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之时,寒蝉低鸣。
全宁街人流络绎不绝,熙熙攘攘。街道两旁楼宇林立,酒楼茶肆锦旆赤朱丹彤,车辆马匹相继往来,商贩摊子琳琅满目,孩童们嬉戏打闹。
天青色石板路马蹄声阵阵连绵响起,身着黑色胄甲一众士卒将人群分散开,只见从王城城门处驶来一众车队,缓慢沿着全宁街向前驶进。
车队前的几位骑马男子,锦衣玉带,风度翩翩,气度俨然。
路旁的人们瞧着这陇长车队,议论纷纷,最后望着它慢慢驶进了全宁街的尽头,这座城池最华丽富贵的地方——黎年王朝王宫。
——
天高云淡,日暖风清,青墙墨瓦,飞阁流丹。王宫东南,天池胜景。亭台楼阁间,百尺清池。
七月启始,三股清泉因入秋气势稍弱,池旁花木叶深未凋,长长的游廊上挂着各色鹦鹉和鸟雀,一阵清风吹来,高树绿叶飘落到池水里,荡漾起圈圈涟漪。
“啪”一声响亮的巴掌声从台榭传来,将树上鸟雀纷纷吓走。
“狗胆包天的奴才,王妃娘娘是谁你们不知道吗?竟敢来此打扰。”一丫鬟趾高气昂恶狠狠道。
黎沁慌忙护住身边丫鬟茯苓的脸,转头仇恨盯着打人的丫鬟,身前地上是一片碗碟破碎的狼藉。
那丫鬟说完便转向黎沁,只见面前人儿安静淡雅,清素若菊,一袭水碧色衣裙略显单薄,简单的宫中发髻只别了一只玉簪,虽一双眸子怒视,看起来却颇为势单力薄,不堪一击。
“原来是主子不懂规矩,那奴才就更不用说了,没看见那是王妃娘娘吗,还不快行礼拜见。”
这一巴掌来的着实突然,黎沁根本来不及反应,太嚣张了。
因大病初愈,她出来散心,听闻天池美景醉人,便来此。没成想,天池喧哗,她不欲扰人,只得绕路观景,纵是此番退让,让那群人得寸进尺。
黎沁皱了皱眉头,抬头望向台榭。只见朱柱之中,吊着一架绯红秋千。有一身着百花长裙的女子正轻轻荡着,高髻上的牡丹花玉步摇随之摆动。她红唇微启,漫不经心的品尝着宫廷糕点。
黎沁抬目对视:“是魏王妃不懂规矩还是本公主不懂规矩,本公主是父王的嫡系女儿,魏王妃莫不是不知?”
黎沁不卑不亢,挺直腰板:“黎年王朝自古以来就是嫡系为尊,你是父王的妾室,以谁为尊需要本公主教你吗?”
“呵呵……”魏王妃将糕点玉盘扔到桌案,玉盘碰撞大理石桌案发出清脆声响。
她从秋千上下来,站在高台边,离黎沁一寸之距,睥睨道:“哦?原来是那被王上幽禁八年的嫡公主黎沁啊。若是你今日不说,本宫还当她早病死深宫了。”
魏王妃低头,修长的手指将黎沁的下巴抬起,细细端详面前的鹅蛋脸:“只是可惜了这张举世无双的脸。”
随即用力将脸甩向一旁,直起身子又向另一侧的阶梯走去,飘飘然道:“若不是北辽要与王室和亲,请旨要求所有王女现身,你断不会解了幽禁,站在此与本宫说话。”
她下了阶梯,又缓步逼近黎沁。
黎沁闻及她身上那股浓郁的熏香味,着实过为己甚,不忍阵阵恶心,于是便后退几步。
魏王妃得寸进尺,步步紧逼:“黎沁,你以为亲宴后,你还能继续做你尊贵的公主,逃脱被幽禁的命运?”
“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你跪下给我磕个头,待那时我便向王上请旨,让他多多宽恕于你,不至于和你那肆意妄为,固执己见的母后一样打入冷宫。”
提及母后,黎沁蹙眉:“母后岂是你敢随便议论。”
黎沁停住后退的脚步,向前反逼近一步:“魏王妃刚从行宫避暑回来也许不知,母后也被解除幽禁了。父王将凤印送去了杭绝殿,恐怕你的荣宠才是要消失殆尽了吧。”黎沁垂了垂眼帘,睁开墨玉色的大眼睛说。
“你……”魏王妃气得哑口无言。
她不是不知道王后的魅力有多大。
王后凭借着一张天姿国色的脸,宠冠后宫多年,只是八年前不知因何宫变,致使太后不愿再出永寿宫,王后禁足杭绝殿,公主禁足萧露宫,连同太子言行举止都处处受限制。
她怕王后复宠,又恨极了王后,抬起手来就要给黎沁一巴掌。
打了她的丫鬟,还想打她,开玩笑,黎沁岂能让她如意。
黎沁后退一步,腰倚天池护栏,手上突如其来的力量,探身一把抓住魏王妃的手腕,将她向前拉近,反靠栏杆。另一只手用力推魏王妃悬空的肩膀,只一瞬见,便将她推入了秋日池水,犹如推向无尽深渊般令人解气。
那孟秋之水,定是凉爽,让那清冽沁透她的衣裙,泯灭她那蛮横之火。
黎沁愣愣低头看着双手,翻复又看,只觉,那不是她的手。
“救命啊,救我……”魏王妃在水中扑腾求救。
身边奴才丫鬟慌忙救人,皆不知黎沁和她那丫鬟是何时离去。
只耳边回荡那如梦似幻的空谷之音:“呵呵,打狗还要看主人,本公主的丫鬟岂敢动她一根汗毛。”
她黎沁是不愿意惹事,但不代表着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黎沁转头看向茯苓的脸,一脸担忧,温声道:“疼坏了吧。”
茯苓揉了揉红肿的脸,摇摇头:“没事儿公主,过会回宫让苠娜给我涂点去红肿的药膏便好,她的医术您放心的。”
茯苓又补充道,“刚刚真是大快人心,您毫不费力的将魏王妃扔进天池,真有了您失忆以前的样子。”
黎沁听了茯苓的话,淡淡笑了笑。也许只有她知道,她不是失忆,她已经在一个月前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来自现代世界的人。
她本是现代百年书香门第黎家的独女,饱经诗书的黎沁。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失火中,她目睹了全家人的死亡。
炙热,烧烤,弥漫着她,当她以为自己也要命丧火场时,没想到竟然穿越到黎年王朝这个被幽禁多年同名同姓的公主黎沁身上。
于是她带着自己的记忆在一个崭新的身体上重新活了,在这里她要好好活着,要替原来的黎沁好好活着。
原本的黎沁是有武功的,她过来后,武功便消失了。刚刚也不知为何,就是突然的一股力量,带动着她。
也许是这具身子原本的记忆控制吧。
——
“公主,您怎么在此,老奴正要去萧露宫寻您。”王后心腹姜嬷嬷正迎面从小路上来,将手中青色斗篷披在黎沁肩上。
对茯苓嗔怪道:“起风了,公主身子弱,怎能任由公主在外吹风,若是受凉了可如何是好。”
茯苓和黎沁相视一眼,皆想起了刚刚娇弱黎沁将魏王妃扔进天池的事,茯苓低头道:“嬷嬷,茯苓知错了。”
黎沁跟着姜嬷嬷往杭绝殿去,她拢了拢身上的斗篷,问道:“嬷嬷,母后寻我何事?”
姜嬷嬷回道:“娘娘要你见一位故人。”
“故人?”黎沁心里暗疑。
不过如今,什么故人对她来说,都是陌生人了。
——
寒云峥带着辽宗皇朝太子的贺礼从接见使臣的熙泰殿往王后的杭绝殿去。
路上小厮古书笑着问道:“世子,我们何时才能见到您心心念念的沁公主?”
寒云峥转头斥道:“在外不可辱没公主名声。”
古书咂咂嘴,心里腹诽,哼,现在一幅人模狗样,也不知是谁,两个月前费尽心思请旨,让辽宗皇朝的皇上致书南黎王上,要求所有王女现身和亲宴,才让那南黎公主解除幽禁,重见天日。
他又抬头看看他家世子,虽说惦记人家貌美公主,可他世子一表人才又文武双全,甚配甚配。
——
杭绝殿殿堂主高,雕梁画栋,殿内修竹两丛,密密丛丛,犹如天然纱帘,将孟秋光日尽数敲碎,又散撒在地棉上。
主殿高台上端坐着一女子,淡黄色凤纹罗衫裙将青翠欲滴的姣好容貌展现的淋漓尽致,俨然看不出是幽禁八年,已近四十岁的王后。
寒云峥向前拱手道:“洛姨,多年未见,您风采依旧。”随即转身又向一侧立着的太子行礼。
太子黎言回礼。
王后起身往下走,欣慰道:“峥儿,若是你母亲现在见到你,定会十分高兴,有如此出众的儿子。”她又近距离看了看寒云峥,只觉得他龙骧麟振,从容不迫,俨然没了十八岁少年风华正茂的气息,忍不住眼眶湿润,“你受苦了。”
她和太子与寒云峥浅谈了几句,殿门外姜嬷嬷回来了。
“娘娘,公主来了。”
黎沁低头,缓步抬脚进了前殿殿门,解开胸前的系带,茯苓将青色斗篷取下,黎沁抬头看向那位故人。
透过殿门前的屏风,见一陌生男子坐在椅子上,侧对着前殿殿门,他身着一件雪青色锦袍,身姿挺拔。
黎沁绕过屏风,只见他慢慢放下手中茶盏,那修长白皙的手指骨节分明,他缓缓起身,腰间玉带上挂着的群青色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黎沁抬头,一张好看的脸便呈现在眼前,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那一双好看的眸子更是提高了整体颜值,怎会有如此好看的男人。
寒云峥将黎沁那惊讶神色收入眼底,抬手微微行礼。
那一双丰润干净的手,交叉行礼,颇有种让人抬手扶一扶的感觉。
“沁儿,愣什么,快行礼啊,这是你云峥哥哥。”王后适时开口。
黎沁回过神来,收起那时微楞,恢复灵秀亲和,柔婉躬身,又淡淡客套的微笑,顿了好几顿,始终没有开口叫出那声“云峥哥哥。”
“儿时在北辽你姑姑那里,最喜欢的便是云峥,每天云峥哥哥长,云峥哥哥短。我与云峥母亲为少时密友,你们也算称得上兄妹。”
黎沁抬头眨眨眼,听着不是自己行径的故事。
她听茯苓说过,她的亲姑姑,是第一代和亲公主,如今是辽宗皇朝的皇后。
她幼时三四岁时,就在姑姑那里度过。
也许就是在那时结交了寒云峥。
寒云峥低头也看着面前的姑娘,儿时身影与她渐渐融合,顿了顿道:“公主失忆记不得我,那云峥就在此重新介绍一下。吾,武安侯府世子寒云峥,年十八,十岁随军北征,十八岁平定归来,久仰公主芳名多年,今日终得相见,云峥有礼了。”
寒云峥又要行礼,太子黎言将他阻住:“云峥兄无需在乎那些虚礼,快坐。”
说完又拉着黎沁朝他那边椅子走去,将她按到椅子上:“第一次见这少年战神,呆了吧妹妹。”
黎沁摆正了坐姿,羞涩埋怨道:“哥哥莫要打趣我。”
她又笑着转向寒云峥,问道:“世子是战神?”
她本对陌生人不愿亲近,只是不知为何,一提起武功来,她心里兴趣横生,那种莫名的强大力量,像磁铁般吸引着她。
黎言解释道:“沁儿你不记得,世子十岁随军北征,从无名小卒做起,勇谋智取,八年从未打过败仗,打的那北方匈奴退兵千里,听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真是令人好生佩服又好生敬佩。”
“太子谬赞。”寒云峥谦虚道,他从不以军功自居,只是无奈用战功换武安侯府平安。
黎沁沉稳淡然的脸上笑容不觉出现。
“沁儿,正巧你想恢复武功,那便由云峥来教你,他武功在你哥哥之上,又是我信任之人,再合适不过了。”王后笑着叮咛道。
黎沁正有此意,便欣喜答应,又转头向寒云峥道谢,“有劳世子了。”
全宁街人流络绎不绝,熙熙攘攘。街道两旁楼宇林立,酒楼茶肆锦旆赤朱丹彤,车辆马匹相继往来,商贩摊子琳琅满目,孩童们嬉戏打闹。
天青色石板路马蹄声阵阵连绵响起,身着黑色胄甲一众士卒将人群分散开,只见从王城城门处驶来一众车队,缓慢沿着全宁街向前驶进。
车队前的几位骑马男子,锦衣玉带,风度翩翩,气度俨然。
路旁的人们瞧着这陇长车队,议论纷纷,最后望着它慢慢驶进了全宁街的尽头,这座城池最华丽富贵的地方——黎年王朝王宫。
——
天高云淡,日暖风清,青墙墨瓦,飞阁流丹。王宫东南,天池胜景。亭台楼阁间,百尺清池。
七月启始,三股清泉因入秋气势稍弱,池旁花木叶深未凋,长长的游廊上挂着各色鹦鹉和鸟雀,一阵清风吹来,高树绿叶飘落到池水里,荡漾起圈圈涟漪。
“啪”一声响亮的巴掌声从台榭传来,将树上鸟雀纷纷吓走。
“狗胆包天的奴才,王妃娘娘是谁你们不知道吗?竟敢来此打扰。”一丫鬟趾高气昂恶狠狠道。
黎沁慌忙护住身边丫鬟茯苓的脸,转头仇恨盯着打人的丫鬟,身前地上是一片碗碟破碎的狼藉。
那丫鬟说完便转向黎沁,只见面前人儿安静淡雅,清素若菊,一袭水碧色衣裙略显单薄,简单的宫中发髻只别了一只玉簪,虽一双眸子怒视,看起来却颇为势单力薄,不堪一击。
“原来是主子不懂规矩,那奴才就更不用说了,没看见那是王妃娘娘吗,还不快行礼拜见。”
这一巴掌来的着实突然,黎沁根本来不及反应,太嚣张了。
因大病初愈,她出来散心,听闻天池美景醉人,便来此。没成想,天池喧哗,她不欲扰人,只得绕路观景,纵是此番退让,让那群人得寸进尺。
黎沁皱了皱眉头,抬头望向台榭。只见朱柱之中,吊着一架绯红秋千。有一身着百花长裙的女子正轻轻荡着,高髻上的牡丹花玉步摇随之摆动。她红唇微启,漫不经心的品尝着宫廷糕点。
黎沁抬目对视:“是魏王妃不懂规矩还是本公主不懂规矩,本公主是父王的嫡系女儿,魏王妃莫不是不知?”
黎沁不卑不亢,挺直腰板:“黎年王朝自古以来就是嫡系为尊,你是父王的妾室,以谁为尊需要本公主教你吗?”
“呵呵……”魏王妃将糕点玉盘扔到桌案,玉盘碰撞大理石桌案发出清脆声响。
她从秋千上下来,站在高台边,离黎沁一寸之距,睥睨道:“哦?原来是那被王上幽禁八年的嫡公主黎沁啊。若是你今日不说,本宫还当她早病死深宫了。”
魏王妃低头,修长的手指将黎沁的下巴抬起,细细端详面前的鹅蛋脸:“只是可惜了这张举世无双的脸。”
随即用力将脸甩向一旁,直起身子又向另一侧的阶梯走去,飘飘然道:“若不是北辽要与王室和亲,请旨要求所有王女现身,你断不会解了幽禁,站在此与本宫说话。”
她下了阶梯,又缓步逼近黎沁。
黎沁闻及她身上那股浓郁的熏香味,着实过为己甚,不忍阵阵恶心,于是便后退几步。
魏王妃得寸进尺,步步紧逼:“黎沁,你以为亲宴后,你还能继续做你尊贵的公主,逃脱被幽禁的命运?”
“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你跪下给我磕个头,待那时我便向王上请旨,让他多多宽恕于你,不至于和你那肆意妄为,固执己见的母后一样打入冷宫。”
提及母后,黎沁蹙眉:“母后岂是你敢随便议论。”
黎沁停住后退的脚步,向前反逼近一步:“魏王妃刚从行宫避暑回来也许不知,母后也被解除幽禁了。父王将凤印送去了杭绝殿,恐怕你的荣宠才是要消失殆尽了吧。”黎沁垂了垂眼帘,睁开墨玉色的大眼睛说。
“你……”魏王妃气得哑口无言。
她不是不知道王后的魅力有多大。
王后凭借着一张天姿国色的脸,宠冠后宫多年,只是八年前不知因何宫变,致使太后不愿再出永寿宫,王后禁足杭绝殿,公主禁足萧露宫,连同太子言行举止都处处受限制。
她怕王后复宠,又恨极了王后,抬起手来就要给黎沁一巴掌。
打了她的丫鬟,还想打她,开玩笑,黎沁岂能让她如意。
黎沁后退一步,腰倚天池护栏,手上突如其来的力量,探身一把抓住魏王妃的手腕,将她向前拉近,反靠栏杆。另一只手用力推魏王妃悬空的肩膀,只一瞬见,便将她推入了秋日池水,犹如推向无尽深渊般令人解气。
那孟秋之水,定是凉爽,让那清冽沁透她的衣裙,泯灭她那蛮横之火。
黎沁愣愣低头看着双手,翻复又看,只觉,那不是她的手。
“救命啊,救我……”魏王妃在水中扑腾求救。
身边奴才丫鬟慌忙救人,皆不知黎沁和她那丫鬟是何时离去。
只耳边回荡那如梦似幻的空谷之音:“呵呵,打狗还要看主人,本公主的丫鬟岂敢动她一根汗毛。”
她黎沁是不愿意惹事,但不代表着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黎沁转头看向茯苓的脸,一脸担忧,温声道:“疼坏了吧。”
茯苓揉了揉红肿的脸,摇摇头:“没事儿公主,过会回宫让苠娜给我涂点去红肿的药膏便好,她的医术您放心的。”
茯苓又补充道,“刚刚真是大快人心,您毫不费力的将魏王妃扔进天池,真有了您失忆以前的样子。”
黎沁听了茯苓的话,淡淡笑了笑。也许只有她知道,她不是失忆,她已经在一个月前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来自现代世界的人。
她本是现代百年书香门第黎家的独女,饱经诗书的黎沁。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失火中,她目睹了全家人的死亡。
炙热,烧烤,弥漫着她,当她以为自己也要命丧火场时,没想到竟然穿越到黎年王朝这个被幽禁多年同名同姓的公主黎沁身上。
于是她带着自己的记忆在一个崭新的身体上重新活了,在这里她要好好活着,要替原来的黎沁好好活着。
原本的黎沁是有武功的,她过来后,武功便消失了。刚刚也不知为何,就是突然的一股力量,带动着她。
也许是这具身子原本的记忆控制吧。
——
“公主,您怎么在此,老奴正要去萧露宫寻您。”王后心腹姜嬷嬷正迎面从小路上来,将手中青色斗篷披在黎沁肩上。
对茯苓嗔怪道:“起风了,公主身子弱,怎能任由公主在外吹风,若是受凉了可如何是好。”
茯苓和黎沁相视一眼,皆想起了刚刚娇弱黎沁将魏王妃扔进天池的事,茯苓低头道:“嬷嬷,茯苓知错了。”
黎沁跟着姜嬷嬷往杭绝殿去,她拢了拢身上的斗篷,问道:“嬷嬷,母后寻我何事?”
姜嬷嬷回道:“娘娘要你见一位故人。”
“故人?”黎沁心里暗疑。
不过如今,什么故人对她来说,都是陌生人了。
——
寒云峥带着辽宗皇朝太子的贺礼从接见使臣的熙泰殿往王后的杭绝殿去。
路上小厮古书笑着问道:“世子,我们何时才能见到您心心念念的沁公主?”
寒云峥转头斥道:“在外不可辱没公主名声。”
古书咂咂嘴,心里腹诽,哼,现在一幅人模狗样,也不知是谁,两个月前费尽心思请旨,让辽宗皇朝的皇上致书南黎王上,要求所有王女现身和亲宴,才让那南黎公主解除幽禁,重见天日。
他又抬头看看他家世子,虽说惦记人家貌美公主,可他世子一表人才又文武双全,甚配甚配。
——
杭绝殿殿堂主高,雕梁画栋,殿内修竹两丛,密密丛丛,犹如天然纱帘,将孟秋光日尽数敲碎,又散撒在地棉上。
主殿高台上端坐着一女子,淡黄色凤纹罗衫裙将青翠欲滴的姣好容貌展现的淋漓尽致,俨然看不出是幽禁八年,已近四十岁的王后。
寒云峥向前拱手道:“洛姨,多年未见,您风采依旧。”随即转身又向一侧立着的太子行礼。
太子黎言回礼。
王后起身往下走,欣慰道:“峥儿,若是你母亲现在见到你,定会十分高兴,有如此出众的儿子。”她又近距离看了看寒云峥,只觉得他龙骧麟振,从容不迫,俨然没了十八岁少年风华正茂的气息,忍不住眼眶湿润,“你受苦了。”
她和太子与寒云峥浅谈了几句,殿门外姜嬷嬷回来了。
“娘娘,公主来了。”
黎沁低头,缓步抬脚进了前殿殿门,解开胸前的系带,茯苓将青色斗篷取下,黎沁抬头看向那位故人。
透过殿门前的屏风,见一陌生男子坐在椅子上,侧对着前殿殿门,他身着一件雪青色锦袍,身姿挺拔。
黎沁绕过屏风,只见他慢慢放下手中茶盏,那修长白皙的手指骨节分明,他缓缓起身,腰间玉带上挂着的群青色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晃动。黎沁抬头,一张好看的脸便呈现在眼前,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那一双好看的眸子更是提高了整体颜值,怎会有如此好看的男人。
寒云峥将黎沁那惊讶神色收入眼底,抬手微微行礼。
那一双丰润干净的手,交叉行礼,颇有种让人抬手扶一扶的感觉。
“沁儿,愣什么,快行礼啊,这是你云峥哥哥。”王后适时开口。
黎沁回过神来,收起那时微楞,恢复灵秀亲和,柔婉躬身,又淡淡客套的微笑,顿了好几顿,始终没有开口叫出那声“云峥哥哥。”
“儿时在北辽你姑姑那里,最喜欢的便是云峥,每天云峥哥哥长,云峥哥哥短。我与云峥母亲为少时密友,你们也算称得上兄妹。”
黎沁抬头眨眨眼,听着不是自己行径的故事。
她听茯苓说过,她的亲姑姑,是第一代和亲公主,如今是辽宗皇朝的皇后。
她幼时三四岁时,就在姑姑那里度过。
也许就是在那时结交了寒云峥。
寒云峥低头也看着面前的姑娘,儿时身影与她渐渐融合,顿了顿道:“公主失忆记不得我,那云峥就在此重新介绍一下。吾,武安侯府世子寒云峥,年十八,十岁随军北征,十八岁平定归来,久仰公主芳名多年,今日终得相见,云峥有礼了。”
寒云峥又要行礼,太子黎言将他阻住:“云峥兄无需在乎那些虚礼,快坐。”
说完又拉着黎沁朝他那边椅子走去,将她按到椅子上:“第一次见这少年战神,呆了吧妹妹。”
黎沁摆正了坐姿,羞涩埋怨道:“哥哥莫要打趣我。”
她又笑着转向寒云峥,问道:“世子是战神?”
她本对陌生人不愿亲近,只是不知为何,一提起武功来,她心里兴趣横生,那种莫名的强大力量,像磁铁般吸引着她。
黎言解释道:“沁儿你不记得,世子十岁随军北征,从无名小卒做起,勇谋智取,八年从未打过败仗,打的那北方匈奴退兵千里,听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真是令人好生佩服又好生敬佩。”
“太子谬赞。”寒云峥谦虚道,他从不以军功自居,只是无奈用战功换武安侯府平安。
黎沁沉稳淡然的脸上笑容不觉出现。
“沁儿,正巧你想恢复武功,那便由云峥来教你,他武功在你哥哥之上,又是我信任之人,再合适不过了。”王后笑着叮咛道。
黎沁正有此意,便欣喜答应,又转头向寒云峥道谢,“有劳世子了。”