭的好意,姜禾领着青杨往回走去,张小花已经站在路口,朝他们招手了。

    姜禾自然不会叫张小花请吃饭,想着要回去挖土豆了,姜禾干脆在回来的路上买了只宰好的鸡,准备晚上和土豆一起炖黄焖鸡吃。

    就当是给张小花第一天顺利出摊庆祝了。这种事自然不能拉下梁燕儿,姜禾刚刚在路过梁家的时候,已经和梁大说了一声,叫他转告梁燕儿。

    码头的人流量和生意比国子监门口还要好些,就从梁燕儿拿肉松的次数就可以看出来了。

    梁燕儿也是一门心思扎在了赚钱上,收摊比姜禾要晚很多。

    张小花和姜禾并肩走着,随口道:“我已经跟我娘说过了,我说赚了钱,她也没多问,就说让我自己收好。”

    张婶子的偏心,其实更多的时候得在张鼎柱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村里人觉得张婶子把张小花养大了,又没有早早把她嫁人换了彩礼,已经是很对得住她了。

    但是对张小花来说,从小在这样不一样地对待中长大。这种被忽视的感觉,只有她自己清楚。

    不过,好歹起码这笔钱,张小花能捏在自己手里了。

    雨桑和小榆已经在家了,听见脚步声,小榆欢天喜地扑上来,小狗紧随其后,摇着尾巴直扑过来。

    走了一路,早就口干舌燥了。姜禾直奔着厨房而去,给张小花倒了一碗凉水后,端着茶缸就喝了起来。

    “姐,是要炖鸡汤吗?”

    张小花也是个眼里有活的,她指了指竹背篓里的鸡,迫不及待就要开始忙活了。

    “不急不急,现在做饭还早呢。”

    茶缸放在灶台上,发出“铛”的一声轻响,姜禾抹了把嘴角,目光落在院子那头的田地里。

    土豆叶子一丛一丛,枝干向上朝着太阳探去,也没忘了朝着旁边舒展叶片,相邻的两棵土豆,叶子都已经碰上了。

    风一吹,叶片微微晃动,苍翠的绿色在阳光下闪着光泽,氲成了一片。

    这一份生机勃勃,一下就感染到了姜禾。

    这可是她一颗一颗,亲手挖出来种下去的啊!

    姜禾的目光朝着植株最下面探去,可以清楚看见,叶片已经微微有点泛黄了。

    这日日浇水,天天盯着,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

    “我先去把土豆挖了,晚上炖鸡吃。”

    姜禾舔了舔嘴角,眼中除了土豆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她抄起放在灶台边的锄头,兴冲冲朝着田里奔去。

    土豆?炖鸡?

    张小花愣了一下。

    等她回过神的时候,姜禾已经蹲在土豆前,似是在考虑着要从哪里开始挖。

    张小花自然是认识土豆的,在还在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点。

    什么时候家里缺粮食,就丢进火坑里,过上一会再挖出来。

    没什么味道,但足够果腹。

    平心而论,张小花觉得土豆不难吃。

    但或许,那味道总会叫人想起提心吊胆,流离逃亡的日子。

    现在田里种着稻子,集市里能买到大多数能买到的东西。

    农人下意识就会避开这一种蔬菜,不去提,好像就真的彻底跨过那一段狼狈的生活了。

    姜禾是她见过第一个,对土豆这样展现出热情的人。

    青杨还在倚着墙,端着碗喝水休息。雨桑抬眼瞥了一眼,便放下了手里的活,转身提着一个竹筐子朝姜禾走去。

    张小花也有些好奇,便迈步跟了上去。

    就这一会的工夫,姜禾已经抬手,一锄头嵌进土里了。

    她的动作很小心,第一铲也不敢挖得太深,怕伤到了土豆。

    顺着根茎刨下去,很快看见了圆咕隆咚的轮廓。

    姜禾眼前一亮,顺着这个露头的轮廓,小心翼翼拂去周围的土。

    然后直接伸手,将土豆掏了出来。

    收获的第一个土豆,就个头不小,刚好可以握在手里。

    指尖沾着新鲜泥土,干涩又微微潮湿。

    姜禾仰头朝着围观的雨桑和张小花笑了笑,将土豆放进雨桑递过来的箩筐里。

    有这第一颗土豆鼓舞人心,姜禾斗志昂然,继续挖了下去。

    土豆由细嫩的根茎串联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被挖了出来。

    姜禾喜滋滋地一个个捡起来,简单拍了拍上面的土,放进箩筐里。

    许是看着箩筐一点点被填满,能叫人感受到丰收的富足感。又或者是姜禾的情绪实在是太高昂了。

    张小花和孩子们虽然不觉得土豆好吃,但也被昂扬斗志所感染,逐渐从围观,也加入到挖土豆的动作中来。

    这一挖,就是半箩筐。

    姜禾直起腰杆,拍了拍手上的泥土,长舒了一口气。

    新翻出来的泥土带着水汽,比起最表层晒了一天的土颜色要更深些。

    两种不同颜色的土交织在一起,看起来却一点也不叫人觉得狼藉。

    反而是莫名充实的,给心中洋溢着的丰收的喜悦,添上了最后的一笔。

    “姐,这东西,加到鸡汤里能好吃吗?”

    张小花拍着手里的泥土,凑上来问。

    “能好吃的,你信我。”

    姜禾笑着抬起半筐的土豆,扭头朝着青杨,朗声道:“青杨,去多挖几块姜来。”

    “哦。”青杨应了一声,提着锄头朝着田边走去。

    小葱、姜和蒜之类的“辅料”,都被姜禾种在了田边,美其名曰“填缝”。

    鸡想要做得好吃,姜是必不可少的。

    家里能搭把手的人本就多,现在又有张小花在,姜禾做饭的速度也大大提升了。

    小榆将泡水的干香菇捞出来,交给站在灶台边的雨桑,动作利落地对半切了,土豆也是切了整整齐齐码在砧板上。

    张小花在扒蒜,青杨还是照旧,守着火。

    尽然有序的,每个人都为了晚饭在忙碌着。

    把鸡焯水后,姜禾提心吊胆地炒了个糖色,将提前调制好的酱料全都倒进去,最后加入姜蒜。

    这下就只需要炖着,等上一段时间再加入土豆和香菇青菜。

    姜禾手忙脚乱地做完这一切后,抬头一眼,天居然还大亮着,阳光斜斜落下,离着山头还有些距离。

    这个点,估计梁燕儿才刚开始收摊呢。

    等她回村子还要好一会。

    黄焖鸡也需要再炖上一会。

    姜禾端着茶缸喝水,目光掠过那洗净放在一旁的圆滚土豆,突发奇想道。

    “要不炸个薯条吧!”

    薯条?

    这两个字一出口,姜禾脑子里立刻有了具象化的样子,紧跟着,开始忍不住咽起了口水。

    “娘!薯条是什么?”

    薯条是什么?薯条是快乐土豆棍棍、是酥酥脆脆的金□□惑、是能给人带来精神抚慰的快乐宝贝!

    青杨继续生火,雨桑继续切土豆。

    姜禾则守着锅,给土豆条过水煮熟,顺便结合原身的身世,现编了一套话术出来。

    “我家里以前是做生意的,有生意要和外邦人打交道,这土豆不是就是由他们带进来的吗?这是他们研究的一种吃法。”

    姜禾说着,将煮熟的土豆捞出来控水。

    没有玉米淀粉啊,就少少加点面粉,吸干净土豆条表面的水,免得下油锅的时候四溅开来。

    张小花守着油锅,她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忙追问道:“然后呢?”

    “然后?那个时候我家厨子就学来了这个薯条的做法。”

    土豆条子下了油锅,浮在油上滋滋作响。

    就在姜禾聚精会神盯着油锅的时候,雨桑和青杨皆是有些担忧地抬起头来,恰好对视上了。

    这是姜禾这么久以来,再一次提到自己原来的那个家。

章节目录

种田养大三个崽后,大佬上门认亲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七叶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叶亭并收藏种田养大三个崽后,大佬上门认亲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