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刚上高中那一年,陈斛因为付莘硬要跟他装不熟闹了挺多别扭。
特别是学校还有个明显对付莘有意思的学长,熊熊燃烧的嫉妒之火时常将陈斛灼得异常难忍,但是除了忍着,他想不到其他解决办法。
反正付莘永远拿得出正当借口。
比如,老师安排竞赛老生带新生,或者,学长明显对竞赛班某个学姐有意思,白色情人节那天还送了学姐自己叠的玫瑰花。
可付莘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也收到了一朵完全一样的纸玫瑰。
付莘没有性别意识,陈斛从认识她的时候就这么认为。
许韦都能让她处成闺蜜,陈斛为了不步后尘,潜移默化告诉付莘很多次,他是正常男人,总有一天会交女朋友,要付莘最好别总是对他腹肌动手动脚,更不要一声不吭躺在他大腿上睡觉,否则日后没人愿意要他,只能由她来负这个责。
付莘听了这话心里既落寞又难受。
初中时还没什么感觉,大家几乎从小学就在一块儿玩,好像早已默认他俩是一对儿。
上高中之后,原先圈子里那些人,出国的出国,读国际学校的读国际学校。各自有了新的交友圈,努力的方向都变得不太一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步调好像再没重合过。
或许成长就是这样,需要经历数段关系断舍离的生长痛。
付莘对陈斛确实是刻意的疏远。
在学校与陈斛擦肩而过时,付莘甚至不会跟他对视;看见他跟其他女同学在商量活动流程时,付莘就悄悄从教室门边溜走……
跟陈斛保持距离的原因无非是觉得他异性缘太好,挡人家桃花运这种事情还是很没眼力见的吧。
陈斛出身于百年商贾之家,又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学霸大佬,照片常年挂在校园荣誉墙上,课余活动参加很多,办摄影展啦,搞义卖啦,也常常代表学校接受电视台采访。
这种人是在哪里都混得开那种类型,自然受女孩子欢迎。
青葱时期的少男少女好像都忘了自己长着一张嘴,有什么误会解释就好啦,老是抓心挠肝地扒线索,毫无依据地推测,可世界上哪儿那么多福尔摩斯,十有八九都猜不准,还觉得直觉挺好。
想当然地心灰意冷倒算了,最忌讳卑微到尘埃里,仿佛失去了某个人的青睐就否定了自身所有价值。
付莘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她的疏远尽量表现得自然,让别人挑不出错,包括陈斛。
陈斛那番话,无形之中便是提醒她,他有喜欢的女孩了,所以要跟她划清界限。
很合理啊,越想越合理。
犹豫再三,付莘还是没有通知他来看跆拳道表演赛。
收官之战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表现都要完美。
晚上,同队的哥哥们带付莘去饭馆庆祝。
付莘那时酒量尚浅。
实际上根本没人让她喝,她是自己偷偷倒了旁边队友的酒到自己杯子里,然而小半杯就晕了。
她这厮醉了,折磨的是所有人,下雨天非要抬着伞照顾路边的流浪猫,怎么拉都拉不走,说要等雨停了才回去。
这种情况通知家长完全是讨骂,教练默认付莘的第二监护人是陈斛。
陈斛正好和父母在附近吃饭,打辆车就来了。
他相当简单粗暴地把猫和人一起带走。
都说流浪猫警惕人类,落到陈斛身上压根不是这样。
把流浪猫放进纸箱里的时候,猫咪挣扎的动静还没付莘大。
付莘扯着陈斛的衣服质问:“为什么不能摸腹肌,为什么不能躺大腿……”
在场所有人恨不得当场失忆。
这是能听的吗?
陈斛反而没多大反应,他那张脸在不笑的时候显得尤为冷漠。
“今天锦标赛是她退役前参加的最后一场比赛了吗?”
“嗯,她说以后要专注学业,就不继续训练了。”
“很好。”陈斛扯了扯唇,“她一个字都没跟我提。”
付莘队友跟陈斛其实挺熟悉的,但对他笑着说冻死人不偿命的话这副模样还是很陌生。
付莘啊,你自求多福吧。
送付莘回家的陈斛背了好大一口锅,付爸不明事因,以为是陈斛把自家女儿灌醉,自此以后对他态度越来越差,称呼变成臭小子和衣冠禽兽。
好在陈斛没打算解释,解释了的话,挨批的可就另有其人了。
一晚上误会没解开,反而加深了隔阂。
陈斛依旧为付莘不邀请他观看比赛而耿耿于怀,所以一连好几天没跟她说话。
付莘喝酒不断片,知道他为什么气,可是要她先服软,没可能。
而且,陈斛怄气是真挺可爱的,这件事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就显得更可爱。
周末作业难得收齐,付莘抱着一大叠显得格外吃力。
陈斛跟同学从走廊另一边走过来,付莘也看见了他,本来以为又会像以前一样擦肩而过当做不认识,视线刚对上,她很快挪开,装作一点也不在意。
陈斛出乎意料地甩掉了身边人,快步走过来。
他接过付莘怀里的一大半练习册,总算开了冷战后的第一腔:“送到哪里?”
付莘微不可察地吸气:“三楼办公室。”
没等来回应,陈斛只留下一个毫无人情味的背影。
付莘嗤了一声,心里却翻涌起一阵甜蜜。
陈斛你真的完了,你好关心我。
这天付莘陪同桌出完黑板报,见时间还早,独自一人在教室完成作业才收拾书包回家。
没想到这才刚下楼就飘起了蒙蒙细雨。
付莘小声叹了口气,把书包往校服里一裹,准备一鼓作气冲出去,只要能到校门口打车就行。
此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陈斛一言不发地将紫色折叠伞塞进她怀里。
付莘愣了会儿,手指摸索着伞柄,上面还带有余温,而陈斛依旧只留下个背影。
她撅起嘴嘟囔一句“耍什么帅啊”,随即满心欢喜抱紧伞,很快追上去。
“伞这么大,一起走呗。”伞面毫不吝啬地拢住两个人。
付莘举高伞贴近陈斛,笑眯眯往他身上蹭。
到家之前她一直在问:“这样算和好了吗这样算和好了吗?”
算和好了吗?
真是奇怪。
“我们什么时候吵架了?”陈斛问。
“那你到底有没有喜欢的人?”
“不知道。”
“这还能不知道啊,你不允许我跟你亲近,还有前几个月都不怎么理我欸。”
“小时候都不见得你这么听我话。”
“小时候我可以看你腹肌,也可以躺在你身上看动画片啊。”
“……你还是闭嘴吧。”
“好吧,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说。”
“能不能换人抬伞啊,我手好酸哦……”
话音飘荡逐渐消失在道路上。
这天过后,那点别扭算是彻底抹平,付莘又变成原来那个黏人精,陈斛的占有欲体现在方方面面。
付莘和学长在谈恋爱的传闻不知何时盛行起来。
早恋在高中是个再敏感不过的词,老师家长如临大敌,同学好友聚众八卦,源头不知道来自哪儿,除了本人觉得无厘头,好像大家都在觉得好嗑。
学长蝉联了两次生物联赛第一,而付莘继他之后,又是在他指导之下拿了金奖,真不真不知道,的确很般配的。
周末付莘约陈斛去看电影。
说好在1号门碰面,陈斛到得早,先给付莘买冰淇淋去了。
来电话时,他正好往回走,还没说自己在哪,付莘就在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长得高就是好找。”她自觉地接过冰淇淋,也没问是不是买给自己的就拆开啃了一口,“电影还有多久开场?”
“七点半。”
“那还有时间,我去买串烤肠吃吃。”付莘来的路上就被小吃摊上的美食香迷糊了,出门前时间都用在打扮上了,还没来得及垫垫肚子。
话音刚落,付莘长腿迈得飞快,陈斛被落在原地。
他慢悠悠追上去,迎面走来几个班上的同学。
看见陈斛,他们似乎还很惊喜:“嗨,你怎么也在这儿?”
陈斛指了指不远处正数零钱的付莘:“看电影。”
“四班的付莘?”他们一时有些不明所以,“你跟她认识啊?”
“算是青梅竹马。”
哈?
某种程度上这是个重磅消息,尽管满腹疑问,但他们尽可能不表现出震惊:“哈哈,你们平时一点交集都没有,还以为不怎么熟。”
“回家就能见,我没有分离焦虑。”
同学欲言又止:“你们今天——”
陈斛点头:“嗯,我们在约会。”
“可是我听说——”
“假的。”
“哦,那你们——”
“我们两家是娃娃亲。”
“……”
谁问你了。
付莘有时侯都搞不懂这学校流言蜚语的风向都是怎么转变的。
前段时间还传她和竞赛班学长的绯闻,最近又在编她和陈斛的爱恨情仇。
娃娃亲是什么封建社会的糟粕,他们还把这当成嗑点写同人小说了,真是有病!
不过怎么说呢,鉴赏过几篇以后,付莘发现,写得还真挺甜的。
特别是学校还有个明显对付莘有意思的学长,熊熊燃烧的嫉妒之火时常将陈斛灼得异常难忍,但是除了忍着,他想不到其他解决办法。
反正付莘永远拿得出正当借口。
比如,老师安排竞赛老生带新生,或者,学长明显对竞赛班某个学姐有意思,白色情人节那天还送了学姐自己叠的玫瑰花。
可付莘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也收到了一朵完全一样的纸玫瑰。
付莘没有性别意识,陈斛从认识她的时候就这么认为。
许韦都能让她处成闺蜜,陈斛为了不步后尘,潜移默化告诉付莘很多次,他是正常男人,总有一天会交女朋友,要付莘最好别总是对他腹肌动手动脚,更不要一声不吭躺在他大腿上睡觉,否则日后没人愿意要他,只能由她来负这个责。
付莘听了这话心里既落寞又难受。
初中时还没什么感觉,大家几乎从小学就在一块儿玩,好像早已默认他俩是一对儿。
上高中之后,原先圈子里那些人,出国的出国,读国际学校的读国际学校。各自有了新的交友圈,努力的方向都变得不太一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步调好像再没重合过。
或许成长就是这样,需要经历数段关系断舍离的生长痛。
付莘对陈斛确实是刻意的疏远。
在学校与陈斛擦肩而过时,付莘甚至不会跟他对视;看见他跟其他女同学在商量活动流程时,付莘就悄悄从教室门边溜走……
跟陈斛保持距离的原因无非是觉得他异性缘太好,挡人家桃花运这种事情还是很没眼力见的吧。
陈斛出身于百年商贾之家,又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学霸大佬,照片常年挂在校园荣誉墙上,课余活动参加很多,办摄影展啦,搞义卖啦,也常常代表学校接受电视台采访。
这种人是在哪里都混得开那种类型,自然受女孩子欢迎。
青葱时期的少男少女好像都忘了自己长着一张嘴,有什么误会解释就好啦,老是抓心挠肝地扒线索,毫无依据地推测,可世界上哪儿那么多福尔摩斯,十有八九都猜不准,还觉得直觉挺好。
想当然地心灰意冷倒算了,最忌讳卑微到尘埃里,仿佛失去了某个人的青睐就否定了自身所有价值。
付莘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她的疏远尽量表现得自然,让别人挑不出错,包括陈斛。
陈斛那番话,无形之中便是提醒她,他有喜欢的女孩了,所以要跟她划清界限。
很合理啊,越想越合理。
犹豫再三,付莘还是没有通知他来看跆拳道表演赛。
收官之战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表现都要完美。
晚上,同队的哥哥们带付莘去饭馆庆祝。
付莘那时酒量尚浅。
实际上根本没人让她喝,她是自己偷偷倒了旁边队友的酒到自己杯子里,然而小半杯就晕了。
她这厮醉了,折磨的是所有人,下雨天非要抬着伞照顾路边的流浪猫,怎么拉都拉不走,说要等雨停了才回去。
这种情况通知家长完全是讨骂,教练默认付莘的第二监护人是陈斛。
陈斛正好和父母在附近吃饭,打辆车就来了。
他相当简单粗暴地把猫和人一起带走。
都说流浪猫警惕人类,落到陈斛身上压根不是这样。
把流浪猫放进纸箱里的时候,猫咪挣扎的动静还没付莘大。
付莘扯着陈斛的衣服质问:“为什么不能摸腹肌,为什么不能躺大腿……”
在场所有人恨不得当场失忆。
这是能听的吗?
陈斛反而没多大反应,他那张脸在不笑的时候显得尤为冷漠。
“今天锦标赛是她退役前参加的最后一场比赛了吗?”
“嗯,她说以后要专注学业,就不继续训练了。”
“很好。”陈斛扯了扯唇,“她一个字都没跟我提。”
付莘队友跟陈斛其实挺熟悉的,但对他笑着说冻死人不偿命的话这副模样还是很陌生。
付莘啊,你自求多福吧。
送付莘回家的陈斛背了好大一口锅,付爸不明事因,以为是陈斛把自家女儿灌醉,自此以后对他态度越来越差,称呼变成臭小子和衣冠禽兽。
好在陈斛没打算解释,解释了的话,挨批的可就另有其人了。
一晚上误会没解开,反而加深了隔阂。
陈斛依旧为付莘不邀请他观看比赛而耿耿于怀,所以一连好几天没跟她说话。
付莘喝酒不断片,知道他为什么气,可是要她先服软,没可能。
而且,陈斛怄气是真挺可爱的,这件事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就显得更可爱。
周末作业难得收齐,付莘抱着一大叠显得格外吃力。
陈斛跟同学从走廊另一边走过来,付莘也看见了他,本来以为又会像以前一样擦肩而过当做不认识,视线刚对上,她很快挪开,装作一点也不在意。
陈斛出乎意料地甩掉了身边人,快步走过来。
他接过付莘怀里的一大半练习册,总算开了冷战后的第一腔:“送到哪里?”
付莘微不可察地吸气:“三楼办公室。”
没等来回应,陈斛只留下一个毫无人情味的背影。
付莘嗤了一声,心里却翻涌起一阵甜蜜。
陈斛你真的完了,你好关心我。
这天付莘陪同桌出完黑板报,见时间还早,独自一人在教室完成作业才收拾书包回家。
没想到这才刚下楼就飘起了蒙蒙细雨。
付莘小声叹了口气,把书包往校服里一裹,准备一鼓作气冲出去,只要能到校门口打车就行。
此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陈斛一言不发地将紫色折叠伞塞进她怀里。
付莘愣了会儿,手指摸索着伞柄,上面还带有余温,而陈斛依旧只留下个背影。
她撅起嘴嘟囔一句“耍什么帅啊”,随即满心欢喜抱紧伞,很快追上去。
“伞这么大,一起走呗。”伞面毫不吝啬地拢住两个人。
付莘举高伞贴近陈斛,笑眯眯往他身上蹭。
到家之前她一直在问:“这样算和好了吗这样算和好了吗?”
算和好了吗?
真是奇怪。
“我们什么时候吵架了?”陈斛问。
“那你到底有没有喜欢的人?”
“不知道。”
“这还能不知道啊,你不允许我跟你亲近,还有前几个月都不怎么理我欸。”
“小时候都不见得你这么听我话。”
“小时候我可以看你腹肌,也可以躺在你身上看动画片啊。”
“……你还是闭嘴吧。”
“好吧,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说。”
“能不能换人抬伞啊,我手好酸哦……”
话音飘荡逐渐消失在道路上。
这天过后,那点别扭算是彻底抹平,付莘又变成原来那个黏人精,陈斛的占有欲体现在方方面面。
付莘和学长在谈恋爱的传闻不知何时盛行起来。
早恋在高中是个再敏感不过的词,老师家长如临大敌,同学好友聚众八卦,源头不知道来自哪儿,除了本人觉得无厘头,好像大家都在觉得好嗑。
学长蝉联了两次生物联赛第一,而付莘继他之后,又是在他指导之下拿了金奖,真不真不知道,的确很般配的。
周末付莘约陈斛去看电影。
说好在1号门碰面,陈斛到得早,先给付莘买冰淇淋去了。
来电话时,他正好往回走,还没说自己在哪,付莘就在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长得高就是好找。”她自觉地接过冰淇淋,也没问是不是买给自己的就拆开啃了一口,“电影还有多久开场?”
“七点半。”
“那还有时间,我去买串烤肠吃吃。”付莘来的路上就被小吃摊上的美食香迷糊了,出门前时间都用在打扮上了,还没来得及垫垫肚子。
话音刚落,付莘长腿迈得飞快,陈斛被落在原地。
他慢悠悠追上去,迎面走来几个班上的同学。
看见陈斛,他们似乎还很惊喜:“嗨,你怎么也在这儿?”
陈斛指了指不远处正数零钱的付莘:“看电影。”
“四班的付莘?”他们一时有些不明所以,“你跟她认识啊?”
“算是青梅竹马。”
哈?
某种程度上这是个重磅消息,尽管满腹疑问,但他们尽可能不表现出震惊:“哈哈,你们平时一点交集都没有,还以为不怎么熟。”
“回家就能见,我没有分离焦虑。”
同学欲言又止:“你们今天——”
陈斛点头:“嗯,我们在约会。”
“可是我听说——”
“假的。”
“哦,那你们——”
“我们两家是娃娃亲。”
“……”
谁问你了。
付莘有时侯都搞不懂这学校流言蜚语的风向都是怎么转变的。
前段时间还传她和竞赛班学长的绯闻,最近又在编她和陈斛的爱恨情仇。
娃娃亲是什么封建社会的糟粕,他们还把这当成嗑点写同人小说了,真是有病!
不过怎么说呢,鉴赏过几篇以后,付莘发现,写得还真挺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